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管理_第1页
高血压病人管理_第2页
高血压病人管理_第3页
高血压病人管理_第4页
高血压病人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血压病人管理,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王中洁 2010.03.29,一、高血压病定义以血压升高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血压水平呈连续正态分布,正常血压和血压升高划分并无明确分界线,高血压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人为界定的。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前者简称为高血压和高血压病。,二、诊断标准,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于1959年、1979年、1994年和2005年4次修订。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标准指南规定,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或者舒张压90mmHg诊断为高血压。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诊断为高血压。,三、血压分类 (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级(轻度 ) 140159 9099 2级(中度 ) 160179 100109 3级(重度 )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三 、血压分类 (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注:1mmHg=0.133KPa;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以较高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四、血压测量,诊所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四、血压测量,诊所血压 是诊断高血压和分级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选择符合BHS(英国高血压联盟认证)和AAMI(美国医疗仪器促进协会认证 )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四、血压测量,血压测量步骤首先要求病人坐在安静的房间里,5分钟后再开始测量至少测量2次,每次间隔12分钟,差异较大,应再测量采用标准袖带(1215cm宽,35cm长),气囊袖带至少包裹80%上臂,四、血压测量 血压测量步骤无论病人采取任何体位,上臂均应置于心脏水平以柯氏(Korotkoft)第一音为收缩压,第音(消失音)为舒张压。首次测量双臂血压不同时分别记录,以较高一侧为准。疑似有体位性低血压测量时应直位1分钟或5分钟后测血压。,四、血压测量,测量注意事项 袖带上缘应在肘弯上2.5cm,听诊器探头置于肱动脉搏动处 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30mmHg,然后以恒定速率(26mmHg/秒)缓慢放气,获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 12岁、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亢、主闭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第时相(变音)为舒张压,四、血压测量 ,自测血压推荐使用符合国家标准(BHS和AAMI)的上臂式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正常参考值135/85mmHg(相当于诊断血压140/90mmHg),四、血压测量,动态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指征 诊断血压有明显较大波动患者 怀疑是单纯性诊所高血压患者 有低血压发作症状患者 顽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四、血压测量,动态血压 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BHS和AAMI)的监测仪 测量时间应设为每30分钟一次,或白天30分钟夜间间隔1小时 国内参考值,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125/75mmHg,夜间比白昼均值低于10%15% 检查因劣迹较多,读数小于80%预测值应再次测量,动态血压正常参考值上限(mmHg),24小时 白昼 夜间SBP DBP SBP DBP SBP DBPStaessen 133 82 140 88 125 76JNC-VI 135 85 120 75国内协作组 130 80 135 85 125 75,五、高血压患者临床评价,评价血压水平 排除或诊断继发性病因 评价靶器官损害及其严重程度 评价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响预后与治疗的临床病症,五、高血压患者临床评价,靶器官损害 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X线) 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轻度升高至106-177mmol/L(1.2-2.0mg/dl) 超声或X线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颈、髂、股或主动脉) 视网膜动脉广泛或局灶性狭窄,五、高血压患者临床评价,并存的临床情况 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卒中 脑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心脏疾病 心肌梗死 心绞痛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充血性心力衰竭,五、高血压患者临床,用于危险性分层的危险因素 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1-3级) 男性55岁 女性65岁 吸烟 总胆固醇5.72mmol/L (220mg/dl) 糖尿病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65岁),心血管危险水平分层,血压(mmHg)其它危险因素 1级 2级 3级和病史 SBP140-159或 SBP160-179或 SBP180或 DBP90-99 DBP100-109 DBP110 I 无其它危险因素 低危 中危 高危 II 1-2个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很高危 III 3个危险因素 或靶器官损害 高危 高危 很高危或糖尿病 IV 并存临床情况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危险性分层的绝对危险 与降压治疗的绝对效益,绝对危险 降压治疗绝对效益危险性 (10年内CVD事件) (每治疗1000病人年预防CVD事件数)分层 10/5mmHg 20/10mmHg低危 30% 10 17,六、病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46%饮食:盐、钾、钙、蛋白质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饮酒 其它因素体重、避孕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七、临床表现 ,(一)缓进型高血压 (二)急进型高血压(恶性高血压) (三)高血压危象 (四)高血压脑病,(一)缓进型高血压,病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可达数十年,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偶尔在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早期高血压往往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血压波动较大,易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和劳累后增高,去除病因或休息后,血压能降至正常,称为波动性或脆性高血压阶段。高血压经休息后不能转至正常,需要服用降压药物治疗和收缩压明显升高时,表明合并有主动脉硬化。后期血压持续在较高水平,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二)急进型高血压(恶性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是临床高血压的一种紧急情况,虽然不如高血压脑病凶险,但若不及时降压治疗,常可危及生命。 急进型恶性高血压早期也可以没有自觉症状,或仅有头痛,以清晨为重,并常因极度疲劳,精神过度紧张、寒冷刺激,更年期内分泌失调等诱因,使血压突然升高,舒张压超过130mmHg以上,检查眼底可见视网膜出血、渗出或视乳头水肿,还可能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心尖搏动明显,心脏扩大,但以肾功能损害最为突出。常有持续性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并可合并微小动脉内溶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时可出现溶血性贫血,这时往往提示病情危重。,(三)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是一种极其危急的症候,常在不良诱因影响下,血压骤然升到200/120mmHg以上,出现心、脑、肾的急性损害危急症候。病人感到突然头痛、头晕、视物不清或失明;恶心、呕吐、心慌、气短、面色苍白或潮红;两手抖动、烦躁不安;严重的可出现暂时性瘫痪、失语、心绞痛、尿混浊;危重时则抽搐、昏迷。,(四)高血压脑病,临床上以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头痛、呕吐、烦躁、抽搐和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 头痛为弥漫性全头痛,以前额或枕后为主,咳嗽或用力时加重,常伴有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也较常见,轻者精神萎靡,神志模糊,嗜睡,重者昏迷,并可伴有偏瘫、偏盲、失语和半身感觉障碍。 抽搐发作是高血压脑病的又一常见症状,表现为全身性或局限性抽搐,严重时形成癫痫持续状态。抽搐的出现是由于在持续颅内高压的作用下,脑组织局灶性坏死,脑神经异常放电所引起的。,八、并发症 ,脑血管病 心力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主动脉夹层血管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夹层血肿,并延着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急症,是猝死病因之一。,九、治疗,(一)降压目的 血压要达到靶目标水平(140/90以下) 不增加危险因素,逆转靶器官损害 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及死亡率,九、治疗,(二)、降压药物治疗原则 从低剂量开始治疗,逐步递增剂量 最好使用长效降压药,每日给药一次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九、治疗,(三)治疗方案1.改善生活行为 减轻体重,BMI25% 减少钠盐摄入,6g/天 补充钙和钾(一天1斤牛奶,半斤蔬菜) 减少脂肪摄入 限酒 增加运动 保持心境情绪的平衡,九、治疗,2.降压药治疗对象 高血压2级或以上(160/100mmmHg)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者 血压升高6月以上,改善生活行为无效者 高危或极高危患者,九 、治疗,3.药物种类 利尿剂 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CCB) 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 其他,九 、治疗,推荐的降压联合治疗方案 利尿剂+- 阻滞剂 利尿剂+ACE抑制剂(或AIIA)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 阻滞剂 钙拮抗剂+ACE抑制剂 - 阻滞剂+ - 阻滞剂,九、治疗,4.注意事项 大多数无合并症者可单用利尿剂或联用-受体、钙通道阻滞剂(CCB)、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 治疗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 2级高血压以上患者开始采取两种降压药 三种降压药合理治疗方案有禁忌症外必有利尿剂 需长期降压治疗,尤其高危和极高危者 高血压的治疗长期性和依从性都十分重要,十、高血压防治对策 ,我国高血压目前情况存在患者率高,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情况。分别为30.2%、24.7%、6.1%,广大患者不愿意服药,不按医嘱服药。高血压防治必须采取全人群、高危人群和药相结合的防治政策,从控制危险因素水平,早诊早治和病人规范化管理三个环节入手,构筑高血压防治全面战线。,十、高血压防治对策,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1 高血压病的基础教育 高血压的基础教育包括:血压多少可叫高血压;高血压的分期;多长时间测一次血压;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高血压与遗传的关系;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治疗高血压药物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高血压如何预防;维持自身血压的稳定范围;高血压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通过基础知识的教育,使病人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2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培养高血压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3 指导生活习惯的改善 低盐低脂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戒烟忌酒,加上运动疗法有一定的降压作用,改变生活方式可起到自体降压、协调降压的作用。,十、高血压防治对策,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 4 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有人认为病人不依从是当今医学面临的最重要问题,现今降压药物能使90以上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至正常,而自然人群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率较低,主要与病人服用降压药的依从性有关,其原因是人们对高血压病的危害认识不足,有的因无自觉症状或症状好转或怕麻烦,加上经济因素,药物副反应等种种原因导致病人擅自停药或不规律服药。针对这些原因,反复向病人解释病情及冶疗的意义和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严格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可持久地维持降压药物的血液浓度,避免短效药物引起血压骤然下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血。病人出院后嘱病人定时测量血压,每周1次,随时修订治疗方案。,十、高血压防治对策,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 5. 注重心理护理 加强卫生宣传,有针对性地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使病人对病情的诊断、治疗有大致的了解,保持心情愉快,心理平衡,生活要有规律,对疾病忧虑恐惧者,讲明高血压是可控制的疾病,只要有效地控制血压便可健康长寿,减轻顾虑。对疾病不重视不愿长期服药者,应对其讲明高血压病及并发症的危害,使其主动配合服药,达到增强健康,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结束语,通过今天对高血压病知识的复习,希望大家能对高血压病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并意识到改变不良的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