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独不见》原文,翻译,赏析_第1页
沈佺期《独不见》原文,翻译,赏析_第2页
沈佺期《独不见》原文,翻译,赏析_第3页
沈佺期《独不见》原文,翻译,赏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佺期独不见原文,翻译,赏析独不见原文: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独不见注释:独不见: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 乐府解题:“独不见,伤思而不见也。 ”卢家少妇:泛指少妇。郁金堂:以郁金香料涂抹的堂屋。堂,一作“香” 。梁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古百越之地) ,故名。玳瑁(dimo 旧读 dimi):海生龟类,甲呈黄褐色相间花纹,古人用为装饰品。寒砧(zhn):指捣衣声。砧,捣衣用的垫石。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木叶:树叶。辽阳:辽河以北,泛指辽东地区。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音:一作“军” 。丹凤城:此指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后以凤城称京城。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长安大明宫正南门为丹凤门(见两京城坊考卷一) 。谁为:即“为谁” 。为,一作“谓” 。教(jio):使。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更教:一作“使妾” 。照:一作“对”。2-3独不见白话译文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独不见白话赏析独不见是沈佺期的一首名作,它描写了思妇之愁苦情状。首联写少妇及其所见。上句点出本诗的主人公为少妇,她所在之处为室内充满芳香的郁金堂。下句写她的所见,她看到用玳瑁装饰的屋梁上栖息着一对雌雄海燕,由海燕双栖而感到自己的孤寂。次联接着写少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上句点出时令和景物:时届九月秋天,处处响起妇女为远方征人赶制寒衣的捣衣声,这声音震落了树上的枯叶。下句由时令、景物,引出了少妇思夫之情:她的丈夫到遥远的辽阳(指今辽宁省一带)征戍已经十年了。三联进一步写少妇思夫之情:远在辽阳的丈夫已经好久没有音信了,而家在长安城南的少妇由于思夫而睡不着觉,感到秋天的夜特别长。 “白狼河” ,即今辽宁大凌河, “白狼河北” ,即指上文的“辽阳” ;“丹凤城” ,长安的别称。末联上句说少妇长时间只能相思而不能与丈夫相见,究竟为谁而孤身独处呢?下句写那明亮的月光却偏偏照射到少妇独处的帷帐上。全诗描写了闺妇思念征夫的苦闷心情,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团聚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本诗善于运用客观景物衬托主观之情。作者描写堂、梁和帷帐的华丽,海燕的双栖,以及月光的明亮,以反衬少妇的孤独寂寞和思夫之苦;写“寒砧催木叶”的景物,旁衬了少妇的孤独凄清;而春天的海燕和秋天的落叶,又暗示了少妇思夫一年到头始终没有间断过,更写出她的思夫之苦。在形式上, 独不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