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史三书》读后感800字1000字_第1页
《治史三书》读后感800字1000字_第2页
《治史三书》读后感800字1000字_第3页
《治史三书》读后感800字1000字_第4页
《治史三书》读后感800字1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治史三书读后感 800 字 1000 字治史三书读后感 800 字 1000 字郝伟强人生可能就是这样,可能你曾经很向往某种东西,但是当这种东西如果真的降临到你身边时,当你和他们近距离接触的时候,或许你就能体会到它的另一番风景。人事如此,学习亦如此。当我拿到治史三书的时候,我曾想过如何去想尽办法逃避它,它带给我的不是曾经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而是烦躁的理论,沉甸甸的说理。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确是极不情愿的看的。但是,我也必须承认,我的确是被这本书吸引到了。它的厚重,它的专业,或许这才是历史的魅力,真正值得我们热爱的历史的魅力。严耕望老先生是我崇拜的几位大师之一,在我的印象中,大师们的世界我应该不懂,但是这本书改变了我的幼稚看法。老先生把历史研究、论文写作等好多方面的道理用质朴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给我将来的历史研究、论文写作指明了一个方向。关于历史研究,我个人总结先生的观点可以理解为两点:一是“全面” 。这一点可以从先生的“原则的基本方法”体现出来。先生一针见血,指出了在历史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先生也指出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他的“专精”与“博通”的理论可谓精辟,这两者可谓互为前提,个人以治史三书读后感为博通是专精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真正的大师专精的肯定不是一个方面。他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看人人所能看到的书,说人人从未说过的话” 。是啊,我们都应当博览群书,历史就是以博览群书为基础。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拒绝人云亦云,拒绝迷信权威。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我惊讶于大师们的思想是如此的相通。其他方面的指导依旧字字珠玑,耐人寻味,鄙人只是寻章摘句,自家之言。二是“谨慎” 。这一点在他的“几条具体规律”和关于论文的种种理论得以充分体现。 “谨慎”的原则在史料选择方面可谓尤为重要。历史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可改变,在于它的阴差阳错。无论做什么方向的历史研究,我们都应当谨慎引用史料。用一颗谦卑的心去面对历史,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受历史的奥妙。这是尊重史料的编纂者,尊重每一个历史人物,尊重每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论文是不可能逃避的一个问题。尊重、虔诚、谨慎,这是一份社会良心,是一份对历史的良心。我想,不管我们读什么书,专业书也好,畅销书也罢,最重要的是要吸收他的正能量,融会贯通,从而应用到生活与学习之中。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治史三书值得拜读。治史三书读后感 800 字 1000 字郝伟强人生可能就是这样,可能你曾经很向往某种东西,但是当这种东西如果真的降临到你身边时,当你和他们近距离接触的时候,或许你就能体会到它的另一番风景。人事如此,学习亦如此。当我拿到治史三书的时候,我曾想过如何去想尽办法逃避它,它带给我的不是曾经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而是烦躁的理论,沉甸甸的说理。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确是极不情愿的看的。但是,我也必须承认,我的确是被这本书吸引到了。它的厚重,它的专业,或许这才是历史的魅力,真正值得我们热爱的历史的魅力。严耕望老先生是我崇拜的几位大师之一,在我的印象中,大师们的世界我应该不懂,但是这本书改变了我的幼稚看法。老先生把历史研究、论文写作等好多方面的道理用质朴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给我将来的历史研究、论文写作指明了一个方向。关于历史研究,我个人总结先生的观点可以理解为两点:一是“全面” 。这一点可以从先生的“原则的基本方法”体现出来。先生一针见血,指出了在历史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先生也指出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他的“专精”与“博通”的理论可谓精辟,这两者可谓互为前提,个人以治史三书读后感为博通是专精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真正的大师专精的肯定不是一个方面。他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看人人所能看到的书,说人人从未说过的话” 。是啊,我们都应当博览群书,历史就是以博览群书为基础。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拒绝人云亦云,拒绝迷信权威。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我惊讶于大师们的思想是如此的相通。其他方面的指导依旧字字珠玑,耐人寻味,鄙人只是寻章摘句,自家之言。二是“谨慎” 。这一点在他的“几条具体规律”和关于论文的种种理论得以充分体现。 “谨慎”的原则在史料选择方面可谓尤为重要。历史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可改变,在于它的阴差阳错。无论做什么方向的历史研究,我们都应当谨慎引用史料。用一颗谦卑的心去面对历史,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受历史的奥妙。这是尊重史料的编纂者,尊重每一个历史人物,尊重每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论文是不可能逃避的一个问题。尊重、虔诚、谨慎,这是一份社会良心,是一份对历史的良心。我想,不管我们读什么书,专业书也好,畅销书也罢,最重要的是要吸收他的正能量,融会贯通,从而应用到生活与学习之中。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治史三书值得拜读。治史三书读后感 800 字 1000 字郝伟强人生可能就是这样,可能你曾经很向往某种东西,但是当这种东西如果真的降临到你身边时,当你和他们近距离接触的时候,或许你就能体会到它的另一番风景。人事如此,学习亦如此。当我拿到治史三书的时候,我曾想过如何去想尽办法逃避它,它带给我的不是曾经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而是烦躁的理论,沉甸甸的说理。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确是极不情愿的看的。但是,我也必须承认,我的确是被这本书吸引到了。它的厚重,它的专业,或许这才是历史的魅力,真正值得我们热爱的历史的魅力。严耕望老先生是我崇拜的几位大师之一,在我的印象中,大师们的世界我应该不懂,但是这本书改变了我的幼稚看法。老先生把历史研究、论文写作等好多方面的道理用质朴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给我将来的历史研究、论文写作指明了一个方向。关于历史研究,我个人总结先生的观点可以理解为两点:一是“全面” 。这一点可以从先生的“原则的基本方法”体现出来。先生一针见血,指出了在历史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先生也指出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解决。他的“专精”与“博通”的理论可谓精辟,这两者可谓互为前提,个人以治史三书读后感为博通是专精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真正的大师专精的肯定不是一个方面。他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看人人所能看到的书,说人人从未说过的话” 。是啊,我们都应当博览群书,历史就是以博览群书为基础。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拒绝人云亦云,拒绝迷信权威。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我惊讶于大师们的思想是如此的相通。其他方面的指导依旧字字珠玑,耐人寻味,鄙人只是寻章摘句,自家之言。二是“谨慎” 。这一点在他的“几条具体规律”和关于论文的种种理论得以充分体现。 “谨慎”的原则在史料选择方面可谓尤为重要。历史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可改变,在于它的阴差阳错。无论做什么方向的历史研究,我们都应当谨慎引用史料。用一颗谦卑的心去面对历史,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感受历史的奥妙。这是尊重史料的编纂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