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调查报告南洞庭湖风景优美、湿地景观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内涵深厚,1997 年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20*年南洞庭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年批准成立南洞庭湖省级风景名胜区。自湖南省启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来,南洞庭湖旅游产业开发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xx 市南洞庭湖旅游发展现状 1、主要资源特点一是水域风光优美 ,观赏价值极高。南洞庭湖为调蓄型湖泊,水域面积广阔、水位涨落有律,随水位和季节变换呈现不同风光。春有芳草、夏观壮阔、秋赏苇雪、冬看候鸟。二是湿地景观完备、生物资源丰富。南洞庭湖湿地主要为内陆湿地,其次为人工湿地。湖泊、池塘、树木湿地、芦苇湿地 、水田、河流、鱼塘等湿地类型齐全。湿地地貌呈现多样性和镶嵌性。湿地内动植物资源丰富,鱼类 、鸟类、植物种类繁多,共计有植物 864 种、鸟类 163 种、鱼类 114 种。三是人文景观独特、历史文化深厚。南洞庭湖区人文历史悠久,早在 10 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现湖区存有建于清中期的凌云塔、镇江塔和魁星楼;明朗山汉代古墓葬遗址;撂刀口、莲花坳宋代杨幺农民起义古战场;位于市区的洞庭湖博物馆收藏文物3 万多件,其中国家级文物 56 件,齐白石、于右任等名人字画 1000 多幅,是全国收藏文物最多的县级博物馆。南洞庭湖盛行划龙舟、包粽子 ,是端午节的发源地。渔家开湖是特色民俗,还有渔鼓、地花鼓、三棒鼓、莲花落等民间艺术。屈原 、范蠡、西施、李白、杜甫、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毛泽东等历史文化名人均在沅江留下足迹。四是气候宜人,区位交通优越。南洞庭湖区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阳光充足、日照较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接近 17c,受巨大水体调控,昼夜温差较小,类似海滨气候。南洞庭湖位于湘中偏北,距离长株潭等省内主要客源市场较近,又处于张家界长沙、重庆岳阳等旅游热线附近,旅游区位优势明显 ,水陆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2、开发现状近年来南洞庭湖进入旅游高速发展期,近年来,我市旅游业保持 20%以上增长速度,2012 年共接待游客275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7.9 亿元 。一是确立了洞庭湖旅游区的重要地位。在湖南省旅游局编制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发展规划中,以我市为主的南洞庭湖旅游组团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三大重点旅游开发项目之一。二是南洞庭湖已获批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南洞庭湖风景名胜区成为了继桃花江之后 xx 市第二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三是旅游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去年我市委托湖南省建筑科学院和湖南远景旅游设计规划院编制南洞庭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和南洞庭旅游景区规划 。这两个规划的编制将对沅江旅游发展建设方向、功能目标定位、具体项目开发、资源开发与保护协调等起到具体的指引作用。四是五湖连通工程的旅游功能逐步完善。五湖连通工程现已建成巴山路人工运河、小叶湖、蓼叶湖、琼湖环湖路等功能区,杨泗桥人工运河、石矶湖风光带等进入施工周期。这些工程,极大地美化了 xx 市区人居环境 ,充分挖掘了城市景观资源,提升了城市品味,也使得我市又多了一份旅游资产。五是赤山岛整体旅游开发提上议事日程。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系列规划均将赤山岛列为重点开发目标。特别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发展规划中将赤山岛列为了洞庭湖三大旅游开发项目之一 ,建设规模将达数百亿。六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现有各类旅行社和服务网点 8 家,其中国际社 2家;星级宾馆 2 家;国家级湿地公园 1 家;四星级以上农家乐 3 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2 家;aa 级景区 1 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 3 家;旅游运输企业 1 家;旅游装备制造企业 1 家;旅游开发公司 4 家。南洞庭湖区域内有凌云塔 、镇江塔、安澜阁、洞庭阁、魁星楼等历史人文类景点;七星洲、鲁马湖等自然风光类景点;撂刀口 、莲花坳、明朗山、野鸡坳等渔家民俗体验类景点 。3、南洞庭湖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困难一是旅游产业总体基础比较薄弱、发展程度低。主要表现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景点建设、游客服务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旅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主题不突出 ,旅游企业实力不强、发展乏力。缺乏战略投资商和起发展带动作用的龙头旅游景区。二是自然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限制。一是南洞庭湖为过水性湖泊 ,水位变化较大,对永久性旅游设施的选址、建设 、运营和管理维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二是血吸虫病的负面影响难以清除。由于旅游者和投资商对于血吸虫病的不了解以及长期以来的恐惧心理,对旅游项目建设和市场开发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是旅游资源破环比较严重 。一方面是工农业生产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我市属于经济强县,工农业发达 。但由于粗放的生产方式和落后的观念,对于南洞庭湖旅游资源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如废气废水乱排放、随意围湖养鱼、滥捕滥捞等;另一方面是无序开发带来的资源破坏 。一些旅游景点由于缺乏缜密严谨的规划,其开发建设现状与其资源底蕴不完全适应。一些地段忽视了其旅游开发价值,低价承包给了个人或不具备开发实力的单位,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的同时为今后开发设置了障碍。四是旅游发展体制有待改革。南洞庭湖的各项自然资源之前多强调经济属性,忽视其旅游价值。其湖洲、水面、生物资源等的管辖权限分别归属林业、湿地、水产等部门,这种多头管理的局面难以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开发合力。缺乏旅游资源日常管理与开发的平台型实体(管理处或开发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