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也应该熟悉网络_第1页
家长也应该熟悉网络_第2页
家长也应该熟悉网络_第3页
家长也应该熟悉网络_第4页
家长也应该熟悉网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长也应该熟悉网络不少家长都十分忧虑孩子沉迷网络,却没有意识到,家长引导孩子上网的前提,是自己也应该学会上网。现在许多家长都为孩子迷上网络而发愁,我却硬是把女儿拉上了网。而我之所以上网,则完全是因为我学生的鼓动!没上网之前,总听人说网上是一个虚拟世界,什么都是假的。所谓“听人说”其实主要是“听”报纸上“说”时不时有报纸说谁谁在网上被骗了,甚至还有姑娘因“网恋”被骗而自杀!这让我对网络世界有了些恐惧感。我这把年纪的人当然不会“网恋” ,但把精力抛洒在“虚拟世界”里,这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所以,虽然用电脑写作已经四五年,但我一直拒不上网。那是 1999 年 12 月的一天,我收到一位在美国的学生的贺卡,在祝福语下面的括号里,她问我是否申请了电子信箱。我回信解释说:“你不知道李老师现在有多忙,哪有时间跑邮局去申请什么信箱呀!”我把她说的电子信箱理解成通过邮政局递送的传统的信箱了!她回信把我笑话了一番,然后很认真地给我解释什么叫“电子信箱”以及如何“申请” 。我一下感到了尴尬,同时顿觉自己无知到了极点!窘迫之中,我当天便申请了上网。于是,在新千年的第一天,我开始了自己的网络生活。先是试着看网络新闻,然后开始发伊妹儿,接下来又开始在论坛闲逛。网络开始改变我的生活。最初我是中国青年报 “青年话题”论坛的活跃分子,因为我实在是被这里吸引了这是一片燃烧着思想激情的原野,这是一个翻卷着精神浪花的海洋。这里是真正的自由王国:没有什么统一的话题,只有着对讨论的共同兴趣;没有什么固定的主题,只有着对论坛不变的情怀。现实的关怀与历史的忧思,国际的热点与国内的焦点, “行而上”的思考与“行而下”的关注,都在这里汇聚与对话。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环保、爱情、婚姻、家庭以及各种社会话题,都在这里交流与碰撞。 “魔鬼教官” 、 “三剑客” 、 “蓝天” 、 “欣颀儿” 、 “阿燕” 、“冰睿” 、 “三七二十八” 、 “三糊涂” 、 “胖新” 、 “蝴蝶飞” 、 “高观”这些或刀光剑影或妙趣横生的名字背后,都飞扬着一个个意气风发的灵魂!我惊喜地发现,竟有那么多比我年轻更比我有才华、有激情、有思想、有胆略的人,在真诚而严肃地思考着关心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于是,我参与其中,和大家交流或争论。半年之后,我渐渐把精力集中于教育专业论坛“k12”教育论坛,并担任了其中班主任论坛的版主。围绕“绝不培养告密者” 、 “教育究竟是什么艺术” 、 “什么是真正的爱国” 、 “班主任工作的信念从哪里来” 、 “质疑三好生” 、 “班主任的崇高与平凡” 、“解放班主任” 、 “后进生的提法是否妥当”等等热点话题,论坛上掀起了一阵又一阵论辩的风暴,这种思想的风暴持续不断地延续着。透过这些激烈的论辩,我深深感受到,在中国有一大批班主任同时又是严肃的思想者,他们或许现在仍然默默无闻,但他的确是中国教育的骄傲!可以说,论坛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思想的魅力。XX 年 6 月,我和我的导师朱永新共同创办了教育在线网站,我担任教育在线论坛总版主。通过网络论坛,我开始了与远在天边同时又近在咫尺的网友们的精神交流。一时间,各路英豪纷纷叩门而来,到现在,我们教育在线就已经聚集起近十五万“教育志愿兵”队伍。与在“青年话题”和“k12”不同,这次主持教育在线论坛已经不局限于网络务虚清谈了。在朱永新先生的率领下,我和网友们以网络为载体在更大空间内为教育做了并还在做着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我们推出了“新世纪的教师应该读什么书”的征文活动,这些征文先在论坛首发然后推荐到各传统媒体发表,然后通过征文我们整理出新世纪教师应该读的中外教育经典书目;我们还出版“教育在线丛书” ,将我们对中国教育的热爱、关注和思考表达出来并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我们还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一系列教改课题的研究,开始了规模宏大的“新教育实验”教育部师范司原副司长袁振国曾说,教育在线网站是中国最大的网上教师培训基地。作为这个培训基地的组织者之一,我每天都在感受着教师们成长的故事,同时也在网友们的影响下成长着。网络对我来说,绝不仅仅是休闲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工作方式,还是一种交往方式,或者说网络就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来是谈女儿上网,我却用了相当的篇幅谈我上网的经历,是想说明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当我们急切地想阻止或指导孩子上网的时候,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上网?”五年前,我曾对记者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教育者(家长和教师)不上网,就没有资格去指导孩子上网!”现在我依然这样认为。作者:李镇西/p不少家长都十分忧虑孩子沉迷网络,却没有意识到,家长引导孩子上网的前提,是自己也应该学会上网。现在许多家长都为孩子迷上网络而发愁,我却硬是把女儿拉上了网。而我之所以上网,则完全是因为我学生的鼓动!没上网之前,总听人说网上是一个虚拟世界,什么都是假的。所谓“听人说”其实主要是“听”报纸上“说”时不时有报纸说谁谁在网上被骗了,甚至还有姑娘因“网恋”被骗而自杀!这让我对网络世界有了些恐惧感。我这把年纪的人当然不会“网恋” ,但把精力抛洒在“虚拟世界”里,这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所以,虽然用电脑写作已经四五年,但我一直拒不上网。那是 1999 年 12 月的一天,我收到一位在美国的学生的贺卡,在祝福语下面的括号里,她问我是否申请了电子信箱。我回信解释说:“你不知道李老师现在有多忙,哪有时间跑邮局去申请什么信箱呀!”我把她说的电子信箱理解成通过邮政局递送的传统的信箱了!她回信把我笑话了一番,然后很认真地给我解释什么叫“电子信箱”以及如何“申请” 。我一下感到了尴尬,同时顿觉自己无知到了极点!窘迫之中,我当天便申请了上网。于是,在新千年的第一天,我开始了自己的网络生活。先是试着看网络新闻,然后开始发伊妹儿,接下来又开始在论坛闲逛。网络开始改变我的生活。最初我是中国青年报 “青年话题”论坛的活跃分子,因为我实在是被这里吸引了这是一片燃烧着思想激情的原野,这是一个翻卷着精神浪花的海洋。这里是真正的自由王国:没有什么统一的话题,只有着对讨论的共同兴趣;没有什么固定的主题,只有着对论坛不变的情怀。现实的关怀与历史的忧思,国际的热点与国内的焦点, “行而上”的思考与“行而下”的关注,都在这里汇聚与对话。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环保、爱情、婚姻、家庭以及各种社会话题,都在这里交流与碰撞。 “魔鬼教官” 、 “三剑客” 、 “蓝天” 、 “欣颀儿” 、 “阿燕” 、“冰睿” 、 “三七二十八” 、 “三糊涂” 、 “胖新” 、 “蝴蝶飞” 、 “高观”这些或刀光剑影或妙趣横生的名字背后,都飞扬着一个个意气风发的灵魂!我惊喜地发现,竟有那么多比我年轻更比我有才华、有激情、有思想、有胆略的人,在真诚而严肃地思考着关心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于是,我参与其中,和大家交流或争论。半年之后,我渐渐把精力集中于教育专业论坛“k12”教育论坛,并担任了其中班主任论坛的版主。围绕“绝不培养告密者” 、 “教育究竟是什么艺术” 、 “什么是真正的爱国” 、 “班主任工作的信念从哪里来” 、 “质疑三好生” 、 “班主任的崇高与平凡” 、“解放班主任” 、 “后进生的提法是否妥当”等等热点话题,论坛上掀起了一阵又一阵论辩的风暴,这种思想的风暴持续不断地延续着。透过这些激烈的论辩,我深深感受到,在中国有一大批班主任同时又是严肃的思想者,他们或许现在仍然默默无闻,但他的确是中国教育的骄傲!可以说,论坛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思想的魅力。XX 年 6 月,我和我的导师朱永新共同创办了教育在线网站,我担任教育在线论坛总版主。通过网络论坛,我开始了与远在天边同时又近在咫尺的网友们的精神交流。一时间,各路英豪纷纷叩门而来,到现在,我们教育在线就已经聚集起近十五万“教育志愿兵”队伍。与在“青年话题”和“k12”不同,这次主持教育在线论坛已经不局限于网络务虚清谈了。在朱永新先生的率领下,我和网友们以网络为载体在更大空间内为教育做了并还在做着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我们推出了“新世纪的教师应该读什么书”的征文活动,这些征文先在论坛首发然后推荐到各传统媒体发表,然后通过征文我们整理出新世纪教师应该读的中外教育经典书目;我们还出版“教育在线丛书” ,将我们对中国教育的热爱、关注和思考表达出来并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我们还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一系列教改课题的研究,开始了规模宏大的“新教育实验”教育部师范司原副司长袁振国曾说,教育在线网站是中国最大的网上教师培训基地。作为这个培训基地的组织者之一,我每天都在感受着教师们成长的故事,同时也在网友们的影响下成长着。网络对我来说,绝不仅仅是休闲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工作方式,还是一种交往方式,或者说网络就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来是谈女儿上网,我却用了相当的篇幅谈我上网的经历,是想说明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当我们急切地想阻止或指导孩子上网的时候,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上网?”五年前,我曾对记者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教育者(家长和教师)不上网,就没有资格去指导孩子上网!”现在我依然这样认为。作者:李镇西/p不少家长都十分忧虑孩子沉迷网络,却没有意识到,家长引导孩子上网的前提,是自己也应该学会上网。现在许多家长都为孩子迷上网络而发愁,我却硬是把女儿拉上了网。而我之所以上网,则完全是因为我学生的鼓动!没上网之前,总听人说网上是一个虚拟世界,什么都是假的。所谓“听人说”其实主要是“听”报纸上“说”时不时有报纸说谁谁在网上被骗了,甚至还有姑娘因“网恋”被骗而自杀!这让我对网络世界有了些恐惧感。我这把年纪的人当然不会“网恋” ,但把精力抛洒在“虚拟世界”里,这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所以,虽然用电脑写作已经四五年,但我一直拒不上网。那是 1999 年 12 月的一天,我收到一位在美国的学生的贺卡,在祝福语下面的括号里,她问我是否申请了电子信箱。我回信解释说:“你不知道李老师现在有多忙,哪有时间跑邮局去申请什么信箱呀!”我把她说的电子信箱理解成通过邮政局递送的传统的信箱了!她回信把我笑话了一番,然后很认真地给我解释什么叫“电子信箱”以及如何“申请” 。我一下感到了尴尬,同时顿觉自己无知到了极点!窘迫之中,我当天便申请了上网。于是,在新千年的第一天,我开始了自己的网络生活。先是试着看网络新闻,然后开始发伊妹儿,接下来又开始在论坛闲逛。网络开始改变我的生活。最初我是中国青年报 “青年话题”论坛的活跃分子,因为我实在是被这里吸引了这是一片燃烧着思想激情的原野,这是一个翻卷着精神浪花的海洋。这里是真正的自由王国:没有什么统一的话题,只有着对讨论的共同兴趣;没有什么固定的主题,只有着对论坛不变的情怀。现实的关怀与历史的忧思,国际的热点与国内的焦点, “行而上”的思考与“行而下”的关注,都在这里汇聚与对话。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环保、爱情、婚姻、家庭以及各种社会话题,都在这里交流与碰撞。 “魔鬼教官” 、 “三剑客” 、 “蓝天” 、 “欣颀儿” 、 “阿燕” 、“冰睿” 、 “三七二十八” 、 “三糊涂” 、 “胖新” 、 “蝴蝶飞” 、 “高观”这些或刀光剑影或妙趣横生的名字背后,都飞扬着一个个意气风发的灵魂!我惊喜地发现,竟有那么多比我年轻更比我有才华、有激情、有思想、有胆略的人,在真诚而严肃地思考着关心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于是,我参与其中,和大家交流或争论。半年之后,我渐渐把精力集中于教育专业论坛“k12”教育论坛,并担任了其中班主任论坛的版主。围绕“绝不培养告密者” 、 “教育究竟是什么艺术” 、 “什么是真正的爱国” 、 “班主任工作的信念从哪里来” 、 “质疑三好生” 、 “班主任的崇高与平凡” 、“解放班主任” 、 “后进生的提法是否妥当”等等热点话题,论坛上掀起了一阵又一阵论辩的风暴,这种思想的风暴持续不断地延续着。透过这些激烈的论辩,我深深感受到,在中国有一大批班主任同时又是严肃的思想者,他们或许现在仍然默默无闻,但他的确是中国教育的骄傲!可以说,论坛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思想的魅力。XX 年 6 月,我和我的导师朱永新共同创办了教育在线网站,我担任教育在线论坛总版主。通过网络论坛,我开始了与远在天边同时又近在咫尺的网友们的精神交流。一时间,各路英豪纷纷叩门而来,到现在,我们教育在线就已经聚集起近十五万“教育志愿兵”队伍。与在“青年话题”和“k12”不同,这次主持教育在线论坛已经不局限于网络务虚清谈了。在朱永新先生的率领下,我和网友们以网络为载体在更大空间内为教育做了并还在做着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我们推出了“新世纪的教师应该读什么书”的征文活动,这些征文先在论坛首发然后推荐到各传统媒体发表,然后通过征文我们整理出新世纪教师应该读的中外教育经典书目;我们还出版“教育在线丛书” ,将我们对中国教育的热爱、关注和思考表达出来并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我们还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一系列教改课题的研究,开始了规模宏大的“新教育实验”教育部师范司原副司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