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乡村文明行动”典型材料乡交通便利,北依济董公路,南靠鄄巨公路和京九铁路,引闫公路纵贯南北,金堤公路横穿东西,德商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村级公路 150 余公里,实现了自然村“村村通” , 形成了“五横四纵”的交通格局。XX 年以来,引马乡按照省、市、县“乡村文明行动”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塑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形成新风尚、拓展新阵地、建设新文化等重点环节,坚持把“乡村文明行动”作为推进全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推进行动顺利开展,取得显著成效。一、加强领导,明确思路,打牢“乡村文明行动”创建基础一是领导高度重视。 “乡村文明行动”开展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传达贯彻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把“乡村文明行动”作为全乡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成立“乡村文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在乡文明办设立专门行动办公室,制定关于在全乡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 ,对全乡乡村文明行动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工作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将各项任务落实到全乡各部门,形成了乡、村二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行动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二是全面摸底排查。对全乡 18 个行政村进行全范围摸底排查,根据村庄现有基础设施状况和环境整治难度进行科学分析、合理分类,并按照一定比例将行政村列入“十二五”期间各年度创建目标。三是明确创建思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的总体思路,二、突出重点,实施三大工程,确保“乡村文明行动”取得实效一是深入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将卫生集中整治作为乡村常创常新的一项工作,扎实开展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乡驻地和各行政村均成立专门保洁队伍,定期对街道、街巷进行卫生集中扫除,落实农户门前卫生“三包”措施,动员农户及时清除门前、院落垃圾。行动启动以来,在全乡农村共动用铲车 60 台次,清理整治农村街道 50 条,搬迁柴草堆 120 余个,清除沿街粪堆、垃圾堆 150 余个,共清理垃圾 10 余吨。同时,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乡投资 1000 多万元新修公路 85 公里,安装农村街道路灯 100 余盏,修护路灯 160 余盏。去年以来,对大黄庄、邵垓等 2 个村的室内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新配置,安装健身器材 10 件(套) ,购置电脑 4 台,购置图书 XX 册、光盘 20 盘,报刊杂志 10 种。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农村文化更加繁荣。依托各村文大院、户外健身广场等基层阵地,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资源的整合利用,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重点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五大工程”和“全民健身设施完善”工程,依托村级文化大院,建立面向农民开放、富有特色、 “一室多用”的综合活动室。深入开展“文化下乡”和实施百姓科技户户通工程,鼓励各级文艺团体深入农村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以 “过好民俗节日,发扬民族传统”为主题,组织各村群众广泛开展节日民俗庆祝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民族情感和自豪感。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确保用健康有益的主流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三是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农村风气焕然一新。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 、 “好媳妇、好婆婆”、文明集市、文明村镇等创评活动,截至目前,全乡农村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60 余户,评选出“好媳妇” 、 “好婆婆”30 余人。广泛开展创建文明集市活动,推动形成良好市场环境,建立诚实守信市场秩序,结合文化大集、科普大集等活动,让农村集市在传播先进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引领文明风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依托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力量,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教育,倡树良好道德风尚,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倡树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消费观,用舆论的力量推动良好风尚的形成。扎实推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紧紧依托乡村工、青、妇及农村社区巾帼服务队组织力量,探索组建卫生保洁、环境保护、农技推广、文明礼仪、文化活动等领域的基层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扶贫帮困、便民服务、法律援助、创业培训、就业转移等志愿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三、坚持乡村联动,整合多方资源,凝聚“乡村文明行动”强大合力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健全乡直部门、单位包村帮扶机制,充分调动全乡各行政村及有关单位的创建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参与乡村文明行动。各有关部门、单位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整体联动,以帮扶活动解决创建村在村容村貌、村风民俗、文化建设、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推动“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有效开展。不断深化文明单位牵手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各级类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帮助创建村协调资金和物资扶持,并将其帮扶情况作为文明单位每年年终复查的重要依据。同时,广泛动员和吸引社会资金,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积极参与、捐资捐物,积极构筑起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工作合力,力争圆满完成“乡村文明行动”的任务目标,推动全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乡交通便利,北依济董公路,南靠鄄巨公路和京九铁路,引闫公路纵贯南北,金堤公路横穿东西,德商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村级公路 150 余公里,实现了自然村“村村通” , 形成了“五横四纵”的交通格局。XX 年以来,引马乡按照省、市、县“乡村文明行动”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塑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形成新风尚、拓展新阵地、建设新文化等重点环节,坚持把“乡村文明行动”作为推进全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推进行动顺利开展,取得显著成效。一、加强领导,明确思路,打牢“乡村文明行动”创建基础一是领导高度重视。 “乡村文明行动”开展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传达贯彻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把“乡村文明行动”作为全乡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成立“乡村文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在乡文明办设立专门行动办公室,制定关于在全乡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 ,对全乡乡村文明行动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工作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将各项任务落实到全乡各部门,形成了乡、村二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行动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二是全面摸底排查。对全乡 18 个行政村进行全范围摸底排查,根据村庄现有基础设施状况和环境整治难度进行科学分析、合理分类,并按照一定比例将行政村列入“十二五”期间各年度创建目标。三是明确创建思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的总体思路,二、突出重点,实施三大工程,确保“乡村文明行动”取得实效一是深入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将卫生集中整治作为乡村常创常新的一项工作,扎实开展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乡驻地和各行政村均成立专门保洁队伍,定期对街道、街巷进行卫生集中扫除,落实农户门前卫生“三包”措施,动员农户及时清除门前、院落垃圾。行动启动以来,在全乡农村共动用铲车 60 台次,清理整治农村街道 50 条,搬迁柴草堆 120 余个,清除沿街粪堆、垃圾堆 150 余个,共清理垃圾 10 余吨。同时,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乡投资 1000 多万元新修公路 85 公里,安装农村街道路灯 100 余盏,修护路灯 160 余盏。去年以来,对大黄庄、邵垓等 2 个村的室内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新配置,安装健身器材 10 件(套) ,购置电脑 4 台,购置图书 XX 册、光盘 20 盘,报刊杂志 10 种。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农村文化更加繁荣。依托各村文大院、户外健身广场等基层阵地,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资源的整合利用,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重点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五大工程”和“全民健身设施完善”工程,依托村级文化大院,建立面向农民开放、富有特色、 “一室多用”的综合活动室。深入开展“文化下乡”和实施百姓科技户户通工程,鼓励各级文艺团体深入农村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以 “过好民俗节日,发扬民族传统”为主题,组织各村群众广泛开展节日民俗庆祝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民族情感和自豪感。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确保用健康有益的主流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三是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农村风气焕然一新。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 、 “好媳妇、好婆婆”、文明集市、文明村镇等创评活动,截至目前,全乡农村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60 余户,评选出“好媳妇” 、 “好婆婆”30 余人。广泛开展创建文明集市活动,推动形成良好市场环境,建立诚实守信市场秩序,结合文化大集、科普大集等活动,让农村集市在传播先进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引领文明风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依托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力量,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教育,倡树良好道德风尚,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倡树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消费观,用舆论的力量推动良好风尚的形成。扎实推进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紧紧依托乡村工、青、妇及农村社区巾帼服务队组织力量,探索组建卫生保洁、环境保护、农技推广、文明礼仪、文化活动等领域的基层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扶贫帮困、便民服务、法律援助、创业培训、就业转移等志愿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三、坚持乡村联动,整合多方资源,凝聚“乡村文明行动”强大合力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健全乡直部门、单位包村帮扶机制,充分调动全乡各行政村及有关单位的创建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参与乡村文明行动。各有关部门、单位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整体联动,以帮扶活动解决创建村在村容村貌、村风民俗、文化建设、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推动“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有效开展。不断深化文明单位牵手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各级类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帮助创建村协调资金和物资扶持,并将其帮扶情况作为文明单位每年年终复查的重要依据。同时,广泛动员和吸引社会资金,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积极参与、捐资捐物,积极构筑起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强大工作合力,力争圆满完成“乡村文明行动”的任务目标,推动全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乡交通便利,北依济董公路,南靠鄄巨公路和京九铁路,引闫公路纵贯南北,金堤公路横穿东西,德商高速公路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村级公路 150 余公里,实现了自然村“村村通” , 形成了“五横四纵”的交通格局。XX 年以来,引马乡按照省、市、县“乡村文明行动”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塑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形成新风尚、拓展新阵地、建设新文化等重点环节,坚持把“乡村文明行动”作为推进全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推进行动顺利开展,取得显著成效。一、加强领导,明确思路,打牢“乡村文明行动”创建基础一是领导高度重视。 “乡村文明行动”开展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传达贯彻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把“乡村文明行动”作为全乡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成立“乡村文明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在乡文明办设立专门行动办公室,制定关于在全乡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 ,对全乡乡村文明行动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工作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将各项任务落实到全乡各部门,形成了乡、村二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行动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二是全面摸底排查。对全乡 18 个行政村进行全范围摸底排查,根据村庄现有基础设施状况和环境整治难度进行科学分析、合理分类,并按照一定比例将行政村列入“十二五”期间各年度创建目标。三是明确创建思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的总体思路,二、突出重点,实施三大工程,确保“乡村文明行动”取得实效一是深入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将卫生集中整治作为乡村常创常新的一项工作,扎实开展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乡驻地和各行政村均成立专门保洁队伍,定期对街道、街巷进行卫生集中扫除,落实农户门前卫生“三包”措施,动员农户及时清除门前、院落垃圾。行动启动以来,在全乡农村共动用铲车 60 台次,清理整治农村街道 50 条,搬迁柴草堆 120 余个,清除沿街粪堆、垃圾堆 150 余个,共清理垃圾 10 余吨。同时,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乡投资 1000 多万元新修公路 85 公里,安装农村街道路灯 100 余盏,修护路灯 160 余盏。去年以来,对大黄庄、邵垓等 2 个村的室内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新配置,安装健身器材 10 件(套) ,购置电脑 4 台,购置图书 XX 册、光盘 20 盘,报刊杂志 10 种。二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农村文化更加繁荣。依托各村文大院、户外健身广场等基层阵地,加强对现有文化设施资源的整合利用,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重点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五大工程”和“全民健身设施完善”工程,依托村级文化大院,建立面向农民开放、富有特色、 “一室多用”的综合活动室。深入开展“文化下乡”和实施百姓科技户户通工程,鼓励各级文艺团体深入农村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以 “过好民俗节日,发扬民族传统”为主题,组织各村群众广泛开展节日民俗庆祝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民族情感和自豪感。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确保用健康有益的主流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三是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农村风气焕然一新。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 、 “好媳妇、好婆婆”、文明集市、文明村镇等创评活动,截至目前,全乡农村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60 余户,评选出“好媳妇” 、 “好婆婆”30 余人。广泛开展创建文明集市活动,推动形成良好市场环境,建立诚实守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高级模拟题集
- 2025年运营经理高级面试问题与答案详解
- 2025年企业员工社保替代雇主综合补充保障服务协议
- 2025年茶叶产品包装设计定制销售与服务一体化合同
- 2025年普洱茶线上线下销售与仓储物流一体化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子女抚养金支付标准及调整细则离婚协议样本
- 2025年度茶叶种植基地土壤改良与绿色防控技术承包协议
- 2025年度绿色排水沟建设与智能化管理系统集成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高品质羊毛原料电商总代理授权合同
- 2025年度新型管材绿色包装研发与应用实施合同
- YS-T 650-2020 医用气体和真空用无缝铜管
- JC-T 564-2000 纤维增强硅酸钙板
- 《建筑装饰工程质量检验与检测》课程标准
- PVC地胶板施工工艺流程图文
- 《数学分析》课件
- 子宫内膜息肉教学查房
- 漳州市消防安全评估报告
- 氢氧化钠应急预案
- 工厂投产前工作计划部署
- 广东乐居日用品生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DB15∕T 1937-2020 灌木林防风固沙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