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上半年精准扶贫工作总结.doc_第1页
乡镇上半年精准扶贫工作总结.doc_第2页
乡镇上半年精准扶贫工作总结.doc_第3页
乡镇上半年精准扶贫工作总结.doc_第4页
乡镇上半年精准扶贫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镇上半年精准扶贫工作总结乡镇上半年精准扶贫工作总结的报告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xx 镇辖 15 个村 1 个社区,总人口 25107 人,其中农业人 口 4946 户 19863 人。2014 年底有贫困村 8 个,其中界碑村为 2015 年整村脱贫村,红砂岘、共建、羊城、清河等 4 个村为 2016 年整村脱贫村,大咀子、靖安、永乐等 3 个村为 2017 年整村脱贫村。2014 年底全镇建档立卡 1135 户 4458 人 ,占农业总人口的22.4%;2015 年稳定脱贫 283 户 1207 人,2016 年建档立卡852 户,3251 人,占农业总人口的 16.3%。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深入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抓落实。在 3 月 16 日全省建档立卡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以后,镇党委于 17 日召开了由镇村干部、双联单位、帮扶工作队队长参加的全镇完善提高建档立卡工作会议,认真传达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靠实工作责任,力争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同时,针对全镇实际,实行了“党委成员包片,科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驻村”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精准扶贫的工作力量。二是明确时限抓推进。认真对照“12345”的精准扶贫对象评定程序、“853”的基础资料建设要求、4342 的责任体系,倒排工作任务,认真进行“回头看”。驻村工作队、镇村干部、联户干部联合走访调查,认真细致的核查建档立卡户基本信息,准确掌握人口自然增减情况,补充完善“三本帐”,目前已进村入户 780 户,核实出生人口 28 人,死亡 27 人,嫁出 3 人,嫁入 2 人;在走访过程中,进一步核实“四类人员”以及优亲厚友现象的存在,没有发现有商铺或者车辆等不符合要求对象。 (二)全面核查录入大数据平台信息工作。 一是专题研究,周密部署。镇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对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工作进行专题讨论研究,以“1+1 7”、“1+18”精准扶贫方案为依据,并通过 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的形式,对信息录入中存在漏项、缺项、错项和逻辑性错误等问题进行专业指导 ,提高了大数据平台信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二是密切配合,严把质量。镇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以 2016 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和到户、到村项目明细为依据,再一次入户宣传和核实农户基本信息,对某些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镇精准扶贫工作站,在精准扶贫工作站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三是及时更新 ,务求一致。根据各村反馈的信息,及时对错误数据进行清洗,与此同时,核准“五张图表”数据,补充完善村级“五类档案 ”资料与户内“三本帐” ,做到了台账内相关数据与建档立卡数据、大数据平台数据和户内数据“三个一致”。四是想方设法回收精准扶贫贷款,将精准扶贫贷款宣传,协调其他贷款等方式,积极督促其交回。严格落实稳定脱贫人口中“三保障”的情况,根据每一户的具体情况,详细向其解释国家政策,我们具体的帮扶措施 ,使其积极配合,及时完成上级交给的该项任务。五是为确保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当中五保、一类低保等人群的住房问题,镇上多次召开会议安排摸底落实,分门别类的整理资料,严格按照住建部门的要求做好今年的危旧改造任务。 (三)规范运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 一是强化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建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我们及时召开镇村干部培训会议,学习传达市县会议精神,对原有扶贫互助协会进行改组重建,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对入社会员重新进行登记,注册成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 ,实行一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模式。目前,全镇 15 个村全部注册成立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实现了各社“六有”(有牌子、有机构、有章子、有场所、有章程、有账目) ,共有入社农户 850 户(其中贫困户 583 户) ,资金 289.66 万元 。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借款总额为 243.8 万元 ,借款户(次)504 户 ,其中:精准扶贫对象累计借款 119 户(次),借款总额为 54.9 万元 。二是创新合作模式,扩大增收渠道。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探索“企业+合 作社+ 贫困户 ”、“合作社 +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新模式,充分发挥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助力精准扶贫的积极作用,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大力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贫困户以林权、土地承包权抵押及扶贫资金、土地流转入股等形式加入发展势头好、带动力强的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今年,界碑村以扶贫资金入股的形式,新建小弓棚 70 座,种植荷兰豆、娃娃菜等蔬菜,实行一年两茬种植,初步实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与贫困户帮扶带动、互惠共赢,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目的。三是搞好规范指导,实施动态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 ”的原则,以强化规范化建设,完善依法设立、管理民主、操作规范的运行机制为重点,对已建立的农民资金专业合作社,按照“严格标准,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的要求,定期督查合作社运行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同时,为鼓励合作社发展,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机制,以及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等,支持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建档立卡工作仍然存在对象识别不准,“扶持谁”的底数不清;分类不细,“怎么扶”的对策不实;责任不清,“谁去扶”的任务不明等现象。2、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大,群众参与不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3、部分合作社运行还不够规范,服务意识、品牌意识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规范引导。 三、2016 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思路及任务 工作思路:按照省市县的整体安排部署,结合全镇实际,按照“1246”的工作思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立足一个中心:以扶贫对象稳定脱贫为中心。 突出两个重点:以对象识别为重点。在识别工作中,严格按照“12345”的精准扶贫对象评定程序识别贫困户。以建立帮扶台账为重点。通过详细记载扶贫对象的姓名、家庭人口 、所在乡镇(村)、收入情况、收入来源、帮扶责任人、帮扶内容、帮扶目标、帮扶措施、帮扶进展等情况,建立统一标准的帮扶工作台帐,以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帮扶措施的制定、帮扶目标任务的设计、帮扶成效的实现等情况。 树立一个标杆: 以农民资金互助社做社为抓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一是继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使农民资金专业合作社基本知识和有关优惠政策家喻户晓。同时 ,有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训镇村基层干部和业务人员,建立一支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基层队伍,确保合作社健康运行。二是规范对现有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管理、监督,促进其健康发展;探索发展多种形式合作,如发展生产合作+土 地流转合作、生产合作+ 购销合作、生产合作+农 产品加工合作等模式,进 一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三是加强政府与合作社之间的联系,扩大合作社和涉农企业、涉农单位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多种方式的向会员提供综合服务、信贷服务、经营服务和监督管理,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创新四个机制:一是创新融资机制,破解资金瓶颈。采取产业化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 贫困户、电商+ 贫困户等模式,用足用活小额信 贷、互助合作社,易地搬迁等资金,真正让各类扶贫资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创新镇村治理机制,构建文明新村。以创建“平安乡镇”为目标,以红砂岘、谢家梁省级美丽乡村为示范,以镇村换届为抓手,建立干部进村 、法律入户、农民办事不出村“三位一体”的为民服务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三是创新农产品交易机制,拓宽农产品交易渠道。通过建立 1 个镇级电商站、15 个村级电商点,解决农村消费、销售难题,促使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破解电商“最后一公里”,确保电商扶贫落到实处。四是创新土地综合利用机制,提高综合效益。按照所有权 、承包权、使用权分离原则,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颁证,让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劳务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做到六个精准:一是结对帮扶精准。将 200 名干部职工与 852 贫困户 3251 农村贫困人口结成帮扶对子。二是产业扶持精准 。在红砂岘、共建两个整村脱贫村重点以红砂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畜禽养殖,组织贫困农户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在清河、羊城两个整村脱贫村重点推广优质梨、枸杞等林果产业,巩固畜牧养殖,助推精准脱贫;在 2015 年脱贫村界碑村发展小弓棚 70 座,发展荷兰豆、娃娃菜等订单农业,为今后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在靖安 、永乐、大咀子等贫困村和其它插花村,因地制宜发展枸杞、玉米制种等产业,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对每户贫困户实施 1-2 个优势产业,确保其增收脱贫。三是教育培训精准。围绕贫困乡村“一户两人”培训计划(即1 户 1 人接受培训后转移就业或者 1 户 1 人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坚持“四个需求”培训原则(即按照项目需求情况进行培训,按照村组需求进行培训,按照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培训 ,按照劳动力转移就业需求进行培训),确保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四是农村危房改造精准。结合 2016 年度减贫任务,按照“四早”(即早宣传、早发动、早实施、早竣工)和“六公开”(即改造政策、改造对象、贫困类别、补助资金、建房标准、改造时限)的工作要求,及时开展分解指标和工程建设工作。五是易地搬迁精准。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结合 2016 年度减贫任务,精心实施今年下达的173 户 686 人扶贫易地搬迁工程任务,确保“搬得出 ,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六是基础设施建设精准。以贫困村、贫困户为主要目标,以村镇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完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设施为抓手,打造农村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村容整洁、管理有序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在谢家梁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红砂岘、共建两个整村脱贫村,谢家梁、城华 2 个插花村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新衬渠道 40 公里,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在整村脱贫村羊城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渠、路、林配套建设 17 公里,整村提升发展后劲;在整村脱贫村红砂岘、清河两村,贫困村大咀子、插花村泰安等村,实施一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