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杨氏之子》教学实录_第1页
于永正《杨氏之子》教学实录_第2页
于永正《杨氏之子》教学实录_第3页
于永正《杨氏之子》教学实录_第4页
于永正《杨氏之子》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于永正杨氏之子教学实录表情朗读背诵课文师:同学们看于老师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做表情:笑容满面)生:于老师很高兴。师:看到同学们,我高兴了。再看于老师(做表情),现在是什么表情?生:于老师好像很紧张。师:对,有点紧张,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如果不积极发言于老师就会紧张,希望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行吗?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读读题目。(生读课题)仔细读一读这篇课文,和平时读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吗?生:这篇课文非常短。师:对很短小只有 53 个字。还有吗?生:它里面还有很多“曰” 。生:这是篇文言文。师:真好。那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是什么文?生:白话文。师:文言文和白话文有好多不同,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生:难理解。师: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好多话,这样你就能读懂。下面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会不会读文言文。(一女生读课文)师:(朗读不是很好,老师给予指导)听你读这篇课文就像一辆车子走在不平整的路上,磕磕绊绊、一顿一顿的。谁再来读一读?(生读)师:握手!读得非常好,听你读这篇课文,就像一辆车行驶在平坦的路上,很顺畅。能不能告诉我这篇短文讲了什么故事?生:讲的是孔君平到梁国杨氏家里去,去找他家主人师:他家主人?杨先生吧!杨先生不在生:杨先生不在他的儿子在,孑 L 君平就把杨先生的儿子叫出来。师:往下说!生:杨氏小儿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说:“它是你家的果子吗?”他的儿子说:“不知道孔雀还是您家的家禽。 ”师:最后一句理解错了,仔细想想是什么意思?生:“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很好!“甚聪惠”是什么意思?生:很聪明。 、师:很聪明。 “惠”是什么意思?对, “惠”同“慧” 。再往下看, “诣”什么意思?生:“诣”是拜见的意思。师:好意思读懂了。 “孔君平诣其父” ,这个“诣”是拜见没错,但它不是拜见一般的人,这个“诣”专门指拜见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长辈。师:我有个小问题,孔君平说:“此为君家果。”是逗着小孩玩呢,还是讽刺挖苦呢?大家听老师读一遍,注意看老师的表情刚上课时我就让大家观察表情,表情也是会说话的。(师范读杨氏之子 ,面容和蔼,表情幽默,动作风趣,学生为之热烈鼓掌。)师:怎么样?是讽刺还是逗着玩、开玩笑?生:是逗着玩,是大人跟小朋友开玩笑。师:你看,表情朗读就有这么大的作用。下面请大家一起像于老师这样读一下课文,如果你的动作、表情能配合一下那就太好了。(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好!谁愿意朗读一遍?(以下大约有十多分钟时间,于老师反复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最后学生读得非常流利。)师:大家读得真好。能背下来吗?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下来。(生自由背诵课文)师:好,于老师先给大家背一遍(师范背课文,然后几个学生轮流背诵课文,最后全体学生齐背杨氏之子 ,于老师在前面配合加动作。)咬文嚼字文本细读师:你们会背了,于老师要提问题了,课文的最后说杨氏之子“甚聪惠” ,意思是非常聪明。那么,你从哪儿看出来这个小朋友非常聪明呢?生: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 ,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家禽。师:从这里看出小孩的确很聪明!还有吗?生:“儿应声答日”师:说明什么?生:说明他反应很快。师:好!反应快,思维敏捷,也说明很聪明。(板书:反应快)还聪明在哪里?生: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 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这说明他很会听。师:是啊,小孩确实聪明,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 ,听出了“弦外之音” 。(板书:会听)再品课文,还能从哪里看出他聪明?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回答得很巧妙,说明他聪明。师:的确回答得巧妙。他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生:天衣无缝。师:对,无懈可击,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生:以牙还牙。 -师:有点意思,但是好像形容得有些过了。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师:掌声送给他!这个成语用得妙,真是太聪明了!这是会说。(板书:会说)师:大家看,杨氏之子,第一,会听,能够听出话中话;第二,反应快,思维敏捷;第三,会说,回答得十分巧妙。我还有个问题, “甚聪惠”的“惠”书上说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个意思,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这个“惠”跟智慧的“慧”有何区别呢?我上课前查了辞海 ,发现“惠”主要有这么几层意思,第一是仁慈;第二是柔顺;第三,跟“慧”相通,意思是聪明。仁慈、柔顺什么意思?就是有教养、有礼貌。和蔼慈善。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个小孩的聪明。那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孩不但聪明而且很有教养、有礼貌呢?请你们轻声地读、细细地读,每一个字都要注意思考。(生声细读)生:“为设果,果有杨梅” ,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非常有礼貌,给孔君平准备了水果。师: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懂得待客之道啊。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生:端出了多种水果。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果有杨梅” 果子中有杨梅,证明不止有杨梅!师:说得好。这句话中还有哪个字能说明生:“设果” ,就是摆水果:如果只有一种水果是称不上摆的,师:说得太好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孩不仅有礼貌而且非常热情好客,端出好多水果招待客人。再往下看,还从哪里能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懂事、有礼貌的孩子?生:我还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看出来。师:对,夫子是尊称,说话很得体,真的很有教养。还可以从哪个词看出来?生:我觉得从“未闻”这个词看出来他很有礼貌。因为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而是用了否定句进行回答!师:解释得非常好,掌声送给她。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这样回答:那么孔雀就是你家的鸟了!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因为孔君平毕竟是来拜见他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前面加一个“未闻” ,看注释,“未闻”是什么意思?生:没有听说。师:是啊,孔先生,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你们家的鸟啊。这样既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又不让对方难堪。是不是很有教养啊?(生点头)师:读书就要逐字逐句地体会,就要细细地品赏。就要咬文嚼字,这样才能把话中话都读出来。分组练笔丰满文本师:这个“杨氏之子”究竟是谁呢?三国时候,曹操手下有一个谋士叫杨修,有人猜测,杨氏之子写的可能就是杨修的故事。那么,我们暂且把杨氏之子就假定为是杨修吧,这样称呼起来比较方便。这篇短文只有 53 个字,但是含义却很丰富。下面我们用自己的笔,通过自己的想象,把文章来补充得丰满一些。第一句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非常简练,根据这句话,请你想象一下杨氏小儿长什么模样?注意,相貌描写一定要体现出他的聪明。第一排同学写就扩写这句话。师:“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注意是谁?去干什么?主人不在,是哪个人把小儿叫出来的?这里面蕴含着很多动作和对话。请第二排同学来写。师:“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日:未闻孑 L 雀是夫子家禽。 ”他们难道就说了两句话吗?肯定不是的!往下肯定还有好多话呢!展开想象,一定要通过对话描写把杨修的聪慧表现出来。请第三排同学写这一段!(学生分组写作) 师:(10 分钟之后)请第一组同学,请你到前面来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专心听。生:古时候有个姓杨的人家,有一个叫杨修的小孩儿,(师: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中有一个小男孩儿叫)古时候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中有一个小男孩叫杨修,刚刚 9 岁。他长了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师:三角眼要注意了,这“三角眼”一般是指刁钻、狡猾,这要改一改。)长得非常机灵。一张小嘴能说会道,非常聪明。师:很有文采啊。可惜有些语言不是很准确,用词要恰当,下课后好好改改。生:梁国有一户人家,他家有个孩子叫杨修。虽然才九岁,但是非常聪明。胖乎乎的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嘴唇很薄,能说会道。凡是见过他的人,都说他是个聪明有教养的孩子。师:通顺,流畅,也非常合情理。现在请同学读第二部分。生:一日,杨氏的好友(师:我最欣赏“一日” ,他不用“有一天” ,用“一日” ,有文言味道。)孔君平前来拜访,家人为其开了门,并告知杨氏不在(师:应该是杨老爷不在)并告知杨老爷不在他的儿子杨修在书房读书。孔君平想与杨修见面看看多日不见,小杨修又学了些什么。管家告诉杨修孔君平来了,杨修赶忙出来迎接,并亲自为其摆上了水果,其中就有孔君平最爱吃的杨梅。师:掌声!“其中就有孔君平最爱吃的杨梅” ,这句话就更加说明他们两家经常来往,更说明杨修了解孔君平,更说明杨修有教养。师:接着请同学往下读第三部分。生:孔君平看着果子,一眼看到了杨梅。他左思右想。该怎样考考杨修呢?哟!杨梅,杨修,你是杨他也是杨,这杨梅是你家的水果吧!(掌声)(师:杨梅,杨修,联系起来了!多有意思呀!)杨修眼睛一转灵机一动:“孔叔叔,我可从没听说过这和您同有孔字的孔雀是您家的鸟啊!”孔君平摸着杨修的头说:“杨修你这个小机灵鬼儿啊!”杨修说:“嘿嘿!孔叔叔过奖了! ,孔君平笑着说:“哈哈哈!真是个聪明孩子,聪明孩子!”(掌声)师:你真是个聪明孩子,聪明孩子啊!谁再读?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你姓杨,杨梅也姓杨。你们不是一家人吗?”杨修不假思索地说:“孔叔叔我可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即便是您姓孔,孔雀也姓孔。 ”孑 L 君平说:“我今天算是领教了杨修的聪慧了!我自愧不如。 ”杨修说:“哪里哪里,我只是无名小辈,刚才说的话多有得罪请孑 L 叔叔多多原谅!”孔君平说:“你真是好孩子我下次请你去看孔雀。 ”杨修笑着说:“下次我一定再请您吃杨梅!”(掌声)师:继续开玩笑,他请你看孔雀,你请他吃杨梅更有意思了,掌声送给他!师:大家看看,三段话联起来是不是一篇好作文?这就叫故事新编。下课。附课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课文分析全文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简介文中主人公杨家的儿子,突出人物的特征是“聪惠” (聪明、智慧) ,不是一般的聪明,而是“十分聪明” 。二三四五句讲了一件小事来证明这个孩子的“聪明” 。这句话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第二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是事情的起因,将孩子父亲的朋友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但是他的父亲不在,于是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君平和这个孩子一家很熟,两家经常来往,孔君平和孩子也很熟悉。、第三句“为设果,果有杨梅。 ”讲了孩子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摆上水果,从这里可以体会到这个孩子很有礼貌。、第四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家的果实。孔君平在和孩子开玩笑呢!看到杨梅,想到这家人姓杨,于是借此调侃杨梅是杨家的果实。、第五句“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小儿对孔君平开玩笑的作答。 “没有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鸟。 ”小儿迅速听出了孔君平话里有话,明白了客人是在用自家的姓开玩笑,于是以牙还牙,同样在姓上做文章,有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 ,并且说:“没有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 ”小儿的话里也有话,如果孔雀是你家的鸟,那杨梅就可以说是我家的果实,如果你不承认孔雀是你家的鸟,哪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果实了。由此可见这个小儿不一般,思维敏捷,善于抓住别人话中的要害,并且很快联想,用对方的办法反驳对方,让对方陷入两难的选择,只有哑口无言。而小儿的话“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采用了正话反说的句式,他要表达的意思是“孔雀不是你家的鸟” ,但为什么不直接写“孔雀不是你家的鸟”而要说:“没有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鸟”意思一样,但表达的效果则有区别,用否定的说法让小儿的回答更加有趣,更能体现小儿和客人斗智的乐趣四、五两句是文章的重难点,也是故事的高潮部分,但文章写道这里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想象孔君平听了小儿的话,会有什么神情,会怎么说。他首先会感到惊讶,在心里默默地说:“这孩子真不一般”然后,他会怎样夸奖这个小孩呢?这些都可以继续延伸下去。词句解义:、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释词:杨氏:姓杨 聪惠:聪明、智慧 甚:很译句: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家,家中有个九岁儿子,十分聪明。、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释词:孔君平:人名,小儿父亲的朋友。 诣:拜见 其:指杨家小儿乃:就 呼:叫 出:出来译句:孔君平来拜见杨家小儿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叫小儿出来。、为设果,果有杨梅。 释词:设:摆出 译句: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招待孔君平,水果中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释词:指:指着 以: 示:给看(指给杨家小儿看)此:指代杨梅君:你译句: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家小儿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释词:应声:马上回答 曰:说 未:没有 闻:听说 夫子:对读书人的尊称,在这里指孔君平 禽:鸟译句:杨家小儿马上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 ”生字:惠 曰 禽会写的字:梁 惠 诣 乃 曰 禽结合学情的设计思路(一)认识文言文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开课时对文言文进行简单的介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 ,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 “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文言文时(二)读文言文、读对文言文。把课文读正确是理解的前提,因为学生对文言文接触较少,读起来有困难。虽然文章短小,但通过最初的读是不能了解内容的,在不理解的基础上读,也造成了读的困难。所以,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是一个重点。但是如果让学生一遍一遍的反复读,很容易枯燥,所以在读的形式有很多种。范读、引读、对应译文读、用原文句子回答问题也是读。、读好文言文。读好文言文是有技巧的,同样需要抑扬顿挫,不过,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好文言文。需要在理解的过程中反复诵读,一遍一遍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体现读的层次。这片课文要读出故事的有趣,读出孔君平和小儿对话的幽默,尤其是小儿机智的回应。(二)学法指导:理解文言文方法文言文的理解是学生面临的一个难点,文言文的语言凝练,一些字有古义和今义的区别,不能简单地凭着字的今义去歪曲文本的原义。在这一刻的教学中,要体现理解文言文的学法指导。文言文的理解方法有:、看注释。一些字的意思在注释里,直接把注释里的意思还回原文帮助理解。、扩展词语,连词成句。古文里的字一般都是一个字独立表达一个意思,可以将这样的字进行意思的扩展。例如:聪惠是聪明和智慧;家禽是指家里的鸟。把字的意思经过扩展后连成一句话,就译成了白话文。如:“甚聪慧”的意思是“非常聪明智慧” 。、联系上下文理解。古文因为惜墨如金,所以一般句子较短,有的句子省去了主语、宾语。如:“为设果” ,是谁为谁设果,没有写明,但是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为“杨家小儿摆出水果,招待客人孔君平。 ”联系上下文理解是很重要的方法。、质疑解疑。在学习文言文之初,学生会有一个似懂非懂的阶段,其实,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时机,提出疑惑的地方,然后对为题进行梳理,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诵读。学生刚开始的质疑一般停留在对字句的理解上,可采用讲解和看注释的办法解决;当文章的意思基本理解后,学生会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则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个办法可以串讲文言文的传统模式。表情朗读背诵课文师:同学们看于老师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做表情:笑容满面)生:于老师很高兴。师:看到同学们,我高兴了。再看于老师(做表情),现在是什么表情?生:于老师好像很紧张。师:对,有点紧张,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如果不积极发言于老师就会紧张,希望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行吗?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读读题目。(生读课题)仔细读一读这篇课文,和平时读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吗?生:这篇课文非常短。师:对很短小只有 53 个字。还有吗?生:它里面还有很多“曰” 。生:这是篇文言文。师:真好。那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是什么文?生:白话文。师:文言文和白话文有好多不同,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生:难理解。师: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好多话,这样你就能读懂。下面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会不会读文言文。(一女生读课文)师:(朗读不是很好,老师给予指导)听你读这篇课文就像一辆车子走在不平整的路上,磕磕绊绊、一顿一顿的。谁再来读一读?(生读)师:握手!读得非常好,听你读这篇课文,就像一辆车行驶在平坦的路上,很顺畅。能不能告诉我这篇短文讲了什么故事?生:讲的是孔君平到梁国杨氏家里去,去找他家主人师:他家主人?杨先生吧!杨先生不在生:杨先生不在他的儿子在,孑 L 君平就把杨先生的儿子叫出来。师:往下说!生:杨氏小儿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说:“它是你家的果子吗?”他的儿子说:“不知道孔雀还是您家的家禽。 ”师:最后一句理解错了,仔细想想是什么意思?生:“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很好!“甚聪惠”是什么意思?生:很聪明。 、师:很聪明。 “惠”是什么意思?对, “惠”同“慧” 。再往下看, “诣”什么意思?生:“诣”是拜见的意思。师:好意思读懂了。 “孔君平诣其父” ,这个“诣”是拜见没错,但它不是拜见一般的人,这个“诣”专门指拜见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长辈。师:我有个小问题,孔君平说:“此为君家果。”是逗着小孩玩呢,还是讽刺挖苦呢?大家听老师读一遍,注意看老师的表情刚上课时我就让大家观察表情,表情也是会说话的。(师范读杨氏之子 ,面容和蔼,表情幽默,动作风趣,学生为之热烈鼓掌。)师:怎么样?是讽刺还是逗着玩、开玩笑?生:是逗着玩,是大人跟小朋友开玩笑。师:你看,表情朗读就有这么大的作用。下面请大家一起像于老师这样读一下课文,如果你的动作、表情能配合一下那就太好了。(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好!谁愿意朗读一遍?(以下大约有十多分钟时间,于老师反复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最后学生读得非常流利。)师:大家读得真好。能背下来吗?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下来。(生自由背诵课文)师:好,于老师先给大家背一遍(师范背课文,然后几个学生轮流背诵课文,最后全体学生齐背杨氏之子 ,于老师在前面配合加动作。)咬文嚼字文本细读师:你们会背了,于老师要提问题了,课文的最后说杨氏之子“甚聪惠” ,意思是非常聪明。那么,你从哪儿看出来这个小朋友非常聪明呢?生: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 ,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家禽。师:从这里看出小孩的确很聪明!还有吗?生:“儿应声答日”师:说明什么?生:说明他反应很快。师:好!反应快,思维敏捷,也说明很聪明。(板书:反应快)还聪明在哪里?生: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 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这说明他很会听。师:是啊,小孩确实聪明,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 ,听出了“弦外之音” 。(板书:会听)再品课文,还能从哪里看出他聪明?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回答得很巧妙,说明他聪明。师:的确回答得巧妙。他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生:天衣无缝。师:对,无懈可击,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生:以牙还牙。 -师:有点意思,但是好像形容得有些过了。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师:掌声送给他!这个成语用得妙,真是太聪明了!这是会说。(板书:会说)师:大家看,杨氏之子,第一,会听,能够听出话中话;第二,反应快,思维敏捷;第三,会说,回答得十分巧妙。我还有个问题, “甚聪惠”的“惠”书上说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个意思,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这个“惠”跟智慧的“慧”有何区别呢?我上课前查了辞海 ,发现“惠”主要有这么几层意思,第一是仁慈;第二是柔顺;第三,跟“慧”相通,意思是聪明。仁慈、柔顺什么意思?就是有教养、有礼貌。和蔼慈善。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个小孩的聪明。那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孩不但聪明而且很有教养、有礼貌呢?请你们轻声地读、细细地读,每一个字都要注意思考。(生声细读)生:“为设果,果有杨梅” ,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非常有礼貌,给孔君平准备了水果。师: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懂得待客之道啊。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生:端出了多种水果。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果有杨梅” 果子中有杨梅,证明不止有杨梅!师:说得好。这句话中还有哪个字能说明生:“设果” ,就是摆水果:如果只有一种水果是称不上摆的,师:说得太好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孩不仅有礼貌而且非常热情好客,端出好多水果招待客人。再往下看,还从哪里能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懂事、有礼貌的孩子?生:我还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看出来。师:对,夫子是尊称,说话很得体,真的很有教养。还可以从哪个词看出来?生:我觉得从“未闻”这个词看出来他很有礼貌。因为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 ,而是用了否定句进行回答!师:解释得非常好,掌声送给她。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这样回答:那么孔雀就是你家的鸟了!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因为孔君平毕竟是来拜见他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前面加一个“未闻” ,看注释,“未闻”是什么意思?生:没有听说。师:是啊,孔先生,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你们家的鸟啊。这样既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又不让对方难堪。是不是很有教养啊?(生点头)师:读书就要逐字逐句地体会,就要细细地品赏。就要咬文嚼字,这样才能把话中话都读出来。分组练笔丰满文本师:这个“杨氏之子”究竟是谁呢?三国时候,曹操手下有一个谋士叫杨修,有人猜测,杨氏之子写的可能就是杨修的故事。那么,我们暂且把杨氏之子就假定为是杨修吧,这样称呼起来比较方便。这篇短文只有 53 个字,但是含义却很丰富。下面我们用自己的笔,通过自己的想象,把文章来补充得丰满一些。第一句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非常简练,根据这句话,请你想象一下杨氏小儿长什么模样?注意,相貌描写一定要体现出他的聪明。第一排同学写就扩写这句话。师:“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注意是谁?去干什么?主人不在,是哪个人把小儿叫出来的?这里面蕴含着很多动作和对话。请第二排同学来写。师:“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日:未闻孑 L 雀是夫子家禽。 ”他们难道就说了两句话吗?肯定不是的!往下肯定还有好多话呢!展开想象,一定要通过对话描写把杨修的聪慧表现出来。请第三排同学写这一段!(学生分组写作) 师:(10 分钟之后)请第一组同学,请你到前面来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专心听。生:古时候有个姓杨的人家,有一个叫杨修的小孩儿,(师: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中有一个小男孩儿叫)古时候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中有一个小男孩叫杨修,刚刚 9 岁。他长了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师:三角眼要注意了,这“三角眼”一般是指刁钻、狡猾,这要改一改。)长得非常机灵。一张小嘴能说会道,非常聪明。师:很有文采啊。可惜有些语言不是很准确,用词要恰当,下课后好好改改。生:梁国有一户人家,他家有个孩子叫杨修。虽然才九岁,但是非常聪明。胖乎乎的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嘴唇很薄,能说会道。凡是见过他的人,都说他是个聪明有教养的孩子。师:通顺,流畅,也非常合情理。现在请同学读第二部分。生:一日,杨氏的好友(师:我最欣赏“一日” ,他不用“有一天” ,用“一日” ,有文言味道。)孔君平前来拜访,家人为其开了门,并告知杨氏不在(师:应该是杨老爷不在)并告知杨老爷不在他的儿子杨修在书房读书。孔君平想与杨修见面看看多日不见,小杨修又学了些什么。管家告诉杨修孔君平来了,杨修赶忙出来迎接,并亲自为其摆上了水果,其中就有孔君平最爱吃的杨梅。师:掌声!“其中就有孔君平最爱吃的杨梅” ,这句话就更加说明他们两家经常来往,更说明杨修了解孔君平,更说明杨修有教养。师:接着请同学往下读第三部分。生:孔君平看着果子,一眼看到了杨梅。他左思右想。该怎样考考杨修呢?哟!杨梅,杨修,你是杨他也是杨,这杨梅是你家的水果吧!(掌声)(师:杨梅,杨修,联系起来了!多有意思呀!)杨修眼睛一转灵机一动:“孔叔叔,我可从没听说过这和您同有孔字的孔雀是您家的鸟啊!”孔君平摸着杨修的头说:“杨修你这个小机灵鬼儿啊!”杨修说:“嘿嘿!孔叔叔过奖了! ,孔君平笑着说:“哈哈哈!真是个聪明孩子,聪明孩子!”(掌声)师:你真是个聪明孩子,聪明孩子啊!谁再读?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你姓杨,杨梅也姓杨。你们不是一家人吗?”杨修不假思索地说:“孔叔叔我可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即便是您姓孔,孔雀也姓孔。 ”孑 L 君平说:“我今天算是领教了杨修的聪慧了!我自愧不如。 ”杨修说:“哪里哪里,我只是无名小辈,刚才说的话多有得罪请孑 L 叔叔多多原谅!”孔君平说:“你真是好孩子我下次请你去看孔雀。 ”杨修笑着说:“下次我一定再请您吃杨梅!”(掌声)师:继续开玩笑,他请你看孔雀,你请他吃杨梅更有意思了,掌声送给他!师:大家看看,三段话联起来是不是一篇好作文?这就叫故事新编。下课。附课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