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篇一: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 ? ? ? ? ? 【法规标题】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颁布单位】卫生部 国防科工委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XX-5-22 【失效时间】 【全文】 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附加英文版 关于印发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的通知 卫生部 国防科工委 卫法监发XX133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有关部门(单位): 为了加强和规范核或者辐射事故时应急医学处理工作,现将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附件: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前 言 本规范等效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安全报告丛书第 2 号“辐射损伤的诊断与处理”(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adiation Injuries. Safety Reports Series ,IAEA,1998),根据我国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及我国多年来积累的辐射损伤临床救治经验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以使其更适合我国情况。其主要目的是规范和指导核或辐射事故时造成辐射损伤的医学处理工作。 本规范的编制参考了以下主要文献: 1. GBZ 104-XX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2. GBZ 106-XX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目 录 1 引言 ? 1 目的 ? 1 范围 ? 1 2 事故照射类型和医学处理原则 ? 1 事故类型 ? 1 辐射源和照射方式 ? 2 损伤人员的分类 ? 4 损伤人员的医学处理原则 ? 5 3 外照射 ? 6 外照射的类型 ? 6 局部辐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 6 急性放射病的诊断和治疗 ? 9 4 放射性核素污染 ? 15 污染判断 ? 15 处理 ? 16 5 放射复合损伤 ? 19 分类 ? 19治疗 ? 19 6 记录保存 ? 19 附录 A 事故照射及医学资料收集、记录表 ? 20 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1 引 言 目的 实践证明,在核事故或辐射事故情况下的全面医学处理,除专科医师外,还涉及其它专业人员,如血液学、肿瘤学、整形外科、皮肤科、血管外科、心理学以及其它一些医学专业的专家和医生。 本规范的目的,是为在人员受事故照射后的几小时到几天、损伤程度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参加医疗救治的医务人员提供指导,使他们能迅速有效地完成诊断并给予紧急处理。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核事故和辐射事故时对辐射损伤病人的诊断和医学处理。 本规范的内容包括:事故的类型和照射方式及事故受照人员的诊断、分类及医学 处理原则;全身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和治疗;局部辐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判断和医学处理;复合伤的分类、诊断与治疗,以及记录的保存等。本规范不涉及放射生物学、放射性疾病发病机理以及一般常规治疗方法,但提供了一些需要进行特殊治疗的指标。 2 事故照射类型和医学处理原则 事故类型 涉及核设施的事故,尤其是涉及核反应堆的事故,称为核事故;辐射事故是指密封或非密封辐射源事故;这两种事故均可导致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向环境的释放失控。辐射事故的辐射源包括 X 线装置、主要用于工业和医学的密封源(如钴60、铯137、铱192 辐照源) ,以及核医学和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非密封源等。 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型包括: (1)辐射源误放、丢失或被盗。捡拾或盗窃辐射源者将装源容器拆卸并将源取出,使源失去屏蔽,造成本人和其他人员受照。 (2)由于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导致辐射源丧失屏蔽,或核燃料转换、富集过程中操作失误而发生临界事故,使工作人员受到外照射。 (3)放射性物质意外泄漏、外溢或释放,使环境受到污染及人员受照。 上述各类事故情况下,如未采取适当的防护行动,均可使人员受到难以控制的照射。从应急计划的角度考虑,根据事故的严重性、损伤人数和辐射后果对事故进行分类是有益的,如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污染及它们的复合作用。 辐射源和照射方式 生产或应用辐射源、X 射线或放射性核素的单位或设施,应对其应用的辐射源的类型及放射性活度水平加以鉴别,以便为事先制定适当的医学应急计划提供可用的资料。最常遇到的辐射源如表所列。 表 1 常见的辐射源和(或)设施及照射方式 组 别 源和(或)设施 外照射 污 染 混合照射 核临界装置 有 有 有 反应堆 有 有 有 核燃料转换、富集、元件生产 有 有 有 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加工 有 有 有 核燃料后处理厂 有 有 有 辐照装置 粒子加速器 有 () () X 射线发生器 有 无 无 密封源(完整)(b) 有 无 无 篇二: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1 目的 实践证明,在辐射事故情况下的全面医学处理,除专科医师外,还涉及其它专业人员,如血液学、肿瘤学、整形外科、皮肤科、血管外科、心理学以及其它一些医学专业的专家和医生。 本规范的目的,是为在人员受事故照射后的几小时到几天、损伤程度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参加医疗救治的医务人员提供指导,使他们能迅速有效地完成诊断并给予紧急处理。 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辐射事故时对辐射损伤病人的诊断和医学处理。 本规范的内容包括:事故的类型和照射方式及事故受照人员的诊断、分类及医学处理原则;全身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和治疗;局部辐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记录的保存等。 3 事故类型 辐射事故是指密封或非密封辐射源事故,可导致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向环境的释放失控。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型:由于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导致辐射源丧失屏蔽,使工作人员受到外照射。 4 辐射损伤人员的医学处理原则 医学处理的首要任务是将受照或可能受照的人员进行分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估计的辐射损伤程度及所需的医疗类型和水平。一般可将受照人员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受到大剂量照射或可能受到大剂量照射的人员。这类人员若有危及生命的损伤症状,如创伤、外伤、出血、休克、烧伤,应进行紧急医学处理,还应同时进行特殊检查(如血细胞计数、细胞遗传学检查和 HLA 配型取血样),以便估计损伤程度和提供最初的治疗依据。若条件许可,应尽快在现场进行必要的检查。 第二类,是可能已经受到外照射的人员或怀疑受到某种剂量水平的照射而需要进行一定等级医学处理的人员。对这类人员,需预先制定行动计划,并应在事故医学处理中心进行再分类。可把这些受伤人员再分类,即全身受照者、身体局部受照者。同时应确定可供利用的地区级和(或)国家级医疗设施。照后一段时间,多数受照者可由内科医师处理,以便进行适当的检查和随访。这些基本检查应按我国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进行。对损伤严重程度的进一步分类应主要根据临床和生物学指标。 第三类,是可能只受到低剂量照射而无其它损伤的人员,对这类人员应作为门诊病人登记,并定期进行观察。 5 急性放射病的诊断和治疗 (1)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初期可能发生在照后几小时内,主要以厌食、恶心、呕吐为特点。在急性放射病初期,大约受照射后实验室检查就能观察到造血组织损伤。通常此期症状逐渐减退,接着是相对无症状的假愈期,约持续 13 周,主要取决于受照剂量,假愈期过后是极期。 外周血淋巴细胞是对辐射最敏感的细胞系之一,淋巴细胞绝对数降低是早期观察确定受照射水平的最好、最有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剂量超过 1015Gy,可观察到胃肠道症状;如出现血水便或严重血性腹泻,则应考虑肠型放射性疾病的可能性。超过 50Gy 照射时,可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其特点是严重的早期征候,如共济失调、定向力障碍等可在照后立即出现,继之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可在12 天内死亡(脑型放射性疾病) 。 在生物剂量检查中,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是一种最广泛采用的可靠方法。我国有些实验室已建立了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和计算模式。该技术的灵敏度取决于剂量 和辐射性质。用这种细胞遗传学方法探测的剂量下限,对 X 及 射线约为,裂变中子约为 1020mGy。使用这种技术在身体局部受照时受到限制,因染色体畸变虽然可表明有辐射损伤,但不能准确估计剂量。 染色体结果分析需要 3 天,因为淋巴细胞培养必须 48小时才能获得足够的中期分裂细胞,以便估算出染色体畸变率。而且计数费时,又需要相当熟练的技巧。 为了快速对损伤的人员进行鉴别诊断,淋巴细胞微核检验是可行的。这种方法同样也需要淋巴细胞培养,但计数快,也较容易。应指出的是,借助电子计算机扫描自动检测,要比细胞核分裂中期染色体人工分析费力小。 (2)治疗 应根据急性放射病的症状、体征和常规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救治方案。最初的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仔细观察和重复的实验室检查是唯一的评价方法,直至收集到进一步的资料和临床表现明显时。在最初 48 小时内排除严重损伤唯一有用的方法是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在急诊室里,恶心、呕吐的病人应进行对症治疗,每天还应做血细胞计数检查。外照射剂量小于 1Gy 的患者,若实验室检查结果(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剂量估算证明是正确的,可做门诊随访观察。如果受照剂量超过 1Gy,应进行住院观察。 急性放射病的进一步治疗,主要原则是防治由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而引起的出血、感染并发症。防止并发症的方法是服用预防性药物(抗生素)和输血液制品(血小板和红细胞)。当血小板计数小于 20109/L、血红蛋白小于100g/L 时,可预防性输入血小板和红细胞。建议用造血因子。在无菌病房隔离进行全环境保护后就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和血液制品,并注意发烧、出血、口咽溃疡及神经血管改变等临床症状的观察。微生物检查可提供有效治疗感染的指标。无论如何,发烧超过 38应当进行血液细菌培养。 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同样也是必要的,包括使用镇静剂和减轻疼痛的药物,给予输液和足够的营养。当需要补给液体、电解质和营养时,应使用静脉点滴。食用无菌食品,防止医院感染的隔离措施是必要的,应避免吃生的蔬菜和水果。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粒细胞减少症和免疫功能丧失,照后头几天给予造血生长因子是必要的。 (3)造血生长因子的使用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能加快受照后病人的造血恢复速度,因在造血干细胞有存活的情况下,不需骨髓移植。白细胞介素(IL-1 和 IL-3)与 GM-CSF 一起使用有协同作用。 在过去的十年间,已经提出把这些造血刺激因子作为在受致死剂量照射后,可加速骨髓恢复的治疗方法,并已在国内外许多事故病人的治疗中应用,且取得较好的疗效。6 记录保存 保存详细的医学处理记录不仅对病人的治疗和以后的剂量学与医学随访很重要,而且从医学和法律学的角度考虑也是很重要的。 事故发生单位的辐射防护负责人员应协助收集有关资料,并协助内科医生会诊。辐射防护负责人员应提供有关事故类型、源与放射性核素种类以及受影响人员与环境剂量等方面的资料。建议采用下述方法: (a)使用照相机(最好用彩色胶片) ,连续、多次拍摄标有日期的照片; (b)使用音像设备记录与病人的会见、谈话,以及事故模拟试验; (c)将所有数据计算机化。 篇三:辐射损伤处置流程和规范辐射损伤处置流程和规范 辐射损伤处置流程和规范一、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离开并及时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关于制定个人的汽车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北京市家具买卖合同范本(桌椅类)
-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 小说家创作艺术与职业发展全解析
- 幼儿园医学启蒙教育
- 河北省衡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试题 生物 含答案
- 浙江省衢州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 委托勘察业务协议
- 某酒吧的广告策划
- 某房地产贩卖技巧培训
- 麦收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展览馆装饰工程合同范本
- 《科普技巧常识》课件
- 2025年中国全电脑横机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9-2025年房地产经纪协理之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及答案(夺冠)带答案详解
- 沪教牛津版(深圳用)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11-Chinese-festivals课件
- 初中历史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2025年上半年发展对象题库(含答案)
- 甘露特钠胶囊联合多奈哌齐片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及肠道菌群影响
- 大连银行招聘笔试真题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