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倾听孩子的心声教学桃花源记一文共耗时 4 课时,前 2 课时用于新授,解读文本,领会文章主旨;后 2 课时用于拓展延伸,印发桃花源诗 、 五柳先生传 、归园田居等文字资料及相关译文(为降低难度),进一步了解陶渊明其人其事其文。资料发给学生预习,要求解决生字词,并把几篇文章中能表现陶渊明的性格特征的语句划出来,形成自己的最初的思想。并结合桃花源记一文,再次走进人物内心,解读人物形象。前 3 课时按预设没什么“杂音”。这是第 4 课时前的休息时间,一些同学针对上节课我的“诗意的语言,失意的人生”这句话在交流心得,我含笑表示嘉许,这时学生 A 走过来,神秘地对我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些东西,要不要说出来?”我问:“有关什么,课文还是班级?”“课文。 ”“说来听听。 ”“陶渊明将主人公设计成渔人是有用意的,大有用意。 ”他拖腔拉调。我呆了呆,心想,这篇课文已上过好几次,为何主人公是渔人而非猎人或其他身份这我倒是真没想过。 “你能说出个道吗?”可这时上课铃响,学生追着我:“老师,你看我还讲吗?”迟疑了片刻,我迅速反应, “讲吧,尽情讲。 ”于是,我简单交代本节课内容,请学生 A 畅言发现:生 A:渔人即愚人。 (惊人发现)理由如下:1.入而复出。连年战乱,社会腐朽黑暗,民不聊生,而世外桃源的生活如此美好,宁静、平和、富足。这样的境界,可遇而不可求,就连“高尚士”刘子骥也“欣然规往” ,别说凡夫俗子那肯定求之不得,可渔人却“停数日,辞去” 。 “辞”是主动要求离去,而且态度坚决,实在是个“愚人” 。 (有些同学点头表赞同,我也暗暗叫好)2.去而作志。渔人既然要走那就走吧,可他“得船,扶向路,处处志之” ,竟然到处留记号。他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以后再来。可“世外桃源”是作者期待的一种理想境界,岂是你一个渔人想走就走想来就来的?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当然是愚蠢的。因此作者给他设计了一个“迷,不得路”的结局。 (几个学生干脆仰视生 A,我忍不住点头)3.言而无信。做人应当以诚信为本,村中人对他很真诚,设宴摆席,热情款待,除了临别前希望他“不为外人道”别无他求,想必渔人当时也信誓旦旦,可他一出桃花源,立即“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带一班人马“寻向所志” 。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也是愚人所为。 (群情激动,谁说弟子不如师, “教学相长”啊)头头是道的分析博得满堂喝彩。我从来没发现的东西,学生居然发现了,而且这个发现无疑是正确的。我不得不佩服。我毫不吝啬地表示了我的欣赏:“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你是我的老师!我向你学习。 ”台下学生大笑。我又引导学生结合手边资料,顺生 A 的思路,具体的分析了陶渊明设计“渔人”做主人公与作者的生活、性格、思想分不开,他写此文的目的:不仅在于对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社会理想的向往,而且直接通过对“渔人”的含蓄委婉而又无情嘲笑表达作者对不守信用、出尔反尔、甚至有趋炎附势之嫌的市井小人的强烈讽刺和批判。再次表扬了生 A 独到的思想和精彩的发言后,我便想把课堂教学内容往我设计的方向拉,却发现学生窃窃私语,意犹未竟, “难道你们还有高见?”生 B 很聪明地激将:“老师,你不是常教我们要于无疑处生疑吗,我可不可以有另类的疑问?”看来我的课是上不成了,索性就不上了。难得他们对一篇课文如此热心。 “欢迎啊,我洗耳恭听。 ”生 B 马上接:“老师,文章里说桃花源人为避秦时乱 来此绝境已有五百年,那怎么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这不是明显有漏洞吗?”一片附和声起。生 C 不待邀请便大声说:“还有,还有。 ”我请他说下去, “渔人与桃花源人怎么交流?相隔五百年,难道语言没有发展吗?沟通没影响吗?”“也是啊。 ”又一片附和声。生 D 不甘示弱:“桃花源人与世隔绝五百年,怎么繁衍生息?近亲结婚是不利于种族生存的。 ”“对啊,对啊,不能近亲结婚,他们的种族怎么延续?”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向不灵光的他们怎么一下子开窍了。 )一时间,教室里闹哄哄的。“老师,老师,我们的发现对不对,精彩吗?”此刻,班级同学情绪很激动,都为自己的独到的发现感到骄傲。我分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这正是我期待已久的啊,我应该高兴,应该热情洋溢地表示我的欣喜与赞赏。可是今天,我却失语了。鼓励他们不迷信权威、质疑文本是我一向的做法,学生正是深得我的精髓啊,可我却一点准备都没有!我不知道怎么引导他们。我想把“球”踢给学生,但我知道,一番唇枪舌剑后,他们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总要我引领他们找寻答案。以前我常常在尊重他们的同时,辨伪存真。可今天,我根本无法给他们一个确切的交代。这一刻,我觉得我很对不起我的学生。是我没有深入文本,以致没能及时“解惑” 。我只得尴尬的先肯定了他们的怀疑精神,也肯定了他们提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随后表示道歉:更详细的解释有待进一步讨论。讲台虽三尺,舞台却很大,想要在这个舞台上有长久的生命力,只有把每节课作为起点,在忙碌中充实自我,在充实中提升自我。只要我把今天作为明天的准备,不但能听到自己成长的声音,也能引领学生,听到学生的思想之花怒放的声音。我想,那也是学生期待的。教学桃花源记一文共耗时 4 课时,前 2 课时用于新授,解读文本,领会文章主旨;后 2 课时用于拓展延伸,印发桃花源诗 、 五柳先生传 、归园田居等文字资料及相关译文(为降低难度),进一步了解陶渊明其人其事其文。资料发给学生预习,要求解决生字词,并把几篇文章中能表现陶渊明的性格特征的语句划出来,形成自己的最初的思想。并结合桃花源记一文,再次走进人物内心,解读人物形象。前 3 课时按预设没什么“杂音”。这是第 4 课时前的休息时间,一些同学针对上节课我的“诗意的语言,失意的人生”这句话在交流心得,我含笑表示嘉许,这时学生 A 走过来,神秘地对我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些东西,要不要说出来?”我问:“有关什么,课文还是班级?”“课文。 ”“说来听听。 ”“陶渊明将主人公设计成渔人是有用意的,大有用意。 ”他拖腔拉调。我呆了呆,心想,这篇课文已上过好几次,为何主人公是渔人而非猎人或其他身份这我倒是真没想过。 “你能说出个道吗?”可这时上课铃响,学生追着我:“老师,你看我还讲吗?”迟疑了片刻,我迅速反应, “讲吧,尽情讲。 ”于是,我简单交代本节课内容,请学生 A 畅言发现:生 A:渔人即愚人。 (惊人发现)理由如下:1.入而复出。连年战乱,社会腐朽黑暗,民不聊生,而世外桃源的生活如此美好,宁静、平和、富足。这样的境界,可遇而不可求,就连“高尚士”刘子骥也“欣然规往” ,别说凡夫俗子那肯定求之不得,可渔人却“停数日,辞去” 。 “辞”是主动要求离去,而且态度坚决,实在是个“愚人” 。 (有些同学点头表赞同,我也暗暗叫好)2.去而作志。渔人既然要走那就走吧,可他“得船,扶向路,处处志之” ,竟然到处留记号。他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以后再来。可“世外桃源”是作者期待的一种理想境界,岂是你一个渔人想走就走想来就来的?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当然是愚蠢的。因此作者给他设计了一个“迷,不得路”的结局。 (几个学生干脆仰视生 A,我忍不住点头)3.言而无信。做人应当以诚信为本,村中人对他很真诚,设宴摆席,热情款待,除了临别前希望他“不为外人道”别无他求,想必渔人当时也信誓旦旦,可他一出桃花源,立即“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带一班人马“寻向所志” 。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也是愚人所为。 (群情激动,谁说弟子不如师, “教学相长”啊)头头是道的分析博得满堂喝彩。我从来没发现的东西,学生居然发现了,而且这个发现无疑是正确的。我不得不佩服。我毫不吝啬地表示了我的欣赏:“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你是我的老师!我向你学习。 ”台下学生大笑。我又引导学生结合手边资料,顺生 A 的思路,具体的分析了陶渊明设计“渔人”做主人公与作者的生活、性格、思想分不开,他写此文的目的:不仅在于对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社会理想的向往,而且直接通过对“渔人”的含蓄委婉而又无情嘲笑表达作者对不守信用、出尔反尔、甚至有趋炎附势之嫌的市井小人的强烈讽刺和批判。再次表扬了生 A 独到的思想和精彩的发言后,我便想把课堂教学内容往我设计的方向拉,却发现学生窃窃私语,意犹未竟, “难道你们还有高见?”生 B 很聪明地激将:“老师,你不是常教我们要于无疑处生疑吗,我可不可以有另类的疑问?”看来我的课是上不成了,索性就不上了。难得他们对一篇课文如此热心。 “欢迎啊,我洗耳恭听。 ”生 B 马上接:“老师,文章里说桃花源人为避秦时乱 来此绝境已有五百年,那怎么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这不是明显有漏洞吗?”一片附和声起。生 C 不待邀请便大声说:“还有,还有。 ”我请他说下去, “渔人与桃花源人怎么交流?相隔五百年,难道语言没有发展吗?沟通没影响吗?”“也是啊。 ”又一片附和声。生 D 不甘示弱:“桃花源人与世隔绝五百年,怎么繁衍生息?近亲结婚是不利于种族生存的。 ”“对啊,对啊,不能近亲结婚,他们的种族怎么延续?”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向不灵光的他们怎么一下子开窍了。 )一时间,教室里闹哄哄的。“老师,老师,我们的发现对不对,精彩吗?”此刻,班级同学情绪很激动,都为自己的独到的发现感到骄傲。我分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这正是我期待已久的啊,我应该高兴,应该热情洋溢地表示我的欣喜与赞赏。可是今天,我却失语了。鼓励他们不迷信权威、质疑文本是我一向的做法,学生正是深得我的精髓啊,可我却一点准备都没有!我不知道怎么引导他们。我想把“球”踢给学生,但我知道,一番唇枪舌剑后,他们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总要我引领他们找寻答案。以前我常常在尊重他们的同时,辨伪存真。可今天,我根本无法给他们一个确切的交代。这一刻,我觉得我很对不起我的学生。是我没有深入文本,以致没能及时“解惑” 。我只得尴尬的先肯定了他们的怀疑精神,也肯定了他们提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随后表示道歉:更详细的解释有待进一步讨论。讲台虽三尺,舞台却很大,想要在这个舞台上有长久的生命力,只有把每节课作为起点,在忙碌中充实自我,在充实中提升自我。只要我把今天作为明天的准备,不但能听到自己成长的声音,也能引领学生,听到学生的思想之花怒放的声音。我想,那也是学生期待的。教学桃花源记一文共耗时 4 课时,前 2 课时用于新授,解读文本,领会文章主旨;后 2 课时用于拓展延伸,印发桃花源诗 、 五柳先生传 、归园田居等文字资料及相关译文(为降低难度),进一步了解陶渊明其人其事其文。资料发给学生预习,要求解决生字词,并把几篇文章中能表现陶渊明的性格特征的语句划出来,形成自己的最初的思想。并结合桃花源记一文,再次走进人物内心,解读人物形象。前 3 课时按预设没什么“杂音”。这是第 4 课时前的休息时间,一些同学针对上节课我的“诗意的语言,失意的人生”这句话在交流心得,我含笑表示嘉许,这时学生 A 走过来,神秘地对我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些东西,要不要说出来?”我问:“有关什么,课文还是班级?”“课文。 ”“说来听听。 ”“陶渊明将主人公设计成渔人是有用意的,大有用意。 ”他拖腔拉调。我呆了呆,心想,这篇课文已上过好几次,为何主人公是渔人而非猎人或其他身份这我倒是真没想过。 “你能说出个道吗?”可这时上课铃响,学生追着我:“老师,你看我还讲吗?”迟疑了片刻,我迅速反应, “讲吧,尽情讲。 ”于是,我简单交代本节课内容,请学生 A 畅言发现:生 A:渔人即愚人。 (惊人发现)理由如下:1.入而复出。连年战乱,社会腐朽黑暗,民不聊生,而世外桃源的生活如此美好,宁静、平和、富足。这样的境界,可遇而不可求,就连“高尚士”刘子骥也“欣然规往” ,别说凡夫俗子那肯定求之不得,可渔人却“停数日,辞去” 。 “辞”是主动要求离去,而且态度坚决,实在是个“愚人” 。 (有些同学点头表赞同,我也暗暗叫好)2.去而作志。渔人既然要走那就走吧,可他“得船,扶向路,处处志之” ,竟然到处留记号。他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以后再来。可“世外桃源”是作者期待的一种理想境界,岂是你一个渔人想走就走想来就来的?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当然是愚蠢的。因此作者给他设计了一个“迷,不得路”的结局。 (几个学生干脆仰视生 A,我忍不住点头)3.言而无信。做人应当以诚信为本,村中人对他很真诚,设宴摆席,热情款待,除了临别前希望他“不为外人道”别无他求,想必渔人当时也信誓旦旦,可他一出桃花源,立即“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带一班人马“寻向所志” 。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也是愚人所为。 (群情激动,谁说弟子不如师, “教学相长”啊)头头是道的分析博得满堂喝彩。我从来没发现的东西,学生居然发现了,而且这个发现无疑是正确的。我不得不佩服。我毫不吝啬地表示了我的欣赏:“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你是我的老师!我向你学习。 ”台下学生大笑。我又引导学生结合手边资料,顺生 A 的思路,具体的分析了陶渊明设计“渔人”做主人公与作者的生活、性格、思想分不开,他写此文的目的:不仅在于对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社会理想的向往,而且直接通过对“渔人”的含蓄委婉而又无情嘲笑表达作者对不守信用、出尔反尔、甚至有趋炎附势之嫌的市井小人的强烈讽刺和批判。再次表扬了生 A 独到的思想和精彩的发言后,我便想把课堂教学内容往我设计的方向拉,却发现学生窃窃私语,意犹未竟, “难道你们还有高见?”生 B 很聪明地激将:“老师,你不是常教我们要于无疑处生疑吗,我可不可以有另类的疑问?”看来我的课是上不成了,索性就不上了。难得他们对一篇课文如此热心。 “欢迎啊,我洗耳恭听。 ”生 B 马上接:“老师,文章里说桃花源人为避秦时乱 来此绝境已有五百年,那怎么会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这不是明显有漏洞吗?”一片附和声起。生 C 不待邀请便大声说:“还有,还有。 ”我请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火灾安全知识培训课件建议
- 跨文化交流能力在2025年国际化教育中的跨文化教育创新研究报告
- 巡察民主测评课件
- 濮阳消防知识培训课件服务
- 岳飞满江红诵读课件
- 年产11.6万台精密露点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奔驰卡钳知识培训课件
- 离婚协议书中2025年度股票资产清算及分割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特种船舶船员聘用及安全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室房屋转租及企业培训服务合同
- 普通地质学教材
- 酒店账单-水单-住宿
- 中医门诊病历(共7篇)
-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化成熟度测评
- GB/T 4372.1-2014直接法氧化锌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氧化锌量的测定Na2EDTA滴定法
- 日语动词分类课件 【高效课堂+备课精研】 高考日语一轮复习
- 妇产科学-第十二章-正常分娩课件
- 1【L】系列离心式冷水机组技术手册
- 专升本英语统考试翻译技巧课堂教学课件2
- Q∕SY 1753-2014 炼化循环水用缓蚀阻垢剂技术规范
- 压焊方法及设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