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讲义83k_第1页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83k_第2页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83k_第3页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83k_第4页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83k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第一部分:有关城市一 城市的属性:城市:城市社会实质载体 城市既是事又是物城市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实质载体:资源生态实体建设空间 居住生活建设经济产业建设交通工程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二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1 起源:群居原始群落固定居民点(雏形)以上进程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扩大而不断进行下去的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当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之后,出现了专业的交换场所, “市” 就这样,城市的雏形不断形成了。2 发展(1) 城市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其历史进程如下:原始聚落城市雏形小城镇中型城市大城市现代城市国际化城市经济生活中心信息生活中心(2) 社会思想的发燕尾服与城市的发展“图腾崇拜”:人们处于比较蒙昧的阶段,对自然现象认识不清,所以将精神寄托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对某种物的崇拜,这时的人们无力抵抗大自然,他们只能通过群居的方式,使种族延续下去。“英雄崇拜”:人们已经能够在一定限度内控制自然界,先前对自然界的迷茫与恐惧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某个有威力的英雄人物的崇拜,在这个时期常常会形成雄伟、威慑的建筑群和庞大繁华的城市空间。“自我崇拜”:人们已经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实力,对改造自然界充满信心,掌握了较先进的科学技术,越来越科学地建设城市,城市向着个性、科学的方向发展下去。3 从时代发展言城市发展农业时代:生产力更低,自然经济,因此,多采用天然材料构筑城市实体,抵御自然的能力较差。城市大都选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提高,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使建筑材料有了很大改善,城市实体更加坚固,抵御自然的能力增强,同时产生了更多提供人类新的需求的场所,但这时城市的生态环境已遭破坏,自然资源质量下降。后工业时代:生产力大大提高,新兴技术蓬勃发展,因此人类的生活方式将随之变化,城市的功能有了新的发展,城市的外貌更加美观、怡人,同里,其生态环境受到重视,有了改善。4 展望城市的未来宜人:环境优美,气候适宜,适合人类居住生活怡人:实体空间建设符合人类需要,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整个城市族的文化水平提高。冶人:使人在其中能感受到一些东西,使城市(包括城市人)的整体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三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人口城市化成熟的工业社会,60是城市人口四 对城市的研究城市研究城市规划:事前的系统的整体研究,工作布署性城市设计:具体的实施技术方案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城市管理:第二部分 有关城市规划一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信息科学) 、边缘交叉:几种学科发展相交而成交叉科学:综合交叉;多种学科融合而成融贯(横断)交叉;横向或纵向 横断各门学科而形成的学科城市科学:基础理论科学应用理论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城市社会学城市规划学二 城市规划学:城市社会发展规划城市产业经济规划城市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城市物质(实体)建设规划物质(实体)建设规划: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城市实体空间环境构筑,城市市政工程建设(经构布局,建筑构筑)由以上分析,本校城市规划专业定们在:城市实体空间环境构筑三 城市规划的背景:1 现状(中国):城市规划的主权更多地掌握在政治家手中,缺乏业务过硬的专业人才,城市规划在中国发展的比较缓慢,其专业人才的业务水平较低;规划没有长期意识和整体意识,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比较严重。2 规划的实质: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前人植树” 的过程。植树者的劳动得到的将是一个 “长远效应”;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政治行为” ,一种 “社会运动” 。3 城市规划的动力因素经济建设发展:经济发展了,会促进城市规划的发展,反之,规划做的好,经济会更快地发展生活方式(文化)的进步:城市规划就是要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在规划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适合于人类居住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反作用于人,使人的整体水平提高。四 城市规划师:1 任务:赋形,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 分类;城市交通规划师,城市基础工程师,城市建筑规划师,城市综合规划师,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师城市规划师的工作是一个具有策略性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大力配合,其实质是一个指挥家的角色,因此,要求我们有一种整体思维的概念。第三讲 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一 城市与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科技的关系政治:权力中心,唐朝“坊” ,北宋时才有真正的街道社会:富人和低层平民的社会阶层不同,所以分民族居住区和种族居住区;要考虑社会学:地缘性社会,业缘性社会经济:推动经济有利高速发展,反作用于经济,房地产服务行业大大增加文化:城市的建设不只是物质文明的建设,也是精神文明的建设科技:改变城市建设的技术方式。高架路 广州、上海。高科技适合于高密度的人口环境,规划要考虑大众,以大众为基础,顾及上层社会二 人类社会城市进程与城市体系发展从“聚居”时代开始,城市化就在进行,直到现代仍在进行,15 年以后,我们要建设 1000 座新城城市大发展:农业社会 城市人口 10 18(中国)工业社会 城市人口 60% 32%(中国)后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1980 年对美国社会的抽样调查 200 人,100 人在城市城市是人的生产培育工厂 人类学(体质心理)城市规划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城市体系: 超大城市 正负 1000 万,下同 特大城市 500 万大城市 100 万 城市体系的金字塔中等城市 50 万小城市 25 万小城镇集聚型组团型网络型 (城市形态类型) (城市科学的发展)城市技术;生态、交通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生活空间,功能组织城市社会学:空间环境:宜人、怡人、冶人城市性质:现代大都市、省会、首府、首都等大都市:现代标准的报告馆现代的图书馆现代的大剧院现代的植物园、体育中心规划者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我们的目标是不久的将来 三 城市化规划的发展以及其前沿古典城市建设:形象的雄伟和权力的象征“统一部署”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意匠:完全平均主义的、乌托邦的思想“田园城市”理论(英霍华德):具有相当的科学性第一次产业革命:城市诞生第二次产业革命:城市第一次建设革命城市空间建设构成发生变化城市功能构成发生变化1933 年,现代建筑运动城市规划理论雅典宪章城市四大功能70 年代,后现代哲理思想(以人为本, “自我实现” 哲理观念)城市规划原理“有机疏散”理论 沙里宁 1946 年“多中心结构”前苏联“组团”理论特大城市生态原则 交通原则第四讲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20 页 9 条1 城镇体系总体规划市域、全国、省、地域城镇体系总体规划2 城镇总体规划镇建设规划3 大城市分区规划4 控制性的详细规划建设管理和修建性规划5 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提供(实施参考)工程项目建设第五讲 城市规划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和能力框架一 知识结构: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规划与设计互相交融)相关的设计技术方面相关的理论知识:生态环境、人类学、经济学实践语文 能力框架展开: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 生态环境:自然人工城规导引(一) 专业介绍1 我们的专业性质:注重空间实体建设什么是专业?是怎么样的学科?当代的科学学科,横断交叉学科,综合学科,边缘学科2 对其对象的认识什么是城市,什么是规划?在当前处于世界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分类规划:需要多方面人才,专业团队进行工作,综合规划(二) 城市的起源及发展城建史:史实 城规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科技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人人对话永远高于人机对话国际社会全球化群居定居城市社会国学社会家庭家族宗族氏族部落城池城镇小大特大网络体系社会生活组织秩序:权力中心经济中心信息生活中心(三) 城市规划的背景知识:政治行为(首先) ;其次社会行为、文化行为(四) 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城镇体系城市总体书上九条基本工作内容(五) 城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城市规划与设计相关技术设计,相关理论知识实践外国语能力框架:(一)规划与设计1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2 城市规划的程序和方法城镇(城市)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和前期规划 重点地段的前期规划进行综合分析和组织加强口头表达能力(二)相关技术设计建筑景观环境设计:广场、公园、道路、绿化(三)知识:环境地理知识,气候、地质、水文城市社会、经济知识城市历史文化知识城市法规给排水、供电、取暖、防灾(四)实践(六) 外国语城市规划原理能力框架:1 2 3 4 第二讲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城市篇1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 城市的相关因素和发展规律3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特点4 现代城市的基本概念5 城市的性质、规模及类型6 城市的构成要素及城市用地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 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历史研究表明,伴随着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当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就出现了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的最早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二)农业社会的城市数量和规模都是极其有限的1 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部分人从事农业决定了农业社会的城市数量的规模都是极其有限的2 由于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农业社会城市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城市从形成有 5000年的历史。(三)工业化促进了既有城市的扩展,而且导致新兴城市的形成1 从 18 世纪开始,人类经历了农业 2 量方面:“农村的推力” ,工业导致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 1.51.5 亿人口另一方面:城市的推力工业的兴起给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城市所具有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之成为工业发展的载体,因而也就成为工业社会的人类聚居场所。(四)以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为例:能源与交通条件发生了根本变革,开创了城市的新纪元。(五)综上所述,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因。工业化导致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历史趋势。在 2000 年,全世界已有 50生活在城市二 城市形成的最初条件1 生态基础 人类生存的第一条件客体有利于人的生存条件:气候温和,地产丰富,资源充足主体群居2 社会基础:人口基础:人口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是形成城市的基础。心理基础:集团利益人与人的交往是城市存在的依据团体:共同活动的一个组合,团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团体成员在心理上有一定联系,团体内每一成员在团体内有一定影响社会化: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中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叫社会化。社会环境对于人的影响3 经济技术基础4 文化基础 关于文化城市文化理念:创新作用、铸模作用、催化作用、传输作用,城市对于形成新型社会文明更具多重作用。城市和人类文明,这是本义完全相对的两面,城市与文明互为表里,是文明赖以发展的手段,人类创造着城市同里又时刻改变着城市的巨大反作用。城市的本质是人类本质的延伸和物化,城市是人类自身功在品格外化而成的物资环境构造体系,城市是人类的存在形式,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集中体现在各类城市中城市状况既反映当在人群的质量,又制约其发展。文化:广义,狭义“人类为了生存而聚集于城市,为了美好的生活而留于城市”亚里培德城市文化归根结底是人类文化的高级载体刘易斯芒福德文化的指导系统社会知识系统 城市文化及其功能作用城市的文化归要到底是人类文化的高级体现城市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本身代表着文化城市是一种聚集形式,可以发生交往,即产生物质产品,又产生精神产品。城市的聚集与交往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新文化的产生与城市文化的扩散城市化不仅是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也是文化与城市生活方式传播过程中心城市的作用农村内向封闭,较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城市文化开放系统不断获取外部信息,并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 文化的持续城市形态始终反映着社会生活原则,城市始终反映着它和文化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城市文化反映建筑文化建筑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建筑文化反映了城市文化建筑文化是有特色的文化建筑文化包括两方面:三 城市形态特征的历史演变主要内容(一) 前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权力中心结构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经济生活中心结构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信息生活网络结构1 前工业时期城市形态特征:(1)中国的城市形态特征: 奴隶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城市的中心以官坻为主等级阶层的居住区非常明显,奴隶主贵族平民主权与神权并存的神庙城市公共社会活动中心,市场、市政厅、广场反映其等级制度:以封地为中心 封建社会时期城市形态:宫殿中心反映封建权威和严格制度的布局形态维护统治和防卫的需要,城墙、城堡封建性的社会空间组织(强烈的内部封闭) ,对内开敞,对外封闭2 西方的城市形态特征古典城市:指古希腊城市,约在公元前 500300 年出现,社会倡导民主,有多神宗教,有神庙、广场、角斗场中世纪城市:教堂、修道院、广场占主体,主导地位;商业中心广场,重要方面;防御性城墙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注重城市设计,突出有纪念性建筑,城市围绕教堂和宫殿形成中心,注意街景和节点的安排。(二) 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形态特征: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的城市: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密度和规模加大文化信息心更明显城市建设技术根本改变,提供高度发达的物质生产需求。生活条件开放型空间结构(三) 后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信息生活网络结构我国工业化还未完成,但是已经开始进入信息社会了,后工业社会的特点:巨型化市郊化形成节点和网络地区化国际化(可由同学发言然后再总结)四 城市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哲理观念的演进(一) 城市形态演进的特点1 城市的形态结构始终反映社会生活组织秩序2 形态结构的历史演变经历了权力信息生活的逐渐发展的过程3 当今存在两大矛盾:生活建设空间与经济建设空间的冲突:封闭开放国际开放性的公共生活空间同城市居民生活空间建设的矛盾(二) 城市历史时期的社会哲理观念:社会哲理观念制约问题:以城市形成的最初条件,从文化上看为会么会形成城市城关的形态结构的演变有哪些规律?应如何应对?城市规划中具体结构的设计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界限几乎完全消失了反映社会秩序对城市历史演变进程的认识哲理观念的发展动力之所在社会哲理观念如何影响人们的建筑观图腾崇拜:权力结构中心的城市形态英雄崇拜:经济生活中心自我崇拜:信息生活网络中心五 城市形态结构演进的基本因素:城市的功能作用:政治功能:均衡利益,统一的意志经济功能:专题城市经济的空间本质和演化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六 当代城市发展的时代背景及特征(一)1 经济发展格局时代背景:二战后,经济迅速恢复(西方资本主义)调整生产关系,跨国公司,垄断资本发展起来。市场经济化:形成区域经济联盟文化交流:世界一体化,互相渗透,东西方文化强调性科学技术方面:二战后各国重视科学技术一体化2 关于科技与产业革命发展背景及其社会影响钱学森、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冶炼技术、动力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科学技术革命直接导致城市空间的变化(二)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现代城市是信息网络的节点,是信息工业系统的传递与控制中心而不象过去是物物网络的交会处。我们的生活将日益依赖于信息技术,制造业将更加自动化,社会将不再由能源驱动而是直接于信息技术的媒介推动。(三) 城市的相关因素和发展规律1 城市的相关因素:社会、经济、环境及文化多方面城市的发展规律: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论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论城市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论2 基本经济部类,从属经济部类基本经济部类即满足出口,即城市外的需求,从属于城市内的需求专业化:城市发展最初依赖于某个或某些具有出口能力的企业综合化;出口专门化的企业具有联动作用,产生“上游”和“下游”企业形成出口综合体成熟化:基本经济部类带动非基本经济部类形成完整的城市经济体系区域化:有些城市会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的城市,在区域化或全球性竞争中,只有少数城市能占据主导地位。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规模经济:随着一个经济部类的规模扩大,产品与服务的供给成本就会下降,因而市场竞争能力会增加聚集经济:城市中的产业之间往往具有关联性和互动性,一个部类的发展对于其他部类具有促进作用城市经济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根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如果一个城市的基本经济部类属于在增大的产业,那么这个城市发展潜力就比较乐观如果一个城市的基本经济部类不仅是增长型,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而且是多样化的,那么这个城市的发展前景相当好绝对集中时期: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不断增大相对集中时期: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开始向郊区扩展,但城市人口增长仍高于郊区。相对分散时期: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化初期,经济经构中的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郊区人口增大超过城市人口增长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成熟期,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显著,从农村向城市人口迁移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区域内人口由城市向郊区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大极核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总是首先集中在一些条件优越的城市,这些城市发展在循环与积累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城市中心,随着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遇到许多的阻力因素,城市发展初期的优势开始消失,其他城市的优越感逐渐增强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第三部分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特点31 基本概述32 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33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34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31 基本311 基本含义(1) 概念认识:“城市化”是指向城市聚集,土地利用方式向城市型转化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方法、意识由乡村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前者是城市化的现象,后者是其实质。 “城市化”表现在两方面:城市数量的增加城市中人口增加和规模扩大。城市化本质是生产与建设以及社会生活的聚集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 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城市诞生天乡村,乡村是城市的摇篮,这是城乡依赖的时代工业革命作为催化剂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造成城乡分离、对立,这是城市统治乡村的朝代(社会主义城乡是平等互助的关系,但仍然存在城乡差别)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会逐步地进入“城乡融合”,换句话说,也就是逐步地消灭城乡差别,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可双说城乡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3) 城市化的表现方式:城市数目的增加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4) 乡村城市化:城市化使得本来很明显的农村城市性质,城市文化,城市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漫延扩张开来;城市化有仅是城市和建设过程,实际上是整个城市社会的发展过程3.1.3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pu=u/ppu城市化水平 u 城镇人口 p 总人口314 文化意义:城市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文化分野(城市 乡村)315 城市化的实质产业经济结构的城市化社会结构的城市化文化结构的城市化空间建设环境的城市化城市职能结构构成的城市化(图)1 初期阶段:农村人口占优势,工业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就业机会小,农业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经过几十年到几百年时间,人口比重才提高到 302 中期阶段: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增台,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业吸收大批农业人口,城镇人口比重可在短短几十年内突破 50进而上升到 703 后期阶段:农村人口的数量和规模已经不大了,为了保持所需的农业规模,农村人口的转化趋于停止,最后相对稳定在 10以下,城镇人口在 90以上的饱和状态,后期城市化不表现为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而是城市中的牝一产业向第三产业一的转化。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起源于英国)1760-1851 年 兴起、验证和示范阶段 英国 501851-1950 年 城市化在欧洲在美洲发达国家的推广、普及和基本实现阶段1950-今 城市化在全世界推广普及和加快阶段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增长势头猛烈且持续发展主流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1800-1925 年间,现在的发达地区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由 27.9上升到 36.7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33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 动力机制:农业发展是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进程的后续动力3.4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3.4.1 城市化道路的特点3.4.2 存在的矛盾3.4.3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3.4.3 后工业化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3.4.1 城市化道路的特点:1 我国目前走的是一条零散式的农村就业道路,城市化进程呈二元结构城市的城市化(666 个设市城市和 1.7 万个建制镇的城市体系) ;农村的城镇化(5 万多个农村集针的乡镇体系)2 区别: 从本质上说都是以城市为职能的人居聚居地域中心其规模、设施和服务质量水平有着极大的差异从行政体制上分属于城乡两个不同的经济领域来管理3.4.2 存在的矛盾:中国目前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时进行,是世界各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城市化水平低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需要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于当前世界平均水平,表现为速度快且不稳定。3.4.3 我国城市化进程;至 1998 年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过到 30。分四个阶段:正常发展阶段大起大落阶段停滞不前阶段加速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 年,城镇人口比重 0.6上升到 15.4第二阶段:1958-1965 年,城市化水平猛增到 19.7后又迅速下降第三阶段:1966-1678 年市镇 总人口大约在 10左右第四阶段:1978今,1996 年底城市化进程 29.102010 年估计 352030 年估计 453.4.4 后工业化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要求以高素质的人才供给以科技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Peter Drucker(1987)城市在区域在的地位作用将不仅限于规模、区位条件、信息条件在中小城市中仍具有一定的优势3.4.5 资料城镇化的优势:创产值利税 775,占有 1土地,将近 48的城市人均用地减少 14.3 平方米小城市人均 143 平方米 正负 25 万中城市人均 108 平方米 正负 50 万大城市人均 88 平方米 正负 100 万城市社会的优越性:有多选择性,较好地体现公平、和谐、高效的社会发展状态生活质量相对农村较高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流城市化进程反映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4 现代城市的基本概念定义城市大系统城市大系统的构成城市形体空间建设系统的概念4.1 城市定义1 本质空间本质: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 的人,以非农业活动为主,区别于农村社会的组织形式。城市是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集聚,以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要,发挥城市特有的功能;城市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城市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行的社会实体文化本质:城市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力求绵延发展的使命(2)各专业的认识:经济地理社会学经济学城市管理学生态学(3) 定义:现代城市一般可以认为以三四产业为主的(超出劳动人口的 30)具有城市社会人口规模和基础设施,作为地域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信息和聚居中心的集散场所。4.2 城市大系统系统的含义系统的科学理论大系统的含义大系统的构成(1) 系统的含义:系统常常是由诸多部分的约束构成的整体,这个整体的内部是有规则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从而构成诸多要素的集合,这个有组织的或被有机化构造的整体,可能是处原始所形成的,其功能是经过艺术加工而形成的各种概念原理的综合。钱学森:研究一个大城市一个小城市以及一个乡镇的整体功能和发展的学问,每个城市都是复杂的集合体,所以研究城市要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整体指城市的基本结构和内在关系,以及发展规律。(2) 系统的定义包括以下内容: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个子系统构成,根据上述关系又组成系统。系统中的子系统或子系统中的元素在空间和时间中按一定的秩序、层次并排列成多维结构。一定范式的融合体,按递阶的层次排列,各阶的结构、作用、功能调节、控制和运动都具有各自特定的规律。系统是个有机整体。(3) 系统科学的原理认识首先,整体大于孤立部分的总和,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不依靠有关整体的知识就不能认识部分。其次,相关性原理;三有序性原理;四 动态性原理;五 分解综合手段;六 创造思维原理;七 验证性原理;八 反馈原理大系统一般事物是系统组合而成,其范围容量较大且纷杂叫它大系统城市是它所处的那个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榜样和原动力。城市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如何使城市这个大系统协调运转,如何不断把握经济、科技、生产力向前发展并尽可能向大的范围辐射,带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城市大系统的结构组成:软质系统(社会系统、产业经济系统)硬质系统(资源生态系统,形体建设空间系统的载体)4.4 城市形体建设空间系统的基本概念(六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工业建设子系统交通运输子系统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子系统绿化工程子系统居住空间建设子系统社会公共活动中心建设子系统第五讲 城市的性质、规模及类型5.1 城市的职能城市的职能指城市在国家、区域中所起的作用国外有些学者认为:城市中的生活、生产和服务活动的总和称为城市的职能含义:对周围地区国家在政治、文化、经济活动方面所起的作用基本职能:为本市以外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如全国性地区性的企业、交通、运输、行政机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重要名胜古迹所在,均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因素,并相应产生城市基本职能。非基本职能:由于城市形成而发展起来的,主要为本市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包括服务性工业、商业、饮食业城市职能倾斜理论:城市的职能决定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城市职能以其突出的代表业或经济为象征的,城市的某种职能突出一定与其相关产业所占地位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以职能特点为中心的倾斜产业结构。城市的职能倾斜是由于在区域的空间中,资源的差别、位置的差别、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政治作用、民族作用、人群体的个性而形成的。5.2 城市性质(1) 含义;在所有的职能中最重要的一个或几个职能,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反映,城市的性质体现城市的个性,反映其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等自然等因素的特点。见书第三章城市的性质及城市人口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确定城市性质:是决定系列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制度和基础。明确城市性质:便于在城市规划中把规划的一般原则与城市特点结合起来,使城市规划更加切合实际。正确拟定城市性质: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有利于合理选定城市建设项目有利于突出规划结构特点,有利于为规划方案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确定的依据:从城市在国民经济中职能方面去认识,即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心的地位和作用从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认识,就是一个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特点。(4)城市的类型 见书 36 页按性质: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的城市按规模:特大城市 正负 500 万大城市 100 万中等城市 50 万小城市 25 万超大城市 100 万城市规模表现形式:人口规模用地规模(1) 人口规模城市人口的构成:城市人口结构;形成社会生存机制的最佳规模确定人口规模的因素:人口自然增长 即 生产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即外来人口(2) 用地规模用地分类:见书汇编 22 页,33 页附表二城市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位建设用地指标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城市级别 用地指标 汇编 30 页 60.1-75.0 平方米人 75.1-90.0 90.0-105.0 105.0-120详见汇编 31 页表 4.2.1;4.1.3 ;4.3.1第六讲 城市的构成要素及城市用地6.1 城市的构成要素:四大功能要素: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看雅典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城市空间的构成要素:居住生活建设城市产业建设城市公共生活中心建设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城市绿化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6.2 城市用地居住用地见 汇编 22 页表 2.0.56.3 城市用地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城市用地的组织与构成是城市社会、经济及环境生态的综合表现,它是受到政治、经济及环境发展制约的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组织是以人的需求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指导思想的城市用地的分类形式。同时体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6.4 用地分类的意义(1) 技术层面:为城市规划的深入和完善提供重要的依据(2) 理论层面:体现用地形式的多样性,从而保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形态结构演进的阶段城市化、规律及趋势现代城市概念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城市规划篇1 城市规划是什么2 城市规划与城市化的关系3 城市规划共性与个性第一讲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一 简单复杂单一功能复杂、综合多功能血缘为纽带的家族、氏族、宗族社会地缘、业缘社会城市规划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与发展而出现而发展的,城市规划发展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逐渐产生成熟。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第二讲 城市规划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2.1 古代城市规划2.1.1 中国古代城市的典型格局以及社会政治背景(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周礼考工记礼制理念 皇权至上管子 “自然至上”理念(2)唐长安 宫城靠北 中轴对称元大都 宫城居中 中轴对称2.1.2 欧洲古代城市的典型格局及社会背景古希腊 、古罗马的城市希腊 城邦制 公共场所罗马 炫耀 广场群 道路 桥梁 输水道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城堡 教堂 街道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2.2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以及理论社会经济背景:工业化、工业城市、城市问题、农民涌向城市城市人口膨胀知识背景: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乌托邦 莫尔、欧文 协和村、 城市建设来解决社会问题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是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1848 年英国公共卫生法豪斯曼的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实施城市美化运动公司城的建设2.2.2 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见 原理 11 页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规模,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地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分散性理论2 霍华德与柯布西耶的城市主张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所出现的问题。柯布西耶:集中式发展理念,从建筑角度出发,改造城市内部(14 页) ,建筑密度减小,增加人类活动空间,建筑向高层发展,道路宽度应增加1922 年,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引发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1931 年, “光辉城市” 对以前方案的深化,是他现代城规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3 其他的探索(1) 索里亚玛塔的线性城市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交通问题为首要问题思想:依赖交通线形成城市网络沿交通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不只是几个点,而是一条长的线(2)戈涅的工业城市: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用地功能分区雏形工业城市的设想工业城市的规划方案工业城市的影响和地位 摆脱传统,注重各类设施本身的要求与外界的相互关系 以重工业为基础,具有内在扩张力量与独立而田园城市在工业上具有依赖性,以轻工业和农业为基础。 将各类用地按照功能划分,这一思想孕育了 雅典宪章所提出功能分区的原则。(2) 西谛的城市空间应遵守艺术性原则肯定中世纪城市建设在城市空间组织上的人文与艺术,成就方面的积极作用“自然而然,一点一滴生长起来的”, ;因此,城市空间更能符合人的视觉感受在淅条件理,我们很难用简单的艺术规则来解决我们全部问题,将经济因素作为给定条件来提高城市的空间艺术性(3) 格迪斯的学说城市区域研究最早注意到工业革命、城市化对城市的影响思想 场所 工业和人是结合在一起的 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圆圈 “先论断,后治疗”2.2.3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理论的发展1 城市发展模式理论的发展2 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3 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1 三代卫星城市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广亩城从田园城市到新城有机疏散理论广亩城(1)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新城:按照规划设计的新建城市的总称卫星城理论:卧城 第一代半独立卫星城 第二代战后大伦敦规划实践 第二代的发展独立的卫星城镇 第三代卧城 距城市近 有生活福利设施,主要解决居住问题 生产工作及生活依赖母城实例: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斯半独立的卫星城 在大城市附近 除设有一定居住建筑,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和服务设施就业解决部分居民工作 对母城仍有一定的依赖性实例:大赫尔辛基方案、魏林比(距母城 16 公里,人口 2.4 万,用地 1700 公顷)战后卫星城的发展 独立性较强 城市内有必要服务设施及一定的工业 居民的工作基本解决 离母城较近实例:哈罗新城 133 页,斯特文内几独立卫星城实例:米尔顿凯恩思人口扩大 25-40 万人,占地 9000 公顷距大城市较远,80 公里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社会就业平衡交通便捷环境较好,接近自然规划方案具有灵活性和经济性新城:强调卫星城的独立性,在卫星城中,居住与就业之间相互协调读书报告选题之一:试阐述三代卫星城市理论及其在现代城市规划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有机疏散理论把大城市一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成为在活动上相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全面的改建 把衰败地区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把腾出来的地方改作最适合的用途。城市有机疏散的最显著特点:将密集的城区分裂成一个一个的集和镇集镇之间应该用保护性的绿化带隔开(3)广亩城 赖特把城市分区发展的思想发展到了极致2.1 区域城市思想的先驱中心地理论城市体系理论“区域科学与?”2.2 基本,内容2.2.1 城关体系城市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集中场所城市对区域的影响类似于场所的场效应每个城市影响的地区大小不同2.2.2 等级规模分布体系2.2.3 中心地理论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是城市的腹地,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现代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必须依赖于广大的区域。3 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3.1 综合规划特征:综合规划以 系统思想及其方法作为它的基础城市规划与传统的总体规划包含更多的内容,综合规划包括了城市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因素,而总体规划并不包括,任何一种存在都是由彼此的各种要素所组成的系统。综合规划将物质空间的设计和规划与城市发展目标和社会、经济的政策结合起来。综合规划首先是一项政策手段,其次才是技术手段综合规划集中在物质规划的发展。3.2 分离渐近规划分解问题,就事论事的解决渐近规划思想方法的基础是理论主放和3.3 混合审视规划基本决策:综合规划项目决策:分离渐近规划通过基本决策和项目决策所谓基本决策是指宏观决策,不考虑细节问题,是从整体上的宏观决策项目决策是微观决策,也称小决策3.4 连续性城市规划不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效性城市规划应当是从现状出发不断演进的过程4 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雅典宪章(1933)张滨论城市规划的时效性毕业生论文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城市的功能分区勒 柯布西耶的理论总结背景:机动交通工具发展带来了选题读书报告 雅典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总结比较 北京宪章2 马丘比丘宪章(1977)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在 1933 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主要内容: 强调城市的有机构成 是结构单元的结构关系,必须从系统来分析 强调一种连续的空间,综合多功能的环境 城市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城市的动态统一性(技术手段不是目的)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 区域规划 解决城市与田园地区的关系 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实例:巴西利亚 书 134 页 莫斯科 昌迪加尔小结:今后的发展科学的发展日臻完善和严密科学所关注的领域无生命的宏观入手无生命的微观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