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 学年度长春版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课时复习试卷此套 XX-XX 学年度长春版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课时复习试卷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所有试卷与八年级语文长春版教材大纲同步,试卷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打印,转载前请注明出处。因为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公式等没有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们可以到本帖子二楼(往下拉)下载 WORD 编辑的 DOC 附件使用!如有疑问,请联系网站底部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为您解决问题!试卷内容预览:八年级下册期中课时复习试卷饮酒1、诗人在俯仰之间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再现诗人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从而达到人生美好境界的诗句是:_,_。2、 庄子齐物论中说:“辩者也,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庄子外物中说:“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本诗能体现庄子思想的诗句是:_,_。3、以近乎乡俚的口语,信手拈来,在一问一答间,不假修饰而天然浑成,写出自己远离喧嚣官场原因的诗句是:_?_。4、诗中描写晚景,写诗人与飞鸟结伴而归的诗句是:_,_。5、诗中写出了“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的诗句是:_,_。6、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饮酒中同样有表明作者远离官场的自得其乐的情趣的诗句是:_,_。7、能够体现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称道的“无我之境” 、 “妙手偶得之笔” ,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词”的诗句是:_,_阅读饮酒 ,回答问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8、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特点。9、作者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会无车马喧?10、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一句怎么理解?11、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上是在写鸟,实际上写出了自己的情怀,应该怎样理解?1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句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忘言”指的是什么?1、 使至塞上一诗写诗人轻车简从,前往边关慰问将士的诗句是:_,_。2、 使至塞上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_,_。3、 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8、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_,_。9、 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_,_。10、 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_,_。11、 无题诗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_,_。19、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诗句:“_,_ 。 ”20、 登飞来峰中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飞来峰高大的诗句是:_,_。21、 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2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第三课:词二首一、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知识搜集(1) 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的作者是_,字_ ,北宋_ 家、_ 家,谥号_ ,有_ 传世。(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_,字_,又字和仲,号_,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_时期著名_家、书画家、诗人,_词人代表。2、参照书下注释或查字典,读准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音塞下秋来风景异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不知天上宫阙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转朱阁 低绮户3、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塞下秋来风景异四面边声连角起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又恐琼楼玉宇转朱阁低绮户何事长向别时圆千里共婵娟4、积累练习(1)四季更替,气象万千,惹人情思,古往今来,骚客文人留下了无数吟咏春夏秋冬的动人诗篇,请你分别默出两句来春:夏:秋:冬:(2)在古诗中, “月”经常被用来作为诗人寄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感情的载体,请你写出通过写月来寄托作者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之情的诗词句的连续两句。并写出作者和出处。诗词句:作者: 出处: 二、课堂学习(一) 、理解默写1、 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_,_。2、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_,_。3、 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_,_。4、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_,_。5、在渔家傲秋思词中表现作者排遣思乡之愁,同时表现词人忧国忧民之情的句子是:_,_。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 ,是 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 , ”;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 , ”;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 ,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 。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集中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籍的词句是:_,_。8、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蕴涵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写出词人内心矛盾的句子是:_,_。10、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作者将客观事物的道理和人间世事联系起来,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_,_。11、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_, _,_。1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下的寄寓离情,释却离愁,从美好的想像中得到人生慰藉的千古名句是: _ , _ 。(二)深入探究课文阅读渔家傲秋思 ,回答问题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上片写景,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一个“_ ”字,统领_ 、_ 、_、_等自然景物,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 ”2、下片抒情,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了边关将士_的情怀。3、读“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我们自然会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 _、_ ”。4、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6、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8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第十课:孟子二章一、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知识搜集孟子(约前 372 年前 289 年)山东邹城人。名_,字_。中国古代伟大的_家。_时的_学大师。著有_一书,属_体散文集。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南宋时朱熹将此书与_ 、 _ 、_合在一起称“四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_”之称,与孔子并称为“_” 。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_”学说和“_”论观点。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_” 、“_”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2、参照书下注释或查字典,读准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音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所以动心忍性 入则无法家拂士死亦我所恶 故患有所不辟也蹴尔而与之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说明其词义(1)曾益其所不能 (2)衡于虑(3)入则无法家拂士 (4)乡为生死而不受(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故患有所不辟也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管夷吾举于士 (4)必先苦其心志(5)劳其筋骨 (6)饿其体肤(7)空乏其身 (8)行拂乱其所为(9)所以动心忍性 (10)曾益其所不能(11)人恒过 (12)困于心,衡于虑(13)而后作 (14)征于色(15)而后喻 (16)入则无法家拂士(17)故不为苟得也 (18)故患有所不避也(1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0) 一箪食,一豆羹(21)呼尔而与之 (22)蹴尔而与之(23)乞人不屑也。 (2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25)万钟于我何加焉 (26)所识穷乏者得我欤(27)向为身死而不受 (28)此之谓失其本心二、课堂学习1、理解填空(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作者认为人才在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是:_,_。(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的过渡句是:_(4)孟子认为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语句是:_,_,_。(5)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_,_,_。(6) 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7)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_(8) 鱼我所欲也中作者认为“不为苟得”的原因是:_(9) 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_,_;_,_。(10) 鱼我所欲也中保持本心和丧失本心分别指: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作者认为,人要成才,必须要经历哪些方面的磨练?3、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人,必然要从哪几个方面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4、在物质生活已经丰富的今天,我们能不能耽于安乐?我们该忧患些什么?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6、 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7、古人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还说“多难兴邦” ,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容和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鱼我所欲也8、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你想到了我国历史上哪个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并用简洁的话概括其事迹。9、 “凡可以求生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不用。 ”“避患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不用。”的原因是什么?10、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东西是什么?11、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这几句化用的成语故事是什么?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12、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什么?13、孟子在文中表扬了哪些人?斥责了哪些人?14、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仁人志士“舍生取义” , “杀身成仁” ,请列举两位这样的名人并简要概括其事迹。第十一课:岳阳楼记一、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知识搜集范仲淹,字_。死后谥号:_。_时期_家,_家,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_2、参照书下注释或查字典,读准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音属予作文以记之 浩浩汤汤阴风怒号若夫霪雨霏霏 薄暮冥冥樯倾楫摧岸芷汀兰 宠辱皆忘嗟夫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越明年,政通人和(3)百废俱兴 (4) 属予作文以记之(5)予观夫巴陵胜状 (6)浩浩汤汤(7)横无际涯 (8)朝晖夕阴(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0)前人之述备矣(11)然则北通巫峡 (12)南极潇湘(13)迁客骚人 (1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5)若夫霪雨霏霏 (16)连月不开(17)樯倾楫摧 (18)薄暮冥冥(19)则有去国怀乡 (20)至若春和景明(21)岸芷汀兰 (22)而或长烟一空(23)静影沉璧 (24)则有心旷神怡(25)不以物喜 (2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7)是进亦忧,退亦忧 (28) 先天下之忧而忧(29)微斯人 (30)吾谁与归二、课堂学习1、理解填空(1)作者赞扬藤子京政绩的语句是:_,_。(2) 、 “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 。(3) 、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 ,“退”指 。(4) 、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字面上指 , 也含蓄地兼指 ,以达到作者 的目的。(5) 、作者写自己眼中的洞庭湖的景色,衬托出作者的博大胸襟,与作者的政治抱负互为表里的句子是:_,_,_,_;_,_。(6) 、表达作者的政治抱负的语句是:_,_。(7)通过写洞庭湖早晚景色多变,写出洞庭湖湖光山色的语句是:_,_。(8)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9)由景入情,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语句是:_,_?(10)最能体现“满目萧然”与“心旷神怡”的语句分别是:_;_。(11) 、文中既是比喻,又是对偶,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12) 、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荡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 _。(13)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 。 ”的心态。(14)文中与爱莲说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意境相同的语句是:_,_!(15)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首先应当做到:_,_2、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 “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两个字用得非常好,请你说说这两个字有何表达效果?4、 “前人之述备矣”一句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呼应?5、本文是写岳阳楼的,为什么要写洞庭湖呢?6、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来看,迁客骚人因何而悲?7、 “迁客骚人” “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思想境界?9、对照古仁人的做法,可以看出迁客骚人为什么因物而喜因己而悲?10、孟子主张“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者和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11、作者提出了“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请你谈谈孟子主张的现实意义在那里?12、孟子曾提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个观点与范仲淹的“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是否一致?谈谈你的看法。13、作者“求古仁人之心”有所收获,研读本文你有怎样的收获?结合文章的相关语句谈一谈1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是常人难以持有的,谈谈你对古仁人之心的评价15、当代作家王曾祺在他的一篇评论本文的文章中写道“一言而为天下法,匹夫而为百世师”这是对范仲淹岳阳楼记的高度评价。那么,文中哪一言成为了“天下法” ,作者何以能成为“百世师”?第十八课:短文两篇一、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知识搜集(1) 名儿子说一文的作者是_,字_,号老泉。北宋_家。与其子_、_合称“三苏”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 。(2)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_派词人_字_,号_。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词有_ 、_ 。2、参照书下注释或查字典,读准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音轮辐 盖轸 外饰 藻荇 交横3、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的字轮辐盖轸 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车仆马毙 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解衣欲睡欣然起行 月色入户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课堂学习1、课文理解与默写(1)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_ 地点:_人物:_ 事件:_(2)交待夜游的原因的句子是:_。(3)表达出作者慨叹知音稀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_。(4)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_,_,_,_。(5)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_,_,_。(6)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的心境的句子是:_。2、根据名二子说一文内容来看, “轼”“辙”具有怎样的共同点?抛开课文内容来看,这两个名字又有什么相同之处?3、苏洵给儿子取的这两个名字中寄寓了他怎样的希望和情感?4、读过名二子说 ,请你写出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5、杨慎说作者“深知二子” ,从这篇短文中,你能看出作者两个儿子各有什么性格特点?6、 “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得很有情味,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7、 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为什么不能入睡?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境?8、 “藻荇交横”比喻的是什么?营造了怎样的意境?9、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10、文章通过对月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襟?11、作者描写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12、文中写月下景色,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13、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1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传媒公司市场推广方案设计
- 2025银行贷款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西部银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 法律风险防范与企业合规管理方案
- 2025实物银行面试题及答案
- 高校网络安全建设实施方案
- 汽车制造装配线流程标准及优化
- 注意力集中训练游戏与测评
- 企业年终总结及来年规划
- 八年级英语情景交际与写作专项训练
- 2025文具用品采购合同范本格式
- 树木学试题及答案北林
- 电气检修生产安全培训课件
- 《2025新版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
- 2025劳动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卷
- 宠物急救标准化流程
- 焊工考试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云原生压测技术-洞察及研究
- 关联交易贷款管理办法
- 2025年中国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