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PPT课件_第1页
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PPT课件_第2页
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PPT课件_第3页
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PPT课件_第4页
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培训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作规范,1,主 要 内 容一、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与流程 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与流程三、传染病处置规范与流程四、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五、传染病疫情暴发应急预案六、传染病奖惩制度,2,一、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与流程,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所有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报。 3、法定传染病种类:,3,报告病种(39种): 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 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4,最新调整: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2013年11月4日发布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5,4、 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预防保健科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时,也应及时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并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5、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 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6,6、门诊各诊室包括感染性疾病科规范填写门诊日志,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诊断等必须详细填写,十四岁以下儿童要有家长姓名及联系电话。学生要有就读学校及班级;住院部各临床科室,要规范填写出入院登记本,地址详细,诊断清楚,若有传染病阳性检查结果,要在出院诊断栏标明,符合传染病上报的要标已上报字样,不符合上报的标明原因。,7,7、各门诊诊室包括医学影像科及各临床科室要建立传染病登记本,对符合上报的传染病要详细登记;肺结核病要登记结核病转诊登记本,并及时转诊。8、对报告的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9、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黑色中性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10、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 报卡类别: 1、 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9,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10,一、院内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经过传染病法律法规及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具有丰富的传染病诊断工作经验,分诊点配备必要的分诊诊断用品及消毒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二、各科室医务人员均有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职责。三、各科室医务人员在挂号、接诊或分诊过程中,如有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病人,需分诊到感染性疾病科相关科室就诊(或儿科传染病专用诊室就诊)。,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11,四、腹泻病人分诊到肠道门诊就诊;儿科传染病病人分诊到疱疹门诊就诊;发热呼吸道病人分诊到发热门诊就诊;结核病人转诊到疾控中心就诊;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六、预检分诊实行“首诊(问)负责制”,首次接诊或分诊的医护人员需为病人及陪护人员提供口罩等一次性防护用品,并指导其规范佩戴;并引导病人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必要时,带领病人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12,七、曾接诊过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人的医务人员,需对诊疗器械,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并严格做好个人手部卫生后方可接诊其他病人。 八、传染病预检分诊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如因预检分诊工作未落到实处,或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导致传染病发生院内感染的,将追究首诊(问)医护人员及相关科室负责人责任。,13,传染病预检分诊流程,14,三、传染病处置规范与流程,一、传染病预检 1.一般情况下: (1)各科室的医师均有传染病预检分诊的职责。 (2)各科室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注意询问病人的有关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预检。(3)经预检为(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或儿科传染病专 用诊室就诊)。(4)曾接诊过传染病病人的科室,对接诊处及诊疗用品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15,2.某种传染病流行情况下: (1)以下三种情况,需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如,冬春季:流感(样)、麻疹、风疹、流腮、水痘、胃肠炎等;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接到卫生行政部门的通知后。 (2)“加强”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3)必要时,设立独立的预检处,引导病人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后,再到普通诊室就诊。,16,二、人员培训 医疗机构应对全体医务人员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培训应当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 律、法规以及传染病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以及预检分诊 流程等内容。 三、病人隔离治疗 1.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不得在普通诊室就诊;不得在普通输液室输液;不得在普通病 区住院治疗。 2.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在感染性疾病科相应门诊就诊、输液、隔离留观。 3.经预检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及陪同人员需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后到感染性疾病 科就诊、输液、隔离留观。,17,4.不同传染病病人不得在同一间输液室就诊或隔离留观室留观。 5.不得在同一间诊室、同时接诊不同传染病病人。 6.接诊不同传染病病人之间,做好污染处及诊疗用品的消毒;需要时启用备用诊室。 四、转诊 1.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 疗。 2.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3.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做好病人的隔离防护。 4.转诊病人的车辆,做好终末消毒处理,18,为了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为预防控制传病疫情爆发、流行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范。一 、要求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要认真执行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科规范填写检验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及院前急救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按照要求规范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四、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19,二、报告 (一)报告病种 1、法定传染病 (1)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