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夜莺的歌声课文分析与研究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熊建峰教材分析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夜莺的歌声这篇讲读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一、一线串珠,妙用“歌声”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 “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在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在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了。以歌声诱敌上钩“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这表面上看描写的是夜莺的歌声,其实它表明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引敌上钩,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以歌声麻痹敌人小孩和军官“并排着走” ,“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么顽皮的小孩啊!其实,这是在麻痹敌人,使敌人放松警惕,让敌人确信他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以便后来用不同的鸟叫跟游击队联系时不让敌人产生怀疑。以歌声传递敌情“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他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一,二,三,四”夜莺的叫声停止了。 “32 个鬼子” “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 ”“两挺机关枪。 ”这是小孩在用夜莺的歌声、杜鹃的叫声向游击队报告敌情,以便游击队把敌人一网打尽。以歌声继续战斗“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这不仅照应了开头,而且暗示了小夜莺刚用“歌声”协助游击队歼灭了一群鬼子,又用“歌声”投入新的战斗,执行新的任务。二、妙用修辞,刻画形象。在课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形象。情真意切的拟人 “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这拟人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连树木都“垂头丧气” ,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一语两用的双关当敌人问小孩子“你们这里有没有人”时,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 “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里的“野兽”明里讲,是真的野兽,战争一开始,枪炮轰鸣,野兽都跑出了树林,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是把敌人比作“野兽” ,人们见他们来了,“就都跑了” 。作者在这里运用“双关” ,一方面表现了小孩子的机智聪慧,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的强烈憎恨之情。富有气势的排比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你看,他天真活泼,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他的“学夜莺叫” “学杜鹃叫”正是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不厌其烦的反复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 ,开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中间是“越来越响了” ,最后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不仅题目是很好的“照应” ,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消灭了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转弯抹角的借代“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 ”这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 ,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惹人喜爱。三、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课文中多处运用照应的手法,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突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渲染气氛课文开头说“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说“被烧毁的村子” 。这样环境描写出了村庄被摧毁,一片废墟,给人沉痛的感觉。战争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起对德国法西斯的仇恨,对游击队的支持。结构严谨“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结尾“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正是因为这件绿衣服,才使孩子能够在敌人面前迅速钻进树林而不易被发现;孩子“削什么”是为了迷惑敌人,使敌人以为这只是一个正在玩耍、没有心计的小孩儿,从而对他放松警惕,以便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前后照应,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突出了孩子的聪明机智。四、巧妙岔话,活现形象。小夜莺在回答时那巧妙的岔话,活现了小夜莺沉着、机智、勇敢的形象。德国兵进了村庄,小夜莺的叫声引来了德国兵。德国军官问:“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男孩的回答令敌人喜出望外又大失所望:喜的是男孩言下之意,村子里有许多人,不止我一个;失望的是,村子里多的是麻雀、猫头鹰这些鸟,并不是人。男孩故意装出糊涂,答非所问的岔语,由于非常沉着,自然,不仅没引起敌人的警觉,反倒麻痹了敌人,放心让他带路。在向苏蒙塔斯村去的路上,德国军官突然问:“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小夜莺的心里是很明白的,因为他正在为游击队放哨。他故意问:“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等敌人回答“是”或“不是”,他又自问自答“没有” 。 “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岔开了极为重要的话题,避开了敌人的追问。小夜莺的两次岔话十分巧妙,让愚蠢的敌人完全相信了他的话,并且放放心心地让他带路。当德国兵走到林中空地上的时候,游击队的冲锋枪开火了。这一漂亮仗是与小夜莺的机智岔话有密切联系的。资料链接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并没有赢得持久的和平,而是又酝酿着新的战争。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相继建立法西斯政权,如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夺取了政权。他们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继而对我国发动全面进攻。意大利和德国也先后侵略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法西斯把世界笼罩在战争的烟云之中。1939 年 9 月,德国再次发动侵略战争,迫使英国、法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1941 年,德国侵略苏联,日本军队偷袭美国军港,对美军发动进攻。面对法西斯的不断侵略,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组成同盟,决定彻底打败法西斯。1945 年 5 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亚洲,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日本法西斯在 8 月 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苏联卫国战争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和亚洲的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1941 年 10 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12 月苏军发动反攻,次年 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同年夏,德军又集中主力进攻斯大林格勒。11 月 9 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 年 2 月 2 日全歼德军主力。不久苏军又取得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并收复大片失地。1944 年,苏军发起总反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入敌人领土上进行。1945年 5 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夜 莺夜莺是一种迁徙的食虫鸟类,生活在欧洲和亚洲的森林。它们在低的树丛里筑巢,冬天迁徙到非洲南部。一种叫声清脆宛转的鸟,体态玲珑,多鸣于月夜,故名。夜莺的形体比欧亚鸲还小,大约 15-16.5cm 长,赤褐色羽毛,尾部羽毛呈红色,肚皮羽毛颜色呈由浅黄到白色。雄夜莺以它擅唱的歌喉而著称,它的音域之宽连人类的歌唱家也羡慕不已。夜莺的鸣叫声高亢明亮、婉转动听。尽管夜莺在白天也鸣叫,但它们主要还是在夜间歌唱,这个特点显著地区别于其它鸟类。所以夜莺的英文名字里有“Night”的字样。近来科学家还发现,夜莺在城市里或近城区的叫声要更加响亮,这是为了盖过市区的噪音。杜 鹃杜鹃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杜鹃的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杜鹃常昼夜不停地叫。杜鹃吃毛虫,是益鸟。多数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普通杜鹃身长约 16 厘米,羽毛大部分或部分呈明亮的鲜绿色。大型的地栖杜鹃身长可达 90 厘米。多数地栖杜鹃呈土灰色或褐色,也有些身上有红色或白色的斑纹。有些热带杜鹃的背上翅膀上有像彩虹一样的蓝色。多种杜鹃的翅短。尾巴较长,有的特别长。尾巴羽毛的尖端还点缀着白色。地栖杜鹃的腿比树栖杜鹃长。脚掌前后有双趾。喙粗壮结实,有点向下弯曲。教学设计认识机智勇敢的小英雄教学目标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 “夜莺”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体会夜莺的机智勇敢。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历史背景。2查阅资料,了解鸟儿夜莺。3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流程一、简介背景,引入新课。1简介背景。苏联卫国战争:1941 年 6 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侵略者总是没有好下场的。保家卫国的勇士们,上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童,他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千方百计地打击敌人,有些侵略者直到全部被消灭了,还不知道是怎么落入了抵抗组织巧妙地设下的陷阱中的。不信,我们一起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2解析课题。(1)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描述一下。(2)夜莺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只勇敢的小夜莺的歌声。(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A文章是不是在写夜莺这种鸟的叫声?为什么要说是“歌声”呢?B “夜莺的歌声”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本课生字词。(1)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词典。2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三、检查自学,了解学情。1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音和形。“屑”读 xi,不读 xu;“挺”读 tng,不读 tn;“拧”不读 nng,不读 nn;“呻”读 shn,不读 sn ;“钉”读“ dng,是后鼻音,也是多音字,还读 dng;还有“削、空、塞、还”都是多音字。“挺”不要写成“扌延” , “喂”不要多加一撇。2几个词语的理解。空旷:地方开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这里是指树林建筑物等被破坏后的景象。沉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搭拉:下垂。木屑:木头的碎木。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凝神:精神高度集中。宛转:声音抑扬动听。兴致勃勃:兴致、兴趣,这里指兴趣非常浓厚的样子。宛如:好像、仿佛。3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自然段很多;对话很多;课文中出现了空行。4作者已经用空行给课文分好了段,每个段落主要写了什么?(1)诱敌上钩。(2)巧妙传信。(3)歼灭敌人。(4)继续战斗。5读完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问题?(1)小男孩学夜莺叫,叫的太像了,像唱歌一样,所以叫夜莺的歌声。(2)小男孩用夜莺的叫声向游击队员传递信息,游击队员消灭了这批德国鬼子。这是一曲胜利的赞歌,所以课题叫夜莺的歌声。(3)我觉得文中的小夜莺很机智、很勇敢、很爱国。四、研读课文,深入感悟。1寻找夜莺的歌声。夜莺的歌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学生自读课文,寻找句子;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唱起来。(2)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拾球果。(3)他伸直了腰,好像有什么鸟叫声传来。(4)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5)夜莺还是兴致勃勃意思了。(6)从孩子的嘴里飞出歌声。2品味夜莺的歌声。(1)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看看夜莺的歌声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从每一次的歌声中你都知道了什么?(2)小组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师生一起品析第一次歌声:A战斗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弯着腰。诱敌上钩(战斗刚打完,会有少量德国兵跟部队失去了联系,所以小男孩在此等候,用歌声引诱敌人上前,以达到给他们带路,消灭他们的目的) 。B战斗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灾难:房屋被烧,花园被毁)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C你从哪个词知道的?(从“新的劲头”可以看出唱的人十分有劲,他这么带劲地唱,就是要诱敌上钩。 )师生一起品析第二次歌声:A在带路的路上,麻痹敌人。B你是从哪些词语知道的?(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C从小男孩一路上的动作,你看出了什么?(小男孩很天真烂漫;他很聪明,故意装出天真的样子让敌人以前他是只是一个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就放松警惕;他很勇敢,在敌人面前表现自如。)师生一起品析第三次歌声:从远处传来;引起游击队员的注意。师生一起品析第四次歌声:报告敌情。质疑:为什么游击队员能听明白歌声的意思?(小男孩经常用这种方法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 )师生一起品析第五次歌声:报告完敌情,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又唱歌,洋溢高兴之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师生一起品析第六次歌声:A第二天,接受新任务;诱敌上钩。B这一段和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3品读其他重点句子。(1)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快活”是小孩子的性格特点, “快活” ,快乐、活泼,在这里反映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静、坦然。孩子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见孩子的胆量。(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下?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几句一语双关的话。乍一听,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语,把自己当作小动物。小夜莺正是凭借自己天真的话,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觉察中戏弄、漫骂敌人, “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都指的是敌人。德国兵虽然也“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但听、看小夜莺的言行,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小夜莺,并且让他带路。这些话语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憎恨。(3)你说的是一种磨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磨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如果说前面小夜莺的回答还多少带一点“实答”的话,小夜莺这时的回答全然是“虚答” ,答非所问。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了一起。正是小夜莺的这一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前面敌人多少还有点疑虑,有点警觉,这时敌人只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都不懂、顽皮的孩子,所以“就不再问了” 。(4)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胜利后的“小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中,“小夜莺”又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了,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五、角色朗读,感情升华。越读课文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爱国,请大家带着这份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朗读全文。1分角色练读,你喜欢读哪个角色,就练习哪个角色。2全班性的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利用分角色朗读这一形式,引导学再次深入仔细地品读课文,体会小男孩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六、前后联系,体会写法。一个机智、勇敢、爱国的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呢?请把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与结尾的两个自然段联系起来读一读,再想一想它们有什么联系。写的内容大致相同:小“夜莺”穿着同样的衣服,坐在同一个地方做同样的事。这就叫首尾照应。这样写,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习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七、拓展阅读,提升素质。在苏联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所留下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不仅仅是小“夜莺”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卫国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有一位就是女英雄卓娅。孩子们可以上网查阅或查阅有关书籍,读读她的故事。比如读一读女英雄卓娅 撒尿小英雄于连等,激发爱国之情。板书设计诱敌上钩夜莺的歌声 迷惑敌人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报告敌情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熊建峰教材分析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夜莺的歌声这篇讲读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一、一线串珠,妙用“歌声”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 “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在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在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了。以歌声诱敌上钩“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这表面上看描写的是夜莺的歌声,其实它表明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引敌上钩,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以歌声麻痹敌人小孩和军官“并排着走” ,“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么顽皮的小孩啊!其实,这是在麻痹敌人,使敌人放松警惕,让敌人确信他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以便后来用不同的鸟叫跟游击队联系时不让敌人产生怀疑。以歌声传递敌情“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他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一,二,三,四”夜莺的叫声停止了。 “32 个鬼子” “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 ”“两挺机关枪。 ”这是小孩在用夜莺的歌声、杜鹃的叫声向游击队报告敌情,以便游击队把敌人一网打尽。以歌声继续战斗“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这不仅照应了开头,而且暗示了小夜莺刚用“歌声”协助游击队歼灭了一群鬼子,又用“歌声”投入新的战斗,执行新的任务。二、妙用修辞,刻画形象。在课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形象。情真意切的拟人 “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这拟人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连树木都“垂头丧气” ,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一语两用的双关当敌人问小孩子“你们这里有没有人”时,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 “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里的“野兽”明里讲,是真的野兽,战争一开始,枪炮轰鸣,野兽都跑出了树林,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是把敌人比作“野兽” ,人们见他们来了,“就都跑了” 。作者在这里运用“双关” ,一方面表现了小孩子的机智聪慧,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的强烈憎恨之情。富有气势的排比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你看,他天真活泼,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他的“学夜莺叫” “学杜鹃叫”正是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不厌其烦的反复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 ,开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中间是“越来越响了” ,最后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不仅题目是很好的“照应” ,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消灭了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转弯抹角的借代“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 ”这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 ,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惹人喜爱。三、前后照应,浑然一体。课文中多处运用照应的手法,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突出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渲染气氛课文开头说“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说“被烧毁的村子” 。这样环境描写出了村庄被摧毁,一片废墟,给人沉痛的感觉。战争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起对德国法西斯的仇恨,对游击队的支持。结构严谨“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结尾“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正是因为这件绿衣服,才使孩子能够在敌人面前迅速钻进树林而不易被发现;孩子“削什么”是为了迷惑敌人,使敌人以为这只是一个正在玩耍、没有心计的小孩儿,从而对他放松警惕,以便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前后照应,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而且突出了孩子的聪明机智。四、巧妙岔话,活现形象。小夜莺在回答时那巧妙的岔话,活现了小夜莺沉着、机智、勇敢的形象。德国兵进了村庄,小夜莺的叫声引来了德国兵。德国军官问:“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男孩的回答令敌人喜出望外又大失所望:喜的是男孩言下之意,村子里有许多人,不止我一个;失望的是,村子里多的是麻雀、猫头鹰这些鸟,并不是人。男孩故意装出糊涂,答非所问的岔语,由于非常沉着,自然,不仅没引起敌人的警觉,反倒麻痹了敌人,放心让他带路。在向苏蒙塔斯村去的路上,德国军官突然问:“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小夜莺的心里是很明白的,因为他正在为游击队放哨。他故意问:“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等敌人回答“是”或“不是”,他又自问自答“没有” 。 “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岔开了极为重要的话题,避开了敌人的追问。小夜莺的两次岔话十分巧妙,让愚蠢的敌人完全相信了他的话,并且放放心心地让他带路。当德国兵走到林中空地上的时候,游击队的冲锋枪开火了。这一漂亮仗是与小夜莺的机智岔话有密切联系的。资料链接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并没有赢得持久的和平,而是又酝酿着新的战争。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相继建立法西斯政权,如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夺取了政权。他们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继而对我国发动全面进攻。意大利和德国也先后侵略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法西斯把世界笼罩在战争的烟云之中。1939 年 9 月,德国再次发动侵略战争,迫使英国、法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1941 年,德国侵略苏联,日本军队偷袭美国军港,对美军发动进攻。面对法西斯的不断侵略,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组成同盟,决定彻底打败法西斯。1945 年 5 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亚洲,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日本法西斯在 8 月 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苏联卫国战争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和亚洲的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1941 年 10 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12 月苏军发动反攻,次年 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同年夏,德军又集中主力进攻斯大林格勒。11 月 9 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 年 2 月 2 日全歼德军主力。不久苏军又取得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并收复大片失地。1944 年,苏军发起总反攻,全部收复沦陷的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入敌人领土上进行。1945年 5 月,苏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夜 莺夜莺是一种迁徙的食虫鸟类,生活在欧洲和亚洲的森林。它们在低的树丛里筑巢,冬天迁徙到非洲南部。一种叫声清脆宛转的鸟,体态玲珑,多鸣于月夜,故名。夜莺的形体比欧亚鸲还小,大约 15-16.5cm 长,赤褐色羽毛,尾部羽毛呈红色,肚皮羽毛颜色呈由浅黄到白色。雄夜莺以它擅唱的歌喉而著称,它的音域之宽连人类的歌唱家也羡慕不已。夜莺的鸣叫声高亢明亮、婉转动听。尽管夜莺在白天也鸣叫,但它们主要还是在夜间歌唱,这个特点显著地区别于其它鸟类。所以夜莺的英文名字里有“Night”的字样。近来科学家还发现,夜莺在城市里或近城区的叫声要更加响亮,这是为了盖过市区的噪音。杜 鹃杜鹃也叫杜宇、布谷或子规。杜鹃的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初夏时,杜鹃常昼夜不停地叫。杜鹃吃毛虫,是益鸟。多数把卵产在别的鸟巢中。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南省郴州桂阳县龙潭街道城镇公益性岗位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福建漳州长泰区中医院招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福建福州罗源县卫健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编内4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招募公益性岗位13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湖北荆州区校园招聘中小学教师4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年金华武义县部分国有企业公开招聘2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庐山文控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陕西西安秋季博士暨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招聘50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丹寨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第二次)招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路灯施工安全责任协议书
-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初一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防止电力生产事故25项反措地重点要求最终版
- 第2章-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概念、原则与类型60课件
- 日本蜡烛图技术完整版
- 崇义县凌志矿冶有限责任公司过埠铁木里铁矿(新增资源)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 大学学生违纪处罚办法
- 癌痛规范化治疗课件资料
- 牛津9AU3-Head-to-head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课件
- 深信服SDWAN产品介绍
- 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学籍证明-模板四川优秀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