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县某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某 县 某 乡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 目 申 报 单 位: 某 县国土资源局 项目可研编制单位: 武汉 某 土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日 期 :二 O 一 O 年四月 2 目 录 一、项目立项请示 二、项目立项呈报表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况 (二)报告编制依据 (三)项目区概况 (四)项目分析 (五)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六)项目投资估算 (七)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八)项目实施管理 (九)效益分析 (十)结论和建议 五、项目区整理前后 地类面积变化对比表 六、项目投资估算表 七、项目区现状图 八、项目区规划图 附件 3 1、 县国土 资源 局、农业局、林业局、水 电 局、环保局关于 某 县 某乡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意见。 2、县水利局关于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废弃坑塘水面等意见的函。 3、项目区公众意见征询表。 4、土地权属证明。 5、关于 某 县 某 乡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田坎面积变化的说明。 6、关于 某 县 某 乡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部分旱地整理为灌溉水田的情况说明。 7、项目效益测算表 8、项目审查表 4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书 单位:公顷、万元 项 目 名 称 某 县 某 乡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武汉 某 土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所在地 (市 )、县 (市 ) 十堰 市 某 县 项目区所涉及行政村、镇 某 乡 白岩河片 村、 沉溪河 村、 黄沙河 村、 黄竹扒 村、 宋家河村、 仓房沟 村、 董家坪 村、 孟川 村、 上 某 村、 下 某 村、 枣树坪村 项目区的经纬度坐标范围 东径 1093726 1094318北纬 325327 325356 项目申报类型 重点 项目性质 整理 地貌 类型 项目所在县自然地貌 丘 陵 项目区微地貌 丘 陵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 顷,其中建设规模 顷,不动工面积 设规模中:耕地 其中 :水田 顷 ,旱地 顷)果园 顷,林地 林地 木林地 其他农用地 村道路 顷,田坎占地 顷)。 土地权属情况 土地所有权属集体所有,权属界限清楚无争议 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为 预计新增耕地面积 项目建设期 (年 ) 一年 项目投资估算 2500 万元 5 项 目 背 景 1、项目建设原因 某 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几年来,随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 农业现代化的需求 ,为了确保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根据国家规定加强建设基本农田、提高粮食产量的政策要求,县委 、 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的政策及制度,县国土资源局与相关部门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以 某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 某 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为指导,拟定在我县东 部的 某 乡 开展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主要对 基本农田 进行治理,完善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大部分为中低产田,虽然地理环境较优越,但土地利用不充分,耕地质量不高,农业生产条件差,道路、沟渠年久失修,淤堵严重,长期以来,粮食产量上不去,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收入受到极大损失,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对该地区的及时统一规划与综合开发整理已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3、项目建设的意义 该项目的实施,通过科 学、高效、合理、充分、集约利用有限土地资源,挖掘土地潜力,使我县耕地总量大幅增加,对实现我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提高地力,完善道路、沟、渠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从整体上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激发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同时项目区建设的良种基地可能为周边的农民作出示范,带动周边的经济,促进我县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6 项 目 目 标 任 务 (1)贯彻落实新土地管理法,特别是土地管理法中第四十一条的精神,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 整治,提高耕 地 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最终达到保护耕地的目标。 (2)土地整理项目区 建设规模 为 顷,其中耕地 顷,通过农田的整治、改造,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可实现净增加耕地面积 增耕地率为 新增耕地耕作层在 30厘米以上,质地中壤,符合耕地标准。粮食产量每亩达 450 公斤以上,耕地收益大幅度增加,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78%提高到 83%。 (3)该土地整理项目是综合治理基本农田的一个重大示范项目,为今后彻底根治区域内易涝易旱,地力下降,方便生产,提高 劳动生产力,保证农田高产稳定探索和积累经验。 (4)通过对农田的整理、改造、提高农田集约化,机械耕种达 80%左右,农业水利化水平达 80%以上,防止水土流失,营造农田防护林、植树 株。改进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造福子孙后代。 (5)作为科技兴农战略的试点,为订单农业、生态农业推广农业新科技探索新路子。 (6)项目区农田整治,按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要求,建设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精品农业,为进一步推广实施农田方格化、标准化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打下基础 。 项 目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 项目计划投资 2500万元,全部申请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财 务 分 析 项目建设总投资 2500 万元,其中: 土地平整工程总投资 元,农田水利工程总投资 元,占 防护林等其他工程总投资 项目内部收益率为 ,静态回收期为 11 年。 7 经 济 社 会 及 生 态 效 益 分 析 1、社会效益 (1)通过实施本项目,将极大地改善项 目农业生产条件,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扩大农村剩余劳力就业面,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降低贫富差别,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2)该项目实施可以新增耕地 可以养活 528人。 极大地缓解了全县耕地压力,缓解人地关系,对于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等配套建设的完善,将为农户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从而进一步降低农民们经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 (3)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率达到 83%。土地垦殖率由 原来的 80%提高到 85%,同时通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的耕地质量将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将建成我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4)项目实施后,良好的示范效应将有利于增进广大农民对土地管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进一步推动土地整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土地权属调整,将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 2、生态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后,通过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土地平整等工程建设,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程度将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的防护林的建设,不仅能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还将有效地保护各项目 片的农田不受风沙侵害,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使项目的生态环境条件大为改善,并真正形成了“田成方,路平、渠直”错落有效的新的农田景观。 8 经 济 社 会 及 生 态 效 益 分 析 3、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区的基本农田通过整理后,将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将建成我县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因此,以水稻、油菜为典型作物进行经济效益评价。 (1)净增耕地可创造产值。 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 顷。种植双季水稻和油菜。早稻产量 6750公斤 /公顷,晚 稻产量 7500 公斤 /公顷,按目前市场价格,早稻 /公斤,公斤,则种植水稻毛收益为 19275元 /公顷,扣除成本投入早稻 4350元 /公顷,晚稻 4800元 /公顷,每年种植水稻的纯收益为 10125元 /公顷,共计种植水稻的每年的纯收益 元。种植油菜按每公顷净收益 4275 元 ,总收益为 元。两项合计项目区可净增加产值为 ( 2)改造中低产田可增加产值。 项目区实施后,可大幅度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据我县农业专家估计,改造后水稻平均每公顷增产 825 公斤,项 目区共计可增加纯收益 植油菜平均每公顷可增产 675 公斤,共计可增加纯收益 ,两项目合计增加净产值 (3)资金投放内部收益率和静态回收期。 项目区经土地整理后,每年新增净收益 元,经计算,项目内部收益率为 静态回收期为 11 年。 (4)投入产出分析 某 县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 2500万元,按项目建设规模 均每公顷投资 元。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 顷,新增耕地每公顷投资 万元新增耕地 年可新增净产值 规划后的耕地面积 公顷每年新增产出为 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后不仅能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经济效益来考虑,项目投资回报率是比较高的,经济是可行的,合算的。因此,项目实施后,能够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9 结 论 及 建 议 1、可行性研究结论 (1)某 县 某 乡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在技术上是可行性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具有投资少,潜力大,见效快的特点,十分适合列入国家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根据测算,通过土地整理 ,新增耕地面积 顷,新增耕地率为 同时,对原有地块进行平整,水利设施配套建设,修建农田防护林,改造中低产田,可大大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强农田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作物丰产有了保障,农民收入大增。可见项目的实施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2)通过对该项目区自然概况,社会经济状况,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管理措施,投资估算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认为该项目依据合法,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各项分析准确到位,切实可行。该项目可操作性强,符合现行的有关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法律、法规等, 整理价值高,在国家重点投资扶持下,通过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项目的实施将得到充分的保证。整个项目实施后,可以大大提高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从根本上改善该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 2、问题与建议 (1)问题 本项目实施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问题,其次存在国家投资项目的高标准与地方技术人才缺乏的矛盾问题。 (2)建议 县政府要成立专班机构,加强对项目工程的监管。 及时拨付项目资金,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省厅及有关部门要定期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安全、高效 、合理使用。 切实做好土地整理后的新增耕地的承包经营工作,强化项目配套工程设施的管护措施。 省厅要不定期地指派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定期地组织培训,以满足工程的技术需要。 10 省级 投资土地整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某 县 某 乡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项目申报单位:湖北省 某 县国土资源局 项目负责人: 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 武汉 某 土地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负责人: 联系方式: 电 话: 0719 通 讯地址: 某 县 某 乡 武汉路 邮政编码: 442600 二 O 一 O 年 四 月 11 某 县 某 乡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 )项目提出的原因、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项目建设原因 某 县位于鄂西北边陲,地扼秦楚要冲,汉江上游北岸,属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和长江中上游生态保护区。全县版土面积 3509平方公里,总人口 51万人。 2004年年末实有耕地面积 均 度在 250 以下的耕地面积 亩,人均 。人口多,耕地少,质量差,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率低是 某 县的基本县情。近几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加之县域 内大型水利水电枢纽陡岭子水电站下闸蓄水,特别是国家正在兴建的大型交通项目银 耕地供求矛盾日益加剧。因此,加强耕地保护,严格依法落实用途管制,科学、适时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对保持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实现我县确立的“立足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林特产业,依托市场,注重生态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梯次推进”的发展目标,确保土地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和年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恢复今年特大洪水损毁的耕地,我们拟实施土地 整理项目 ,以增加有 效耕地面积,充分挥我县土地综合利用效益,促进我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 本次申报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位于我县 某 乡 的十 一 个村土地。通过项目实施,能够加快土地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化步伐,促进项目区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 12 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为项目所在地乡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大部分为中低产田,虽然地理环境较优越,但土地利用不充分,耕地质量不高,农业生产条件差,道路、沟渠年久失修,淤堵严重,长期以来,粮食产 量上不去,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收入受到极大损失,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对该地区的综合开发整理已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3、项目建设的意义 该项目的实施,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土地资源,挖掘土地潜力,使耕地总量大幅增加,对实现我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及完善道路、沟、渠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不仅从整体上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激发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同时项目区建设的良种基地可能为周边的农民作出示范,带动周边的经济,促进我县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 )项目简介 1、项目类型 根据 省 国土资源 厅 的有关要求,结合 某 县的实际情况,确定该项目申报为 省级 投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全称为 某 县 某 乡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 2、项目性质 本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 13 3、项目范围 该项目区分 十一 个项目片,涉及 某 乡 11 个行政村, 其坐 标范围为东径 109 37 26 109 43 18 北纬32 53 27 32 53 56 。涉及 某 乡 白岩河片村、沉溪河村、黄沙河村、黄竹扒村、宋家河村、仓房沟村、董家坪村、孟川村、上 某村、下 某 村、枣树坪村 。 4、项目规模 本次土地整理项目区属于丘 陵,项目区总建设规模为 顷。项目总投资 2500万元,单位面积投资 公顷。 14 某 县 某 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白岩河片)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白岩河片 合计 比例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1 农用 地 11 耕地 111 水田 114 旱地 小计 12 园地 121 果园 125 其他园地 小计 13 林地 131 有林地 132 灌木林地 小计 15 其他农用地 153 农村道路用地 154 坑塘水面 156 农田水利用地 157 田坎 小计 合计 2 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 225 居民点 独立工矿 小 计 3 未利用地 31 未利用地 311 荒草地 河流水面 小计 合计 总计 15 某 县 某 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沉溪河片)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沉溪河 合计 比例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1 农用地 11 耕地 111 水田 114 旱地 小计 12 园地 121 果园 125 其他园地 小计 13 林地 131 有林地 132 灌木林地 小计 15 其他农用地 153 农村道路用 地 154 坑塘水面 156 农田水利用 地 157 田坎 小计 合计 2 建设用 地 22 建设用地 225 居民点 独立工矿 小 计 3 未利用 地 31 未利用地 311 荒草地 河流水面 小计 合计 总计 16 某 县 某 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黄沙河片) 单位:公顷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黄沙河 合计 比例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1 农用 地 11 耕地 111 水田 114 旱地 小计 12 园地 121 果园 125 其他园地 小计 13 林地 131 有林地 132 灌木林地 小计 15 其他农用地 153 农村道路用地 154 坑 塘水面 156 农田水利用地 157 田坎 小计 合计 2 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 225 居民点 独立工矿 小 计 3 未利用地 31 未利用地 311 荒草地 河流水面 小计 合计 总计 17 某 县 某 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黄竹扒片) 单位:公顷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黄竹扒 合计 比例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1 农用地 11 耕地 111 水田 114 旱地 小计 12 园地 121 果园 125 其他园 地 小计 13 林地 131 有林地 132 灌木林地 小计 15 其他农用地 153 农村道路用地 154 坑塘水面 156 农田水利用地 157 田坎 小计 合计 2 建设用 地 22 建设用地 225 居民点 独立工矿 小 计 3 未利用 地 31 未利用地 311 荒草地 河流水面 小计 合计 总计 18 某 县 某 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宋家河片) 单位:公顷 一级地类 二级 地类 三级地类 宋家河 合计 比例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1 农用 地 11 耕地 111 水田 114 旱地 小计 12 园地 121 果园 125 其他园地 小计 13 林地 131 有林地 132 灌木林地 小计 15 其他农用地 153 农村道路用地 154 坑塘水面 156 农田水利用地 157 田坎 小计 合计 2 建 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 225 居民点 独立工矿 小 计 3 未利用地 31 未利用地 311 荒草地 河流水面 小计 合计 总计 19 某 县 某 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仓房沟片)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仓房沟 合计 比例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1 农用地 11 耕地 111 水田 114 旱地 小计 12 园地 121 果园 125 其他园地 小计 13 林地 131 有林地 132 灌木林地 小计 15 其他农用地 153 农村道路用地 154 坑塘水面 156 农田水利用地 157 田坎 小计 合计 2 建设用 地 22 建设用地 225 居民点 独立工矿 小 计 3 未利用 地 31 未利用地 311 荒草地 河流水面 小计 合计 总计 20 某 县 某 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董家坪片) 单位:公顷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董家坪 合计 比例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1 农用 地 11 耕地 111 水田 114 旱地 小计 12 园地 121 果园 125 其他园地 小计 13 林地 131 有林地 132 灌木林地 小计 15 其他农用地 153 农村道路用地 154 坑塘水面 156 农田水利用地 157 田坎 小计 合计 2 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 225 居民点 独立工矿 小 计 3 未利用地 31 未利用地 311 荒草地 河流水面 小计 合计 总计 21 某 县 某 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下 某 片)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下 某 合计 比例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1 农用地 11 耕地 111 水田 114 旱地 小计 12 园地 121 果园 125 其他园地 小计 13 林地 131 有林地 132 灌木林地 小计 15 其他农用地 153 农村道路 用地 154 坑塘水面 156 农田水利 用地 157 田坎 小计 合计 2 建设用 地 22 建设用地 225 居民点 独立工矿 小 计 3 未利用 地 31 未利用地 311 荒草地 河流水面 小计 合计 总计 22 某 县 某 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枣树坪片) 单位:公顷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枣树坪 合计 比例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1 农用 地 11 耕地 111 水田 114 旱地 小计 12 园地 121 果园 125 其他园地 小计 13 林地 131 有林地 132 灌木林地 小计 15 其他农用地 153 农村道路用地 154 坑塘水面 156 农田水利用地 157 田坎 小计 合计 2 建设用 地 22 建设用地 225 居民点 独立工矿 小 计 3 未利用地 31 未利用地 311 荒草地 河流水面 小计 合计 总计 23 5、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 工期为一年。 6、项目任务目标 (1)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特别是土地管理法中第四十一条的精神,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最终达到保护耕地的目标。 (2)土地整理项目区 建设规模 为 其中 :耕地 其中 :水田 旱地 园 地 顷(有林地 顷,灌木林地 顷);其他农用地 顷(农村道路 顷,田坎占地 顷)。未利用地 顷 。 通过农田的整治、改造,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可实现净增加耕地面积 顷,新增耕地耕作层在 30 厘米以上,质地中壤,符合耕地标准。粮食产量每亩达 450 公斤以上,耕地收益大幅度增加,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 78%提高到 83%。 (3)该土地整理项目为综合治理基本农田和今后彻底根治区域内易涝易旱,提高地力,方便生产,并且为农田高产探索和积累了经验。 (4)通过对农田的整理、提高了农田集约化,机械耕种达 80%左右,农业水利化水平达 80%以上,营造农田防护林、植树 34618株,不仅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改进了农业生产条件,还将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造福子孙后代。 (5)作为科技兴农战略的试点,为订单农业、生态农业的推广及农业新科技探索新路子。 24 (6)项目区农田整治,按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要求,建设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精品农业,为进一步推广实施农田方格化、标准化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打下基础。 二、报告编制依据 1、土地管理法 2、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规定 5、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6、 某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 某 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8、湖北省粮食生产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规划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1、 2005年 某 年鉴 三、项目区概况 (一 )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该项目区分 十一 个项目片,涉及 某 乡 11 个行政村,其坐标范围为东径 109 37 26 109 43 18 北纬32 53 27 32 53 56 。涉及 某 乡 白岩河片村、沉溪河村、黄沙河村、黄竹扒村、宋家河村、仓房沟村、董 家坪村、孟川村、上 某村、下 某 村、枣树坪村 。 25 2、地形地貌 项目所在区域均属低山丘陵地带,总体地势较为平缓,平均海拔350米。区内坡土地坡度小于 5度,地形条件适宜进行土地 整理 。 3、水文地质 某 县地表水资源相当丰富,过境客水量大,中水年有 46%产生河川径流,特旱年有 30%产生河川径流,年平均径流深 米,年径流量 地形区域看,山区大于丘陵。境内有 汉水、大兰河、金钱河、大泥河、天河、大楸木沟过境 ,均属 汉江 水系,受地质影响, 某 地下水资源不甚丰富。主要以松散类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形 式,前者分布于沿江和河流低谷区,厚度一般为 25 米,单井涌水量 100500吨 /日,主要有降水补给。整岩裂隙主要分布于绿阳山区和团陂以及中部丘陵地区,泉流水量小于 10 吨 /日,两种地下物性质接近,水质好, 均为 7,净储量约为 立方米。开采储量有 于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主要保障农村村民生活用水,项目区内没有必要开采提取地下水用以灌溉,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区用水要求。 4、气候 项目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雨适中。年平均气温 ,全年无霜期 238 天,年平均 5、植被 某 县多为原生性植被,有高大茂密的落叶,阔叶和常绿针叶林,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交错分布。地表辅以灌木丛芒草组成的植被;中 26 部丘陵区有马尾松和少量杉、竹、桑等组成的常绿叶及落叶、平行叶混效,西南沿江平原多灌木丛及小量油桐、刺槐、旱柳、杨柳、枫、杨等构成的落叶混交林,多系飞生籽生长。 6、土壤 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土层厚,肥力较高,适宜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的生长。 成土母质为片麻岩风化物。南部沿 汉 江主要是淤泥田,占全县 土地的 西南部以赤沙泥为主一沙泥田为主,成土母质主要是风化壳不厚 的红色砂砾岩,还有在第四季红色粘土上发育的黄泥土,其特征是土层深厚,质地粘重。土层平均厚度不超过 50地轻壤偏中。 7、自然灾害 本地区自然灾害较多,初春气温回升快,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多变,雨水增多,常有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出现;夏季雨量集中,多暴雨;天气晴朗少雨,气温下降较快,早晚凉爽,冷空气活动频繁;冬季常有较强的冷空气侵袭,伴有偏北大风,气温急剧下降,出现雨雪、寒潮和冰冻天气。主要有干旱、水灾、冰雹、风灾、连阴雨和冻害等。干旱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每隔 灾多发生在 6、 7、 8 月间, 310 月可能有暴雨出现,春秋季可能出现连阴雨天气,影响早稻的插秧和二季稻的灌浆成熟,冬季寒潮入侵时,可能出现冻害天气,严重出现冻害天气,严重影响越冬作物的正常生长。 (二 )自然资源 1、光热资源 项目区太阳辐射总量年均 120 千卡 /节分配夏多冬少, 47 月是光照最充足的时期,全年平均日照时间为 187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43%。 2、水资源 项目区水资源较为丰富,水量充沛。六个项目片内分别有汉水、大兰河、金钱河、大泥河、天河、大楸木沟过境。通过修建、修复水利设施,可直接引河水用于各类粮食 和经济作物的灌溉。 3、生物资源 项目区内生物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红薯、马玲薯、大豆、蚕豆、绿豆。油料作物有油菜、芝麻。经济作物有黄姜、棉花、油桐。土特产有食用菌类、松油类、果品类、烟草类等。畜牧业主要有马头羊、郧巴黄牛。 (三 )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发展就是人类对自然资源 的认识、利用、改造的过程。对于项目的建设,有许多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以 2005年统计资料为准,某 乡 是 某 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级郧漫公路和正在实施的银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经济相对较为繁荣,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全镇版土面积 20个村,135个村民小组, 7032户(其中农业户 6998户), 26460人。人均土地面积 ,现有耕地 21136 亩,人均耕地 。农民人平纯收入 2380元。 (四 )土地利用现状 该项目区分 十一 个项目片,涉及 某 乡 11个行政村,分别为 白岩河 28 村 顷、沉溪河村 顷、黄沙河村 顷、黄竹扒村 顷、宋家河村 顷、仓房沟村 顷、董家坪村 川村 某 村 下 某 村 树坪村 29 某 县 某 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面积表 单位:公顷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安家乡 合计 比例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白岩河片 沉溪河 片 黄沙河片 黄竹扒 宋家 河 仓房沟 董家坪片 孟川片 上 某片 下 某 枣树 坪 1 农用 地 11 耕地 111 水田 114 旱地 小计 12 园地 121 果园 小计 13 林地 131 有林地 132 灌木林地 133 疏林地 小计 15 其他农用地 153 农村道路 用地 154 坑塘水面 156 农田水利 用地 157 田坎 小计 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