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0.850空气压缩机的设计【优秀毕业论文 答辩通过】_第1页
VF-0.850空气压缩机的设计【优秀毕业论文 答辩通过】_第2页
VF-0.850空气压缩机的设计【优秀毕业论文 答辩通过】_第3页
VF-0.850空气压缩机的设计【优秀毕业论文 答辩通过】_第4页
VF-0.850空气压缩机的设计【优秀毕业论文 答辩通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需要购买对应 纸 咨询 14951605 买对应的 纸 14951605 或 1304139763 编号 无锡太湖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0 空气压缩机的设计 整体、曲轴箱部件、曲轴部件设计 信机 系 机 械 工 程 及 自 动 化 专业 学 号: 0923166 学生姓名: 李 达 指导教师: 俞萍 (职称 : 高级工程师 ) (职称: ) 2013 年 5 月 25 日 无锡太湖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诚 信 承 诺 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 0 空气压缩机的设计(整体、曲轴箱、曲轴部分设计)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其内容除了在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表示致谢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它个人、集体已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班 级: 机械 94 学 号: 0923166 作者姓名: 2013 年 5 月 25 日 无锡太湖学院 信 机 系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专业 毕 业 设 计论 文 任 务 书 一、题目及专题: 1、题目 0 空气压缩机的设计 2、专题 整体设计、曲轴箱设计、曲轴设计 二、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0 一级有油,二、三级微油润滑 空气压缩机是风冷单作用压缩机。压缩机由三相异步电 动机作为原动机,经“ V”型皮带传动,使曲轴作旋转运动,再通过连杆带动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空气由进气阀吸入一级气缸,压缩后经排气阀进中间冷却器后再经二级气缸压缩后 ,再次经排气阀进入中间冷却器后三级气缸压缩后 进入储气罐。采用自动停机方式控制排气压力,压缩机的冷却主要由兼作风扇的飞轮对气缸及中间冷却器进行强制对流换热来保证。 三、本设计(论文或其它)应达到的要求: 根据设计参数进行压缩机的热、动力 计算 (主要包括缸径确定,电动机功率计算及选型,压缩机中的作用力的分析,飞轮距的确定,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的平衡 ); 绘制主机总图及主要零件图; 对压缩机主要零件进行强度校核;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压缩机结构尺寸,完成总装配图; 查阅相关数据,完成毕业设计说 明书一份,不少于 30 页。 四、接受任务学生: 机械 94 班 姓名 李 达 五、开始及完成日期: 自 2012 年 11 月 12 日 至 2013 年 5 月 25 日 六、设计(论文)指导(或顾问): 指导教师 签名 签名 签名 教 研 室 主 任 学科组组长研究所所长 签名 系主任 签名 2012 年 11 月 12 日 摘 要 空 气压缩 机是一种用 来压缩 空气、提高气体 压力 或 输 送气体的机械, 是将原动 机的机械 转 化 为压力 能的工作机, 简称 空 压 机。而本次 设计 的活塞 压缩 机是依靠活塞在气缸 内 作往复 运动 而 实现 工作容 积 的周期性 变化来 工作的。 本次设计的为角度式 为两列,其中一列为一、二级气缸压缩,另外一列为一、三级气缸压缩,两列夹角为 90,平衡性达到最佳。活塞式压缩机是利用活塞在汽缸中往复运动使容积缩小而提高气体浓度、压力的。相比于其它形式的压缩机有许多优点,如 :效率高;适应性强,特别是用于排气量小的情况;涉及的压力范围广,低压和高压都适用。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此型号的压缩机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本 设计 的 内 容包括 压缩 机整体的 设计 、曲 轴 箱的 设计 、曲 轴 的 设计 。主要通 过热 力 计 算和 动 力 计 算 来 初步确定 压缩 机的整体 设计 。同 时 , 对 曲 轴 箱、曲 轴进 行 设计 ,并 绘 出 压缩机的 总装 配 图 ,曲 轴 箱、 轴 承 盖 、曲 轴 、 轴 承座, 风叶轮 等的零部件 设计 。 关键词: 压缩机 ; 活塞 ; 曲轴箱 ; 曲轴 he is a to or is of to as in is to on in of of to or as a, 0 , to is of a in a of to in to of In of of of is of of to of At of of 目 录 摘 要 . . 目 录 . 1 绪论 . 1 课题的 研究 内 容和意 义 . 1 缩 机的工作原理 . 1 2 压缩机 总 体 设计 . 2 构方 案选择 . 2 数 的 选择 和各 级压力 比的分配 . 2 数 的 选择 . 2 级压 力 比的分配 . 3 缩 机 转数 和行程的确定 . 3 3 压缩 机的 热 力 计 算 . 5 步确定各 级 公 称压力 和 温 度 . 5 步确定各 级 公 称压力 . 5 算 绝热 指 数 k . 5 算各 级排气温 度 T . 6 算各 级排 气系 数 . 6 积 系 数v. 6 力 系 数p. 8 度系 数 T . 8 密系 数g. 9 算干气系 数d和抽气系 数o. 10 算干气系 数d. 10 算抽气系 数o. 11 缩 机各 级 行程容 积 的确定 . 11 缩 机各 级 气缸直 径 的确定 . 12 正各 级 公 称压力 和 温 度 . 13 定 圆 整后各 级实际 行程容 积. 13 定各 级压力 修正系 数i及1i. 13 正后各 级 公 称压力 和 压力 比 . 13 正后各 级排气温 度 . 14 算活塞力 . 14 算气缸 内实际 吸排 气压力 . 14 算各列的活塞力 . 15 算 轴 功率, 选 取 电 机 . 15 算各 级 指示功率 . 15 算 轴 功率 . 17 动 机功率, 选 取 电动 机 . 17 4 压缩 机的 动 力 计 算 . 18 缩 机中的作用力 . 19 各 级 气缸示功 图 . 20 往各列气缸复 惯 性力 图 . 22 各列气缸 综 合活塞力 图 . 24 各列气缸切向力 图 . 26 定飞轮矩 . 30 5 机体的设计 . 32 体的 结 构 设计 . 32 体 结 构 设计 的基本 原则 . 32 体主要 结 构尺寸的确定 . 32 体的壁厚 . 32 体加强筋的布置 . 32 接螺栓的布置 . 33 栓的强度计算 . 33 体的基本计算要求 . 33 材料的要求 . 33 毛坯件的要求 . 33 热处理的要求 . 34 机械加工的要求 . 34 它 . 34 6 曲 轴 基本尺寸的 设计 . 35 轴 基本 结 构 . 35 轴结 构 设计 . 35 颈 和曲柄 . 35 渡 圆 角 . 36 孔 . 36 轴 的 轴 向定位 . 36 封 . 37 端 . 37 衡 铁 . 37 轴结 构 设计 . 37 轴设计 基本 原则 . 37 轴 基本尺寸的 设计 . 38 轴 平衡的计算 . 38 轴 受力分析 . 39 轴 基本技 术 要求 . 39 7 结论与 不足 . 41 论 . 41 足之处 . 41 致谢 . 42 参考 文 献 . 43 0 空气压缩机的设计 1 1 绪论 课题的 研究 内 容和意 义 空 气压缩 机是一种用 来压缩 空气、提高气体 压力 或 输 送气体的机械 , 是将原动 机的机械 能 转 化 成 压力 能的工作机, 简称 空 压 机。而本次 设计 的活塞 压缩 机是依靠活塞在气缸 内作往复 运动 从 而 实现 工作容 积 的周期性 变化来 工作的。 压缩 机的 应 用极其 广泛 ,因其用途 的 广泛 而 被称为 “ 通用机械 ” ,几乎遍及 制冷与气体分离工程、 采 矿业 、冶金 业 、土木工程、石油化 学工业 、 机械制造 业 以及 国 防 工业 等。 压缩 空气作 为动 力。 压缩 空气供 驱动 各种 风动 机械和 风动工 具, 压缩 机的排 气压力 常用范围 于控制 仪 表及其自 动 化 装 置;高 压 爆破采煤,在有瓦斯的 矿 井中,避免 产 生火花引起爆炸,容易 实现冲击 机 械 往复、 高速、 冲击强 的要求; 车辆 的 制 动 、 门窗 的 启闭 ;制 药业 、 酿造业中 的 搅 拌;大、中型柴油机的 启动 ; 喷 气 织 机中 纬 砂 的 吹送;国 防 工业中 某些武器 的发射, 鱼 雷的射出、 潜 水艇的沉浮及 驱动以 及沉船打 捞 等。 压缩 机的用 途还 有很多。 压缩 空气用于制冷和气体分离,气体 经压缩 、冷 却 、膨 胀 而液化,用于人工制冷(冷 冻 、冷藏及空气 调节 ),如氨或氟里昂 压缩 机, 这 一 类压缩 机一般被 称为 “ 冰机 ” 或 “ 制冷机 ” ;液化的气体混合 时 ,可在分离 装 置中 将各组 成成份分 别分离出 来 ,得到合 格纯 度的各种气体,如空气液化分离后,能得到 纯 氧、 纯 氮 和纯的 其它稀有气体; 石油化 学工业中 ,其原料气“石油裂解气”的分离,是先 经压缩 ,然后采用不同的冷 却温 度, 将各组 份分 别 的分离出 来 ;在化 学工业中 ,气体 压缩 至高 压 ,常有利于合成和聚合,例如氮和 氢 合成氨、 氢 与二氧化碳合成甲醇,二氧化碳与氨合成尿素等; 压缩气体用于油的加 氢 精制 石油 工业中 ,用人工 办 法把 氢 加 热 加 压 后与油反 应 ,能使 碳氢 化合物的重 组 份裂化成 碳氢 化合物的 轻组 份,如重油的 轻 化、 润 滑油加 氢 精制等;气体 经压缩 后,便于用管道 输 送。 缩 机的工作原理 本机 为 往复活塞式 压缩 机 ,属于 最早的 压缩 机 设计 之一,但它仍然是最通用和高效的一种 压缩 机。活塞式 压缩 机是唯一一种能 够 把 空气和气体 压缩 至高 压 的 设计 ,通 过连 杆和曲 轴 使活塞在气缸中往复 运动 , 从 而 压缩 气体体 积 来 提高 压力 。 多级压缩 机中,空气被分多 级压缩 , 并 逐 级 增大 压力 。 当驱动 机“ 电 机” 启动 后,通 过皮带传动带动压缩 机的曲 轴运动 ,不 断转动 的曲 轴 使连 杆不停地 摆动 ,而 牵动 活塞杆和活塞,在气缸 内 做往复直 线运动 。 压缩 机工作 时 ,在活 塞从外 止 点 到 内 止 点 的 运动过 程中,气缸容 积处 于相 对 真空 状态 ,缸外气体 从 一 级进 气口通 过 吸气 阀 吸入缸 内 , 当 活塞行至外止 点时 ,气缸 内 充 满 低 压 待 压缩 气体。 当 活 塞从外 止 点 向 内 止 点运动时 ,吸气 阀 自 动关闭 ,气缸 内 的气体 随着 活塞的 运动压缩 ,气缸 内 的气体 压力 不 断 提高, 当 气体 压力 大于排气 阀 外气体 压力 和气 阀弹 簧力 时 ,排气 阀被打开 ,排出一 级压缩 气体, 当 活塞 运动 到 内 止 点时 ,排气 结 束,准 备 重新吸气。至此,完成一 个 膨 胀、 吸气、 压缩 、排气、再吸气的工作循 环 。 从 一 级 气缸排出的气体,进 入中 间 冷 却 器后,再 进 入二 级 气缸, 进 行第二 级 的 压缩 ,以此直 至经过 第三次 压缩 至需要的 压力 , 经过 三 级排 气 阀 排出 压缩 机。因此,周而复始,活塞不 断 地 进 行往复 运动 ,吸入气缸的气体又不 断 地被吸入排出, 从 而不 断 地 获 得 压缩 的气体。 无锡太湖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2 2 压缩 机 总 体 设计 已知 :排 气压力为 压 ) 构方 案选择 在 活塞式 压缩 机的 结 构方 案选择时 , 应 注意以下 几点 :机器的型式、 级数 、 列 数 等。还应根 据 压缩 机的用途、 运转条 件、排气量、 排 气压力 、制造厂的可能性、 驱动 方式以及占地面 积 等 条 件,制定合适的方案。 本次机型 为角 度式 V 型压缩 机( 无十 字 头 ), 两 列气缸中 线线夹角为 90,此机型有以下优 点 : 1、 可以 将 若干的 连 杆 连结在 同一曲拐上,曲 轴 的 拐数 则可 减 少,机器的 轴 向 长 度可 缩短,因此主 轴颈 就可以采用 滚动轴 承; 2、 气缸彼此之间 错开 一定角度,这样有利于气 阀 的安 装 和布置,因而使气 阀 的流通面积 有可能增加,中 间 冷 却 器和 级间 管道也可以直 接装 在机器上,使 结 构更加 紧凑 ; 3、各列的一 阶惯 性力的合力,可以用 装 在曲 轴 上的平衡块使大部分平衡或者完全平衡,可 获 取 较 高的 转 速; 4、无十 字 头 的 结 构 简单 、 紧凑 ,机器 的 高度偏低,相 应 的机器重量 也 较轻 ,一般不需要 专门的润 滑机构 ,以减少成本 。 数 的 选择 和各 级压力 比的分配 数 的 选择 工业 中 用的气体,有 时 需要 较 高的 压力 ,从而 采用 多级压缩 。 在选择压缩 机的 级数 的时候 ,一般 要 遵循 以下 原则 :使 压缩 机消耗的功 达到 最小,排 气温 度 应 在使用 条 件 许 可的范 围 之 内 , 机器重量 轻 ,造价 则 低,要使机器具有 较 高的 热 效率, 则级数 越多越好(各 级的 压力 比越小越好)然而 级数 增多, 则 阻力 的 损 失增加,机器 总 效率反而降低, 结 构也更加复 杂, 造价便大大上升。因此,必 须 根据 压缩 机的容量和工作特 点 ,恰 当 的 选择 所需要的 级数 和各 级压力 比。 要求 长期连续运转 的大、中 型压缩 机,可靠性和 经济性 放在第一位 。 在选择级数 从获 得 较 高效率的 观点 出 发, 可以 应 用 曲线图 数 。 图 中 横 坐 标 表 示级 中 相 对压力损 失 ,一般 取 平均的相 对压 力 损 失值 为 为 10% 20% ,在 初步 的 设计 中,大 型压缩 机可取中 间 值,小型 压缩机 可取大值。 纵 坐 标 表 示级 中最 佳压力 比o,按此 压力比确定 压缩 机的 级数 可 达较 高效率。不同的 曲线 表示不同 压缩过 程指 数 值 n。若已知 压缩机 的 总压力 比t, 则压缩 机的 级数 3(多级压缩 机得主要优 点 1 是: (1) 功率相同的 压缩 机,列 数 增多,每列承受气体作用 力 就 减 小,每列的 运动 机 构 减轻 ,机器的 转数 从而可取得 较 高,因此, 压缩 机和 驱动 机 紧凑 ,机体重量 较轻 。 (2) 每列串 联 的气缸 较 少,气缸和活塞的 装 拆就比较方便。 (3) 可通 过 合理的布置曲柄 错 角,来让切向力比 较 均 匀 ,因此 飞轮 的重量可取得 较轻 。同 时 ,各列的最大 惯 性力则不 会 同 时发 生,而且相互之间可以抵消。所以机器的 惯 0 空气压缩机的设计 3 衡性比 较 好,机器 转数 可以提高,基 础 减 小。 图 最 佳压力 比o与相 对压力 比 损 失值 的关系曲线 级压力 比的分配 等 级数 确定后,再按等 压力 比的 规 律,求得各 级 的 压力 比 为: Z t ( 式中:t的 总压缩 比 实际 上,由于下列 的 原因,根据式 压力 比,往往需 进 行 合理 的 调 整: ( 1) 为 了确保各 级排气温 度比 较 均 匀 ,一 级 的吸 气温 度往往 取得 比 较 低,所以有意将 一 级 的 压力 比提高一些。 Z t( ( 2) 调节 方式可能要引起末 级压力 比 的 上升 从 而造成末 级 气缸 温度 太高 ,末 级压力比3应该 取得 较 低,按下式: Z t ( 缩 机 转数 和行程的确定 转 速和行程的 选 取 对 机器的尺寸、 制造 难易 、 重量和成本有 较 大 的 影 响 ,并 且还直 接影 响机 器的效率、 寿命 和 动 力特性。如果 压缩 机和 驱动 机直接 的 相 连 接, 也 影 响驱动 机的经济性 和成本。近代 设计 中 活塞式 压缩 机的 总趋势 是提高 转数 。 转数 、行程、活塞的平均速度 的关 系式: 30( 无锡太湖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4 式中:m/s) n 的 转数(转 /分) S m) 活塞式 压缩 机 设计 中,在一定的 参数 和使用 条 件下, 应该 首先考 虑选择 合适 的活塞平均速度 3 ,因 为: ( 1) 活塞速 度过 高,则气 阀 在气缸上 难 以得到相对应的安 装 面 积 ,所以气 阀 、管道中的阻力 损 失就会很大,功率的消耗以及排 气温 度 将会过 高。 严 重的话会影 响压缩 机的 运转 的 经济性 、使用的可靠性。 ( 2) 活塞平均速度的 高低, 对 压缩机 运动 机件中的磨擦和磨 损 有直接的影 响 。 对 气缸 内 的工作 过 程也有较大影 响 。 一般 说来 , 对 于 工艺 流程中 的大、中 型压缩 机,活塞速度可 以 取 4 5米 /秒; 对 于大批量生 产 的 动 力用固定式空 气压缩 机, 为 了 获 得 较 高的效率,可取 3 4米 /秒;移 动 式 压缩 机 为 了 尽 量 减 少机器 的重量和外形尺寸,一般也取 取 4 5米 /秒;微型、 小 型压缩 机,为 了 使 结 构 变得 紧凑 , 只能采用 较 小 的 行程, 虽 有 较 高 的 转 速,但 是 活塞 的 平均速度 却较低,只有 2米 /秒左右。 个别 小 型压缩 机由于气 阀 的 结 构改 进 ,也可 取 超 过 5米 /秒。在 这里, 选转 速 秒米 /25.2 在一定的活塞速度下,活塞行程的 选 取,与下列因素有 关 : 1、 机器的 结 构型式。考 虑 到 压缩 机的使用和 维护条 件, 对 于 V 型 结 构的压缩机,活赛 的行程不宜取得太 长 。 2、 排气量的大小。排气量大的行程 应 取 得长 一些,相反 则应 短一些。 3、气 缸结 构。主 要应 考 虑 一 级 缸 径 与行程要保持一定比例,如果行程太小, 则进 入排气接管在气缸上的布置 将发 生困 难 。在常 压进 气 时 ,一般 当转 速低于 500 转 /分 时 ,S ( 1D 为 一 级 气缸直 径) ; 转 速高于 500 转 /分 时 , S 。 本机取活塞行程 S=90 根据式( 到活塞 转 速 n=750转 /分。结构图见图 图 缩机结构图 0 空气压缩机的设计 5 3 压缩 机的 热 力 计 算 步确定各 级 公 称压力 和 温 度 压缩 机的 热 力 计 算, 应该 根据气体的 压力 、容 积 和 温 度 之间 存在一定 的关 系, 并且 结合压缩 机的具体特性和使用要求而 进 行,其目的是要求得最有利的 热力参数( 各 级 的排 气压力 、所耗 动 力)和适合的主要 结 构尺寸(活塞行程、气缸行程)。 步确定各 级 公 称压力 表 3 公 称压力 及 压力 比 级 次 吸 气压力)/( 2排 气压力)/( 2压力 比 一 级 级 级 1 计 算 绝热 指 数 k 在 绝热 循 环 的 压缩过 程中,气体同外界 没有热 交 换 。混合气体的 绝热 指 数 按 下式 计 算: 111 ( 式中: 热 指 数 分的 绝热 指 数 查表 3热 指 数 表 3 【 3】 无锡太湖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6 表 3热 指 数 气体名 称 2N 2O 2容 积 百分 数 k( 20) 据公式( 计 算: 2 . 4 i 由此可得, k 则 算各 级排气温 度 T 在 压缩过 程中, 温 度与 压力间的关 系,可按下式 计 算: 1212 )( ( 式中: 1T , 2T 点 和 终点 的 温 度( K ) 1p , 2p 点 和 终点 的 压力 (公斤 / 2零米 ) 根据式( 计 算 结 果如下: 表 3排气温 度 级数 吸 气温 度 压力 比 k 排 气温 度 )C(0 )(0 )C(0 )(0 一 级 20 293 66 439 二 级 25 298 55 428 三 级 25 298 54 427 算各 级排 气系 数 压缩 机在 运 行 时 ,由于存在吸气 阀 的 弹 簧力和管道上的 压力 波 动 、 余隙容 积 的影 响 、吸气 时 气体与气缸壁 之间 的 热 交 换 、气体泄漏等因素,使气缸行程容 积 的有效值 相对 减 少。在气缸行程容 积 相同的情 况 下,上述四因素的影 响 越大,排气量 则 越小。 设计计 算中,考虑 上述因素 对 排气量的影 响 而引用排气系 数 ,以 表示: ( 式中: v 系 数 p 数 t系 数 g 积 系 数v对 于大多 数压缩 机 来说v对 排气量的影 响 相对于 其它系 数 的影响 大, 设计 的 时 候必 0 空气压缩机的设计 7 充分 考虑 。 对 于 实际 的 气 体, 计 算 时 要考 虑 气体的 压缩 性系 数 ,v须 按照下式 计 算: )1(1 1 mv a ( 式中: a 余隙容 积 压 力比 m 过 程指 数 在选 取 , 应 注意到 3 : ( 1) 各 种类 型的气 阀 ,在安 装 的直 径 相同 时 ,但是具有不同的余隙容 积 。那么直流阀 的余隙容 积较 大, 环状阀 和网 状阀 的小些,而 进 、排气 组 合 阀 的最小。此外,气 阀 余隙容 积 的 大小也 会直接影 响 相 对 余隙容 积 。 ( 2) 一般大直 径 的气缸具有 较 小的相 对 余隙容 积 ,反之小直 径 的 气缸具有 较 大的相对 余隙容 积 。 ( 3) 多级压缩 机中,高 压级 的相 对 余隙容 积 要比低 压级 的相 对 余隙容 积 大。 ( 4) 气 阀 在气缸上的布置位置的不同,相 对 余隙容 积 也不同。气 阀 布置在气缸端面上的相 对 余隙容 积较 小,气 阀径向 布置在气缸上的相 对 余隙容 积较 大; 当 斜缸上布置气 阀时 ,相 对 余隙容 积 应该介于上述 两 者之 间 。 ( 5) 在相同的活塞 线 速度和排气量情 况 下,高 转 速短行 程 的 压缩 机相 对 余隙容 积 ,要比低 转数长 行 程 的 压缩 机相 对 余隙容 积 大得多。 本机 选 取的相 对 余隙容 积 分 别为: a , a , a。 膨 胀过 程指 数 m,膨 胀过 程指 数表 示余隙容 积中 的气体膨 胀时 ,气体和缸壁、活塞端部的 热 交 换 情 况 。 各 级 的 考 表 3 ,得: 表 3力下 的 吸入 压力 )厘米(公斤绝 2/pm 意值 k= 1.5 m=1+0.5(m=于 4 m=1+m=于 4 10 m=1+m=于 10 30 m=1+m=于 30 M=k m= 积 系 数v按式( 进 行 计 算: (1 111 11 mv a (1 122 22 mv a 无锡太湖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8 (1 133 33 mv a 力 系 数p吸气终了压力 相应于气缸内的压力),通常 应 低于公称吸入压力 相应于吸气管中压力)。气缸内的压力 需要达到吸气管内 的压力 要 经过一段预压缩。这又相当于使有效行程容积 V 缩小 V ,吸气能力 从而 再次下降。考虑因吸气过程中的压力损失使吸气能力下降而引用的系数称为压力系数。 吸气 结 束 的 时 候 ,造成气缸 内压力 和吸气管中气体 压力 的差 别 的主要原因是:吸气 阀存在弹 簧力, 吸气管中的 压力 波 动 。 过强 的 弹 簧使 阀 会导致 提前 关闭 , 这将 降低接近吸气 终点时 气缸 内压力 ,增大了管道同气缸 内 的 压力 差, 使p下降。 由于活塞式 压缩 机 吸气、 排 气 过 程的周期性,吸气管中的 压力 是 呈 周期 性 波 动 的。 当吸气 结 束 时 ,吸取 阀 即 将关闭 的瞬 间 ,吸气管道中的 压力处 于波峰,气缸 内 的 压力 可能高于 吸气管中的公 称压力 , 这时压力 系 数 应该 大于 1,在低于公 称压力 的 时候 , 压力 系 数 小于 1。 当 常 压 吸气 时 , 5.0p, 较 小值适用于通道截面 较 小的或者 具有 过强弹 簧的气 阀 。在循 环压缩 机的第一 级 和 多级压缩 机得第二 级 ,因吸 气压力较 高,即使同 样 大小的压力损 失,相 对压力损 失仍然 很小, 这时 。一般 压缩 机,在第三 级开始 的时候 就可 以认为 。但是 在 长 的 导 管,高的气流速度 或者 在 导 管与气缸 见 的 缓冲 容 积不够 大 的时候 ,可 发 生很大的 压力 波 动 , 这时压力 系 数 不能按上述范 围选 取。 本机可取 压力 系 数p分 别为: p, p, p。 度系 数 T 吸入气体的 温 度 总 是高于吸 入管中气体 温 度(由于气缸 对 气体加 热) ,折算到名 义 吸气压力 和名 义 吸 气温 度 时 的气体吸入容 积 V 值小,因而使气缸行程容 积 的吸气能力再次降低。用 来 表示在吸气 过 程中,因气体加 热 而 对 气缸吸气能力影 响 的系 数称为温 度系 数 T 。 图 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