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蜡烛》卡片式自学导学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蜡烛》卡片式自学导学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蜡烛》卡片式自学导学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蜡烛》卡片式自学导学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蜡烛》卡片式自学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蜡烛卡片式自学导学案蜡烛卡片式自学导航湖北汉川实验中学 王健龙一、课前积累篇卡片 1 生字词卡片生字:瓦砾 l 地窖 jio 匍 p匐 f 揣 chui 鞠 j躬 颤 chn巍巍 肃穆 m词语:(1)烧灼:烧、烫,使受伤;(2)珍藏: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3)穿越:通过;穿过;(4)目睹:亲眼看到;(5)拂晓:天快亮的时候;(6)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7)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8)匍匐:爬行;(9)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竭,尽;(10)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11)耸立:高高地直立;(12)柔和:温和而不强烈;(13)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14)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15)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16)肃穆:严肃安静;(17)永垂不朽:(多指姓名、事业、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卡片 2 作者概况西蒙诺夫(1915-1979) ,前苏联作家,1939年任军事记者,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曾任文学报主编, 新世界 、 文学俄罗斯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代表作有剧本俄罗斯人 、长篇小说日日夜夜和描写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战斗的中国 ,还有几部战时札记,如洛巴金札记摘录 ,曾获列宁奖金及斯大林奖金。卡片 3 时代背景本文是作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随苏联红军到南斯拉夫所写的战地通讯,描写的是战火烧灼的战场。卡片 4 文体知识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二、整体感知篇卡片 1内容概括这篇战地通讯主要写了一场战斗之后,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冒着敌军炮火对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尸体的掩埋和悼念,控诉了德国法西斯战争的罪恶,歌颂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国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深厚友谊。卡片 2 标题透视“蜡烛”写的是南斯拉夫的一位老妇人为悼念红军战士,在他坟上点燃了她珍藏 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它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了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南苏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蜡烛”也是本文的线索。卡片 3 构思探微本文以“蜡烛”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来组织材料,涉及一天一夜时间,地点是在方场上, “蜡烛”的出现是在掩埋好烈士以后,此前的所有内容,都是为“蜡烛”作铺垫。文章不写战斗场面,而是写一场战斗之后,一位老妇人冒着敌军炮火对苏联红军战士尸体的掩埋和悼念,这样选材,构思,以少胜多,视角独特,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三、重点突破篇文章花费大量笔墨,不断地对炮火、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凸现中心,需要重点探究.卡片 1 环境描写对炮火的 11次描写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间歇。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11 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对蜡烛的 6次描写。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栅栏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烛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他们围着坟堆,默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对黑围巾的 4次交代。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进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环境描写的作用:1.对炮火的很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2.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卡片 2动作描写三次写“爬”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到她那里去。然而她刚爬出一半,一颗炮弹落在近旁炸开了。老妇人想了半天,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三次写“跪”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动作描写的作用: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而且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卡片 3人物形象老妇人是一个十分勇敢、不顾生死,把苏联红军战士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不畏法西斯恶势力的人。她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卡片 4美感品味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么产生的?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造成了感人的效果。蜡烛卡片式自学导航湖北汉川实验中学 王健龙一、课前积累篇卡片 1 生字词卡片生字:瓦砾 l 地窖 jio 匍 p匐 f 揣 chui 鞠 j躬 颤 chn巍巍 肃穆 m词语:(1)烧灼:烧、烫,使受伤;(2)珍藏: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3)穿越:通过;穿过;(4)目睹:亲眼看到;(5)拂晓:天快亮的时候;(6)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7)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8)匍匐:爬行;(9)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竭,尽;(10)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11)耸立:高高地直立;(12)柔和:温和而不强烈;(13)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14)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15)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16)肃穆:严肃安静;(17)永垂不朽:(多指姓名、事业、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卡片 2 作者概况西蒙诺夫(1915-1979) ,前苏联作家,1939年任军事记者,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曾任文学报主编, 新世界 、 文学俄罗斯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代表作有剧本俄罗斯人 、长篇小说日日夜夜和描写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战斗的中国 ,还有几部战时札记,如洛巴金札记摘录 ,曾获列宁奖金及斯大林奖金。卡片 3 时代背景本文是作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随苏联红军到南斯拉夫所写的战地通讯,描写的是战火烧灼的战场。卡片 4 文体知识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二、整体感知篇卡片 1内容概括这篇战地通讯主要写了一场战斗之后,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冒着敌军炮火对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尸体的掩埋和悼念,控诉了德国法西斯战争的罪恶,歌颂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国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深厚友谊。卡片 2 标题透视“蜡烛”写的是南斯拉夫的一位老妇人为悼念红军战士,在他坟上点燃了她珍藏 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它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了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南苏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蜡烛”也是本文的线索。卡片 3 构思探微本文以“蜡烛”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来组织材料,涉及一天一夜时间,地点是在方场上, “蜡烛”的出现是在掩埋好烈士以后,此前的所有内容,都是为“蜡烛”作铺垫。文章不写战斗场面,而是写一场战斗之后,一位老妇人冒着敌军炮火对苏联红军战士尸体的掩埋和悼念,这样选材,构思,以少胜多,视角独特,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三、重点突破篇文章花费大量笔墨,不断地对炮火、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凸现中心,需要重点探究.卡片 1 环境描写对炮火的 11次描写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间歇。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11 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对蜡烛的 6次描写。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栅栏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烛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他们围着坟堆,默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对黑围巾的 4次交代。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进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环境描写的作用:1.对炮火的很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2.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卡片 2动作描写三次写“爬”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到她那里去。然而她刚爬出一半,一颗炮弹落在近旁炸开了。老妇人想了半天,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三次写“跪”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动作描写的作用: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而且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卡片 3人物形象老妇人是一个十分勇敢、不顾生死,把苏联红军战士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不畏法西斯恶势力的人。她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卡片 4美感品味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么产生的?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造成了感人的效果。蜡烛卡片式自学导航湖北汉川实验中学 王健龙一、课前积累篇卡片 1 生字词卡片生字:瓦砾 l 地窖 jio 匍 p匐 f 揣 chui 鞠 j躬 颤 chn巍巍 肃穆 m词语:(1)烧灼:烧、烫,使受伤;(2)珍藏: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3)穿越:通过;穿过;(4)目睹:亲眼看到;(5)拂晓:天快亮的时候;(6)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7)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8)匍匐:爬行;(9)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竭,尽;(10)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11)耸立:高高地直立;(12)柔和:温和而不强烈;(13)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14)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15)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16)肃穆:严肃安静;(17)永垂不朽:(多指姓名、事业、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卡片 2 作者概况西蒙诺夫(1915-1979) ,前苏联作家,1939年任军事记者,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曾任文学报主编, 新世界 、 文学俄罗斯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代表作有剧本俄罗斯人 、长篇小说日日夜夜和描写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战斗的中国 ,还有几部战时札记,如洛巴金札记摘录 ,曾获列宁奖金及斯大林奖金。卡片 3 时代背景本文是作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随苏联红军到南斯拉夫所写的战地通讯,描写的是战火烧灼的战场。卡片 4 文体知识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二、整体感知篇卡片 1内容概括这篇战地通讯主要写了一场战斗之后,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冒着敌军炮火对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尸体的掩埋和悼念,控诉了德国法西斯战争的罪恶,歌颂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国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深厚友谊。卡片 2 标题透视“蜡烛”写的是南斯拉夫的一位老妇人为悼念红军战士,在他坟上点燃了她珍藏 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它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了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南苏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蜡烛”也是本文的线索。卡片 3 构思探微本文以“蜡烛”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来组织材料,涉及一天一夜时间,地点是在方场上, “蜡烛”的出现是在掩埋好烈士以后,此前的所有内容,都是为“蜡烛”作铺垫。文章不写战斗场面,而是写一场战斗之后,一位老妇人冒着敌军炮火对苏联红军战士尸体的掩埋和悼念,这样选材,构思,以少胜多,视角独特,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三、重点突破篇文章花费大量笔墨,不断地对炮火、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凸现中心,需要重点探究.卡片 1 环境描写对炮火的 11次描写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下,他们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最后,炮火稀了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回来。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间歇。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11 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对蜡烛的 6次描写。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栅栏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烛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他们围着坟堆,默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对黑围巾的 4次交代。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时候,一个披着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