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讲评主题报告:习作讲评,想说爱你也不难——漫谈习作讲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小学语文作文讲评主题报告:习作讲评,想说爱你也不难——漫谈习作讲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小学语文作文讲评主题报告:习作讲评,想说爱你也不难——漫谈习作讲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小学语文作文讲评主题报告:习作讲评,想说爱你也不难——漫谈习作讲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小学语文作文讲评主题报告:习作讲评,想说爱你也不难——漫谈习作讲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习作讲评,想说爱你也不难漫谈习作讲评问题及对策作文教学几乎占据了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人人知其重要,却个个心有畏难。习作指导对于我们普通一线教师而言已然蹊径难辟,但至少涌现出了一批能够自成训练系统的专家大师,再看习作讲评,恐怕直至现在,最为我们熟知的也就唯江苏的管建刚老师一人而已,他十年磨一剑,以一套 5 本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成为作文讲评领域首屈一指、独树一帜的“管大” ,估计今日台下也坐着几位管迷。管老师几年前放过一句狠话看遍全中国,大概没有一个地区,搞过“作文讲评”的专题研讨活动。此话或许言过其词,但也一语中的。据我所知,我们温岭市举办以纯粹“习作讲评课”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在今天应该是大姑娘上交头一回。说了这么多,归根究底一句话:习作讲评,想说爱你不容易。纵观现状,我窃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所致。1研究匮乏,可鉴度窄。诚如我上面所讲,基于作文讲评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相对于遍地开花的作文指导而言较少人问津,研究匮乏可陈,可供一线教师参照学习的资源有限,教师研究乏力,自然难以深入。2评而无章,可控面小。当我们习惯于按部就班、请君入瓮的课堂教学流程后,对于作文讲评课中讲求的实时讲评及有效驾驭的能力缺少涵养,往往止步于几篇典型优劣文章的简单读评,教师口诛笔伐,形式单一,导致讲评收效甚微,而且这样的讲评课前往往缺少精细的批改铺垫,课后没有必要的再评改延伸,即便有也恐怕因操控之难而废止。3操作费力,可行性弱。作文讲评课有双份教材,一是习作教材本身,另一则是“学生的习作” 。教材的特殊性,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的特定教学要求迫使教师必须费时费力地对学生习作逐篇细读,更需具备敏锐的捕捉力拾取学生习作中具有教学价值的材料,等于是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更要有智慧的构建力将习作中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加以梳理和有效呈现,从批改到记录,到制作课件,要耗费很大的精力,而且如此耗费周折的工作之后只能一次呈现,决不能“一劳永逸” 。如此,偶尔为之尚可,坚持不懈实难。如此难啃的硬骨头,也难怪大家将之视同鸡肋了。但做总比不做好,不做就永远不能体尝作文讲评之于学生作文能力提升所能产生的巨大能量和作用。如果我们能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作文讲评,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我们就一定可以真切感受到:作文讲评是一面“镜子” ,让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优劣得失;作文讲评是一座“加油站” ,给学生补充向前行进的作文能源;作文讲评是一座桥梁,使学生到达较为理想的作文境地。可见习作讲评:作文训练不容忽视的一环。那么,何妨,让我们重新唤醒对作文讲评迟来的爱,呼吁作文讲评的强势回归。我想徐特大胆借用我们这一所基层学校开展这样的一个疑难主题活动,必是意欲借此次活动的契机,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可供学习和研讨的平台,从而以点带面,希2望各位传达对作文讲评加以重视的意旨,哪怕是教学行为上一丁点的跟进和改善,于今天的活动,于整个作文讲评而言都已具极大的进步意义。说到一次完整的作文训练,它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环节:指导、写作、批阅、讲评、修改,他们是相互作用、紧密相联的。讲评是指导的升华,是批阅的综合、继续,是后续修改的前提。基于此,我们必须将习作讲评从单纯的“课”向两头延展,做到紧抓一点,不放两头。唯有三点并举,策略跟进,才能真正使习作讲评成为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的动力引擎,也才能实现习作讲评,想说爱你也不难!接下来我就试图从习作讲评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维度,摭谈习作讲评操作性策略。一、讲评前做什么 有“备”而来,习作讲评蓄意待发 讲评前做什么,我认为:研究学生的作文,是讲评课最为有力的起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并做好“课”前的批阅,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作前指导的反馈,更是作后讲评的信息源。如何做好指向讲评的批阅,个人有几个建议:1从时间上说,批阅要“讲求实效”学生习作是习作讲评的教材来源,只有及早批复,才能有效获得习作指导的信息反馈,也才能更好地指向习作讲评的内容选择。因此,习作批阅一定要讲求实效,从指导到讲评隔的时间越长,学生对文字的印痕越淡,所起到的效果就越低。习作批阅,莫让学生等待!趁着他们对习作反馈存有较高期待值的时候,及早批阅,让学生早一步看到习作的成功和不足,才能更好地指导后续的修改。建议对于学生的习作随写随看、随交随看。从这一点来讲,就要求教师批阅要“勤”。2从内容上说,批阅要“慧眼识材”习作批阅指向讲评,为讲评服务,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故呈现的习作案例必须精当妥帖、充分有用,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习作悉心“望闻问切” ,准确诊断和把脉 。反馈于批阅,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慧眼识材”,既识“亮点”之材,也寻“不足”之料。建议先整体浏览通读学生习作,以便获得基于学生习作面上存留的优劣两方面的大量素材,具体可指向作文训练的几个要素,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遣词造句等。面上猎取后,继而进行点上定位,“亮点”最集中的、“不足”最凸显的那些点,就是我们应该要拎取的能使学生受启发、得教益的讲评之材。继而通过教师智慧地归类、梳理,集结“亮点”,归类“不足”,应对习作指导时的要求,做到心中有谱,有的放矢,注写批语。当然批阅时,构建良好习作面貌的标点、错字、书写、格式等细碎问题教师也不能小觑,依然要扎实批阅。同时教师也要兼顾所择取的讲评材料的来源,应尽量兼顾多数、各类学生,使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素材都能有所呈现。从这一点来讲,就要求教师批阅要“准”。3从形式上说,批阅要“多元求助”作文批阅的形式是多样的,把教师批阅作文作为唯一形式,叶圣陶老先生是持否定态度的,他提出:“教师可以本其经验而创造他途”,言下之意是说习作批阅也可“多元求助”。因为批阅习作对教师而言本身就是件极苦极费的差事,有些时候教师不妨偷点懒,将权利下放,引学生参与,向学生求助。可以教学生自批,还可以指导一对一互批,更可以组织小组循环批、交互批等。当然这样的操作范式必须是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示范、带引、操练而成的。今天三年级一课就尝试了讲评课前的小组合作评改,朱兴华老师作课例阐释时已做了详细的解说,我校执教该课的李老师也在3先前对班级学生进行了相应的指导和训练,虽然目前学生还未能形成完善的能力,但我想长此以往,必能带引学生获得习作评改能力的螺旋提升。从这一点来讲,就要求教师批阅要“活”。当然,批阅要做好相应的记录,为讲评做准备,以便有的放矢。关于这一点,徐道法老师已做了相关方法的引介,我这里就不再赘述。总之,批阅作为作文教学中诸多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上接着“指导”,下连着“修改”,不仅起着总结、改进的作用,更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师们不妨朝着“勤”、“准”、“活”三点去实践。二、讲评时怎么做精思巧设,习作讲评花开有声 有关这一部分今天四节课的呈现及四位导师的课例阐释已经让我们蔚然于心、有所启发,故此我只做简要的一些想法补充。天下无无全美,一节课亦如此。课堂上总有一些我们力不能逮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反思推敲,力图改进,从而引向我们“心向往之”的境地。今天的四节课,我们也很容易发现那些不能规避的“软肋” ,今天大家在评课研讨中已有所陈述,我也想就此浅谈反思,以供各位探讨。1课的推进形式略显雷同,有些大同小异,如何改进?回看今天的四节课,各自作为想象、写人、写景、记事四项一不同写作内容的讲评课展示,从课的形式看,各有特色,越至高段越略有管建刚老师的讲评课型影子,但我们的原则是“学管而不唯管”,因此都做出了一些针对该节课的个性化的设计和处理,尽量避免形式的雷同,即便是大板块的设计相通,在小细节上也做了微调,今天的课堂已然可见一斑。或许有的老师依然会质疑某些环节有些大同小异的感觉,但是基于这是第一次尝试讲评课型的特定背景以及讲评课“欣赏挑刺训练”的大环节定向,可能一时之间难得突破,我想一定还有更有效的方式,值得今后进一步实践摸索。我想强调的是:讲评形式可以千千万万,但万变不离其宗,即坚持正面讲评为主,修正缺陷为辅,能力提升为核。2课堂上呈现的习作案例(正例或反例) ,量普遍较少,被点评到的学生面不够广,怎么解决?一节课就那么 40 分钟,能呈现的案例必然受限,在这样的弊端下,如何另辟蹊径,从而实现课堂上的以点带面?我窃以为以点带面本就是每一节习作讲评课设计的初衷和本源,但是往往我们都只能将这个“面”带到课外,可不可能多带一点进课堂,将课堂上出示的习作案例和面上的学生习作点评结合起来。有一个办法或许可行,需如管建刚老师办班级周报似的将本次全班学生的习作集结印发给每一位学生,布置认真阅读,指向自己觉得同学习作写得精彩或不足的地方进行批注,可以着眼题、句、段甚至篇。这有点类同于阅读教学的预习,因为学生看到的是全部的习作讲评文本,这样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评各种所谓“病” 、 “范” 、 “感”或其它的时候,经由学生的课前准备,也必能较及时的进行面上的讲评补充,如此实现以点带面。当然,教师精力有限,不一定非得全部集结成张,可以只印发有典型讲评价值的多篇,也可以在班中晒出学生习作,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摘抄一定数量的精彩和不足之处句段,这样课堂上也可以及时补充亮出,充实讲评的血液。此时,若学生发现老师所讲评之处也是自己发现的精华或糟粕,对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鼓励。3课堂上学生的修改时间太少,特别是修改自己的习作,如何介入?4关于这一点,也是我们的导师团队一直纠结困顿的地方,修改对作文来讲天生重要,但是如何挤进课堂,尤其是学生的自主修改几乎都只能象征性地带到课后。今天的四节课都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修改环节,但改的几乎都是别人的作文,五年级一课最后安排让学生自主修改也是最后我们确定的一个尝试板块。我想若要操作,必要的因素一是教师课前有针对性的批阅,必要处做出修改的提示,便于学生课上开展有指向性的修改;二是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充分认知,能够蓄积修改的欲望,这也需要教师课前的指引,三是平时需要开展必要的当堂练笔训练,提升写作的速度,否则一节课时间实在捉襟见肘,难以实施。 4修改的形式略显单一,是否可以尝试小组合作互改今天的四节课有安排以小组为依托的修改,但都停留于自改,我们的讲评课也可以尝试在课堂上让学生小组互改,实现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多向交流,集思广益。操作这一过程,必须有教师的参与、调控、纠错和激励,否则课堂往往会“一盘散沙” ,几个人聚在一起闹嚷嚷的自说自话,使评改流于形式。教师首先要组建好评改小组。评改小组的成员应按好、中、差进行合理搭配,便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然后选定作文基础较好、有一定评改能力、工作认真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内成员作文评改时的解惑、审核等工作。其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不同文体的习作要求制定相应的“作文评改卡”分发给学生,供学生评改时对照,改完后如实填写。在整个互改组评的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自终地进行巡视监督,对批改能力弱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组内成员争论不下的观点进行“仲裁” ,及时肯定学生的评改成果,关注学生在互改中漏掉的重要内容。 三、讲评后做什么还改于生,习作讲评走向纵深 学生在讲评课上获取了鲜活的评改之道,学贵于用,课堂时间有限,必须延伸至课外引导学生“批后再改” ,同时跟进教师的再批,如此才能促使习作讲评走向纵深。关于此,本人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只能蜻蜓点水,略谈一些认识。1谈课后的学生自改修改是讲评的落脚点。我们们要求学生在讲评后再次修改习作、再次作文,就能将习作讲评落到实处。再次修改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批改与讲评的消化和提高的过程,也是在教师指导下对作文中反映出的问题的再认识。学生亡羊补牢,进行二次作文,实现质的飞跃。我们可以把讲评课后的自改作文提到重于第一次作文的高度,把第二次作文的完善看成是更高起点的加油站。教师可以交给学生自改的步骤。第一步,依据教学目标,参照教师的评讲或师生的批改意见,作重点修改,尽可能尽善尽美地达成目标;第二步,推敲重点修改部分与其他部分是否连贯,尽可能使之天衣无缝;第三步,对其他部分的文字略作修改,尽可能不留瑕疵;第四步,默读全文,看是否自然流畅,文从字顺,气韵浑成,尽可能进入自我欣赏的境界。2议改后的教师再批每个孩子都期待被欣赏,学生自改后的教师再批可以成为一个契机。很多老师在实践中都采用作文分数形式翻新的方式来激励学生的修改热情。即给自改单独打分,一篇文章既有原写作的分数,也有评改的分数,并且将修改分数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