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接触网设计资料_第1页
京沪接触网设计资料_第2页
京沪接触网设计资料_第3页
京沪接触网设计资料_第4页
京沪接触网设计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沪线济南至徐州段电气化工程接触网设计资料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2005 年 6 月 天津编 制: 王万荣复 核 :系统负责人: 王万荣目 录一、 站名及区间长度 1二、 气象条件 2三、 污秽区划分 2四、 供电方式 2五、 接触网悬挂类型及导线组成 2六、 附加导线类型 3七、 接触网各种线材规格及张力 3八、 接触线高度及允许车辆装载高度 4九、 跨距长度及拉出值 4十、 侧面限界 4十一、 道岔处支柱布置及接触线交叉点的位置 5十二、 接触线风偏 6十三、 锚段长度 8十四、 车站两端设置锚段关节的规定 8十五、 平交道的防护措施 1十六、 电气化复线区段信号机前方接触网支柱安装说明 1十七、 支柱基础选用表 3十八、 平面布置注意事项 3十九、 接触网、供电线绝缘间隙及对地距离 7二十、 回流线的绝缘间隙及对地距离 9二十一、 软横跨柱容量计算资料 .9二十二、 防护措施 12二十三、 机务段点电分段位置 13二十四、 腕臂柱容量计算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一、 站名及区间长度- 2 -二、 气象条件项目 单位 郑州徐州最高气温 +40最低气温 -25最大风时气温 +10覆冰时气温 -5吊弦及定位器处于正常位置时气温 +20最大风速 m/s 25覆冰时风速 m/s 10接触线 mm 5覆冰厚度承力索 mm 10雷暴水平 中雷区三、 污秽区划分全线均按重污区标准进行设计,绝缘子公称泄漏距离不小于1200mm,茅村电厂附近不小于1400mm (前亭茅村)。四、 供电方式全线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五、 接触网悬挂类型及导线组成接触网采用结构简单、有成功运营经验、施工及维护方便的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直链形),正线接触线在跨中设 0.5L(L-跨距长度)的预留弛度,以使受电弓的运行轨迹更趋平缓;站线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直链形),接触线不预留弛度。- 3 -项目 悬挂类型 导线组成备 注正线(磁窑至分局界含第三线)带预留弛度的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THJ120+CTHA120(15kN+15kN ) 整体吊弦正线(其余区段界含第三线)带预留弛度的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THJ95+CTHA120(15kN+15kN ) 整体吊弦站线及段管线 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THJ70+ CTHA85(15kN+10kN) 整体吊弦六、 附加导线类型附加导线名称 线材类型 线材型号供电线 钢芯铝绞线 LGJ-240/30回流线 钢芯铝绞线 LGJ-120/20架空地线 钢芯铝绞线 LGJ-70/10七、 接触网各种线材规格及张力类型 名称 规格 额定张力kN(kgf)正线承力索 铜合金绞线 THJ120 15 (1500)正线承力索 铜合金绞线 THJ95 15 (1500)站线承力索 铜合金绞线 THJ70 15 (1500)正线接触线铜银合金接触线 CTHA120 15 (1500)站线接触线铜银合金接触线 CTHA85 10 (1000)供电线 钢芯铝绞线 LGJ-240/30 15 (1500)(最大)回流线 钢芯铝绞线 LGJ-120/20 9.5(950)(最大)架空地线 钢芯铝绞线 LGJ-70/10 6.5(650)(最大)- 4 -八、 接触线高度及允许车辆装载高度安装地点接触线悬挂点距轨面高度(mm)允许车辆装载高度(mm)结构高度全线 6450 5847 1400说明:净空较低的立交桥等跨线建筑物附近的支柱,接触网悬挂点高度及结构高度可适当降低。九、 跨距长度及拉出值曲线半径(m) 拉出值(mm) 计算跨距(m) 选用跨距(m) 选用跨距中矢值 (mm)300 300 39.21 35 510400 300 44.38 40 500500 300 48.68 45 506600 300 52.34 45 422800 300 56.32 50 3911000 300 60.94 55 3781200 250 64.73 60 3751500 250 66.74 60 3001800 200 67.43 60 2502000 150 69.35 60 2253000 100 72.88 60 1504000 100 77.01 60 113直线 200 83.52 60 -说明:1、对于曲线,如实际跨距与上述跨距不等,则拉出值可能会作相应调整。2、非绝缘锚段关节的转换跨距应较上表的选用值缩小 5m。3、绝缘锚段关节的转换跨距应较上表的选用值缩小 10m。4、大桥、特大桥及高路堤等风口地带最大跨距不宜大于 50m。十、 侧面限界1. 区间腕臂柱的侧面限界一般不小于 3.1m。2. 站场腕臂柱的侧面限界一般按不小于 3.1m 设计,确有困难时可按附表选取。软横跨支柱的侧面限界一般按不小于 3.3m(对非电化股道按不小于 3.0m)设计,站台上支柱一般按 5.0m 设计。- 5 -3. 专用牵出线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一般按不小于 3.5m 考虑(按建标2000235 号文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 ,确有困难时可减小至 3.1m。4. 机务段内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可按附表选取,困难时可采用基本建筑接近限界。5. 信号机前方支柱的侧面限界按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执行。附表:困难时站场腕臂柱侧面限界选用值支柱侧面限界(mm)曲线半径(m)曲外 曲内300500 2700 31006001200 2600 310013004000 2600 2800十一、 道岔处支柱布置及接触线交叉点的位置1. 单开道岔(1) 正线道岔标准定位时,支柱位于距理论岔心 1.0m处。(2) 站线道岔标准定位时,支柱位于距理论岔心 1.0m处,困难时在1.0m4.35m之间即可。(3) 道岔定位必须确保接触线交叉点在受电弓工作范围内及可靠受流。平面布置时,尽量使接触线交叉点位于线间距 400700mm范围内。X D 50kg/m钢轨a道岔号 1/8 1/9 1/10 1/11 1/12X(m) 3.78 4.35 4.69 5.16 5.72D(m) 1.058 1.164 1.432 1.552X(m)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1/8 199 240 283 338 396 465 537 619 704 801 900a 1/9 200 235 280 327 380 437 503 570 647 727 817 904(mm) 1/11 201 230 262 299 339 382 429 479 533 591 652 717 785 8581/12 200 226 257 293 330 368 412 458 507 560 615 674 734 797 862X D 60kg/m钢轨a道岔号 1/9 1/12 1/18- 6 -X(m) 4.37 5.90 8.78D(m) 1.181 1.507 2.321X(m)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a 1/9 203 241 282 330 382 440 504 574 650 729 816(mm) 1/12 198 232 268 308 351 396 444 509 550 606 666 730 7941/18 207 230 255 280 308 337 366 397 429 462 497 532 569 608 6482. 复式交分道岔,支柱位于距对称中心 1.5m处(左右均可),接触线交叉点位于对称中心。十二、 接触线风偏1. 接触线纯风偏移mPcPj 1TcTj 1b0 mPj L28 Tj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300 L (m)b0 (mm)AgCu120 TCG85 风偏验算符号定义:a1,a2-拉出值 (异侧为负)(mm) P-静态风偏(mm)b0-纯风偏 (mm) V-中矢值(纯圆曲线为 L2/8R,直线为 0)(mm)bm-最大风偏 (mm) -支柱挠度(20mm)假定:V 恒大于或等于 0 (即曲线始终向上凸起)- 7 -(1)情况 1: 21aVa. 如果 (a1-a2) 4bV 或 bV(a1+a2)/2=100 故:属情况 2, P= V- (a1+a2)/2 =278又:a1-a2=400 bV=b0+V=190+378=568 显然:a1-a2450故:风偏不能通过! 需调整拉出值或减小跨距。现调整拉出值,使其同向拉出,a1=300,a2=100因: V=378 (a1+a2)/2=200 故:属情况 2, P= V- (a1+a2)/2 =178又:a1-a2=200 bV=b0+V=190+378=568 显然:a1-a210;100015。 (三)信号机前方支柱位于曲线内侧区段信号机与前方支柱的距离宜大于或等于 5米,此时的侧面限界不变。(四)信号机在缓和曲线,前方支柱位于直线或缓和曲线区段信号机前方支柱的 CX及 H一般按直线区段考虑变更,但若信号机处支距 y600毫米,则侧面限界不变。- 3 -十七、 支柱基础选用表(一)砼腕臂柱基础选用表专房(67)8021-17柱型 路堤或路堑 基础类型 内摩擦角 (度) 基岩承压力 800kpaH78T 17 1722路 H78T 23 2329H78T 30 3032堤 H78T 33 3337H78 H78T 38 38 以上路 H78W17 1722堑 H78W23 2329或 H78W30 3032平 H78W33 3337地 H78W38 38 以上H78-YH60T 17 1722路 H60T 23 2329H60T 30 3032堤 H60T 33 3337H60 H60T 38 38 以上路 H60W17 1722堑 H60W23 2329或 H60W30 3032平 H60W33 3337地 H60W38 38 以上H93T 17 1722路 H93T 23 2329H93T 30 3032堤 H93T 33 3337H93 H93T 38 38 以上路 H93W17 1722堑 H93W23 2329或 H93W30 3032平 H93W33 3337地 H93W38 38 以上H93-Y注:当覆盖土1.5 米,承压力800kpa 支柱采用带法兰盘支柱,锚栓锚固。- 4 -(二) 砼软横跨柱基础选用表叁标房 80366 图土壤特性柱型 路堤或路堑 基础类型 (kg/cm 2) (度)H90-T-17 1.0 1722路 H90-T-23 1.0 2329H90-T-30 1.5 3034堤 H90-T-35 2.0 3539H90 H90-T-40 2.5 40 以上路 H90-W-17 1.0 1722堑 H90-W-23 1.0 2329或 H90-W-30 1.5 3034平 H90-W-35 2.0 3539地 H90-W-40 2.5 40 以上H90-Y 8.00H130-T-17 1.0 1722路 H130-T-23 1.0 2329H130-T-30 1.5 3034堤 H130-T-35 2.0 3539H130 H130-T-40 2.5 40 以上路 H130-W-17 1.0 1722堑 H130-W-23 1.0 2329或 H130-W-30 1.5 3034平 H130-W-35 2.0 3539地 H130-W-40 2.5 40 以上H170-T-17 1.0 1722路 H170-T-23 1.0 2329H170-T-30 1.5 3034堤 H170-T-35 2.0 3539H170 H170-T-40 2.5 40 以上路 H170-W-17 1.0 1722堑 H170-W-23 1.0 2329或 H170-W-30 1.5 3034平 H170-W-35 2.0 3539地 H170-W-40 2.5 40 以上H170-Y 8.00- 5 -注:当覆盖土1.5 米,承压力800kpa 支柱采用带法兰盘支柱,锚栓锚固。- 1 -(三) 钢柱基础选用表安装地点 路 堑 和 平 地 填 方土承载力 -50 -100 -150 -200 -250 +50 +100 +150 +200 +500 +800支柱负荷 13米 高钢柱 Gx (底宽 1.0m)150 K-12-24 K-10-24 K-9-24 K-9-24 K-8-24 K-12-24 K-10-24 K-10-24 K-10-24 K-150-24-1 K-150-24-2200 K-13-30 K-11-30-1 K-10-30 K-9-30 K-9-30 K-13-30 K-11-30-1 K-10-30 K-10-30 K-200-30-1 K-200-30-2250 K-13-36 K-11-36-1 K-10-36 K-9-36 K-9-36 K-14-36 K-12-36 K-11-36-1 K-10-36 K-250-36-1 K-250-36-215米 高钢柱 Gx (底宽 1.2m)200 n-5-30 n-3-30 n-2-30 n-1-30 n-1-30 n-6-30 n-4-30 n-4-30 n-4-30 n-200-30-1 n-200-30-2250 n-6-30 n-5-30 n-3-30 n-2-30 n-1-30 n-6-30-1 n-5-30 n-5-30 n-4-30 n-250-30-1 n-250-30-2300 n-6-24 n-5-24 n-3-24 n-3-24 n-2-24 n-6-24-1 n-6-24 n-6-24 n-5-24 n-300-24-1 n-300-24-2350 n-6-24-1 n-6-24 n-4-24 n-3-24 n-2-24 n-6-24-2 n-6-24 n-6-24 n-5-24 n-350-24-1 n-350-24-2400 Tn -12-30 Tn -11-30 Tn -9-30 Tn -7-30 Tn-7-30 Tn-12-30-1 Tn-12-30 Tn-12-30 Tn-12-30 Tn-400-30-1 Tn-400-30-2450 Tn -12-30-1 Tn -11-30 Tn -9-30 Tn -8-30 Tn -7-30 Tn -13-30 Tn -12-30 Tn -12-30 Tn -12-30 Tn-450-30-1 Tn-450-30-215米 高窄型钢柱 Gxz (底宽 0.8m)200 Zn-5-24 Zn-3-24 Zn-2-24 Zn-1-24 Zn-1-24 Zn-6-24 Zn-4-24 Zn-4-24 Zn-4-24 Zn-200-24-1 Zn-200-24-2250 Zn-6-30 Zn-5-30 Zn-3-30 Zn-2-30 Zn-1-30 Zn-6-30-1 Zn-5-30 Zn-5-30 Zn-4-30 Zn-250-30-1 Zn-250-30-2300 Zn-6-30 Zn-5-30 Zn-3-30 Zn-3-30 Zn-2-30 Zn-6-30-1 Zn-6-30 Zn-6-30 Zn-5-30 Zn-300-30-1 Zn-300-30-2- 2 -350 Zn-6-36-1 Zn-6-36 Zn-4-36 Zn-3-36 Zn-2-36 Zn-6-36-2 Zn-6-36 Zn-6-36 Zn-5-36 Zn-350-36-1 Zn-350-36-2400 Zn-12-36 Zn-11-36 Zn-9-36 Zn-7-36 Zn-7-36 Zn-12-36-1 Zn-12-36 Zn-12-36 Zn-12-36 Zn-400-36-1 Zn-400-36-2450 Zn-12-36-1 Zn-11-36 Zn-9-36 Zn-8-36 Zn-7-36 Zn-13-36 Zn-12-36 Zn-12-36 Zn-12-36 Zn-450-36-1 Zn-450-36-215米 高钢锚柱 Gx (可不打拉线)250-250 An-4-36-1 An-4-36 An-2-36 An-1-36 An-1-36 An-4-36-2 An-3-36 An-3-36 An-3-36 An-250/250-36-1 An-250/250-36-2300-250 An-4-36-1 An-4-36 An-2-36 An-1-36 An-1-36 An-4-36-2 An-3-36 An-3-36 An-3-36 An-300/250-36-1 An-300/250-36-2350-250 An-4-36-1 An-4-36 An-3-36 An-2-36 An-1-36 An-4-36-2 An-4-36 An-4-36 An-3-36 An-350/250-36-1 An-350/250-36-2400-250 TAn-8-36 TAn-6-36 TAn-5-36 TAn-5-36 TAn-5-36 TAn-9-36 TAn-7-36 TAn-5-36 TAn-5-36 TAn-400/250-36-1 TAn-400/250-36-2450-250 TAn-9-36 TAn-7-36 TAn-6-36 TAn-5-36 TAn-5-36 TAn-9-36 TAn-7-36 TAn-8-36 TAn-8-36 TAn-450/250-36-1 TAn-450/250-36-213 米高双线 路腕臂钢柱 Gxs150 K-12-24 K-10-24 K-9-24 K-9-24 K-8-24 K-12-24 K-10-24 K-10-24 K-10-24 K-150-24-1 K-150-24-2200 K-13-30 K-11-30-1 K-10-30 K-9-30 K-9-30 K-13-30 K-11-30-1 K-10-30 K-10-30 K-200-30-1 K-200-30-1- 1 -(四)硬横梁基础选用表1 YHK-H型硬横跨选择1.1跨度 L20m 以下。1.1.1 横梁选用横梁型号:PA-L。其中 PA表示角钢硬横梁,L 表示硬横跨的跨度,为硬横跨两侧支柱中心之间的距离(m) 。1.1.2 支柱选用1) 支柱型号:GQ100/12 型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2) 支柱断面直径 400mm。1.1.3 基础选用地基承载力(kPa) 50 100 150 200 250 500 800基础型号 YJ-1 YJ-2 YJ-3 YJ-4 YJ-5 YJ-5-1 YJ-5-22 YHK-J型硬横跨选择2.1 跨度 L2030m2.1.1 横梁选用横梁型号:YHL-L。其中 YHL表示角钢硬横梁,L 表示硬横跨的跨度,为硬横跨两侧支柱中心之间的距离(m) 。2.1.2 支柱选用1) 支柱型号:Gy2。2) 支柱断面尺寸 800x800mm。3) 支柱选用跨距 柱型20.130m Gy22.1.3 基础选用地基承载力(kPa) -50 -100 -150 -200 -250 +50 +100 +150 +200 +250 500800基础型号 YJ-6 YJ-7 YJ-8 YJ-9 YJ-10 YJ-11 YJ-12 YJ-13 YJ-14 YJ-9 YJ-14-1 YJ-14-2- 2 -2.2 跨度 L30.140m2.2.1 横梁选用横梁型号:YHL-L。其中 L表示硬横跨的跨度,为硬横跨两侧支柱中心之间的距离(m) 。2.2.2 支柱选用1) 支柱型号:Gy3,Gy4。2) 支柱断面尺寸 1000x800mm,1000 为垂直线路向尺寸。3) 支柱选用跨距 柱型30.136m Gy336.140m Gy42.2.3 基础选用地基承载力(kPa) -50 -100 -150 -200 -250 +50 +100 +150 +200 +250 500800基础型号 YJ-15 YJ-16 YJ-17 YJ-18 YJ-19 YJ-20 YJ-21 YJ-16 YJ-17 YJ-18 YJ-21-1 YJ-21-23 YHK-G型硬横跨选择3.1 横梁选用横梁型号:PB-L。其中 PB表示钢管硬横梁,L 表示硬横跨的跨度,为硬横跨两侧支柱中心之间的距离(m) 。3.2 支柱选用1) 支柱型号:R1。2) 支柱断面直径为 350mm。3) 雨棚合架支柱需特殊设计。3.3 基础选用地基承载力(kPa) 50 100 150 200 250 500 800基础型号 YJ-1 YJ-2 YJ-3 YJ-4 YJ-5 YJ-5-1 YJ-5-2- 3 -十八、 平面布置注意事项(一) 侧面限界1. 在旅客站台上设支柱时,支柱距站台边缘不应小于 1.5米。2. 支柱设置在线间距较小的线间时,要标明对两侧的侧面限界。例: 图中支柱的侧面限界应标为:3.3 (对 5道规定限界)(二) 跨距1. 相邻两跨距之比,不应大于 1:1.5,桥梁、站场咽喉等困难地段,可采用 1:2。2. 线路终端锚柱距车档距离应不小于 10米,地形允许尽量采用较大值,若地形困难,该锚柱可设于线路侧旁,为尽量少缩短线路有效长度,该跨距一般取 30米,但应注意核算前一个支柱容量。3. 绝缘锚段关节的转换跨距,应较一般跨距值缩小 10米。4. 直线上最大跨距一般不应大于 60米。困难情况下需采用 65米跨距时,须核算接触线的最大偏移值不大于 450毫米。缓和曲线上的跨距可以按所在圆曲线取值。5. 复线区段上下行跨距应分别标注。(三) 拉出值或之字值1. 直线或缓和曲线区段之字值或拉出值为“0”的地方,按定位器实际受力状况选取安装图号。53I- 4 -2. 复线区间直线区段上下行支柱对齐时,此两支柱的安装图号不能均选反定位,以保证检修作业安全。同时锚段关节处上下行支柱应相互错开 5米。(四) 支柱与基础选用原则1. 一般砼腕臂柱的高度为地面以上 9.2米,且不设腕臂安装预留孔。2. 接触悬挂下锚、中心锚结下锚支柱采用 H78支柱,凡 H78砼支柱均预留接触网下锚孔。3. 中间柱、绝缘、非绝缘转换柱、道岔柱等悬挂接触线的支柱均采用 H78支柱,若同时为下锚支柱,则采用预留接触网下锚孔支柱。4. 合架供电线的砼腕臂柱一般采用 H90,支柱高度为地面以上 12米。5. 仅安装隔离开关、供下锚而不悬挂和仅有附加导线下锚且跨越的钢筋混凝土支柱可不设横卧板(跨越导线的张力不大于 200公斤) 。6. 桥支柱应尽量不设在有避车台的桥墩上,新建桥应按桥资料布置在预留安装支柱的墩台上。7. 在大站咽喉道岔区,如股道多且支柱要立在线间,按正常限界不能立柱时,可采用底部宽度为 0.8x0.6米的窄型钢柱,并应加以说明。8. 站场跨越多股道时支柱一般采用软横跨或硬横跨,跨度小于等于35米时采用硬横跨,大于 35米采用软横跨或硬横跨,同一个车站应采用相同标准。- 5 -(五) 电连接设置1. 小站(小于六股道)在站场中部设股道电连接一处。2. 大站(大于或等于六股道)在站场 1/3处各设股道电连接一处,且不应距道岔太近。3. 股道电连接不应跨越中间站台。4. 站场端部按逐站逐区间检修条件预留的绝缘锚段关节应在两转换柱处各设置一处关节电连接。5. 正线接触网应每隔 200250m 设置一处横向电连接。道岔附近、关节附近因有道岔和关节电连接,不应再设置横向电连接;股道电连接附近不应再设置横向电连接。(六) 供电分段原则1. 在有变电所、分区所的车站一端设接触网电分相装置。电分相采用九跨式分相关节,电力机车过分相采用自动方式。九跨式分相关节靠近车站的中心柱与车站进站信号机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300米。2. 全线上、下行正线间接触网均实行电气分开。区间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间距离一般不小于 2000mm,站场软横跨及硬横梁(软索形式)上、下行间绝缘子串泄漏距离按不小于 1600mm设计。3. 接触网按供电臂 V停反行单元进行设计,预留逐站逐区间 V停检修条件(即站场两端一般均设绝缘锚段关节,但不安装隔离开关,用电连接线连通) 。4. 机务段、大站及枢纽站各独立电化车场按单独电分段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