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球化与自我认同_第1页
文化全球化与自我认同_第2页
文化全球化与自我认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全球化与自我认同张晓亮 (贵 州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摘 要:在当代文化全球化的语境中,文化的多元性与民族性,即文化自我认同的问题变的日益重要。本文从哲学的立场上对此一关涉各个民族文化的生存性事件进行梳理, 应该有某种意义。关键词:文化 全球化 自我认同 技术 工具理性Cultural globalization and self-identityXiao Liang Zhang(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 In the contemporary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cultural diversity and nationality, namely the cultural identit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roblem.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philosophy that each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of survivability involves carding, should have events in some sense. Key words: culture globalizat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technical rationality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几乎所有的哲学家及政治家为人类所设计的种种政治理想,无不是朝着一体化的进程进行的。但真的当全球化来临时候,又自觉不自觉的生起一种文化抗拒和担忧。那么就有必要反思一下全球化究竟是趋同还是趋异?甚至可以反思一下趋同与趋异的心理倾向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哲学基础?我们可以借用保罗利科的一段话来引出问题:作为一个惟一的团体的人类进入了一种惟一的世界文明,世界文明既意味着所有国家的 进步,也担负着保存文化遗产和使之适应新的环境的艰巨任务。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和以不同的方式预感到这种进入和这种进步的必然性,以及保 护我们的遗产的要求之 间的紧张。我的意思是,我的思考不是源于对现代世界文明的轻视;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我们 感到两种不同的,但又必 须面对的必然性的压力 1。一个国家,不管是被动的被带进这种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还是自觉的进入全球化的浪潮之中,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全球化不是只有发展中国家才有,不单纯是传统与现代化的问题,而是一个文化全球化和民族遗产保护,一个全球性的共有问题,如果我们在广义上使用文化一词的话。全球化的含义讨论全球化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代表的是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的,世界范围内在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各个层次被纳入一种统一性的趋势之中的历史性事件及潮流。其次,全球化表现为世界范围内技术的传播与共享。而这种技术的传播是建立在科学精神本身基础1 保罗利科:世界文明和民族文化 ,见历史与真理 ,上海译文出版社 ,之上的。因为作为技术及技术的表现形式工具本身是不能够全球化的,因为工具本身有一种惰性,“工具自我封闭,倾向于沉淀在一种不可战胜的传统中” ,它自身“不是通过一种内在的运动,而是通过科学知识对这些工具的反作用发生变化;工具通过思想发生变化,成为机器。 ”本质上是科学的合理化的精神本身使技术全球化。再次,全球化表现为世界政治的一体化趋势。而如果把一种惟一的政治经验诸如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等各种政治措施同样理解为一种工具的时候,可以理解政治的全球化同样是人类科学理性精神的普遍性,是一种工具理性的表现。在一种惟一的政治经验中,人们可以看到福利,文化和教育的某些阶段从专制形式过渡到民主形式,这明显的是一种进步。再次,全球化表现为世间范围内各个国家经济的联系日益加强,各个国家正被纳入一种世界的经济体系之中,受统一的全球市场的影响。如果把全球市场上形式分析,预测和决定等等调节手段看作是一种工具的话,那么可以理解经济的全球化同样是科学精神的合理化的普遍性的运用。最后,全球化还表现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生活方式上的雷同相似现象,有人称此为文化的全球化,也有人称此为社会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及社会的全球化表面上看起来虽然有所区别,但所指内容大都一样,只是规定文化的内涵大小的问题。这种文化的雷同及生活方式的相似指的是工业社会下的可以大量可复制的消费文化。文化产品当可以被流水线大批量重复生产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理解这样的文化的全球化显然也是科学精神工具理性化的普遍运用。利科认为以上的都可以划为工具理性之中。 “首先是科学精神把人类统一在非常抽象和纯理性的层次中,并在这个基础上把它的普遍性给予人类文明。 ”2也就是说全球化是人类理性的真正运用。这是全球化的根源所在。对于政治全球化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一套通用的世界政治体系。对于经济全球化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一整套宏观调控的经济机制。对于技术的全球化,可以实现全球的技术的共享。对于文化,这里指的是最基础的消费文化,可以普及全世界。以上都基于科学精神的合理性。并通过这种共同的合理性把大家纳入统一性之中。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利科总结了,比如广大群众得到了基本福利及得到福利的可能性;人类间接地通过某些幸运的文明,或某些精英群体延续到现在;广大群众获得独立的尊严和价值,真正登上世界舞台,正在自己参与创造人类的历史。消费文化推动了扫盲斗争,消费资料和基础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普及性等等。文化的核心在以上谈到的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消费文化,虽然给整个人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也出现严重的问题。如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提到的先挥霍后享乐的非理性的消费文化与基于理性,经济原则建构起来的社会结构的断裂等等。世界性和无个性特征的消费文化的胜利,可能意味着创造性的结束。那么就有必要反思文化创造的核心是什么?文化的真正源动力是什么?这个毕竟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文化的创造核心归为科学精神,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科学精神的普遍合理性并不能解释文化的创造性。消费文化的出现就是一个例子。一般人把科学理性归于西方文化的创造核心,以为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这完全遭到利科的质疑。因为西方各个国家同样遇到全球化的问题(即科学理性精神的合理性统一) ,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要接受以科学理性精神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的冲击。 “事实是:每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支持和承受世界文明的冲击” 。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全球化只是科学精神的普遍合理化,形成的只是一种混同的文化假象(如果从广义文化层面来讲的话) 。混同毕竟是不可能发挥创造性的。科学理性毕竟只是一种工具理性。“工具其实是所有手段的总和,我们能把工具放在价值的对面,因为价值表示所有目的的总和。” “事实上能提高价值的态度最终决定了工具本身的意义” 。有例子也表明,在西方国家第一次用大炮把技术文明送进国门的时候,很多人对此仍表示一种据斥的态度。那么就要反思价值的基础在2保罗利科:世界文明和民族文化 ,见历史与真理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年 6 月哪里?反思一个文化的核心,也就是寻找一个民族的价值基础。“因此,首先应该找回这种内心深处的个性,使之重新扎根在过去之中,以便用汁液培养民族的要求。 ”扎根民族的个性深处,即找寻民族文化的核心,因为作为全球化的文化只是一种混同的假象,不可能作为各个民族的创造性根源。全球化不表示要放弃自己的民族个性,不表示要被殖民。利科把民族个性深处的文化核心称为叫做“道德神秘核心”的东西。如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所揭示的,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的神秘的东西,也必定像潜意识与无意识一样在民族心灵的深处。制度,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不可能是我们寻找的作为核心的东西。因为习惯之于习惯,只是像惯性一样的习气。当一种文化消亡的时候,这种习惯仍可以存在。道德观念仍只是价值基础的外显。 “制度本身只不过是一个人类团体在某个历史阶段的思想,意志和感情状况的一种反映” ,仍属于有待阐释的符号。既然文化的核心是深层次的东西,那么如果要找到它就要落实到“意象和象征的层面” 。就像弗洛伊德理论,要解释心理的潜意识问题,就要落实到表层的梦境,但必须是稳定的有规律的梦。同样,寻找文化的核心也要落实到稳定的象征和意象层面。 “意象和象征就是人们称之为一个历史群体的白日梦的东西。我就是在这个意义谈论构成一个民族文化基础的道德神秘核心。 ”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对这些符号,意象,象征进行解读的问题。但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文化的自我认同文化创造的核心既然不是科学精神的合理性(即不是真理的问题) ,因此文化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一个事实的问题,而必定是一个价值的问题。这在上面已经论述过了。问题就是对价值基础表层的符号进行解读。利科运用想象和联想对意象和象征的符号进行诠释。这样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就把每一种文化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之中纳入实践性的对话过程。虽然不是简单的主客二元对立的观望,而是实践理性的参与,但究竟能否认识不同的文化仍值得深思。认同他人并不是像承认他人“什么是什么”的价值中立的事实问题。而事实上是价值判断伪装成“知识”的问题。承认他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只是一种身份的解构,即“要把人还原为平等身份的同样的人” 3。赵汀阳在解释文化的认同时候,认为文化的认同的实质其实是利益的认同。认同他人,只是要求别人肯定自己,不对自己的利益造成损害。自我认同,只是把自我放置在群体的护佑之下,保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文化的自我认同实际上仍是一个身体利益的问题。现在有把文化放在国家安全的层面上来进行考虑,就是这种利益的表现。这是很正确的。毕竟全球化问题是关涉各个民族文化的生存性事件,是保存自我抑或被吞噬的问题。我们且不论利科提供的解决方法是否有效,但至少达成了必须从自己的传统出发,发挥自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