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镇痛现状与思考PPT课件_第1页
围术期镇痛现状与思考PPT课件_第2页
围术期镇痛现状与思考PPT课件_第3页
围术期镇痛现状与思考PPT课件_第4页
围术期镇痛现状与思考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围术期镇痛现状与思考,1,什么是痛?,1、是躯体受到威胁的警报信号,具有生命保护功能。2、大多数疾病都具有疼痛症 状,但个体差异很大。3、伴随疼痛的行为反应:缩回、逃避、损伤部位止动、避免相同刺激等。,定义: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有关的不愉快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2,什么是痛?,疼痛是继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国内很多医院已经开始倡导无痛医院。,3,疼痛的种类?,4,急性疼痛的传导途径,外周神经元,脊髓背角,背根神经节,疼痛,外周伤害感受器,损伤,脊髓丘脑束,1.转化有害刺激在疼痛受体被转换成神经冲动,2.传导神经冲动被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3.调节来自脑的神经冲动下行途径调节疼痛感觉,4.感知 感觉到疼痛,手术创伤原有疾病,5,炎症是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调制,背角,外周伤害感受器,疼痛,损伤,6,围术期的镇痛理念,围手术期镇痛 围手术期镇痛的目的是缓解手术造成的疼痛及其带来的不良反应,更重要的是防止外周及中枢敏化的发生。 预防性镇痛(Preventive Analgesia) 采用持续的、多模式的、阻止疼痛敏感状态形成的预防性镇痛措施,以求取得完全的、长时间的、覆盖整个围手术期的有效镇痛手段。,7,围术期的镇痛理念,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术后多模式镇痛技术,就是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不同的镇痛措施,通过多种机制产生镇痛作用,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而使副作用减少到最少。,8,术后疼痛调查,中国人遭受疼痛折磨的状况: 传统观念: 疼痛与生俱来、疼痛不可避免 逃避就医:恐惧、诊断、治疗 经济条件: 忍痛治病 医疗条件: 无痛技术 医务人员认知度: 所有疼痛均无益,无论是分娩或 是生命晚期,急性或是慢性、内科或外科诊疗.,9,术后疼痛调查,医护人员包括麻醉医师怎样看待疼痛?混淆术中病人的镇静状况和疼痛认为疼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将疼痛视为短期症状,无严重后果对病人的疼痛和焦虑视而不见期望病人能够忍受疼痛,10,术后疼痛仍未得到合理治疗,尽管近十年来疼痛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2003年的调查显示39%的患者仍然经受重度或极重度的术后疼痛,而1995年只有31%。,8%,11,我国麻醉镇痛药的临床使用现状,我国麻醉药品的临床用药,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00年 我国麻醉药品人均消耗只有0.13元!远远落后于大多数国家在美国的药房里卖镇痛药最多,非处方药很多;在中国的药房里卖抗生素的最多,12,术后疼痛危害,心动过速,13,术后疼痛的病理生理发展,术后疼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充分被控制,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术后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 神经病理性痛是术后慢性疼痛的主要类型。,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2008),14,镇痛方法与选择,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分为: 口服给药 皮肤粘膜给药 肌肉注射给药 静脉给药 局部浸润 外周神经阻滞 硬脊膜外腔给药,15,围手术期常用镇痛药物,阿片类镇痛药:吗啡、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地佐辛等。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诺扬):激动K-阿片肽受体, 对受体则具激动和拮抗双重作用。NSAIDs类:帕瑞昔布钠:非甾体抗炎药,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氟比洛芬酯:脂微球为药物载体的非甾体类镇痛剂,16,围手术期常用镇痛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2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右咪托咪定 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右美沙芬 局麻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曲马多,虽也可与阿片受体结合,但其亲和力很弱,对受体的亲和力相当于吗啡的1/6000,对和受体的亲和力仅为受体的1/25。,17,给药途径:1.静脉(PCIA):通道接在静脉内给药2.硬膜外(PCEA):通道接在硬膜外腔中给药; 3.皮下(PCA): 通道接在皮下给药。 PCA所使用的药物:1.阿片类药物:吗啡、舒芬太尼等。2.局麻药:罗哌卡因、利多卡因等。3.阿片类药物局麻药类药物混合使用。4.NSAIDs类药物:氟比洛芬脂,帕瑞昔布钠。,病人自控镇痛模式,18,目前术后镇痛所存在的问题,1.术后镇痛的工作量比较大,工作人员少2.镇痛方式不是很充分3.镇痛效果未系统评估4.管理不够系统5.没有与病房医生、护士形成团队6.很多静脉、硬膜外镇痛没有给予负荷量,19,镇痛对策:个体化麻醉镇痛势在必行,20,硬膜外、静脉术后镇痛应用情况,在总共3290篇介绍术后镇痛的文献中,硬膜外和静脉镇痛分别占约40%、14.35%,21,术后硬膜外镇痛,硬膜外镇痛现状: 随着目前大型医院的全麻比例的提升,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比例下降。 但国内外的麻醉医师觉得有加强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必要,主要是因为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比较优点有:更好解除疼痛、肠功能恢复好、减少阿片用量、更理想的呼吸状况、早期活动缩短住院日。,22,硬膜外镇痛机制,局麻药:阻滞感觉神经纤维 阿片类药物:与阿片受体结合阻断疼痛反应的恶性循环,减少创伤部位致疼物质释放;减轻神经内分泌反射;抑制疼痛反应中的中枢敏化机制和外周敏化机制。,23,术后局部浸润镇痛技术,局部浸润麻醉技术(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包括切口置管技术和神经周围置管技术等。,24,切口置管输注技术,新兴技术, 国际上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众多医疗机构日间手术后常规镇痛技术。询证医学证据显示以下手术有效: - 骨科手术(肩部、膝关节、髋关节、髂骨取骨术)- 腹部手术(直肠癌、疝气、子宫切除术、剖腹产)- 乳房手术- 胸骨切开术 - 其他手术(数据有限),25,简单,安全,便宜 外科医生直视下置入(失败率低) 只影响手术区域,四肢活动正常,利于早期康复 消除感觉神经阻滞导致的四肢麻木 消除运动神经阻滞导致的四肢损伤 消除穿刺针对血管、神经和胸膜(肌间沟阻滞)的损伤,切口置管技术的优势,26,肩部手术关节镜开放肩部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膝盖手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全膝关节置换术,腹部手术肋下切口剖腹手术腹腔镜,腹股沟疝切除术,妇科手术剖腹产子宫全切术+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乳房和腋下手术,胸骨正中切口胸廓切开术,前列腺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脊柱手术,肝脏手术,使用手术区域导管镇痛的手术操作,27,多模式术后镇痛技术,单一的药物并不能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 由于不同药物作用于不同的受体,其镇痛机制各异,因此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可以增强术后镇痛效果。镇痛效果满意的单一药物可能引起严重的副反应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可以减少单一药物的用量,降低副反应的发生率,达到相同(或更好)的镇痛效果。,28,术后镇痛联合使用药物文献回顾,29,术后镇痛联合使用药物文献回顾,30,调制,背角,外周伤害感受器,疼痛,损伤,阿片类药物只镇痛无抗炎作用,不适合炎性疼痛,多作用位点,31,NSAIDs阻断炎性介质前列腺素,抗炎镇痛,32,多模式术后镇痛的镇痛药物,阿片类药物 (芬太尼,舒芬太尼,吗啡等 )非阿片类药物(氟比洛芬脂,可乐定,氯胺酮,类固醇等)以上药物的联合使用使用不同的给药途径(口服、皮下注射、肌注、直肠、经皮、吸入),33,不同的药物作用于疼痛传导路径的不同位点 1.中枢效应(阿片类药物)外周效应(非甾体抗炎药) 2.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中枢效应,如阿片类药物或可乐定 (2受体激动剂),多模式术后镇痛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原理,34,增加药物的作用时间和作用范围:局麻药+ 肾上腺素阿片类药物 + NMDA受体拮抗剂 (氯胺酮可以增加其有效性,降低药物耐受,防止中枢敏化和痛觉过敏)有效性增加,毒性下降,提高依从性(尤其是老年患者)降低药物滥用的风险,多模式术后镇痛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原理,35,多模式术后镇痛的区域镇痛技术,神经阻滞(椎管内、腰硬联合、硬膜外-胸、腰、骶尾联合)药物(包括多种阿片类药物、多种非阿片类药物、多种局麻药等临床常用药物的联合使用)单次剂量、导管连续输注(单次、持续输注、患者自控PCA、联合使用 ),36,多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