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论文对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与实践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论文对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与实践摘 要: 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学生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学生用他们的创造力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这应该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本文就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提出如下的策略:1、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创新思维;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3、加强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5、因材施教塑造个性思维。关键词: 创新能力的策略 ; 问题情景 ; 生活中的数学 ; 发散思维;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个性思维对创新能力的认识一提到创新教育,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无庸置疑,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那么又应通过何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此我提出以下几个策略:(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思维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推动力。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创设问题的情景去诱发学生某种创新的动机,使其表现出创新的意向和愿望,这是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例如 :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碎成二片(如图 1) ,要配成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是否将二块都带去?如只带一块,那么应带哪一块?为什么?分析:这是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事例,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都兴奋不已,有的拿尺比划着,有的用圆规度量着,学生的思维瞬间被激活,有的学生说两块都拿去,有的说将第(1)块拿去,有的说将第(2)块拿去就可以了,最后有一个同学很自信地说只要将第(1)块拿去就行了,但他说不清楚原因,只是直觉而已。这时整个课堂气氛进入“高潮”,学生的思维处于萌动状态,他们想要知道个中原由,因此师生很自然就导入“全等”的课题。在认知与需知相矛盾时,可激发学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探索问题的愿望,让学生通过自己一系列思维的加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这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心理基础。与此同时,激活学生思维,良好的情感环境的形成,以主体要解决的问题为载体,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产生兴趣,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也要善于抓住情境契机,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例如,复数概念的引入。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方程:x+1=0 在小学为什么解不出来?(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是负数)方程:x2-2 =0,在初一时为什么解不出来?(当时没有学过无理数)当我们把数从整数扩充到有理数,又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数的运算律有没有发生变化?现在我们又面临同样的问题:方程 x2+1=0,这个更一般的方程,我们还是不会解。我们可以参照过去的方式引进一种数当然这种规定应尽可能的简单使上述方程均有解?在这种规定下,数的运算定律还成立吗?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论文对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与实践摘 要: 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学生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学生用他们的创造力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这应该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本文就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提出如下的策略:1、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创新思维;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3、加强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5、因材施教塑造个性思维。关键词: 创新能力的策略 ; 问题情景 ; 生活中的数学 ; 发散思维;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个性思维对创新能力的认识一提到创新教育,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无庸置疑,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那么又应通过何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此我提出以下几个策略:(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思维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推动力。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创设问题的情景去诱发学生某种创新的动机,使其表现出创新的意向和愿望,这是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例如 :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碎成二片(如图 1) ,要配成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是否将二块都带去?如只带一块,那么应带哪一块?为什么?分析:这是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事例,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都兴奋不已,有的拿尺比划着,有的用圆规度量着,学生的思维瞬间被激活,有的学生说两块都拿去,有的说将第(1)块拿去,有的说将第(2)块拿去就可以了,最后有一个同学很自信地说只要将第(1)块拿去就行了,但他说不清楚原因,只是直觉而已。这时整个课堂气氛进入“高潮”,学生的思维处于萌动状态,他们想要知道个中原由,因此师生很自然就导入“全等”的课题。在认知与需知相矛盾时,可激发学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探索问题的愿望,让学生通过自己一系列思维的加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这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心理基础。与此同时,激活学生思维,良好的情感环境的形成,以主体要解决的问题为载体,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产生兴趣,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也要善于抓住情境契机,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例如,复数概念的引入。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方程:x+1=0 在小学为什么解不出来?(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是负数)方程:x2-2 =0,在初一时为什么解不出来?(当时没有学过无理数)当我们把数从整数扩充到有理数,又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数的运算律有没有发生变化?现在我们又面临同样的问题:方程 x2+1=0,这个更一般的方程,我们还是不会解。我们可以参照过去的方式引进一种数当然这种规定应尽可能的简单使上述方程均有解?在这种规定下,数的运算定律还成立吗?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论文对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与实践摘 要: 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学生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学生用他们的创造力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这应该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本文就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提出如下的策略:1、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创新思维;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3、加强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5、因材施教塑造个性思维。关键词: 创新能力的策略 ; 问题情景 ; 生活中的数学 ; 发散思维;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个性思维对创新能力的认识一提到创新教育,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无庸置疑,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那么又应通过何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此我提出以下几个策略:(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思维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推动力。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创设问题的情景去诱发学生某种创新的动机,使其表现出创新的意向和愿望,这是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例如 :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碎成二片(如图 1) ,要配成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是否将二块都带去?如只带一块,那么应带哪一块?为什么?分析:这是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事例,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都兴奋不已,有的拿尺比划着,有的用圆规度量着,学生的思维瞬间被激活,有的学生说两块都拿去,有的说将第(1)块拿去,有的说将第(2)块拿去就可以了,最后有一个同学很自信地说只要将第(1)块拿去就行了,但他说不清楚原因,只是直觉而已。这时整个课堂气氛进入“高潮”,学生的思维处于萌动状态,他们想要知道个中原由,因此师生很自然就导入“全等”的课题。在认知与需知相矛盾时,可激发学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探索问题的愿望,让学生通过自己一系列思维的加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利用情感对认知学习的制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这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心理基础。与此同时,激活学生思维,良好的情感环境的形成,以主体要解决的问题为载体,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产生兴趣,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也要善于抓住情境契机,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创新药研发趋势及国际合作模式与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咖啡伴侣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国际投标书5篇
- 2025至2030铝合金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
- 塔里木油田分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上海市测绘院公开招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海洋能源利用:海水淡化反渗透膜技术创新在海洋波浪能中的应用
- 2025北京海关所属事业单位招聘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东清远市连州市教育局招聘高中教师10人(编制)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河北水发节水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二讲民族危亡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2025年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单元同步检测练习)(含答案)
- 第1课时 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5至2030中国聚烯烃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夜间红外成像算法优化-洞察及研究
- 2025四川达州宣汉县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县属国有企业招聘劳动合同职工2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外国戏剧史课件
- (正式版)DB15∕T 4179-2025 《输氢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WS/T 102-1998临床检验项目分类与代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