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市场未来展望的调查报告_第1页
中国手机市场未来展望的调查报告_第2页
中国手机市场未来展望的调查报告_第3页
中国手机市场未来展望的调查报告_第4页
中国手机市场未来展望的调查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手机市场未来展望的调查报告回首 2006 年中国手机市场,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快速增长带来的中国内地手机销量首次突破 1 亿部。展望 2007 年,伴随着中国手机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差异化将成为手机制造商制胜的“法宝” ,手机品牌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手机市场将在整合中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新入网和换机用户增长销量首次突破 1 亿部2006 年,中国手机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来自诺盛电信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市场规模首次突破 1亿部,占到了全球手机销量的十分之一强。具体来看,2006 年中国内地手机市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共销售了 1 亿 919 万部手机(不包括二手手机和黑手机) ,手机整体市场规模比 2005 年扩大了 28%。其中,GSM 手机销量为 1 亿 251 万部,CDMA 手机销量为 668 万部。移动运营商新业务的层出不穷、手机新功能的不断增加以及手机平均价格的降低,有效地刺激了新入网用户和换机用户的增长,这是中国手机市场在 2006 年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2006 年,中国移动通信新增用户以中低端用户为主,带动了中低端手机尤其是超低端手机市场的快速增长。从中国手机市场不同价格段手机销量的变化可以看出:低于500 元的超低价手机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从 2005 年第一季度的 2%猛增至 2006 年第四季度的 16%,1000 元以下的手机比例从 2005 年第一季度的 29%跃升至 2006 年第四季度的52%,已经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另一方面,换机用户也在快速增长。市场激烈竞争促使手机平均价格下降,手机也在配合移动运营商不断推出的各种新业务而不断增加着新式功能,这都成为促使老款手机用户成为换机用户的驱动力。由于换机用户往往集中于高端领域,因此尽管相比 2005 年,1000 元3000 元价位的手机在 2006 年所占市场份额持续降低,但是 3000 元以上的高端手机的市场份额却保持了稳定,实现了销量的持续增长。品牌集中度进一步加强差异化优势更为凸现2006 年,中国手机市场的品牌集中度进一步加强。2006 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排名前两位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合计份额首次突破 50%,并在第三、第四季度实现了继续增长。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均依靠五款畅销机型一举包揽了2006 年中国手机市场单款机型销量排名的前十名。来自诺盛电信咨询的数据显示,诺基亚 1110、1600、6030 赢得销量排行的前三名;摩托罗拉 V3、C139、C118、C168 则取得了四到七名的位置。由此可见,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这两大全球手机业巨头,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保持并加强其市场地位,主要来自产品的强力支撑,排名位列前十名的机型销量占据了 2006 年中国内地手机市场总销量的 24%。因此,对于中国的国产手机以及其他国外品牌手机而言,要想与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抗衡,就必须培育出热销机型以提升市场份额。仍将继续增长的中国手机市场,为各手机制造商参与竞争创造了机会。诺盛电信咨询认为,当中国发放 3G 牌照后,在新移动运营商进入初期,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将采取优惠措施来应对竞争,充分挖掘潜在用户以发展新手机用户;与此同时,网络的更新换代也将推动换机市场的发展。因此,诺盛电信咨询预测,从 2007 年年底至 3G 大规模商用的 2008 年年底,中国手机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在 2007 年中国手机市场上,竞争态势将呈现两大特点:其一,品牌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其二,国际品牌将继续在整体市场份额中占据主导地位,而更多的国产手机将赢得更多的细分市场。首先,伴随着洗牌和整合,手机品牌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在未来各种制式的手机市场中,80%以上的份额将被3 到 5 家主要手机制造商占据。中小品牌手机制造商的生存空间将被压缩,只能进入区域市场、细分市场来参与市场竞争。其次,国际品牌继续在整体的市场份额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并不可能占据所有的细分市场,宇龙等国产手机品牌牢牢占据双模双待机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国内品牌将继续分化,以中兴、华为、大唐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商有望在手机领域崛起,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中国本土手机制造商将面临较大的竞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