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_第1页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_第2页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_第3页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_第4页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卡特尔垄断利益集团、垄断联盟、企业联合、同业联盟(Cartel)也称卡特尔,是垄断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组成的联盟 1,通过某些协议或规定来控制该产品的产量和价格,但联盟的各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上仍旧独立,这些情况造成了卡特尔不稳定的本质。编辑 分析由于各协约成员对利益的追逐不可能对协议满意,所以协议的持久性和可执行性都会受到挑战。这种垄断形势除了要面对可能的法律制裁外,还要面对来自联盟内部的危机。OPEC 也被认为是具有卡特尔性质的组织,虽然其组成成员是国家这个经济体。但是这个组织协调运作优异,组织成员各方可以从中收益。虽然也有 OPEC 组织成员出于个体特殊的利益需要违反协议,但规模较小,不足以影响整体的稳定性。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卡特尔卡特尔 (cartel) 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根据美国反托拉斯法,卡特尔属于非法。 卡特尔是垄断组织形式之一。生产或销售某一同类商品的企业,为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在商品价格、产量和销售等方面订立协定而形成的同盟。参加这一同盟的成员在生产、商业和法律上仍然保持独立性。经 济 学 术 语由 来卡 特 尔 16种 人 格 因 素卡 特 尔 为 法 语 cartel 的 音 译 , 原 意 为 协 定 或 同 盟 。 生 产 同 类 商 品 的 企 业 为 了 垄 断 市 场 ,获 取 高 额 利 润 而 达 成 有 关 划 分 销 售 市 场 、 规 定 产 品 产 量 、 确 定 商 品 价 格 等 方 面 的 协 议 所形 成 的 垄 断 性 企 业 联 合 。 它 是 资 本 主 义 垄 断 组 织 的 一 种 重 要 形 式 。 1865年 最 早 产 生于 德 国 ( 德 语 : Kartell) 。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后 在 各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迅 速 发 展 。 随 着 垄 断资 本 的 国 际 化 产 生 了 国 际 卡 特 尔 。 按 协 议 内 容 卡 特 尔 可 以 分 成 规 定 销 售 条 件 的 卡 特 尔 、规 定 销 售 价 格 的 卡 特 尔 、 规 定 产 品 产 量 的 卡 特 尔 、 规 定 利 润 分 配 的 卡 特 尔 、 规 定 原 料 产地 分 配 的 卡 特 尔 等 。 生 产 同 类 商 品 的 企 业 作 为 卡 特 尔 成 员 , 各 自 在 法 律 上 保 持 其 法 人 资格 , 独 立 进 行 生 产 经 营 , 但 必 须 遵 守 协 议 所 规 定 的 内 容 。 卡 特 尔 成 立 时 , 一 般 签 订 书面 协 议 , 有 的 采 取 口 头 协 议 形 式 。 成 员 企 业 共 同 选 出 卡 特 尔 委 员 会 , 其 职 责 是 监 督 协 议的 执 行 , 保 管 和 使 用 卡 特 尔 基 金 等 。 由 于 成 员 企 业 之 间 的 经 济 实 力 对 比 会 因 经 济 发展 而 变 化 , 卡 特 尔 的 垄 断 联 合 缺 乏 稳 定 性 和 持 久 性 , 经 常 需 要 重 新 签 订 协 议 , 其 至 会 因成 员 企 业 在 争 取 销 售 市 场 和 扩 大 产 销 限 额 的 竞 争 中 违 反 协 议 而 瓦 解 。 参 考 : 托拉 斯 、 辛 迪 加 卡 特 尔 模 型卡 特 尔 反 垄 断 法卡 特 尔 (Cartel)是 一 种 正 式 的 串 谋 行 为 , 它 能 使 一 个 竞 争 性 市 场 变 成 一 个 垄 断 市 场 , 属于 寡 头 市 场 的 一 个 特 例 。 卡 特 尔 以 扩 大 整 体 利 益 作 为 它 的 主 要 目 标 , 为 了 达 到 这 一 目的 , 在 卡 特 尔 内 部 将 订 立 一 系 列 的 协 议 , 来 确 定 整 个 卡 特 尔 的 产 量 、 产 品 价 格 , 指 定 各企 业 的 销 售 额 及 销 售 区 域 等 。 卡 特 尔 常 常 是 国 际 性 的 。 例 如 欧 佩 克 ,卡 特 尔 就 是产 油 国 政 府 间 的 一 个 国 际 协 定 , 它 在 十 多 年 间 成 功 地 将 世 界 石 油 价 格 提 高 到 远 远 高 于 本来 会 有 的 水 平 。 其 他 成 功 的 提 高 了 价 格 的 国 际 卡 特 尔 还 有 : 在 70年 代 中 期 , 国 际 铝矾 土 联 合 会 将 铝 矾 土 价 格 提 高 到 4倍 ; 而 一 个 秘 密 的 国 际 铀 卡 特 尔 提 高 了 铀 的 价 格 。 一个 被 称 为 水 银 欧 洲 的 卡 特 尔 将 水 银 价 格 保 持 在 接 近 于 垄 断 水 平 ; 而 另 一 个 国 际 卡 特尔 一 直 都 垄 断 着 碘 市 场 。 可 是 , 大 多 数 卡 特 尔 都 没 能 提 高 价 格 。 一 个 国 际 铜 卡特 尔 一 直 运 作 到 今 天 , 但 它 从 未 对 铜 价 有 过 显 著 的 影 响 。 还 有 试 图 抬 高 锡 、 咖 啡 、 茶 和可 可 的 价 格 的 卡 特 尔 也 都 失 败 了 。 卡 特 尔 类 型1、 价 格 卡 特 尔 。 这 是 最 常 见 和 最 基 本 的 卡 特 尔 形 式 。 卡 特 尔 维 持 某 一 特 定 价 格 :垄 断 高 价 、 在 不 景 气 时 的 稳 定 价 格 或 者 降 价 以 排 挤 非 卡 特 尔 企 业 。 比 如 超 市 里 的 差价 双 倍 赔 偿 制 度 。 2、 数 量 卡 特 尔 。 卡 特 尔 对 生 产 量 和 销 售 量 进 行 控 制 , 以 降低 市 场 供 给 , 最 终 使 价 格 上 升 。 3、 销 售 条 件 卡 特 尔 。 对 销 售 条 件 如 回 扣 、 支付 条 件 、 售 后 服 务 等 在 协 定 中 进 行 规 定 的 卡 特 尔 。 4、 技 术 卡 特 尔 。 典 型 形 式是 专 利 联 营 , 即 成 员 企 业 相 互 提 供 专 利 、 相 互 自 由 使 用 专 利 , 但 不 允 许 非 成 员 企 业 使 用这 些 专 利 的 卡 特 尔 。 5、 辛 迪 加 。 一 种 特 殊 的 统 一 销 售 卡 特 尔 , 指 成 员 企 业 共 同出 资 设 立 销 售 公 司 , 实 行 统 一 销 售 , 或 者 卡 特 尔 将 所 有 成 员 企 业 的 产 品 都 买 下 , 然 后 统一 销 售 。 比 如 德 贝 尔 钻 石 卡 特 尔 。 卡 特 尔 的 建 立卡 特 尔 协 定 管 理 局要 在 某 个 市 场 上 形 成 卡 特 尔 , 至 少 需 要 以 下 三 个 条 件 : 第 一 , 卡 特 尔 必 须 具 有提 高 行 业 价 格 的 能 力 。 只 有 在 预 计 卡 特 尔 会 提 高 价 格 并 将 其 维 持 在 高 水 平 的 情 况 下 , 企业 才 会 有 加 入 的 积 极 性 。 这 种 能 力 的 大 小 , 与 卡 特 尔 面 临 的 需 求 价 格 弹 性 有 关 , 弹性 越 小 , 卡 特 尔 提 价 的 能 力 越 强 。 第 二 , 卡 特 尔 成 员 被 政 府 惩 罚 的 预 期 较 低 。只 有 当 成 员 预 期 不 会 被 政 府 抓 住 并 遭 到 严 厉 惩 罚 时 , 卡 特 尔 才 会 形 成 , 因 为 巨 额 预 期 罚金 将 使 得 卡 特 尔 的 预 期 价 值 下 降 。 第 三 , 设 定 和 执 行 卡 特 尔 协 定 的 组 织 成 本 必须 较 低 。 使 组 织 成 本 保 持 在 低 水 平 的 因 素 有 : a.涉 及 的 厂 商 数 目 较 少 ; b.行 业 高 度 集 中 ; c.所 有 的 厂 商 生 产 几 乎 完 全 相 同 的 产 品 ; d.行 业 协 会 的 存在 。 a、 b 两 因 素 降 低 了 卡 特 尔 的 谈 判 和 协 调 成 本 , 同 时 , 高 度 集 中 使 少 数 几 家厂 商 就 能 控 制 整 个 市 场 , 从 而 才 能 使 价 格 保 持 较 高 水 平 。 d 因 素 行 业 协 会 的 作 用 主 要是 为 市 场 上 主 要 厂 商 的 会 面 、 协 调 、 谈 判 提 供 更 多 的 合 法 机 会 。 为 什 么 需 要 有 c 因素 即 产 品 同 质 呢 ? 如 果 卡 特 尔 成 员 产 品 之 间 差 异 较 大 , 那 么 为 了 反 映 这 种 差 异 , 价 格 必然 会 有 所 差 异 , 这 样 使 成 员 之 间 为 达 成 统 一 价 格 增 加 了 障 碍 ; 而 且 即 使 达 成 协 定 , 成 员厂 商 的 欺 骗 行 为 也 不 易 察 觉 , 因 为 成 员 厂 商 可 以 把 自 己 的 降 价 归 因 于 自 己 的 产 品 与 其 它产 品 的 差 异 上 , 或 者 提 高 产 品 差 别 , 虽 仍 保 持 价 格 不 变 , 但 实 际 上 吸 引 了 更 多 顾 客 是一 种 变 相 降 价 。 反 之 , 如 果 产 品 几 乎 同 质 , 厂 商 之 间 就 很 容 易 形 成 一 个 单 一 价 格 , 而 且成 员 的 欺 骗 行 为 也 较 容 易 察 觉 。 卡 特 尔 的 决 策卡 特 尔 在 决 策 时 就 象 一 个 垄 断 企 业 一 样 , 根 据 整 个 卡 特 尔 所 面 临 的 需 求 曲 线 和总 成 本 曲 线 , 使 得 MR=MC, 确 定 出 最 优 的 总 产 量 和 相 应 的 价 格 , 然 后 在 成 员 企 业 之间 分 配 这 个 总 产 量 , 同 时 指 令 成 员 企 业 执 行 卡 特 尔 制 定 的 价 格 。 而 分 配 产 量 的 原 则 与 多工 厂 生 产 时 企 业 分 配 产 量 的 原 则 一 样 : 使 得 每 个 成 员 企 业 的 边 际 成 本 相 等 。 卡 特 尔 的 不 稳 定 性主 要 有 两 个 因 素 导 致 卡 特 尔 具 有 天 然 的 不 稳 定 性 : 第 一 , 潜 在 进 入 者 的 威 胁 : 一 旦 卡 特 尔 把 价 格 维 持 得 较 高 水 平 , 那 么 就 会 吸 引 新 企业 进 入 这 个 市 场 , 而 新 企 业 进 入 后 , 可 以 通 过 降 价 扩 大 市 场 份 额 , 此 时 卡 特 尔 要 想 继 续维 持 原 来 的 高 价 就 很 不 容 易 了 。 第 二 , 卡 特 尔 内 部 成 员 所 具 有 的 欺 骗 动 机 : 这 是 一 个 典 型 的 “囚 徒 困 境 ”, 给 定 其他 企 业 的 生 产 数 量 和 价 格 都 不 变 , 那 么 一 个 成 员 企 业 偷 偷 地 增 加 产 量 将 会 获 得 额 外 的 巨大 好 处 , 这 会 激 励 成 员 企 业 偷 偷 增 加 产 量 , 如 果 每 个 成 员 企 业 都 偷 偷 增 加 产 量 , 显 然 市场 总 供 给 大 量 增 加 , 市 场 价 格 必 然 下 降 , 卡 特 尔 限 产 提 价 的 努 力 将 瓦 解 。 如 果 卡 特 尔不 能 有 效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 最 终 将 导 致 卡 特 尔 的 解 体 。 事 实 上 , 经 济 学 家 研 究 得 出 , 世 界上 卡 特 尔 的 平 均 存 续 期 间 约 为 6.6年 , 最 短 的 两 年 就 瓦 解 了 。 此 外 , 随 着 各 国 政府 反 垄 断 法 的 实 施 , 卡 特 尔 也 可 能 因 为 违 反 了 政 府 法 律 而 被 迫 解 体 , 也 正 因 为 如 此 ,许 多 卡 特 尔 都 是 国 际 性 卡 特 尔 , 以 规 避 国 内 的 反 垄 断 法 。 也 可 从 博 弈 论 角 度 分析 这 种 不 稳 定 性 。 因 为 ( 欺 骗 , 欺 骗 ) 是 一 个 纳 什 均 衡 。 厂 商 之 间 的 分 配如 上 图 ,假 定 两 厂 商 的 成 本 曲 线 分 别 如 ( a) ( b) 所 示 , 那 么 , 卡 特 尔 作 为 整 体 的 边 际成 本 曲 线 可 通 过 将 这 两 家 厂 商 的 边 际 成 本 曲 线 按 水 平 方 向 加 总 得 到 。 假 定 整 个 行 业 的 需求 曲 线 为 D, 则 全 行 业 的 边 际 收 益 曲 线 为 MR。 这 样 , 卡 特 尔 即 可 根 据 MR=MC 的利 润 最 大 化 准 则 , 确 定 其 总 产 量 为 Q1, 相 应 的 “垄 断 价 格 ”为 P1。 在 此 基 础 上 , 卡 特尔 将 按 照 等 边 际 成 本 原 理 来 分 配 其 总 产 量 。 因 为 P1, Q1为 确 定 , 则 TR 就 已 确 定 ,那 么 利 润 最 大 化 就 等 同 于 成 本 最 小 化 。 因 此 , 按 等 边 际 成 本 原 理 分 配 总 产 量 可 使 其总 利 润 最 大 化 。 曲 线 MR 与 MC 的 交 点 确 定 了 相 同 的 边 际 成 本 水 平 ( 水 平 虚 线 ) , 再由 这 条 虚 线 与 各 厂 商 的 边 际 成 本 曲 线 的 交 点 确 定 各 自 的 产 量 Q1, Q2。 阴 影 部 分 为 厂商 各 自 的 利 润 。 大 家 可 以 看 到 , 各 厂 商 的 利 润 是 不 同 的 。 各 厂 商 从 自 身 利 益 出 发 , 或 对这 种 分 配 结 果 不 满 , 或 期 望 更 多 的 利 润 等 原 因 的 驱 使 下 , 卡 特 尔 的 协 议 及 相 应 的 分 配 结果 是 不 稳 定 的 。 各 厂 商 在 最 大 利 润 的 驱 使 下 很 容 易 走 上 “背 叛 ”之 路 。 而 一 旦 有 某 个 成员 违 反 协 议 , 因 为 市 场 中 厂 商 个 数 较 少 , 其 行 动 很 容 易 被 其 他 厂 商 察 觉 , 从 而 引 起“连 锁 反 应 ”, 最 终 导 致 卡 特 尔 的 崩 溃 。 卡 特 尔 成 功 的 两 个 条 件( 1) 一 个 稳 定 的 卡 特 尔 组 织 必 须 要 在 其 成 员 对 价 格 和 生 产 水 平 达 成 协 定 并 遵 守 该协 定 的 基 础 上 形 成 。 ( 2) 垄 断 势 力 的 潜 在 可 能 。 ( 这 是 卡 特 尔 成 功 的 最 重 要 的条 件 ) 如 果 合 作 的 潜 在 利 益 是 大 的 , 卡 特 尔 成 员 将 有 更 大 的 解 决 他 们 组 织 上 的 问 题 的 意愿 。 社 会 评 价对 寡 头 垄 断 市 场 的 评 价 一 些 经 济 学 家 认 为 , 垄 断 者 提 供 的 只 是 平 淡 的 生 活 、低 劣 的 质 量 以 及 不 文 明 的 服 务 。 关 于 垄 断 的 一 种 普 遍 的 抱 怨 是 , 垄 断 者 很 少 注 意 产 品 的质 量 。 当 美 国 电 话 电 报 公 司 垄 断 了 电 话 设 备 时 , 许 多 年 以 来 消 费 者 不 得 不 满 足 于 不 甚清 晰 的 通 话 质 量 。 一 旦 竞 争 者 进 入 该 行 业 , 电 话 的 颜 色 、 式 样 和 辅 助 设 备 的 种 类 就 有 了急 剧 的 增 加 。 汽 车 业 也 是 如 此 , 来 自 国 外 的 竞 争 压 力 使 得 美 国 的 汽 车 制 造 商 不 得 不 生产 更 为 可 靠 、 安 全 的 产 品 。 很 明 显 , 寡 头 垄 断 会 抬 高 价 格 , 损 害 消 费 者 利 益 和 社 会 经济 福 利 。 但 寡 头 垄 断 有 利 于 实 现 规 模 经 济 和 促 进 科 学 技 术 进 步 , 对 经 济 的 发 展 是 有 积极 作 用 的 。 卡 特 尔 诠 释正 式 的 勾 结 在 一 起 共 同 运 作 的 一 群 企 业 被 称 为 卡 特 尔 , 它 谋 取 利 益 的 通 常 做 法 是 限制 其 成 员 的 产 量 以 抬 高 价 格 。 迄 今 为 止 世 界 上 最 著 名 的 卡 特 尔 当 属 欧 佩 克 ( 石 油 输出 国 组 织 ) 卡 特 尔 。辛迪加辛迪加(法语:Syndicat) , “组合 ”的意思,属于低级垄断形式。它是通过少数处于同一行业的企业间相互签订协议而产生的。所有这些加入了辛迪加的企业都由辛迪加总部统一处理销售与采购事宜。生产资料通过成员间的协议进行二次分配。辛迪加的优点在于批量采购和销售可以节约资本。一个企业退出辛迪加就意味着他不得不自己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这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辛迪加的组织形式较为稳定。合作社往往就是这种集中统一处理采购销售、分散生产运营的规模不等的辛迪加。例如,日本农民协会垄断了全国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等)的购入以及大宗农产品的销售,农户只有服从农协的计划从事农业生产。现代的特许经营也有很强的辛迪加性质。分散的出资人虽然具有店面的所有权,但是采购和商业零售业务都是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辛迪加(法文:le syndicat)是垄断组织形式之一。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是丧失了商业上的独立性,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由辛迪加总办事处统一办理。其内部各企业间存在着争夺销售份额的竞争。 法 语 syndicat 的 音 译 , 原 意 是 “组 合 ”。 资 本 主 义 垄 断 组 织 的 重 要 形 式 之 一 。 由 同 一 生产 部 门 的 少 数 资 本 主 义 大 企 业 , 通 过 签 订 统 一 销 售 商 品 和 采 购 原 料 的 协 定 以 获 取 垄断 利 润 而 建 立 的 垄 断 组 织 。 特 点同 卡 特 尔 相 比 , 辛 迪 加 较 为 稳 定 , 存 在 的 时 间 也 较 持 久 。 辛 迪 加 的 参 加 者 虽 然 在生 产 上 和 法 律 上 还 保 持 着 独 立 性 , 但 在 商 业 上 则 已 完 全 受 制 于 总 办 事 处 , 不 能 独 立 行动 。 在 各 参 加 者 不 能 与 市 场 发 生 直 接 联 系 的 情 况 下 , 它 们 要 想 随 意 脱 离 辛 迪 加 , 事 实 上也 很 困 难 。 如 果 某 一 成 员 想 要 退 出 , 必 须 花 一 笔 资 本 去 重 新 建 立 购 销 机 构 和 重 新 安 排 与市 场 的 联 系 , 而 且 每 每 受 到 辛 迪 加 的 阻 挠 和 排 挤 。 组 织 机 构参 加 辛 迪 加 的 企 业 , 推 选 出 它 们 的 代 表 , 组 成 辛 迪 加 总 办 事 处 。 辛 迪 加 参 加 者 的 商品 销 售 和 原 料 采 购 , 都 得 通 过 这 个 总 办 事 处 统 一 进 行 。 这 种 统 一 的 、 集 中 的 购 销 , 意 味着 辛 迪 加 在 流 通 领 域 中 占 有 一 定 的 垄 断 地 位 , 使 它 有 可 能 抬 高 商 品 的 销 售 价 格 和 压 低原 料 的 采 购 价 格 , 从 而 获 取 高 额 垄 断 利 润 。 在 辛 迪 加 内 部 的 各 个 资 本 家 之 间 存 在 着 矛盾 和 斗 争 。 他 们 为 了 争 夺 商 品 销 售 份 额 和 原 料 分 配 比 例 而 经 常 展 开 激 烈 的 竞 争 。 当 参 加者 的 实 力 对 比 或 市 场 条 件 发 生 重 大 变 化 时 , 往 往 要 调 整 分 配 的 份 额 或 对 辛 迪 加 总 办 事 处进 行 改 组 。 产 生 和 发 展辛 迪 加 是 在 19世 纪 末 20世 纪 初 产 生 的 。 当 时 在 欧 洲 一 些 国 家 都 出 现 了 辛 迪 加 。德 国 的 许 多 辛 迪 加 是 由 卡 特 尔 发 展 而 来 的 。 在 1905年 的 385个 工 业 卡 特 尔 中 , 约 有200个 已 具 有 辛 迪 加 性 质 。 辛 迪 加 在 德 国 经 济 中 的 垄 断 地 位 也 是 明 显 的 。 1893年 成立 的 莱 茵 威 斯 特 法 伦 采 煤 辛 迪 加 , 1909年 在 多 特 蒙 德 地 区 生 产 了 8500万 吨 煤 , 而其 他 所 有 局 外 企 业 的 生 产 量 不 过 420万 吨 ( 只 等 于 采 煤 辛 迪 加 产 量 的 4.9%) ; 1913年1月 , 采 煤 辛 迪 加 的 产 量 占 鲁 尔 地 区 全 部 产 量 的 92.6%, 占 全 德 煤 炭 总 产 量 的 54%。在 当 时 , 钢 铁 辛 迪 加 的 生 产 在 全 国 钢 铁 总 产 量 中 所 占 比 重 已 上 升 到 43 44%。 在 法 国 的 冶 金 、 制 糖 、 玻 璃 、 造 纸 、 石 油 、 化 学 、 纺 织 、 采 煤 等 工 业 部 门 中 , 也 有很 多 辛 迪 加 。 其 中 特 别 重 要 的 有 :隆 维 商 行 , 它 生 产 了 法 国 几 乎 全 部 的 铸 铁 ; 制 糖 辛 迪加 几 乎 完 全 控 制 了 法 国 的 制 糖 市 场 ; 圣 戈 班 玻 璃 总 公 司 也 居 于 绝 对 的 垄 断 地 位 。 在 奥 地 利 , 一 些 著 名 辛 迪 加 占 有 重 要 地 位 。 例 如 :波 希 米 亚 的 采 煤 辛 迪 加 , 占 奥 地 利全 部 煤 产 量 的 90%; 制 砖 辛 迪 加 , 年 产 值 达 4亿 克 朗 ( 未 参 加 辛 迪 加 的 企 业 产 值 不 过4000万 克 朗 ) ; 石 油 辛 迪 加 , 占 全 国 产 量 的 40%。 在 俄 国 , 辛 迪 加 是 垄 断 组 织的 一 种 主 要 形 式 。 俄 国 的 重 要 工 业 企 业 大 多 掌 握 在 不 同 国 家 的 资 本 家 手 中 , 在 生 产 上不 易 联 合 起 来 ; 但 是 由 于 政 府 大 批 订 货 和 实 行 保 护 关 税 政 策 , 国 内 工 业 品 价 格 大 大 提高 , 资 本 家 在 争 夺 订 货 数 额 和 瓜 分 国 内 市 场 方 面 展 开 了 激 烈 的 竞 争 , 而 辛 迪 加 正 是 分 配订 货 和 瓜 分 市 场 的 有 利 形 式 。 这 样 , 在 商 业 上 联 合 起 来 的 辛 迪 加 便 得 到 较 大 的 发 展 。1886年 俄 国 出 现 了 铁 钉 、 铁 丝 工 业 的 辛 迪 加 ; 20世 纪 初 , 在 钢 铁 、 采 煤 、 采 矿 、 机 器制 造 部 门 中 , 相 当 大 一 部 分 企 业 都 为 辛 迪 加 所 控 制 。 1904年 建 立 的 “煤 炭 公 司 ”辛 迪加 , 控 制 了 顿 巴 斯 煤 区 产 量 的 75%。 橡 胶 辛 迪 加 几 乎 控 制 了 全 部 橡 胶 的 销 售 。 制 糖 辛迪 加 垄 断 了 全 国 90%以 上 的 食 糖 生 产 。 1912年 建 立 的 烟 草 辛 迪 加 , 控 制 了 全 国 75%的 烟 草 生 产 。 俄 国 的 辛 迪 加 和 其 他 国 家 的 辛 迪 加 相 比 , 带 有 某 些 半 封 建 的 特 征 。 例 如 ,糖 业 辛 迪 加 就 是 由 制 糖 工 业 资 本 家 和 种 植 甜 菜 的 大 地 主 共 同 组 成 的 ; 乌 拉 尔 “克 罗 夫罗 ”辛 迪 加 的 成 员 即 是 一 些 拥 有 几 十 万 俄 亩 土 地 的 大 领 主 。 这 样 的 垄 断 组 织 往 往 采 用一 些 带 有 封 建 性 的 剥 削 形 式 和 管 理 方 法 。托拉斯托拉斯(Trust)直译为“商业信托”,是指在一个行业(商品领域)中,通过生产企业间的收购、合并以及托管等等形式,由一家公司兼并、包容、控股大量同行业企业来达到企业一体化目的的垄断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托拉斯企业可以对该行业市场实现垄断,并且通过制定企业内部统一价格等等手段来使企业在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编辑 兴起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了举世著名的特大型托拉斯垄断企业标准石油(即美孚石油公司) 、美国钢铁公司、美国烟草公司。现在各大发达国家都先后制订了反托拉斯法,并且在各国该法案中对这一垄断形式进行了限制,禁止了过于庞大的托拉斯垄断。作为经济行为的托拉斯目前并未完全禁止,一些被认定为并未过度庞大的托拉斯的存在还属于法律允许范围之内。关于判断其是否过度庞大,各国各个时期的判别标准也不尽相同。编辑 中国1964年,中国也效仿苏联在一些行业实行托拉斯经营的办法,成立12家托拉斯: 中国烟草工业公司(轻工业部) 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化学工业部) 中国地质机械仪器公司(地质部) 中国盐业公司(轻工业部) 中国汽车工业公司(第一机械工业部) 中国橡胶工业公司(化学工业部) 拖拉机内燃机配件公司(农业机械工业部) 中国纺织机械公司(纺织工业部) 中国制铝工业公司(冶金部) 京津唐电力公司 (水利电力部) 长江航运公司(交通部) 华东煤炭工业公司(煤炭工业部)1965年又成立四家全国性的托拉斯: 中国石油工业公司(石油工业部) 中国仪器仪表工业公司 中国木材加工工业公司(林业部) 中国黄金工业公司(冶金部)与此同时,部分省、市也试办了一些由地方管理的托拉斯。如黑龙江省糖业公司,辽宁省柞蚕丝绸工业公司,北京玻璃总厂和北京塑料总厂,天津机床工业公司、天津造纸公司和天津染料化学公司,上海的轻工业机械公司、上海标准件公司和上海丝绸公司,浙江省糖业公司,重庆市皮革工业公司等。1966年,又举办了天津市针织托拉斯、天津市塑料托拉斯,第一机械工业部筹组的华东电力机械公司,石油部成立的抚顺石油公司,以及省属的黑龙江省仪器仪表联合工业公司,湖南省仪表工业公司等。1983年成立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即现在的中石化) ,也是把全国以油气为原料的炼油、石油化工、化学纤维、化肥等分布在石油行业、化工行业、纺织行业、电力行业和地方省市领导的企业,实行集中领导,统等规划、统一管理、联合经营的托拉斯性质的总公司。编辑 反托拉斯由于一些托拉斯形态在发达国家目前已被宣布为违法,因此一般上对于托拉斯的介绍,基本上都使用了“企业垄断市场的形态之一”的说法。另外,由于发达国家在法规上对于各种托拉斯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限制,对于一些以成立托拉斯为目的的企业合并行为,在成立时并不会公开发表其成立托拉斯的目的。目前对于一些同行业企业合并,以及同行业企业收购等行为,很多国家也在探讨其是否属于变相的托拉斯而触犯反垄断法。然而,与代表公众利益的反托拉斯法相反,现代的企业由于受到 19世纪末以及 20世纪初美国托拉斯企业繁荣的影响,目前把托拉斯化作为企业经营方向的企业也并不在少数。与托拉斯相对,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市场间的企业合并,由于基本上不会造成市场垄断,因此并未被反托拉斯法所禁止。托拉斯,英文 trust 的音译。 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之一。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旨在垄断销售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和投资范围,加强竞争力量,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参加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都丧失独立性。托拉斯的董事会统一经营全部的生产,销售和财务活动,领导权掌握在最大的资本家手中,原企业主成为股东,按其股份取得红利。参加的资本家为分配利润和争夺领导权进行剧烈的竞争。 1879 年首先在美国出现,如美孚石油托拉斯、威士忌托拉斯等。托拉斯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企业组织,参加者在法律上和业务上完全丧失其独立性,而由托拉斯的董事会掌握所属全部企业的生产、销售和财务活动。原来的企业主成为托拉斯的股东,按照股权的多少分得利润。资本主义托拉斯一方面可以保障投资者的优厚利润,提高投资者兴趣,刺激投资,促进业务扩充,有利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会减少竞争,阻碍企业技术进步和新兴企业的发展,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增加消费者的负担。 编辑本段组织特点参加托拉斯的企业,既失去了商业上的独立性,也失去了生产上和法律上的独立性, 托拉斯所有托拉斯内部的一切业务,如生产、销售及利润分配等,全由托拉斯的领导机构董事会及其所属机构进行处理。董事会的领导权完全由原来加入托拉斯的一些最大企业的资本家所操纵。独立企业的所有者或股份公司,在加入托拉斯后,即丧失其原有的独立地位,而成为托拉斯的股东,可以按自己所持有的股份取得红利。参加者只有通过拥有大量股票来取得对托拉斯的控制权,也只有通过出售股票来退出托拉斯。而卡特尔和辛迪加则是属于不同所有主的许多独立企业的联合体,参加者在生产上、法律上都保持其独立性。所以,同卡特尔和辛迪加相比,托拉斯是较为稳定的。但是,在托拉斯内部各个参加联合的资本家之间经常为争夺企业领导权和股份控制额而进行激烈的斗争。 编辑本段组织性质托拉斯归根到底是力图到处抬高价格,只要这符合于联合起来的资本家的利益,并且极力防止价格下降,而价格下降是改善生产的必然结果。此外,资本家相互勾结,用他们的联合力量来反对工人联合会及其要求,以加强对劳动者的压迫。这即使不是托拉斯的目的,往往也是托拉斯的结果。 “赢利同盟” (pools1)与托拉斯和卡特尔不同,它完全不是一个全能的组织,它的唯一目的是抬高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它对于居民的公益有特别大的危害性,应当给以最严厉的制裁。 国际社会党代表大会向劳动者指出托拉斯的压力,但无意于阻止这种联盟的形成,因为这种联盟是现存生产制度的合乎逻辑的结果;采用镇压性的立法措施,至多只能使托拉斯改变它的形式,而不能阻止它的实际发展。 在任何情况下,社会党都不应当反对根据法律责成托拉斯公布其经营方法和财务活动成果。摆脱苦痛处境的唯一实际出路应当是国有化,而在今后的阶段上,则是在国际托拉斯已经极度发达的各该部门中实行生产的国际调节。 无产阶级的实际活动应当是改善各种阶级组织、政治组织以及得到合作社运动支持的经济组织,以便迎接和加快由社会剥夺各大生产部门的时代的到来,由于这些大生产部门已经完全由托拉斯组织起来,因而有可能对它们实行剥夺。这样,以利润为目的的私人生产就将逐步改造成为以制造产品为目的的生产。卡特尔卡特尔(Cartel) 是一种正式的串谋行为,它能使一个竞争性市场变成一个垄断市场,属于寡头市场的一个特例。卡特尔以扩大整体利益作为它的主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卡特尔内部将订立一系列的协议,来确定整个卡特尔的产量、产品价格,指定各企业的销售额及销售区域等。卡特尔常常是国际性的。例如欧佩克,卡特尔就是产油国政府间的一个国际协定,它在十多年间成功地将世界石油价格提高到远远高于本来会有的水平。其他成功的提高了价格的国际卡特尔还有:在70年代中期,国际铝矾土联合会将铝矾土价格提高到4倍;而一个秘密的国际铀卡特尔提高了铀的价格。一个被称为水银欧洲的卡特尔将水银价格保持在接近于垄断水平;而另一个国际卡特尔一直都垄断着碘市场。可是,大多数卡特尔都没能提高价格。一个国际铜卡特尔一直运作到今天,但它从未对铜价有过显著的影响。还有试图抬高锡、咖啡、茶和可可的价格的卡特尔也都失败了。编辑卡特尔类型1、价格卡特尔。这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卡特尔形式。卡特尔维持某一特定价格:垄断高价、在不景气时的稳定价格或者降价以排挤非卡特尔企业。2、数量卡特尔。卡特尔对生产量和销售量进行控制,以降低市场供给,最终使价格上升。3、销售条件卡特尔。对销售条件如回扣、支付条件、售后服务等在协定中进行规定的卡特尔。4、技术卡特尔。典型形式是专利联营,即成员企业相互提供专利、相互自由使用专利,但不允许非成员企业使用这些专利的卡特尔。5、迪加。一种特殊的统一销售卡特尔,指成员企业共同出资设立销售公司,实行统一销售,或者卡特尔将所有成员企业的产品都买下,然后统一销售。比如德贝尔钻石卡特尔。卡特尔的建立要在某个市场上形成卡特尔,至少需要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卡特尔必须具有提高行业价格的能力。只有在预计卡特尔会提高价格并将其维持在高水平的情况下,企业才会有加入的积极性。这种能力的大小,与卡特尔面临的需求价格弹性有关,弹性越小,卡特尔提价的能力越强。第二,卡特尔成员被政府惩罚的预期较低。只有当成员预期不会被政府抓住并遭到严厉惩罚时,卡特尔才会形成,因为巨额预期罚金将使得卡特尔的预期价值下降。第三,设定和执行卡特尔协定的组织成本必须较低。使组织成本保持在低水平的因素有:a.涉及的厂商数目较少;b.行业高度集中;c.所有的厂商生产几乎完全相同的产品;d.行业协会的存在。a、b 两因素降低了卡特尔的谈判和协调成本,同时,高度集中使少数几家厂商就能控制整个市场,从而才能使价格保持较高水平。d 因素行业协会的作用主要是为市场上主要厂商的会面、协调、谈判提供更多的合法机会。为什么需要有 c 因素即产品同质呢?如果卡特尔成员产品之间差异较大,那么为了反映这种差异,价格必然会有所差异,这样使成员之间为达成统一价格增加了障碍;而且即使达成协定,成员厂商的欺骗行为也不易察觉,因为成员厂商可以把自己的降价归因于自己的产品与其它产品的差异上,或者提高产品差别,虽仍保持价格不变,但实际上吸引了更多顾客是一种变相降价。反之,如果产品几乎同质,厂商之间就很容易形成一个单一价格,而且成员的欺骗行为也较容易察觉。编辑卡特尔的决策卡特尔在决策时就象一个垄断企业一样,根据整个卡特尔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总成本曲线,使得 MRMC ,确定出最优的总产量和相应的价格,然后在成员企业之间分配这个总产量,同时指令成员企业执行卡特尔制定的价格。而分配产量的原则与多工厂生产时企业分配产量的原则一样:使得每个成员企业的边际成本相等。编辑卡特尔的不稳定性主要有两个因素导致卡特尔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第一,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一旦卡特尔把价格维持得较高水平,那么就会吸引新企业进入这个市场,而新企业进入后,可以通过降价扩大市场份额,此时卡特尔要想继续维持原来的高价就很不容易了。第二,卡特尔内部成员所具有的欺骗动机:这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给定其他企业的生产数量和价格都不变,那么一个成员企业偷偷地增加产量将会获得额外的巨大好处,这会激励成员企业偷偷增加产量,如果每个成员企业都偷偷增加产量,显然市场总供给大量增加,市场价格必然下降,卡特尔限产提价的努力将瓦解。如果卡特尔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最终将导致卡特尔的解体。事实上,经济学家研究得出,世界上卡特尔的平均存续期间约为6.6年,最短的两年就瓦解了。此外,随着各国政府反垄断法的实施,卡特尔也可能因为违反了政府法律而被迫解体,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卡特尔都是国际性卡特尔,以规避国内的反垄断法。也可从博弈论角度分析这种不稳定性。因为(欺骗,欺骗)是一个纳什均衡。编辑卡特尔的定价与产量分配 1卡特尔以全体企业的总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来确定各企业的共同价格和产量,然后按各企业的边际成本都相等的原则,分配产量限额。上图中,假定一个卡特尔中有两家寡头垄断企业,企业1和企业2的边际成本曲线分别为 MC:和 MC2,据此可以求出卡特尔的边际成本曲线MC(等于各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横向相加 )。卡特尔的需求曲线为 D,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 MR,MR 与MC 的交点月确定了卡特尔的最优产量 Q 和最优价格 P。整个卡特尔的产量和价格确定后,按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进行分配,如上图所示,企业1和企业2的最优产量配额分别为 P,和 Q 真,这时两企业分别能获得图(a)和(b)中相当于阴影部分面积大小的利润。同一行业内的企业由相互竞争转而联合成卡特尔,能提高各企业的利润,但是卡特尔往往是不稳定的。卡特尔不能持久的原因除了可能是由于许多国家通过反垄断法禁止企业间串谋或组建卡特尔外,关键在于其内在的不稳定性。一方面,各成员在如何分配产量、利润方面总是矛盾重重,即使达成了协议,违背协议、单方面扩大产量对每个组成卡特尔的企业都有极大的诱惑。卡特尔通过限制产量来提高价格,每个成员都希望能享受高价格,同时能扩大产量。如果只有一个企业偷偷扩大了产量,对价格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它就能使利润大幅增长。每个成员企业都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市场供给量激增,价格大幅下降,造成卡特尔的解体,回到了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状态。由于不能依靠法律和契约对违反卡特尔协议的成员实施有效的惩罚,成员的欺骗行为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卡特尔的高利润也会吸引新的企业进入市场。如果卡特尔无法阻止新企业进入,卡特尔限制产量的结果是使新企业占据了其余的市场份额,最后卡特尔也会失去其垄断利润。另外从长期来看,新的替代产品的出现也会降低卡特尔的垄断利润。编辑卡特尔成功要有两个条件 2(1)一个稳定的卡特尔组织必须要在其成员对价格和生产水平达成协定并遵守该协定的基础上形成。(2)垄断势力的潜在可能。 (这是卡特尔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如果合作的潜在利益是大的,卡特尔成员将有更大的解决他们组织上的问题的意愿。编辑对寡头垄断市场的评价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垄断者提供的只是平淡的生活、低劣的质量以及不文明的服务。关于垄断的一种普遍的抱怨是,垄断者很少注意产品的质量。当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垄断了电话设备时,许多年以来消费者不得不满足于不甚清晰的通话质量。一旦竞争者进入该行业,电话的颜色、式样和辅助设备的种类就有了急剧的增加。汽车业也是如此,来自国外的竞争压力使得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不得不生产更为可靠、安全的产品。很明显,寡头垄断会抬高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经济福利。但寡头垄断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编辑卡特尔模型实例分析 3卡特尔就是寡头垄断厂商用公开或正式的方式进行互相勾结的一种形式。它是一个行业的独立厂商之间通过对有关价格、产量和市场划分等事项达成明确的协议而建立的联盟组织。卡特尔是一个不稳固的组织,成员都有暗中违背盟约的冲动,他们都想偷偷降价扩大自己的产量,最后导致盟约自动废止。例如,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就是典型的卡特尔。注意,卡特尔在许多发达国家是违法的,如在美国,因为这些国家认为卡特尔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违反“反垄断法”和“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卡特尔的主要任务:规定统一的价格。在卡特尔成员中配产量定额的原则是:各成员的边际产成本均等,都等于卡特尔组合的边际收益。如果卡特尔组织有两个成员,则分配产量的原则是MC 1 = MC2 = MR (1)例:一个石油卡特尔对石油商定了世界性 固定价格25美元桶,两年内有效。卡特尔组织有三个成员,其边际成本是MC 1 = 2 + 0.001Q1;MC 2 = 1.9 + 0.0012Q2;MC 3 = 1.6 + 0.002Q3求每个成员分配到的产量和该行业的总产量。解:因为 P=25=AR=MR,则 MC1 = MC2 = MC3 = MR = 25,建立三个方程解得每个成员分祷的产量为Q 1 = 23000;Q 2 = 19250;Q 3 = 11700行业的总产量 Q = Q1 + Q2 + Q3 = 53950。辛迪加辛迪加的定义辛迪加(法语 Syndicat) “组合”的意思,比卡特尔模型发展程度高、较稳定的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形式。辛迪加辛迪加指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通过签订共同销售产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的垄断组织。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上和法律上有自己的独立性,但在商业上已失去了独立地位。它们采购原材料和销售商品的业务均由辛迪加的总办事处统一办理,总办事处统一接受商品订单和统一采购原材料,按照协议在辛迪加所属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参加辛迪加的企业不再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企业一旦加入了辛迪加很难随意退出,如果要退出,必须花一笔资本重新建立购销机构、重新安排与市场的联系,但是这要受到辛迪加的阻挠和排挤。因此,同卡特尔相比,辛迪加具有稳定性。编辑辛迪加的产生与发展辛迪加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当时在欧洲一些国家都出现了辛迪加。德国的许多辛迪加是由卡特尔发展而来的。在1905年的 385个工业卡特尔中,约有200个已具有辛迪加性质。辛迪加在德国经济中的垄断地位也是明显的。1893年成立的莱茵威斯特法伦采煤辛迪加,1909 年在多特蒙德地区生产了8500万吨煤,而其他所有局外企业的生产量不过420万吨(只等于采煤辛迪加产量的4.9) ;1913年1月,采煤辛迪加的产量占鲁尔地区全部产量的92.6,占全德煤炭总产量的54。在当时,钢铁辛迪加的生产在全国钢铁总产量中所占比重已上升到4344。在法国的冶金、制糖、玻璃、造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