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迎百岁华诞自称不拔尖人才_1_第1页
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迎百岁华诞自称不拔尖人才_1_第2页
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迎百岁华诞自称不拔尖人才_1_第3页
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迎百岁华诞自称不拔尖人才_1_第4页
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迎百岁华诞自称不拔尖人才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迎百岁华诞自称不拔尖人才今天,400 多名“分量”不轻的人物聚集在北京,他们是原子能事业发展中昔日或者现今的带头人和中间力量。他们中既有吴文俊、何泽慧、徐光宪、郭慕荪等资深院士,也有王方定、姚建年等相对年轻的院士。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一名世纪老人贺百岁华诞。这名百岁老人就是杨承宗,曾担任过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作为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总结一生时,说自己只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为*炼出了所需要的铀。1947 年1951 年,杨承宗在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师从诺贝尔奖得主伊莲娜约里奥居里夫人从事放射化学研究。获博士学位后,他收到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续聘两年的通知,聘期从 1951年 10 月 1 日到 1953 年 9 月 30 日。但是,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建设新中国更有吸引力了。临回国前,钱三强托人辗转带给他 3000 美元,让他购买发展原子能的有关器材。这点钱并不够用,杨先生把自己在巴黎 5 年省吃俭用的“私款”贴补进去,为国家购买仪器设备。大大小小的箱子装满了十几个,排列在大学城宿舍的走廊里。同事们与他开玩笑:“杨,你是想把巴黎搬到中国去吗?”与此一同带回国的,还有两个宝贝:一是 10克碳酸钡镭的标准源,这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亲手制备的国际镭标准,也成为日后中国开展铀矿探测唯一标准计量实物;另一件是居里夫人的一个口信:“请转告*,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就要有自己的*。 ”后来人们才知道,正是这个口信坚定了中国领导人发展核武器的决心。1953 年,中子物理研究组的戴传曾和何泽慧开展工作急需中子源。杨承宗了解到,抗战前北平协和医院曾向美国买了 507 毫克镭的提氡设备。这507 毫克镭是很强烈、很贵重的放射性物质,密封在一个玻璃系统的容器里,但抗战时,日本人胡作非为将玻璃系统搞坏了。在安全防护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杨承宗不顾危险,迎着射线走上前去,果断、妥善地处理好了破损的装置,为新中国制备出第一个中子源。但他的右眼却因为超剂量的辐射而受了伤,最后彻底失明。1961 年,杨承宗被任命为二机部五所业务副所长,又带领科研人员苦干两年,提前 3 个月为我国第一颗*生产出足量、合格的铀原料。第二件事就是在中科大办了一个专业。1958 年 9 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杨承宗任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系主任。其他几个系主任,是钱学森、赵九章、贝时璋等。杨承宗在自己领域的学术地位不亚于这些大师。1986 年秋,北京召开国际核化学和放射化学会议,闻名世界的法国居里实验室主任莫尼克帕杰丝教授也在邀请之列。35 年前,杨承宗在法国居里实验室研修时,18 岁的帕杰丝一直是杨承宗的助手。这次站在北京科学会堂讲坛上,她激动地说:“我的第一位启蒙教授是中国人,他现在就在会场,他叫杨承宗。我将永远感激他!”中国第一代放射化学的骨干力量基本都是杨承宗培养出来的。这支队伍逐渐生根发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王方定院士也是杨承宗的学生。在他看来:“先生为核燃料化学卓越贡献,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高。 ”当年*成功爆炸后,为了奖励这些作出特殊贡献的科技人员,二机部为全体受奖人员晋升一级工资,杨承宗因为人事关系在中科大而不能享受。他的同事、学生戴上了共和国勋章,当了院士,但功勋卓越的杨承宗却只能是一位“没有勋章的功臣”。杨承宗昔日的同事李虎侯教授说:“先生心态淡泊而明志,不要说在当今社会,就算和历史上的先贤相比,也难能可贵。 ”前几年,放射化学招生不理想,很多学生担心这个专业有辐射,对人.体有伤害。杨承宗说:“我愿意去当放射化学的形象大使,你看我做放射化学活了快 100 岁,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方法。 ”如今社会上都在讨论拔尖人才,可杨承宗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社会的人才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形的,既有塔尖的“拔尖人才” ,也有位于塔基的“不拔尖人才” 。与居里夫人、钱学森相比,杨承宗自称是不拔尖人才。30 年前,为了让更多的不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他建议并参与创办了第一所自费大学:合肥联合大学。这是个专门招收落榜生的学校,在当时的情况下,收费走读,不包分配的方式办学。今天,身体有恙的杨承宗尽管没能亲临祝寿现场,但这丝毫不减大家对他的敬意。杨承宗的学生胡克源院士的祝词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先生宽容大度默默奉献之伟大风范,殊令晚辈仰慕并效学终身。 ”(记者 原春琳)今天,400 多名“分量”不轻的人物聚集在北京,他们是原子能事业发展中昔日或者现今的带头人和中间力量。他们中既有吴文俊、何泽慧、徐光宪、郭慕荪等资深院士,也有王方定、姚建年等相对年轻的院士。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一名世纪老人贺百岁华诞。这名百岁老人就是杨承宗,曾担任过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作为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总结一生时,说自己只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为*炼出了所需要的铀。1947 年1951 年,杨承宗在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师从诺贝尔奖得主伊莲娜约里奥居里夫人从事放射化学研究。获博士学位后,他收到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续聘两年的通知,聘期从 1951年 10 月 1 日到 1953 年 9 月 30 日。但是,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建设新中国更有吸引力了。临回国前,钱三强托人辗转带给他 3000 美元,让他购买发展原子能的有关器材。这点钱并不够用,杨先生把自己在巴黎 5 年省吃俭用的“私款”贴补进去,为国家购买仪器设备。大大小小的箱子装满了十几个,排列在大学城宿舍的走廊里。同事们与他开玩笑:“杨,你是想把巴黎搬到中国去吗?”与此一同带回国的,还有两个宝贝:一是 10克碳酸钡镭的标准源,这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亲手制备的国际镭标准,也成为日后中国开展铀矿探测唯一标准计量实物;另一件是居里夫人的一个口信:“请转告*,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就要有自己的*。 ”后来人们才知道,正是这个口信坚定了中国领导人发展核武器的决心。1953 年,中子物理研究组的戴传曾和何泽慧开展工作急需中子源。杨承宗了解到,抗战前北平协和医院曾向美国买了 507 毫克镭的提氡设备。这507 毫克镭是很强烈、很贵重的放射性物质,密封在一个玻璃系统的容器里,但抗战时,日本人胡作非为将玻璃系统搞坏了。在安全防护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杨承宗不顾危险,迎着射线走上前去,果断、妥善地处理好了破损的装置,为新中国制备出第一个中子源。但他的右眼却因为超剂量的辐射而受了伤,最后彻底失明。1961 年,杨承宗被任命为二机部五所业务副所长,又带领科研人员苦干两年,提前 3 个月为我国第一颗*生产出足量、合格的铀原料。第二件事就是在中科大办了一个专业。1958 年 9 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杨承宗任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系主任。其他几个系主任,是钱学森、赵九章、贝时璋等。杨承宗在自己领域的学术地位不亚于这些大师。1986 年秋,北京召开国际核化学和放射化学会议,闻名世界的法国居里实验室主任莫尼克帕杰丝教授也在邀请之列。35 年前,杨承宗在法国居里实验室研修时,18 岁的帕杰丝一直是杨承宗的助手。这次站在北京科学会堂讲坛上,她激动地说:“我的第一位启蒙教授是中国人,他现在就在会场,他叫杨承宗。我将永远感激他!”中国第一代放射化学的骨干力量基本都是杨承宗培养出来的。这支队伍逐渐生根发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王方定院士也是杨承宗的学生。在他看来:“先生为核燃料化学卓越贡献,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高。 ”当年*成功爆炸后,为了奖励这些作出特殊贡献的科技人员,二机部为全体受奖人员晋升一级工资,杨承宗因为人事关系在中科大而不能享受。他的同事、学生戴上了共和国勋章,当了院士,但功勋卓越的杨承宗却只能是一位“没有勋章的功臣”。杨承宗昔日的同事李虎侯教授说:“先生心态淡泊而明志,不要说在当今社会,就算和历史上的先贤相比,也难能可贵。 ”前几年,放射化学招生不理想,很多学生担心这个专业有辐射,对人.体有伤害。杨承宗说:“我愿意去当放射化学的形象大使,你看我做放射化学活了快 100 岁,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方法。 ”如今社会上都在讨论拔尖人才,可杨承宗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社会的人才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形的,既有塔尖的“拔尖人才” ,也有位于塔基的“不拔尖人才” 。与居里夫人、钱学森相比,杨承宗自称是不拔尖人才。30 年前,为了让更多的不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他建议并参与创办了第一所自费大学:合肥联合大学。这是个专门招收落榜生的学校,在当时的情况下,收费走读,不包分配的方式办学。今天,身体有恙的杨承宗尽管没能亲临祝寿现场,但这丝毫不减大家对他的敬意。杨承宗的学生胡克源院士的祝词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先生宽容大度默默奉献之伟大风范,殊令晚辈仰慕并效学终身。 ”(记者 原春琳)今天,400 多名“分量”不轻的人物聚集在北京,他们是原子能事业发展中昔日或者现今的带头人和中间力量。他们中既有吴文俊、何泽慧、徐光宪、郭慕荪等资深院士,也有王方定、姚建年等相对年轻的院士。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一名世纪老人贺百岁华诞。这名百岁老人就是杨承宗,曾担任过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作为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总结一生时,说自己只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为*炼出了所需要的铀。1947 年1951 年,杨承宗在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师从诺贝尔奖得主伊莲娜约里奥居里夫人从事放射化学研究。获博士学位后,他收到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续聘两年的通知,聘期从 1951年 10 月 1 日到 1953 年 9 月 30 日。但是,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比建设新中国更有吸引力了。临回国前,钱三强托人辗转带给他 3000 美元,让他购买发展原子能的有关器材。这点钱并不够用,杨先生把自己在巴黎 5 年省吃俭用的“私款”贴补进去,为国家购买仪器设备。大大小小的箱子装满了十几个,排列在大学城宿舍的走廊里。同事们与他开玩笑:“杨,你是想把巴黎搬到中国去吗?”与此一同带回国的,还有两个宝贝:一是 10克碳酸钡镭的标准源,这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亲手制备的国际镭标准,也成为日后中国开展铀矿探测唯一标准计量实物;另一件是居里夫人的一个口信:“请转告*,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就要有自己的*。 ”后来人们才知道,正是这个口信坚定了中国领导人发展核武器的决心。1953 年,中子物理研究组的戴传曾和何泽慧开展工作急需中子源。杨承宗了解到,抗战前北平协和医院曾向美国买了 507 毫克镭的提氡设备。这507 毫克镭是很强烈、很贵重的放射性物质,密封在一个玻璃系统的容器里,但抗战时,日本人胡作非为将玻璃系统搞坏了。在安全防护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杨承宗不顾危险,迎着射线走上前去,果断、妥善地处理好了破损的装置,为新中国制备出第一个中子源。但他的右眼却因为超剂量的辐射而受了伤,最后彻底失明。1961 年,杨承宗被任命为二机部五所业务副所长,又带领科研人员苦干两年,提前 3 个月为我国第一颗*生产出足量、合格的铀原料。第二件事就是在中科大办了一个专业。1958 年 9 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杨承宗任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系主任。其他几个系主任,是钱学森、赵九章、贝时璋等。杨承宗在自己领域的学术地位不亚于这些大师。1986 年秋,北京召开国际核化学和放射化学会议,闻名世界的法国居里实验室主任莫尼克帕杰丝教授也在邀请之列。35 年前,杨承宗在法国居里实验室研修时,18 岁的帕杰丝一直是杨承宗的助手。这次站在北京科学会堂讲坛上,她激动地说:“我的第一位启蒙教授是中国人,他现在就在会场,他叫杨承宗。我将永远感激他!”中国第一代放射化学的骨干力量基本都是杨承宗培养出来的。这支队伍逐渐生根发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王方定院士也是杨承宗的学生。在他看来:“先生为核燃料化学卓越贡献,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高。 ”当年*成功爆炸后,为了奖励这些作出特殊贡献的科技人员,二机部为全体受奖人员晋升一级工资,杨承宗因为人事关系在中科大而不能享受。他的同事、学生戴上了共和国勋章,当了院士,但功勋卓越的杨承宗却只能是一位“没有勋章的功臣”。杨承宗昔日的同事李虎侯教授说:“先生心态淡泊而明志,不要说在当今社会,就算和历史上的先贤相比,也难能可贵。 ”前几年,放射化学招生不理想,很多学生担心这个专业有辐射,对人.体有伤害。杨承宗说:“我愿意去当放射化学的形象大使,你看我做放射化学活了快 100 岁,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方法。 ”如今社会上都在讨论拔尖人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