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土地调查规范_第1页
野外土地调查规范_第2页
野外土地调查规范_第3页
野外土地调查规范_第4页
野外土地调查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野外土地调查规范篇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ICS 备案号: TD TD/T 1014XX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地管理行业标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发布 目 录前 言 .1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缩略语 .2 4 总则 .3 目的与任务 .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3 比例尺 .3 数学基础 .3 基本调查单位 .4 步骤 .4 计量单位 .4 补充规定 .4 5 控制面积确定 .5 界线来源 .5 控制面积 .5 6 准备工作 .5 制定方案 .5 人员培训 .5 开展试点 .6 资料准备 .6 仪器、工具和设备准备 .6 7 调查底图制作 .6 DOM 精度指标 .7 遥感资料选择 .8 DOM 制作 .8 DOM 分幅与整饰 .9 8 农村土地调查 .9 调查内容 .9 基本要求 . 10 土地权属调查 . 10 地类调查 . 11 调查底图标绘及手簿填写 12 田坎系数测算 . 12 海岛调查 . 12 面积计算 . 13 9 基本农田调查 . 13 资料处理 . 13 入库 . 13 面积计算 . 14 10 城镇土地调查 . 14 调查单元 . 14 调查内容 .(转 载 于: 小 龙文 档 网:野外土地调查规范).14 地籍编号 . 14 权属调查 . 15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 15 地籍测量 . 15 11 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 16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16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17 12 统计汇总 . 18 面积统计 . 18 数据汇总 . 19 13 统一时点变更 . 19 统一时点 . 19 主要任务 . 19 变更方法及要求 . 20 14 主要成果 . 20 县级调查成果 . 20 汇总成果 . 20 15 检查验收 . 21 调查成果检查验收 . 21 汇总成果检查验收 . 21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 23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与已有土地分类对应转换关系 . 28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 34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图幅理论面积 . 36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典型线状地物宽度量测边界示意图 . 51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 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 53 附录 G (规范性附录) 田坎系数测算表 . 55 附录 H (规范性附录) 图斑椭球面积计算公式 . 57 附录 I (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及有关资料统计表 . 58 附录 J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图式 . 69 前 言 本规程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附录 J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 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高延利、朱留华、温明炬、谢俊奇、孙毅、沙志刚、何平、张炳智、 刘顺喜、杨冀红、戴建旺、周连芳、梁耘、曾巍、高莉、扈传荣。 本规程参加编制人员:马克伟、向洪宜、韩永顺、张明达、陈金、曾珏、尤淑撑、杨祝 晖、李琪、史良树、李金鹿、黄炎、林文育、王玉川、张正福、 胡小华、程鹏飞、邱志诚、李洪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目的、任务、内容、指标、流程、方法及要求等。本规程适用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CH/T 1008-XX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1:10 000、1:50 000 数字高程模型 GB/T 13989-1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GB 15968-1995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TD 1001-93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CJJ 73-1997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 8-1999 城市测量规范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规程。 DOM Digital Orthophoto Map(数字正射影像图) 篇二:承包土地调查技术规范农村承包土地调查技术规范 按照位置准确、面积精确、承包农户认可的原则,采用满足精度要求的国土“二调”成果图、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为工作底图,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通过地面实测或调绘方法,调查每块承包土地的面积、位置、形状、权属和空间分布等情况,并按照统一的地块编码进行标识,建立覆盖乡镇的县级农村土地承包信息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 一、基本要求 (一)充分利用满足比例尺精度要求的国土“二调”成果数据。 (二)外业调查应按村民小组实地逐地块调查。 (三)调查应客观、公正,面积、空间位置和权属等信息应得到承包农户充分认可。 (四)图、数、实地三者应一致。 二、比例尺 农村承包土地调查以 1:500-1:5000基本比例尺为主。其中,大中城市郊区规划建设范围内(以政府公布的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范围为准)原则上采用 1:500比例尺。 三、坐标系统 (一)统一采用 XX国家大地坐标系。如采用其他国家坐 标系统或地方坐标系统,应与 XX国家大地坐标系统联测并建立转换关系。(二)投影方式:标准分幅图件或数据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1:500、1:1000、1:XX 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度分带。1:5000 标准分幅图或数据采用 3度分带。 (三)高程系统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 四、精度指标 (一)数字正射影像(DOM)平面位置精度 DOM 地物点相对于实地同名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表 1之规定。 表 1. DOM平面位置精度 单位:米 (二)基于胶片相机航空摄影时,DOM 比例尺与摄影比例尺的对应关系见表 2。 表 2. 不同比例尺与摄影比例尺对应关系 单位:米 (三)基于数码相机航空摄影时,DOM 比例尺与数码相机地面分辨率的对应关系见表 3 。 表 3.不同比例尺与数码相机地面分辨率对应关系 单位:米 (四)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时,DOM 比例尺与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对应关系见表 4 。表 4. 不同比例尺与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对应关系单位:米 (五)地籍图平面位置精度 地籍图上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相邻界址点之间的间距中误差原则上不得超过表 5的规定。 表 5. 地籍图平面位置精度单位:米 五、计量单位长度单位采用米(m),面积计算单位采用平方米(m)和亩,面积统计汇总单位采用公顷(hm)和亩,均保留 2位小数。 六、界线来源 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采用全国陆地行政区域勘界成果确定的界限。乡镇村(组)级行政界线,采用各县(市、区)最新确定的界线。县乡镇村(组)级行政界线未予明确或存在纠纷的,应予以标注。 七、面积量算 承包地面积按照实测面积或调绘面积计算,坡地等地块地表倾斜面的面积应通过改正系数计算。 八、调查队伍 2 2 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调查人员或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队伍,采用符合相应比例尺精度要求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完成农村承包土地调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招投标或协议方式,聘请专业技术队伍完成农村承包土地调查。九、农村承包土地调查主要成果 (一)乡村级农村承包土地调查成果 1.基础工作底图 2.地籍测量原始记录 3.村、组承包土地地籍图 4.土地承包台账 (二)县级农村承包土地调查成果 1.基础工作底图 2.地籍测量原始记录 3.村、组承包土地地籍图 4.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 5.覆盖乡镇的县级土地承包信息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 篇三:土地调查方案赣州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 导读: 根据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XX60 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赣府厅发XX20 号)文件精神,为确保全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明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进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依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管理和利用水平的客观需要;是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强化耕地保护机制、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完善新时期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规范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二、目标、范围和主要任务 (一)目标 在全面查清每宗集体土地权属、界址、面积和利用状况等基础上,建立全市城乡一体化地籍调查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改变农村土地管理基础薄弱的状况,夯实管理和改革的基础,为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严格规范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依据。 (二)范围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包括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 农村范围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要一并确权登记发证。 (三)主要任务 1农村地籍调查。农村地籍调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延伸和细化,也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与规范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应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其变更调查成果为依据,结合大比例尺地籍调查加速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应采用 1500 比例尺(村庄采用 1XX 地籍矢量图放大至 1500)调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应采用 15000 比例尺调查。 各地应依据相关技术规定的要求,因地制宜地选取调查方法,查清每一宗地的权属、界址、面积和用途等,形成完善的地籍调查成果,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并及时进行变更调查和变更登记,保持地籍调查成果的现势性。 2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尊重农村集体土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历史现状,按照“主体平等”的原则,确定所有权主体,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依法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 3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对农村公益事业、公共设施、乡镇企业及其他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进行确权登记发证。 4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规范确认宅基地使用权主体及其登记发证面积。 5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把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同地籍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应用信息化技术加快确权登记发证的同时,实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的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土地登记资料网络汇交、动态管理、网上查询,提高地籍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工作原则 (一)稳步推进原则。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应先行试点,摸索经验,先易后难,稳步推进。 (二)尊重历史和现实原则。土地权利归属的确定,既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政策,又要充分考虑当前土地使用的实际状况。 (三)有利于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原则。土地确权应尽可能全面考虑各方利益,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化解矛盾,解决争议。 (四)依法登记原则。严格依照土地登记规定的内容、程序和要求,依法办理土地登记。 (五)全部覆盖原则。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集体土地,不重不漏。 四、工作内容和各级责任分工 (一)工作内容 全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包括以下主要工作内容: 1组织宣传和培训工作; 2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及确权登记发证、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及确权登记发证; 3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4农村地籍调查及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质量抽查、核查及验收; 5农村地籍调查及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汇交和上报; 6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总结和表彰。 (二)各级责任分工 1市级 (1)制定设区市级实施方案,做好农村地籍调查及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准备工作; (2)组织辖区内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3)指导县级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承担辖区内跨县级行政区域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 (4)负责设区市级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5)检查指导县级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县级农村地籍调查及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进行复查; (6)负责设区市级农村地籍调查及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汇总和上报。 2相关部门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队伍培训、印制相关土地登记发证材料和表格、工作指导及督查、受理土地登记申请、土地权属、地籍测量结果审核、办理土地登记、土地权利证书发放、土地登记成果资料整理建档和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 农业部门:负责需提供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方面的资料,并做好土地经营权属认定工作。 法制部门:负责对本级需拟定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有关政策研究审查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协调解决本级工作经费,并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林业部门:负责需提供的林权方面的资料,并做好林权的认定工作。 民政部门:负责县、乡级行政界线的确定,并提供有关界址坐标、界址图和界址协议书。 水利部门:负责提供有关河流、水库等水域方面的资料,并协助做好水域权属认定工作。 规划建设部门:负责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涉及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工作。 监察部门:负责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行监督,查处违纪行为。 公安部门:负责提供有关户籍登记资料,处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3县级 (1)制定县级实施方案,做好农村地籍调查及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准备工作,组织项目招标工作; (2)开展县级农村地籍调查及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3)指导乡镇开展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负责辖区内土地权属争议调处; (4)组织对农村地籍调查及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的自检及初检; (5)负责县级农村地籍调查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6)负责县级农村地籍调查及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上报; (7)负责县级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成果资料建档工作。 4乡级 (1)组织乡(镇、街道办) 、村、组干部参与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负责辖区内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土地权属争议调处; (2)负责组织协调村、组有关人员参加权属界线调查的现场指界、确认; (3)配合调查队伍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做好乡属土地权属确认工作。 5村级 (1)组织村小组召开村民大会,推举村民代表出席土地权属调查指界确认工作; (2)协助做好本村内各村小组之间的权属纠纷调解工作; (3)配合调查队伍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做好村属土地权属确认工作。 6组级 (1)召开村小组村民大会,推举 1至 2名村民代表出席本村小组土地权属界线现场指界;提供相关的土地权属来源证明资料; (2)协助做好本村小组内的土地权属纠纷调解工作;(3)负责收集本村小组各农户人口信息,提供各户宅基地情况; (4)配合调查队伍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做好本村小组土地权属确认工作。 五、工作方法、程序与步骤 (一)工作方法 1技术路线 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资料,采用影像判读与实地测量、全野外数字测量、航测成图与实地测量(勘丈)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建制镇地籍调查和村庄地籍调查,并进行确权登记发证。 2技术方法 (1)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提取村、乡镇、县(市、区)各级行政界线和与权属界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