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水稻XX高产创建工作总结_第1页
邵东县水稻XX高产创建工作总结_第2页
邵东县水稻XX高产创建工作总结_第3页
邵东县水稻XX高产创建工作总结_第4页
邵东县水稻XX高产创建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邵东县水稻 XX 高产创建工作总结篇一:邵东县 XX 年早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邵东县 XX 年早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XX 年,我县在认真总结前几年高产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把早稻高产创建作为助推全县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机遇和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载体,积极推行县、乡、村三级联创,党政强力推动,部门紧密协作,专家领衔指导,农户积极参与,整合项目资金,集成实用技术,注重提高创建质量,着力增强辐射能力,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一、实施成效 (一)规模与品种。根据农业部和省、市的安排,我县 XX 年建设了 1 个部级双季早稻高产创建整乡整建制推进示范片和 1 个部级早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示范总面积37342 亩,示范区内无直播,无抛荒,无一季稻“插花” 。灵官殿镇双季早稻整建制推进片示范面积 26896 亩,涉及53 个村、740 个组、15520 户农户;牛马司镇万亩片示范面积 10446 亩,涉及 14 个村、247 个组、5083 户农户。另外县里在佘田桥镇自办了一个双季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早稻示范面积 11906 亩。示范区统一选用三系杂 交早稻品种金优 899、T 优 167,实行集中连片种植。(二)产量与效益。在县农业局专家组自测基础上,经省农业厅组织的交叉测产验收组复测,XX 年我县灵官殿镇整建制推进片实测单产公斤,比 XX 年示范区单产公斤增加公斤,增幅%,总产增加 71 万公斤,比全县 XX 年平均亩产 415 公斤增加公斤,增长%,总产增加万公斤;牛马司镇万亩片实测单产 544 公斤,比 XX 年示范区单产 505 公斤增加 39 公斤,增长%,总产增加万公斤,比全县 XX 年平均亩产 415 公斤增加 129 公斤,增长 31%,总产增加万公斤。与全县 XX 年大面积生产水平比较,整个示范区共增产稻谷万公斤,按市场早稻谷收购价元/公斤计算,共增产增收万元;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轻简栽培技术等,每亩节肥省药省工 50 元,示范区共节本万元;合计为示范区农户节本增收万元,每亩节本增收元。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和各项技术的落实,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技能,通过组织现场观摩,让粮农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带动了全县早稻生产的发展,通过推广新良种、新技术,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值,社会效益十分明显;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减少了化肥、农药对环境及产品的污染, 通过简化栽培,减轻了劳动强度,有益人身健康,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三)技术应用情况。示范区优良品种、适时早播、集中育秧、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专业化防治、间歇灌溉、适时收获等规范化栽培技术覆盖率达 100%,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达 86%。 (四)机制创新情况。在工作思路上,鉴于耕地资源的紧缺属性和扩大面积增粮困难越来越大的现实,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主攻粮食单产、全面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实现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的总体要求。在工作机制上,实行“三联动”工作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合力,一是政府联动,县、乡两级政府对高产创建精心组织、科学安排、认真督查、严格考核、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合力;二是业务部门联动,县农业局将栽培、种子、植保、土肥等相关业务部门统一组织起来,共同实施高产创建;三是干部群众互动,全县上下,层层动员,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参与高产创建的积极性,尤其是农业技术人员包片驻点,在试验田干给农民看,在攻关区和示范区带着农民干。在工作方法上,推行了“三集中” 、 “三注重” 、 “三结合”的工作方法,集中县、乡相关农技人员驻点指导,集中主推优良品种和先进实行技术在示范区配套组装推广应用,集中项目在高产创建示 范片整合使用;注重抓样板,注重抓宣传,注重抓观摩;工作督查与技术指导相结合,集中分片指导与农业局业务站对口指导相结合,万亩示范片与示范农户相结合。在创建模式上,形成了“整、万、千、百”的高产高效梯级创建模式。在技术措施上,改传统的 3 月底 4 月初播种为 3 月 20-25 日播种,改分户育秧为集中育秧,改稀植粗放管理为合理密植,改漫灌为间歇好气灌溉,改习惯施肥为测土配方规范施肥,改分散防治病虫为专业化统防统治,改过早割青为适时收获。同时,组织湖南三福农资公司、邵东炯祥植保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专业化合作组织,开展供种、供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并在高产创建示范片组建田间管理队伍,创新了专业化、规模化服务模式,既解决了一家一户缺少劳动力、经营分散的问题,又提高了工效,达到了技术规范化的要求。(五)辐射带动效果。通过高产创建示范,带动了全县早稻生产的发展。今年全县双季早稻种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增长%,平均亩产 415 公斤,比上年增加 7公斤,增长%。 二、主要技术措施 在技术措施上,按照“选用丰产性好、适应性广、能满足早稻和晚稻配套的杂交组合,采用旱育抛秧、配方施肥、病虫专业化防治、机械化生产等省工节本技术和配套 应用物化技术产品,通过适当增加插植密度和基本苗数,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有效穗”的技术路线,突出成熟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创新,实行良田、良制、良种、良法、良机综合配套,坚持做到了六个“统一”:(一)统一优良品种。通过统一供种,示范区全部选用株叶形态好、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丰产性能好的三系杂交早稻金优 899、金优 967、T 优 167 品种,实现了示范片上良种覆盖率达到 100%和一片一种集中连片种植。 (二)统一集中育秧。在早稻高产创建示范区,通过行政推动、市场带动、补贴促动,采取各类育秧主体并存,全面推进集中育秧,规避了催芽风险和烂秧风险,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确保了秧苗素质,育足了早稻秧苗,奠定了高产基石。 (三)统一合理密植。早稻杂交稻每亩大田用种公斤,每亩增加用种量斤。旱土育秧或塑盘旱育抛秧的统一于 3月 15 日-20 日播种,移栽或抛栽,湿润育秧的统一于 3 月20 日-25 日播种(比传统种期提早 7-10 天) ,秧龄 25-30天,抛栽的每亩不少于万蔸,移栽的统一插植规格为 47寸,每蔸插 2-3 粒谷的秧。通过合理密植,为获取多穗大穗打下了基础。 (四)统一肥水管理。依据“稳前、攻中、促后”的施肥原则,统一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肥的 篇二:XX 年部级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工作总结XX 县 XX 年部级水稻高产创建项目 工 作 总 结 为贯彻落实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行动、XX 省百亿斤粮食增产行动和 XX 省委、省政府科技增粮精神,XX 年我县组织实施了“XX 县 XX 年部级水稻高产创建项目” ,在省州财政、农业等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有关部门和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项目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实施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 目标任务 根据 X 财农XX365 号文件精神,XX 县 XX 年部级 水稻高产创建的目标任务是:实施水稻集中连片示范10000 亩,产量指标是:平均单产 650 公斤,辐射带动亩增产 5%以上,推广优质高产品种 2-3 个;开展水稻旱育秧和集中育苗,推广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达 100%;病虫综合防治 100%,技术指导达 95%。 二、项目实施情况及成效 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方案制定科学合理,措施得力,组织有序,宣传到位,群众积极性高,配合密切,管理严格,技术人员尽职尽责,项目建设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一)项目实施地点及布局 项目安排布局在 XX 镇 9 个村委,105 个村组,5755户 农户,19771 人的承包田里实施。 (详见附表一)XX 县 XX 年部级万亩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完成 亩,完成任务数的%。其中,水稻机械化插秧示范亩。(二)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区主推高产优质的“两优 1259”、优明 86 两个品种,优质高产良种覆盖率 100%;旱育秧面积 669 亩,占总育秧的 100%,其中机插秧 236 盘;测土配方施肥率100%;技术指导%;病虫综合防治率 100%。 (三)理论测产 万亩示范区测产:根据万亩示范的自然生态状况,按片、区选取有代表性的 50 块田进行理论测产,测产面积亩,平均每亩丛数万丛,有效穗万穗/亩,穗粒数 粒,穗实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 28 克,理论产量最高单产公斤,最低公斤,加权平均单产公斤。 (四)产量指标完成情况 XX 县 XX 年部级水稻高产创建项目,严格按照XX 省科技管理增粮测产验收工作手册的有关程序、技术要求进行测产验收。 万亩示范区根据县级验收组于 XX 年 8 月 26 日进行实收测产验收,XX 年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示范面积亩, 实收测产 9 块田,测产面积(折合亩) ,加权平均单产公斤,比项目区前三年的平均单产公斤亩增公斤,增长%,比非项目区的平均单产公斤亩增公斤,辐射带动增长%。(五)取得的成效 1.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平均亩产稻谷公斤,若全部按商品粮计,以当前市场收购价每公斤元计算,平均亩产值元;比项目实施的前三年平均亩产公斤增产公斤,增长%,比前三年的平均亩产值元(元/公斤)亩增产值元,项目区亩新增总产值万元,扣除项目投资 16 万元,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新增投资万元,净增产值万元,投资收益率 1:,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固本强基作用。同时,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有效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减轻优质耕地减少的压力,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另外,直接和间接地为当地农民创建接受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的机会,给他们带来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促进当地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产生积 极作用。3生态效益 XX 是 XX、珠江的上游和源头,通过水稻高产创建,因 地制宜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土、肥、水、气、热等农业资源,可有效降低太阳辐射导致的地表热量,减缓全球气温上升;大面积的水稻光(来自: 小 龙 文档网:邵东县水稻 XX 高产创建工作总结)合作用对 CO2 的吸收利用,对降低空气中的 CO2 提高空气质量具有直接作用。同时,大力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了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对各种化肥、农药的认识,使化肥、农药的施用趋向合理化、科学化,有效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降低化肥、农药随水流失(随空气飘移)对环境的污染,达到节本增效,保护环境、耕地、水资源的目的,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项目的实施,锻炼了全县科技队伍的干事能力,巩固提高了我县水稻栽培上采取的“规范化双行条栽” 、“控氮、减磷、补钾施肥策略”和“按生育进程实施保健栽培”及前肥后移的“精确定量栽培”四项科技措施的到位率和技术含量,提高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科技水平的提高,达到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办出效率的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的目的,做到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见效。 三、具体做法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为确保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的顺利实施,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各项任务,XX 县成立由农科局局长 XX 任组长,农科局分管领导 XX、XX 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 XX 任副组长,县农科局农业科科长 XX、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XX 及 XX 农科站站长 XX 为成员的 XX 县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项目实施组合技术专家指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农科局农业科,负责项目组织实施、项目资金落实、资料收集汇总、检查督促指导、组织验收和总结等日常事务工作;项目实施组由县农技中心、项目区乡镇农科站抽调人员组成,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和科技措施的落实工作;技术专家指导组抽调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组成,负责整个项目的技术咨询、培训和指导工作。整个项目建设真正做到了领导重视,组织落实,自始至终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从而使我县XX 年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得到了顺利实施。(二)狠抓技术措施的落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