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的原因和治疗原则PPT课件_第1页
猝死的原因和治疗原则PPT课件_第2页
猝死的原因和治疗原则PPT课件_第3页
猝死的原因和治疗原则PPT课件_第4页
猝死的原因和治疗原则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急诊科 王健,猝死的原因和治疗原则,1,内容,2,定义猝死(sudden death):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突然死亡(WHO定义)。因多数发生在症状出现1小时之内,而更多主张定义为发病后1小时死亡者为猝死。猝死指生物学功能不可逆的停止,是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是猝死的最常见的病因。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如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有可能逆转,但多导致死亡 。,概述,3,心脏骤停的分类,4,5,6,7,Diagram,心脏猝死,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过敏,雷击电击溺水,其他,意外,病因,8,心源性猝死,9,(1)冠状动脉异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发生的缺血再灌注,陈旧性心肌梗死疤痕基础上的暂时缺血加重均可造成暂时的电不稳定而猝死发生。 在年轻人的心源性猝死中,川崎病及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常见的病因。 (2)心肌异常: 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是致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另一重要疾病。其自发或诱发的持续性室速、平均信号心电图阳性且伴右心受累被认为是猝死的高危患者。右心室心肌病可导致右室心动过速和猝死。 病毒引起的心肌炎为儿童和年轻人猝死的原因。,10,(3)先天性心脏病,法氏四联征患者,修补术后猝死的发生率为6。二间瓣脱垂伴复杂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在有猝死家族史、晕厥史、QT间期延长者为猝死的高危患者。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肺动脉瓣狭窄也可发生猝死。 (4)心律失常 长Q-T间期延长综合征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二大类。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校正的Q-T间期超500ms和家族有猝死者有猝死的危险。 预激综合征合并短不应期的前向传导出现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有一定猝死的危险性。 Brugada综合征:是指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情况下发生的“特发性”心室颤动(IVF),心电图呈右束支传导阻滞、V1V3导联ST段抬高和猝死的一组病征。,11,5心房粘液瘤 : 起源于心内膜下原始间质细胞的良性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在血流的影响下,可阻塞在二尖瓣的位置,严重者引起猝死,应早期发现,尽快手术。 6病毒性心肌炎: 很多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导致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及充血。临床表现轻重变异很大,可完全没有症状,也可以猝死。7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恶性循环,较易引起猝死。8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指健康胸前的心脏区域,因某种原因突然受到撞击而猝死。,12,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女,21岁,有“癫痫发作”症状病史,没有用过药物治疗,电解质正常。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解释:心电图上可见QT间期长达0.60秒,胸前导联T波宽大有切迹(也可能是U波)。长QT综合征患者易反复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晕厥,猝死,通常考虑安装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使用-受体阻滞剂,13,Brugada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Bs)根据ECG异常分为三种类型(图1),型:右胸导联ST段明显抬高,呈穹隆形,J波或ST段抬高 2 mm,伴随T波倒置,其间极少或无等电位线;型: ST段抬高,J波 2 mm, ST段逐渐下降,但仍在基线上 1 mm,T波正向或双向,呈马鞍形;型: ST段抬高 1 mm,呈穹隆形及(或)马鞍形。这三种类型的ECG表现不是孤立和绝对的,随时间变化或在药物的作用下或机体内环境变化的影响下三种类型可以相互转变。,14,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中年女性,高血钾,(K+= 8.7 mmol/L),急性肾功能衰竭,心电图T波对称,呈帐篷状,这份图还显示p波宽而扁平,这是严重的高血钾窦室传导出现前的表现(窦室传导:窦房节的激动通过结间束直接传到心室,而没有心房的除级波p波),这个图像可能象一个交界性节律,对严重的高血钾来说,这个图例中狭窄的QRS波形态有点不典型,高血钾,15,药物中毒及过敏,致心律失常药物及心脏毒性药物可引发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脏抑制而发生猝死。某些药物及血清制剂则可能因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心脏骤停。 电击、雷击或溺水 电击和雷击可因强电流引起猝死。 溺水则因氧气不能进入体内进行交换而发生窒息。,16,意外和其他原因,1、心导管检查与治疗、气管镜检查、麻醉意外等导致自主神经不稳定及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2、急性胰腺炎、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心腔内肿瘤或血栓等,严重哮喘、可卡因中毒、COPD、酒精滥用也可以致心脏骤停。 3、运动性猝死:仅近年的报道,经尸检分析,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肥厚性心肌病,其次是冠脉畸形,冠脉疾病心肌炎,及夹层动脉瘤破裂“,引起猝死的常见项目包括:赛跑!游泳!足球!棒球” 。,17,病理生理,18,心脏性猝死的病理生理 结构 功能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血流暂时性改变 -缺血 -急性暂性缺血 -坏死 -缺血后再灌注 -纤维化 全身性因素 -室壁瘤 -血流动力学异常心肌肥厚 -低氧血症 -心肌细胞肥大 -酸碱平衡失调 -心肌细胞排列异常 室速/室颤 -细胞内外电解质紊乱 -心肌重构 电-机械分离 -血小板聚集异常心肌病变 心搏停止 -极度体力活动 -扩张 神经生理性作用 -纤维化 -传递介质 -浸润 心脏性猝死 -受体 -炎症 -中枢神经影响 结构性心电异常 (精神压力、卒中等) -WPW综合征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特殊传导系统病变 毒性作用 -QT延长综合征 -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Brugada综合征 -心脏毒性反应,19,临床表现,20,如何判断心脏骤停,1. 意识丧失,深昏迷,呼之不应2. 大动脉搏动摸不到3. 叹气样呼吸或呼吸停止4. 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5. 紫绀,21,临床分期,心前区疼痛和晕厥气短、胸闷、疲乏,持续而严重的心绞痛、呼吸困难、突然发生的心动过速、头晕及黑朦等,指征和心电图,数分钟后发生,22,心脏骤停期,心脏骤停的指征:4秒 黑朦4-10秒 晕厥15秒 晕厥+抽搐 持续昏迷状态、 叹气样呼吸,紫绀20-30秒内呼吸停止45秒 瞳孔散大1-2分 瞳孔固定3-5分 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心室纤颤 无脉室速;约占90电机械分离;心室停顿,,23,危险因素的识别,24,危险因素,心脏猝死,识别室早的质和量可能有助于发现心电不稳定的危险因素!,25,室早,冠心病患者,健康人群,室早,26,室早的区别,简单的室早为孤立的博动,复合的室早指多源、反覆激动、短阵两个或3个以上的搏动,及R在T上(R on T)等。 1971年Lown和Wolf提出室早的分级法(见右表),室早级别越高,其危险因素越大。,27,室早的危险度,1、室早的频率 :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者室早频率与预后有关。2、室早的复合程度: 孤立室早形成二联和三联律,与单个室早意义相同。成对室早死亡机率3倍于无室早者,1.5倍于单个室早者。R on T是心室复极不完全,过早搏动落到易损期可能引起室颤。心梗出院前24h监测有短阵室速者,1年死亡率28%。,28,猝死与心脏功能的关系,近年多篇报道室律失常,猝死和心室功能障碍(左室功能障碍)关系密切。(1)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级患者的不明原因晕厥对心脏性猝死有预测作用。心功能级者年病死率为515,心功能级者年病死率为29,而心功能级者年病死率为3070。 (2)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一个客观测定患者心功能的指标。LVEF35以下,可作为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预测指标。此外心力衰竭患者有频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早搏连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则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增高。,29,治疗原则,30,心血管急救(ECC)系统“生存链”,31,一、及早启动EMS系统,迅速判断、及时识别心脏停搏原因 院前急救人员对猝死(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极其关键,患者只有经准确的判断后,才能接受更进一步的CPR。判断时间要求非常短暂、迅速。识别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脏停博对救治非常有益。,32,二、现场心肺复苏(CPR),1 判断患者反应,2拔打急救电话,3 患者的体位,4胸外按压,5开放气道,6人工呼吸,33,判断患者反应,判断意识 :轻拍伤病员肩膀,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 当目击患者没有呼吸、不咳嗽、对刺激无任何反应(如眨眼或肢体移动等),即可判定心跳呼吸停止,并立即开始CPR。,34,启动EMSS,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快拨打急救电话”或赶快呼叫场馆内的急救人员。 如果有多人在场,启动EMSS与CPR应同时进行。,35,患者的体位,将伤病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面上,36,开放气道,成人: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90),头不能高于胸部水平。,37,人工呼吸检查呼吸,判断呼吸 :时间不能少于510秒钟 “一看”,看胸部有无起伏“二听”,听有无呼吸声“三感觉”,感觉有无呼出气流拂面,38,人工呼吸人工通气,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39,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时间为1秒钟以上。吹气量500600毫升(吹气时,病人胸部隆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吹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每5秒钟吹一次)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气道通畅,捏住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气,急救者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40,胸外按压,脉搏检查:主要为颈动脉,应在10秒钟以内。 检查循环体征(颈动脉搏动 、观察呼吸、咳嗽和运动 ) 胸前捶击?(作为心脏停搏表现为室颤、室速在电除颤未到位时施行的治疗措施 ) 胸外按压:有效不间断的胸外按压的重要意义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41,胸外按压,美国心肺复苏指南2015规定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指南规定,在气管插管之前,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CPR,按压通气比均为302(连续按压30次,然后吹气2次)。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