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ppt课件_第1页
护理人员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ppt课件_第2页
护理人员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ppt课件_第3页
护理人员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ppt课件_第4页
护理人员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1,主要内容,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护理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在院内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对策,2,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一、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3,1、医院感染的认识、发生、发展,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关消毒的记载;19世纪中期出现的产褥热导致大批产妇死亡,医院曾因此被称为“死亡场所”、“产妇死亡之门”;1847年塞姆尔韦斯通过对产褥热的研究,于1861年发表了“产褥热的病原学观点和预防”而成为医院感染研究的先驱;,4,Nightingale通过改善卫生条件,采取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病房通风、带手套等措施,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使伤病员的死亡率从42%下降到2.2%。,5,1867年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提出感染是在人与人之间通过手、医疗器械、敷料进行传播,最早提出了消毒的观点,使手术感染率从45.7%降到15%;,6,2、医院感染的来源,交叉感染: 指病人、医院工作人员和探视者作为传染源,相互之间传播。环境感染: 指感染来自污染的医疗器械、用具、药物、制剂和其他环境。自身感染: 正常寄居于人体的病原体,因机体抵抗力下降,菌群失调,或治疗等为病原体提供了侵入门户而发生的感染,7,3、医院内感染的分类,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8,外源性感染可呈暴发,但可通过规范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消毒、灭菌、隔离措施和宣教工作得到预防和控制。内源性感染由于发生机理较复杂,涉及病人的基础病、诊疗措施等多种因素,目前难以预防。,9,4、医院内感染的形成 医院感染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三者构成感染链。,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三个环节,10,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11,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医院感染的传播链,12,(1)感染源 感染的来源,是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13,(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原传到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14,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体液传播,染感院医,15,传播途径-空气传播,定义: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气溶胶来传播。飞沫型飞沫核型菌尘型医源型,16,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不经媒介)与感染源接触而获得感染。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媒介物(如污染的手及器械等)传给易感者。侵入性操作:是医院中特有的传播方式,较常见,17,物品,直接感染,间接感染,接 触 感 染,18,传播途径-血液/体液传播,血液、血液制品、输液制品在采用、制作、包装、运输、保存、输注等操作过程中遭污染而造成感染。,19,(3)易感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1、患严重影响或损伤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疾病的病人2、侵入性诊断治疗的病人3、接受各种免疫抑制疗法的病人4、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病人5、老年人、婴幼儿、营养不良者医院患者既可能是感染源也是易感宿主 宿主是否感染主要取决于病原体定植的数量、部位与宿主正常的防疫功能,20,5、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1、浸入性诊疗手段增加 2、使用免疫抑制剂 3、大量抗生素的开发与普及 4、易感病人增加 5、环境污染严重 6、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限制,21,6、常见的医院感染,(1)肺部感染(2)尿路感染(3)伤口感染(4)病毒性肝炎( 5)皮肤及其它部位感染,22,7、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住院病人中凡有气管插管多次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留置导尿应用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者老年病人等均应视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23,医院感染的危害,1、延长病人住院日,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国内统计医院感染浪费达50-100亿人民币/年。美国每年处理院内感染费用超过40亿美金。2、医院感染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与安危,甚至对医院声誉与社会安定均造成重大影响。,24,预防医院感染,我们该做些什么? 我们有消毒隔离制度吗?我们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吗?谁在执行?他们怎么在做?我们监督、落实了吗?是客观条件限制还是主观问题?,25,二、护士在感控中的重要性,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涉及护理工作的诸多方面,WHO通过调查提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即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实际上这些都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可见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因此护理工作者应该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而搞好护理管理是这一问题的核心。护理管理中的质量标准很多都与医院感染息息相关。如:消毒隔离制度、病房管理制度、基础护理制度、护理人员的规范要求、监护病房质量标准、手术室质量标准、供应室质量标准等。因此护理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的优劣,因为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是医院两个既相互协作有互相交叉的管理部门。,26,认知不足,观念落后操作不当或用物清洁消毒不符合要求环境污染空气污染空气消毒效果不理想手的污染,三、护理人员在院内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27,认知不足,观念落后,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医院管理的一项任务,但一部分护士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认识不足、责任意识不强,认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是领导及个别部门的事,对管理制度不能长期坚持执行,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范围模糊不清等。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知识和技能,相关理论不扎实、基本概念不清晰,常用物品消毒技术不熟练以及常规物品监测方法不够准确等。,28,操作不当或用物清洁消毒不符合要求,最常见的有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主要是由于导尿时没有严格执行无操作,留置导尿时间过长,集尿袋更换不及时,尿管脱落后不严格消毒又重新插入;给氧装置没经严格消毒或被污染;换药时无菌观念差,换药用物被污染或过期等,29,环境污染,地面及用物污染空气污染: 通风设施不足或通风时间不够,未及时清洗空调机的隔尘网; 没有严格执行探视、陪护制度,病区的人流量增多,尤其是患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以及带菌者来病房探视; 护士未坚持湿扫床,清洁工未用湿式方法清扫病房等。,30,空气消毒效果不理想,紫外线是医院空气消毒的主要工具。如果房间不清洁,灯管有灰,更换灯管不及时,照射时间不够或照射时有人频繁进出等均达不到消毒效果。,31,手的污染,护士的双手在治疗操作中与病人有着频繁、广泛、直接的接触,如不及时、认真洗手或洗手后用污染的毛巾擦手;在进行各种注射时只注意注射器、针头、输液器以及注射部位的消毒,而忽视了在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病人操作之间的洗手。因此,护士带菌的双手就成了传播细菌的工具。,32,(一)转变观念 (二)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与考核(三)落实护理管理措施,控制医院感染(四)控制院内感染临床方法,四、对策,33,全员参与:上到院长下到清洁工人都必须参与。管理部门、临床科室、手术室、供应室、监护病房、门诊、急诊严格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用垃圾管理制度、手术室管理制度注意细节:感染的概念很简单,但内容涉及面广,相关部门多,观念更新快,但真正要落实好这一工作是要加强细节的管理。比如:洗手、垃圾的分放、被服放于地面、地面清扫的方法、备皮自我保护:我们在易感的环境中,我们接触是易感染物品,我们超负荷的工作。护士针刺伤,阳性病人血液的污染,洗手的不到位等等。,(一)转变观念,34,病房护士的职责,落实无菌技术操作,包括正确洗手和隔离技术;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发现任何感染的征兆立即报告主治医生,当医生不能立即赶到,而患者又表现出传染病征象时,应隔离患者,收集培养标本;限制患者与探视者、工作人员、其他患者或诊断治疗器械的接触时间;保证提供安全和充足的病房设备、药物、护理物品。,35,(二)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与考核,1、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文件2、参加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36,2、参加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加强护理技术操作训练,使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化 参加医院感染培训班,学习医院感染先进经验和好的方法,改进不足之处。由院感染科人员和护士长对清洁工进行业务培训,要求他们掌握正确的清扫方法和用物清洁消毒方法。加强护理人员个人卫生的管理,如保持工作服、工作帽、口罩及各种器具等清洁和合理使用等。,37,1、贯彻消毒隔离制度,严把消毒灭菌质量关。2、重点科室的管理3、免疫力低下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 4、减少侵袭性操作5、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6、重视监测工作7、强化病房管理,加强护患合作8、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缩短往院时间9、标准预防,(三)落实管理措施,控制医院感染,38,1、贯彻消毒隔离制度,严把消毒灭菌质量关,护理人员管理医疗用品消毒灭菌管理使用中消毒剂管理空气消毒管理环境消毒管理终末消毒管理,39,护理人员管理,1.按卫生部职业服装要求穿戴整洁,定期更换,不戴耳坠,不穿拖鞋、不穿工作服就餐、入厕。2.进行无菌操作时应戴帽子、口罩。3.工作人员保持清洁,采用流动水洗手,手指甲短,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肥皂干燥存放,擦手巾每日消毒更换。4.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ICU、烧伤病房、肠道门诊应配置脚踏式或感应式水龙头。,40,空气消毒管理,类、类环境采用动态空气消毒。类环境中的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采用臭氧或紫外线消毒。通风、湿拖、保持室内地面、物体表面的清洁;空气消毒机的应用: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静电除尘空气消毒等紫外线、臭氧和化学消毒:一过性,无人时使用。,41,环境消毒管理,1.医疗区环境清洁、整齐,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划分清楚。2.操作台(盘)、治疗车每日使用前必须用清洁抹布擦拭。3.三区用物分开使用,抹布、拖布分区浸泡消毒,固定放置,标记清楚。4.不得在走廊清点污物、污布,湿式扫床做到一床一巾一用一消毒,并清洗晾干。,42,终末消毒管理,1.每次检查、治疗结束后对环境、用品和手应进行相应消毒处理。2.病人出院后床单应进行终末消毒,病床、桌椅(柜)用消毒液擦洗,热水瓶、面盆、脚盆、便器、痰盂等分别用消毒液浸泡、清洗备用。,43,无菌技术操作原则,44,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管理(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45,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管理(2),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46,2、重点科室的管理,根据各专科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要求,从布局、洁、污流程提出合理建议,使无菌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分布合理,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路线不逆行、不交叉。严格执行无菌物品车和污物车的使用、清洗、消毒和存放制度, 坚持无菌物品的储藏与发放制度。认真做好物体表面、空气、工作人员手及咽拭子、消毒液等采样监测工作,保证各科室工作安全运转。,47,3、免疫力低下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原发疾病、放疗、化疗、免疫力低下有极大关系,对这些易感高危患者,护士在护理工作操作前后,均应认真洗手并规范操作,认真做好保护性隔离,减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48,4、减少侵袭性操作,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49,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掌握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特点、应用原则,不同药物间的合理搭配,配伍禁忌等。使用前遵医嘱及时采样送检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严格按医嘱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与换药的依据,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同时注意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时,不宜置于同一溶液中静注或静滴,有些抗生素配伍后,虽然药液外观无明显变化,但由于药液相互作用,可出现药理上或化学结构上的改变,失去活性,丧失或降低抗菌作用。,50,6、重视监测工作,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和紫外线的强度等,对有不合格的要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整改。,51,7、强化病房管理,加强护患合作,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适当通风换气,定期清洗空调机的隔尘网严格控制陪护和探视人数,做好传染病患者的消毒隔离和出院病人的终末消毒处理病区内采用消毒液湿式清扫,坚持湿扫床,为病人及时更换床单被褥,做到一桌一巾、一床一巾,坚持每日小清扫、每周大清扫制度;对患者及家属应介绍有关防止交叉感染的知识及防止措施缩短往院时间: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支持疗法,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住老年慢性患者,在其慢性疾病病情稳定后,应嘱其尽快出院继续治疗,并定期门诊随访。,52,8、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对年老、体弱、意识障碍、长期卧床、留置导尿及手术患者的基础护理。切实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保持床单清洁平整无屑。指导深呼吸后咳嗽的方法,病情允许时协助患者坐起,叩拍背部,协助咳痰。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大手术患者,术前要进行个人卫生清理、修剪指甲、认真做好术区皮肤准备及术后的切口换药,可减少切口感染的几率。,53,9、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技术 是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54,1996年美国医院感染控制实践顾问委员会(HICPAC)对隔离系统进行了修订,将疾病分类隔离系统由7类(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抗酸杆菌隔离、胃肠道隔离、引流物及分泌物隔离、血液及体液隔离)改为3类,既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形成了标准预防,标准预防针对所有在医院中治疗的病人,不必考虑其诊断,适用于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除非被血液污染)、不完整的皮肤、黏膜等。,标准预防的起源,55,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56,基本特点:,1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染,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染;2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 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粒隔离。,57,标准预防措施1,洗手: 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58,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59,手卫生术语和定义 (1),手卫生 :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 :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 :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60,手卫生术语和定义 (2),常居菌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暂居菌 :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手消毒剂 :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己定、碘伏等。,61,手卫生术语和定义 (3),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免冲洗手消毒剂 :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手卫生设施 :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62,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a)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lOcfu/cm2。 b)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63,医务人员洗手方法,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2 、取适量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l指缝。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 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见图1。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见图2。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见图3。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4。5)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56)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见图6。7)螺旋式擦洗手腕,交替进行,见图7。,64,七步洗手法,65,注意手卫生的关键部位,66,洗手、戴手套的误区,1、洗手不方便,戴手套代替洗手使用手套可以使得手部污染降低71%,但手套并不能达到完全的隔离效果,4%-10%的手套上培养出致病菌,摘除手套后手部菌落计数可高达5104;手套只是洗手的辅助手段,戴手套而不洗手的做法不但不能保护自己,更不能避免细菌的传播。由于手套可能出现微小破损或表面受到污染,脱手套后仍应洗手。2、接触不同患者之间不用更换手套在接触不同患者之间必须更换手套,使用酒精擦手液进行手部消毒!如不及时更换手套,戴同一幅手套检查多个患者,可增加耐青霉素金黄葡萄球菌的传播机会,67,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2,戴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68,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 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69,标准预防措施 4,隔离衣: 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70,标准预防措施 5,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71,标准预防措施 6,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72,标准预防措施 7,7、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8、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73,四、控制院内感染临床方法(1),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以无菌持物钳挟取无菌物品应单独包装,单独使用,有效期4h。2.无菌包:一周一高压灭菌,内有指示卡、外有3M胶带,指示卡留3个月后弃掉,3M胶带必须保证三个黑条,并在3M胶带上注明物品名称、消毒日期。打包者,包布不能发黑,不能潮湿,如潮湿即不能视为无菌,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