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投放机制模型.ppt_第1页
垃圾分类投放机制模型.ppt_第2页
垃圾分类投放机制模型.ppt_第3页
垃圾分类投放机制模型.ppt_第4页
垃圾分类投放机制模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生活垃圾建模2008年生活垃圾产量达到1.6亿吨 ,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 70多亿吨 。 (按城镇人口 6.21亿算 ,每人垃圾存量 11.27吨 )城镇生活垃圾产量大 ,增速快我国城镇生活垃圾以每年10%的速率快速增长。城镇碳排放量比例 家庭碳排放源结构家庭29.27%工业等其它部门70.73%交通出行12%生活垃圾24%生活能耗 64%p 填埋场的 甲烷排放量 约占人类活动产生的甲烷排放总量的 10%, 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 23倍p 每年填埋生活垃圾超过 1.5亿 t, 平均每千克产生 0.065 0.44m3填埋气 ,全国每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将产生 100700亿 m3填埋气 . 平均每吨垃圾产生 0.3t渗滤液 .城镇 生活垃圾碳排放城镇碳排放结构:垃圾填埋量测算结果:碳排放危害程度:专题 设置垃圾体系收集运输填埋渗滤液分类收集模式与物流规划技术收运段温室气体减量技术填埋工艺甲烷转化技术填埋工艺温室气体减量技术密闭填埋工艺浓缩液固化脱水技术脱出水中碳固定技术碳排放监测技术研究碳核算方法研究,碳排放清单编制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低碳技术专题 1专题 2专题 3专题 4一、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机制模型内容1 分类投放行为的研究进展2 分类投放模型构建3 分类投放行为调查及模型结果分析4 结论 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情况与管理沿革发展阶段 垃圾产生情况 处理情况 管理状况 研究情况简易处理1979之前产量小,灰分、厨余垃圾为主农用、堆放、简易填埋卫生部门主管垃圾,物资回收部门管理可回收物没有进入学术研究视野,缺乏资料清运出城1979 1994人口和城市化导致产量增大废坑填埋,农民拒绝垃圾肥料,出现潜在消纳危机环卫工作归口建设部北京市市政管委1981年环境卫生研究所成立,进行相关研究无害化处理1994 2001垃圾量增长趋势变缓,组分变化复杂:灰分减少,可回收物比例增大建设了大量无害化处理设施设施管理得到加强 科研机构开始重视固体废弃物问题,学术研究加快,资料逐渐完善管理机制改进2001 2008垃圾量增长进一步加速,组分稳定南宫餐厨垃圾处理设备投入使用;城乡结合部垃圾清运北京市环卫局撤销,下属车辆场改制;垃圾分类工作加强焚烧和堆肥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减量化资源化2008之后可回收物比例进一步增大,产生源呈多样化趋势填埋场相继封场,焚烧和堆放成为主要处理方式环卫部门与物资回收部门、科研机构、 NGO等组织的合作日益紧密学术机构与管理机构合作进一步加强1 分类投放行为的研究进展和研究依据 2000年起,每年平均增加 6.5% 增速快 2008年,全市 672万吨 产量大 年处理能力约为 400万吨 设施缺 填埋比例高达到 90% 填埋多 避免产生组分复杂的生活垃圾 减增速 回收物资材料和节约能源 减产量 提供堆肥、焚烧原料 增途径 减少被填埋的垃圾的数量 减填埋分类投放:垃圾问题:1 分类投放行为的研究进展和研究依据现象:科学问题:Q1:为什么 “垃圾分类 ”这样有效的方式没有推广开来?Q2:为什么 “垃圾分类 ”在我国的试点工作没有明显效果?1、是什么因素在影响 “垃圾分类 ”行为?2、 “垃圾分类 ”行为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分类投放影响因素外部条件 内部动机分类收集点的远近 环境价值观分类投放设施配置 环境态度分类知识的明确指导 环境认知收运的频率和方式 相应的法律规范稳定健全的回收渠道 主观规范社区垃圾管理特征 心理因素宣传教育及参与氛围 金钱报酬需求国外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多与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相结合国内研究研究较少定性研究源头分类行为意向的研究1 分类投放行为的研究进展和研究依据研究源头分类行为的主要模型模型 研究者 时间 研究对象 研究因素规范行为模型 Schwartz 1977年 探索环境行为的道德因素意识、感受、认知、激励、规范等 9个因素理性行为模型 Fishbein和 Ajzen20世纪70年代行为态度、主体规范和行为意向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行为信念、后果评价、规范信念、期望动机计划行为模型 Ajzen 1985年 解释态度与行为的关系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到的行为控制决定因素模型 Pieters 1991年 绿色消费行为和源头分类行为动力因素(态度、意向)能力因素(知识、习惯)A-B-C模型 Guagano等 1995年 预测生活垃圾循环利用行为态度变量、外部条件1 分类投放行为的研究进展和研究依据决定因素模型显示了居民参与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影响因素,同时也表述了动力因素、能力因素和行为绩效之间的关系。源头分类行为研究存在的问题( 1)缺乏针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行为这种特定的环境行为的研究。( 2)以定性研究和半定量化研究为主,无法计算出分类行为的具体 程度。( 3)研究多集中在社区居民,缺乏针对更广泛的投放者的研究和适用性更广泛的模型。( 4)缺乏中国的案例研究,而中国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在发展中国家非常有代表性。分类投放行为构建数学模型多类型投放者北京案例分析1 分类投放行为的研究进展和研究依据2 分类投放模型构建2.1 分类投放行为的两个阶段2.2 分类投放概念模型2.3 分类投放数学模型分类投放行为满足一定的条件或者动机就会发生,称为行为发生阶段;2.1 分类投放行为的两个阶段( 1) 行为发生阶段( 2) 行为稳定阶段分类投放行为发生之后,需要其他条件来维持该行为的持续性,称为行为稳定阶段;分类投放行为的两个阶段影响因素模型因子2.2 分类投放行为概念模型模型假设:1、假设分类投放行为在满足一定条件和动机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不再受到其他因素,如生理条件、行为能力等的影响;2、分类投放模型是以行为群体为研究对象,只考虑群体的行为特征,不涉及行为个体的特征因素,如性别、年龄、学历等。量化2.2 分类投放行为概念模型分类投放行为概念模型 均为必要条件三者为并列动机必要条件和动机 均为必要条件FaKnEcEnHoTrWt分类投放行为数学模型W0 表示初始的分类投放率Fa 表示设施配置率Kn 表示知晓率Ec 表示经济收益En 表示环境收益Ho 表示荣誉感W 表示稳定后的分类投放率表示分类运输率对分类投放的影响系数Tr 表示分类收运率Wt 表示分类投放效果感观值 Pmax表示认可程度最高的内部动机的概率行为发生阶段 初始分类投放率行为稳定阶段 稳定分类投放率2.3 分类投放行为数学模型3 分类投放行为调查及模型结果分析现场调查 问卷调查调查对象 生活垃圾产生源区 常住居民、从业者、中小学生调查时间 2009.01-2001.04 2009.09-2009.10调查范围 16个区县、 144个源区;住宅小区、中小学、政府 /写字楼、宾馆饭店、工厂区、博物馆发放问卷 597份回收 597份回收率 100%有效率 99.33%调查参数 客观参数: Fa, Tr 主观参数: Kn, En, Ec, Ho, , Wt( 1) Fa 表示设施配置率N表示实际配置的分类垃圾桶数量 /种类, N0表示需要配置的分类垃圾桶的数量 /种类 ( 2) Kn 表示知晓率K表示抽样调查中知道并且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人数, K0表示抽样调查的总人数 ( 3) Tr 表示分类运输率Ms表示分类运输的垃圾的量, M表示生活垃圾的运输总量 Fa Kn Tr住宅小区 90.10% 93.90% 43.75%政府 /写字楼 93.30% 97.86% 83.75%中小学 96.77% 96.48% 62.36%3 分类投放行为调查及模型结果分析( 4) Pmax表示认可程度最高的内部动机的概率住宅小区 政府 /写字楼 中小学Ec(经济收益) 0.359 (2) 0.101 (3) 0.132 (3)En(环境收益) 0.692 (1) 0.889 (1) 0.990 (1)Ho(荣誉感) 0.247 (3) 0.318 (2) 0.264 (2)Pmax 0.692 0.889 0.990Q:在您居住的小区,如果您参与垃圾分类投放,主要的动机是 ?A. 经济收入 B.荣誉感 C.环境改善环境收益是投放者认可度最高的动机项,概率值分别为 0.692、0.889和 0.990,荣誉感的认可程度在三个源区比较接近,分别是 0.247、 0.318和 0.264。经济收益在住宅小区的认可程度上升较为明显,为中小学和政府 /写字楼的 2.5-3.5倍。3 分类投放行为调查及模型结果分析( 5) 表示分类运输率对分类投放率的影响系数Q:经过您分类的垃圾被分类运输率是 时,你觉得自己的分类是有意义的,并会继续分类?(分类运输率是指分类运输的垃圾量占垃圾总量的比例。)A.0-10% B.10-20% C.20%-30% D.30-40% E.40-50%F. 50-60% G. 60-70% H. 70-80% I. 80-90% J. 90-100%分类运输率与分类投放率系数的关系近似直线,可以求算任意分类运输率下的系数 3 分类投放行为调查及模型结果分析Tr 住宅小区 43.75% 0.318政府 /写字楼 83.75% 0.823 中小学 62.36% 0.582 64.4% 当分类投放效果得到投放者的认可,即形成了良好的参与氛围,那么分类行为就可以继续进行。因此,当感观值等于分类投放率时,是分类参与的临界点,可作为模型的判据 3 分类投放行为调查及模型结果分析( 6) Wt 表示分类投放效果感观值( 投放者主观上对分类投放效果认可程度 )Q:您认为当分类投放率到达 _时,从视觉感观上可以分辨出分类投放的效果?(分类投放率是指分类投放的垃圾量占垃圾总量的比例。)A.0-10% B.10-20% C.20%-30% D.30-40% E.40-50%F. 50-60% G. 60-70% H. 70-80% I. 80-90% J. 90-100%源区类型 W0 TrW0 判定结果 W住宅小区 58.5% 25.61% 64.4% 65.86%中小学 93.8% 58.46% 64.4% 0分类投放模型结果 住宅小区、政府 /写字楼和中小学的初始分类投放率分别为 58.5% ,80.0% 和 93.8% ,超过北京市平均水平( 53.3% ); 从长远角度看,这种分类行为在住宅小区和中小学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终止,稳定分类投放率均为 0,而政府写字楼可以稳定在65.86% ; 分类投放模型在不同的生活垃圾产生源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 分类投放行为调查及模型结果分析不同源区分类投放率变化曲线 “ ”型曲线 中,分类投放率从零开始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又不断下降,逐渐趋于零,即行为终止。这是一种 不稳定的分类投放行为 。“”型曲线 中,分类投放率亦从零开始逐渐增加,到达最大值后略有下降,最后趋于稳定。这是一种 稳定的分类投放行为 。分类投放率曲线“ ”型“”型曲线分为两段(回答疑问)分类投放率迅速增长分类投放率逐渐稳定或下降至零3 分类投放行为调查及模型结果分析北京市平均水平Fa(设施配置率)Kn (知晓率) Pmax(动机)住宅小区 90.10% 93.90% 0.692政府 /写字楼 93.30% 97.86% 0.889中小学 96.77% 96.48% 0.990( 1) W0的关键参数 W0=FaKnPmax( 2) W的关键参数 W=W0 , TrW0与 Wt 的大小的大小由 Tr (分类运输率)决定Wt 的是由投放者主观决定,是一个固定参数( 64.4%)TrW0与 Wt 的大小也由前者的乘积决定分类投放模型关键参数确定3 分类投放行为调查及模型结果分析分类运输 的主要责任由政府或其他相关机构承担,与投放者行为关系不大;内部动机 是一个受到环境收益、经济收益和荣誉感三个因子影响的主观参数,受投放者的主观意志影响。模型关键参数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类型生活垃圾产生源区,投放者对环境收益动机的认可程度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大约 80.4% 的投放者在住宅环境略有改善的时候更愿意积极地投入垃圾分类,而当环境大为改善的时候,几乎 100% 的投放者会投入垃圾分类。环境改善效益的主导性不容置疑。( 1) 环境改善效益 En3 分类投放行为调查及模型结果分析( 2) 经济奖惩效益 Ec针对经济收益(包括经济惩罚)的额度进行的提问,以获得投放者对于奖惩金额的敏感度和承受能力。 ( 1)惩罚和奖励制度都对提高参与率起到积极作用,即随着奖惩额度的提高,参与率逐渐提高 ;( 2)随着奖惩额度分别提高,最终的参与率都接近 100% ,说明奖惩两种措施殊途同归,同样能对经济收益动机起到作用;3 分类投放行为调查及模型结果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