精神病学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PPT课件_第1页
精神病学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PPT课件_第2页
精神病学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PPT课件_第3页
精神病学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PPT课件_第4页
精神病学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精神障碍,1,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依赖、耐药性、精神依赖、躯体依赖的概念;2.熟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抗焦虑药物与吗啡类依赖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治疗原则;3.了解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表现。,2,3,4,5,6,7,8,9,第一节 概述,一、基本概念(一)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10,(二)依赖(dependence) 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滥用成瘾物质会带来问题,但仍然继续使用。药物依赖包括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两种情况。,11,(三)滥用(abuse) 滥用在ICD-10分类系统中成为有害使用,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12,(四)耐受性(tolerance) 耐受性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13, (五)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 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桔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适应性的反跳。,14,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1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酒精、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咖啡因、苯丙胺、可卡因 3、大麻 4、致幻剂 麦角酸二乙酰胺 5、阿片类 海洛因、吗啡、阿片、美沙酮 6、挥发性溶剂 丙酮 7、烟草,15,三、原因(一)社会因素(二)心理因素(三)生物学因素1 脑内的“犒赏系统”与药物依赖2遗传学因素,16,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2、严重程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3、病程标准:除残留性和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17,(二)非成瘾药物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有非成瘾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有此引发心理或躯体症状。如中毒、智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神经症样症状或人格改变等。2、严重程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3、病程标准:除残留性和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非成瘾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4、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18,(三)鉴别诊断主要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相鉴别,根据病史及体征、化验检查进行鉴别。,19,第二节 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一、概 述阿片类物质 阿片药物是指任何天然的或合成的、对机体产生类似吗啡效应的一类药物。包括阿片、海洛因以及具有吗啡样作用的化合物,如度冷丁、美沙酮等。,粗制阿片,吗啡片剂,精制海洛因,20,解放前我国吸食阿片、海洛因约2000万人 鸦片战争、东亚病夫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金三角” 过境贩毒 2004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114万“金三角” 和“金新月”地区是世界非法种植罂粟和非法生产阿片的两个主要生产基地,21,二、阿片类受体及内源性阿片肽,阿片受体类型:Mu, Delta, Kappa内源性阿片肽:Beta-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22,三、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中枢镇静、镇痛、抑制呼吸、镇咳、缩瞳、兴奋呕吐中枢外周抑制胃肠蠕动肝脏代谢,半衰期45小时,23,戒断反应 8-12小时 呵欠、眼泪鼻涕齐流、出汗 48-72小时 之间达到高峰 持续7-10天客观症状: 瞳孔散大、寒战、恶心呕吐、腹泻、心博加快、血压上升主观症状: 思睡(睡不安稳 频频醒转)、情绪恶劣、烦躁不安、焦虑、易激惹、喷嚏、鸡皮疙瘩、厌食、腹绞痛、全身骨和肌肉酸痛(有时抽动)、软弱、怕冷、情绪更加激惹(攻击行为)或转为抑郁、渴求药物,24,四、治疗,(一)、脱毒治疗替代疗法 美沙酮(methadone) 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 非替代疗法 可乐定(clonidine) 洛菲西定(lofexidine) 中药、针灸脱毒 韩氏戒毒仪 手术戒毒?,25,(二)防复吸美沙酮维持阿片类阻滞剂社会心理综合干预认知行为治疗群体治疗家庭治疗医疗-心理-社会行政司法-家庭综合干预,26,第三节 酒精,患病率:13.5%,国内没有完整的资料年龄:青壮年为主(18-34岁为高峰)高发地区:冰岛、法国、美国、德国等发生原因: 遗传素质 心理社会因素 疾病因素,27,一、酒精的吸收与代谢,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乙醇+水+调味品等,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吸收,说明I:1、吸收部位(肠道)2、是否与食物混合3、酒饮料的种类,90%在肝脏转变为乙醛 再分布全身转变为乙酸 二氧化碳和水,10%由呼吸道和尿道直接排出体外,说明II:1、正常人每小时可代谢7-20ml酒精2、嗜酒者可代谢25ml3、酒精为“燃烧食品”,嗜酒者靠 饮酒获得能量阻碍营养物质的摄 入,28,二、酒精的毒理作用,酒中毒: 1、营养缺乏,如B族维生素、烟酸、硫胺等物质的缺乏导致相关疾病的产生(如糙皮病、记忆障碍) 2、使垂体ACTH分泌增加,产生相应的 内分泌问题 3、肝脏损害,产生肝脏病变 4、与卵磷脂结合沉着于神经组织中,产 生神经毒性,29,依赖的可能原因: 1、中枢神经系统MAO的活性降低 2、四氢异喹啉(TIQ)作为伪递质与中 枢神经系统鸦片受体的结合 3、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GABA(r-氨基丁 酸活性和代谢的影响,30,三、饮酒与精神障碍,(一)急性酒中毒 1、普通醉酒 2、病理性醉酒 3、复杂性醉酒,太白醉酒,31,(二)戒断反应1、单纯性戒断反应2、震颤谵妄(三)记忆及智力障碍:近记忆缺损、遗忘、虚构和错构(四)其他精神障碍1、酒精性幻觉症2、酒精性妄想症3、人格改变,32,四、治疗 (一)戒酒 (二)对症治疗 (三)支持疗法 (四)心理治疗 (五)预防,33,第四节镇静、催眠、抗焦虑药,临床上主要有两大类:巴比妥类(barbiturates)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34,一、巴比妥类,较早的镇静催眠药,滥用可能性大小剂量:镇静催眠较大剂量:感觉迟钝、活动减少中毒剂量:麻醉、昏迷死亡,35,戒断症状:较重、甚至有生命危险突然停药后1224小时内出现:厌食、失眠、粗大震颤等停药23天戒断症状达到高峰:全身抽搐或癫痫大发作、高热瞻望戒断症状治疗:脱瘾时减量要缓慢,36,二、苯二氮卓类,主要药理作用 抗焦虑、松弛肌肉、抗癫痫、催眠等,安全性较好。戒断症状: 较轻微,但易感素质、长期服药后突然停药,可能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37,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或称精神兴奋剂(psychosimulants),主要两大类:可卡因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是苯丙胺及其衍生物的统称.,38,现在流行的ATS有: 甲基苯丙胺(MA)俗称“冰毒”它的结晶 似冰样 3.4-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3.4 methy lenedioxymeththamphetamine,MDMA)俗称摇头丸,又称迷魂药,39,一、苯丙胺类药物的药理作用,ATS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和致欣快作用 中等剂量:舒适、话多、活动能力增强等;也可有焦虑、激越等,一般认为容易产生精神依赖 急性中毒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症状 长期服用可出现人格改变、分裂样精神障碍等,40,二、治疗,(一)精神症状治疗(二)躯体症状治疗,41,第六节 烟 草,我国是烟草大国:3亿吸烟者,受烟草危害者达7亿人1993年调查统计: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40.70%,其中男性69.70%,女性为11.20%。,42,一、尼古丁的药理作用,尼古丁(烟碱,nicotine)是烟草中的主要依赖成分;当依赖形成后,会出现唾液分泌增加、头痛、失眠、易激惹等戒断症状。尼古丁通过作用于脑的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nAChRs)发挥生理及行为作用尼古丁作用于边缘系统,产生强化作用。,43,二、吸烟的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烟草每年使世界上400万人丧生,成为全球最大的健康负担之一然烟中含有4000种化学物质,其中有近20种有害物质吸烟可导致呼吸道、消化道、心脑血管疾病及各种癌症,44,吸烟者与不吸烟者 肺部对比,吸烟对人的危害,45,三、吸烟问题的处理和社会干预,签署烟草控制框架条约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改变行为与认知等方法,减少烟草的使用采取替代疗法治疗戒断症状,46,四、 大麻,大麻(cannabis)属一年生草本植物,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麻滥用在世界范围内出现。,47,大麻中含有400种以上化合物,其中精神活性物质统称为大麻类物质,最主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