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F与耐药的关系及应对措施ppt课件_第1页
BBF与耐药的关系及应对措施ppt课件_第2页
BBF与耐药的关系及应对措施ppt课件_第3页
BBF与耐药的关系及应对措施ppt课件_第4页
BBF与耐药的关系及应对措施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细菌生物膜( BBF)与耐药的关系及应对措施耐药的现状 继非典和甲流之后, 2010年 8月 11日 柳叶刀 杂志一篇报道称 “发现产 NDM-1的肠杆菌科细菌,可抗目前绝大部分的抗生素 ” (媒体称之为 “超级细菌 ” ), 引起新一轮的恐慌。 该细菌内存在一种 -内酰胺酶 -1,因发现者认为其起源于印度,所以被命名为 NDM 1细菌 。2“超级细菌 ”来袭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10,10(9):597-602.耐药的现状3耐药的现状 超级细菌其实并不是一个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泛耐药性 。 新的 “超级细菌 ” 携带有 NDM-1基因,能够编码 NDM-1 。 NDM-1能够进入大多数细菌的 DNA线粒体中存活,从而使细菌产生广泛的耐药性。 NDM-1可在细菌间自由复制和移动,传播速度快且容易出现基因突变。4“超级细菌 ”如何练成?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10,10(9):597-602.耐药的现状5历史上的 “超级细菌 ”:耐药的现状我国耐药现状 : 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 PNSP)快速上升; MRSA分离率为 50%-55%,老年、 ICU、烧伤患者感染率高; 产超广谱 内酰胺霉( ESBL)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在 50%左右,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达 60%;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在 50%-60%。6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11,37( 45) :A15.耐药的机制目前认为细菌产生耐药有以下机制: 基因水平 蛋白质水平抗菌药物灭活酶的产生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膜通透性下降主动外排机制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细菌耐药特性7临床内科杂志 .2007,24(5):295-297.耐药的现状“超级细菌 ”已经练成,除了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还能怎么办82011年世界卫生日主题: 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细菌生物膜( Bactirial biofilm,BBF)92011年 4月, “2011国际生物膜研讨会 ”在成都举办,世界生物膜之父、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Bill Costerton认为:作为生物膜的一种变异 “ 超级细菌 ”的蔓延将使许多传染病无法控制。生物膜是多种细菌汇集在一个膜里面,部分细菌存在耐药性。而 “超级细菌 ”内的细菌,只要有一个细菌带有耐药性基因,就可以和 “超级细菌 ”内其它细菌相互传导,导致所有的细菌都产生了耐药性。 细菌生物膜研究将打破过去不断生产研发新抗生素的 “恶性竞争 ”,而通过简便的破坏生物膜之间的通路让细菌分割开,有效破解细菌抗药性 。 科学时报 (2011-04-21 A1 要闻 )国内外研究证实:细菌生物膜与临床耐药机制有关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仅与耐药菌株的大量产生有关,亦与致病菌在体内形成生物膜有关 1 细菌生物膜的厚度与其耐药性存在线性关系 2 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膜后,其耐药性显著增高 3 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因为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成为临床难治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4101、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999, 15: 299307 2、 Antimicrobial Agents Chemotherapy, 1996, 40: 25 17-25223、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Series B, 2006 53(7): 326332 4、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8,27(1):细菌生物膜( BBF)细菌生物膜( BBF)什么是细菌生物膜( BBF)?11BBF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为了适应生存环境,通过自身产生的孢外基质相互粘连形成的细菌群落。可由单一菌种形成,也可由多种菌种形成。可粘附于无生命体或活体表面。自然界中 99% 的细菌存在于生物膜中,仅 1% 以自由漂游方式生存。Bacterial biofilm:A common cause of persistent infection.Science,1999,284:1318.Chronic rhinosinusitis and biofilms.Oc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5,132:414-417.细菌生物膜( BBF)12BBF基本要素:细菌胞外基质(胞外多糖和蛋白质)粘附面损伤的粘膜植入体内的医疗器械死骨Biofilm city of microbes. Bactirial,2000,182:2675-2679.BBF形成过程13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3, 28( 1), 58-59.营养信号胞间信号环境改变附着条件游离菌胞菌胞附着微菌落形成生物膜形成释放游离菌BBF的耐药机制目前认为 BBF耐药和以下机制有关 #: 渗透障碍 营养及氧气限制 生物膜表型的表达 顽固耐药菌的存在 细菌传感效应 普遍应激效应14BBF的形成使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大大下降一旦形成,即使使用正常剂量成百倍的药物也不易治愈 *。*右江医学, 2007, 35( 1): 95 96.#OCT20, 2008, 35( 10): 1633 1637临床常见 BBF相关疾病15龋齿和牙周病: 牙菌斑是龋齿和牙周病的始动因子,以龈缘为界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牙菌斑是在牙周、牙面生存的一种细菌生物膜,细菌释放抗原、酶或毒素,对牙体或牙周组织起攻击作用,宿主识别异物产生相应免疫反应。口腔医学 . 2005,25(3):129-131.中耳感染性疾病: 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慢性中耳炎、胆脂瘤和耳植入材料的相关感染等发病机制中 BBF发挥重要作用。 大多数急性中耳炎的渗出液细菌培养呈阳性,而慢性中耳炎的渗出液细菌培养呈阴性,对抗生素不敏感,且在渗出液中检测处炎性介质。16临床常见 BBF相关疾病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30(3):160-163.慢性鼻鼻窦炎 (CRS) Perloff 等在实验兔鼻窦炎模型中发现了铜绿假单孢菌生物膜的形成,提示了 BBF在 CRS发病中的潜在作用。 Ramadan等对 5例 CRS患者的鼻内镜手术标本(筛泡黏膜)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均发现黏膜表面存在 BBF。 Sanelement等研究了 30例 CRS患者的鼻内镜手术标本,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均发现存在 BBF.17临床常见 BBF相关疾病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 41( 3): 228 231.慢性呼吸道感染: 铜绿假单孢菌肺部感染的顽固性、难治性是由于细菌在肺组织内以一种特殊的生物膜发生生存。 * 弥漫性泛肺细支气管炎、囊性纤维化等病灶因有 BBF的持续存在不仅导致感染迁延不愈,还可以导致一系列免疫病理反应。日本学者小林宏行将之称为 “呼吸道生物膜病 ”( Airway Biofilm Diseases)18临床常见 BBF相关疾病*中国公共卫生 .2007,23(11):1366-1367.人工关节感染 : 人工关节感染是一种灾难性的并发症。 生物被膜( bilfilm)是引起人工关节感染的主要原因。 因为被细胞机制包裹菌落引起的感染一般都比较局限,且少见全身症状,培养常常得到阴性结果,许多由生物膜引起的人工关节感染无法准确诊断或被误诊为无菌性松动。19临床常见 BBF相关疾病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 28( 6): 342-344.慢性溃疡 : 在慢性创面中,这种生物膜可以在 60%以上的创面检测到,当细菌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BBF就可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创面在由急性转变成慢性的过程中受到污染,当细菌量105/g组织时,特别是有多种菌同时污染时,细菌就会附着于创面并繁殖,形成膜样结构,抵抗治疗措施。20临床常见 BBF相关疾病创伤外科杂志 .2008,10(5):416-417.留置导管后感染 : 虽然大多数的微生物都可以在术前皮肤消毒时消除,在血管置管时仍然会在导管顶端和外表黏附细菌。 中央静脉导管插入后 4-6天引起的短期感染和腔内 BBF有关。导管插入 后 10天所引起的 CRBSI(静脉导管引致血行感染)几乎都与腔内 BBF有关。21临床常见 BBF相关疾病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17(1):115-117.BBF相关疾病其它部分与 BBF相关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 BBF相关细菌龋齿肌骨间感染坏死性筋膜炎胆道感染骨髓炎细菌性前列腺炎心内膜炎肺囊性纤维化慢性尿道炎革兰氏阳性球菌,如链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葡萄球菌 A群链球菌 肠杆菌,如大肠埃希氏菌各种细菌和真菌大肠埃希氏菌和其它革兰氏阴性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伯克霍尔菌大肠埃希氏菌和其它革兰氏阴性菌22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3, 28( 1) :58-59.23舍雷肽酶:治疗 BBF感染新策略?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Dec.1993:2618-262124舍雷肽酶:治疗 BBF感染新策略?L.SELAN等应用氧氟沙星、氧氟沙星 +不同的蛋白酶,在不同条件下,对 10种可形成 BBF的菌株药敏实验,结果发现: 舍雷肽酶是具有最大活性的蛋白酶,能大大地提高氧氟沙星对细菌的抗菌活性。 从机制来看,似乎酶是对细菌群落而非抗生素或培养基产生作用。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Dec.1993:2618-2621舍雷肽酶:治疗 BBF感染新策略?材料: 培养基:A: TSB(胰酶大豆肉汤);B: TSB、舍雷肽酶( 10U/ml);C: TSB、氧氟沙星(其浓度为针对各种细菌在浮游状态下的 MIC);D: TSB、氧氟沙星(同 C)和舍雷肽酶( 10U/ml);E: TSB、氧氟沙星(同 C)和舍雷肽酶( 10U/ml,无活性);F: TSB、氧氟沙星(其浓度为针对各种细菌在有舍雷肽酶状态下对菌落的 MBC);G: TSB、氧氟沙星(同 F)和舍雷肽酶( 10U/ml)。25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Dec.1993:2618-2621StrainMIC(g/ml) MBC(g/ml)OFX OFX+SP OFX OFX+SPPL SE PL SE PL SE PL SEP.aeruginosa 1 P.aeruginosa 2P.aeruginosa 3 P.aeruginosa 4 P.aeruginosa 5S.pidermidis 1 S.pidermidis 2 S.pidermidis 3 S.pidermidis 4S.pidermidis 50.780.391.560.781.560.190.390.780.780.1912.56.256.253.1212.53.123.126.256.253.120.780.391.560.781.560.190.390.780.780.193.123.123.121.566.251.561.563.123.121.560.780.781.561.561.560.390.780.781.560.39100100200100200501001002001000.780.781.561.561.560.390.780.780.780.3912.512.512.56.25256.2512.56.2512.56.2526舍雷肽酶:治疗 BBF感染新策略?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Dec.1993:2618-262127舍雷肽酶:治疗 BBF感染新策略?动态培养的实验证实了舍雷肽酶的活性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Dec.1993:2618-2621动态培养 5天后电镜扫描结果:28舍雷肽酶:治疗 BBF感染新策略?C培养基: TSB、氧氟沙星 D培养基: TSB、氧氟沙星、 SP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Dec.1993:2618-262129舍雷肽酶:治疗 BB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