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人』假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1页
『制度人』假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2页
『制度人』假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3页
『制度人』假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4页
『制度人』假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度人假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篇一:XX 尔雅经济学百年答案经济学百年(一) 1 西方经济学形成于工业革命的后期,时间大概是() 。A、十九世纪初 B、十九世纪末 C、十八世纪初 D、十八世纪末 我的答案:A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方经济学发生条件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文艺复习 D、土地革命 我的答案:D 3 现代经济学本身是研究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因此发生在西方。 () 我的答案: 经济学百年(二) 1 ()是边际效应学派的主要代表。 A、路德维希冯密塞斯 B、庞巴维克 C、熊彼特 D、哈耶克 我的答案:B 2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古典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的代表作品是通向奴役之路 。 窗体顶端 A、冯密塞斯 B、熊彼特 C、萨缪尔森 D、哈耶克 我的答案:D3 哈耶克、熊彼特、庞巴维克都是奥地利经济学家。() 我的答案: 经济学百年(三) 1 道格拉斯?诺斯认为,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是制度变革,其关键是() 。 A、教育 B、市场经济 C、产权 D、工业革命 我的答案:C 2 十六世纪末的重商主义认为,财富来自于() 。 A、流通 B、土地 C、产权 D、农业 我的答案:A 3 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罗纳德哈里科斯教授创立了() 。 A、社会经济学 B、法律经济学 C、市场经济学 D、国际经济学 我的答案:B 4 中国经济体制现在的状况是() 。 A、政府投资 B、支持垄断 C、低层次的重复建设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中国是典型的重商主义国家。对 经济学百年(四) 1 ()认为市场经济能够促进财富的极大增长。 A、恩格斯 B、马克思C、亚当斯密 D、刘易斯 我的答案:c 2 下列关于德国经济学家里斯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他主张保护贸易 B、他主张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重要 C、他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都是()最典型的代表。 窗体顶端 A、社会经济学 B、国家经济学 C、政治经济学 D、古典经济学 我的答案:D 亚当斯密被誉为“经济学界的哥白尼” 。 () 我的答案: 4 美国凡勃伦的企业理论是最早研究企业问题的。 () 我的答案: 经济学百年(五) 根据加里贝克尔的婚姻经济学理论, ()的婚姻较稳定。 窗体顶端 A、知识分子 B、富人 C、穷人 D、农民 我的答案:B 2 下列关于马克思及资本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窗体顶端 A、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犹太人家庭 B、 资本论共四卷 C、马克思把资本论第一卷叫做历史部分 D、马克思把市场经济叫做商品经济 我的答案:C 2 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的作者是加里贝克尔。()我的答案: 3 在加里贝克尔认为,一个人只有在通过配偶关系获得的预期收益超过预期婚姻成本时才结婚。 () 我的答案: 经济学百年(六) 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的显著特点是()的确立。 窗体顶端 A、市民义务 B、市场经济 C、私有财产 D、资本主义 我的答案:c 1 “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这句话出自()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亚当斯密 我的答案:B 2 马克思将()称为亚细亚社会国家。 A、中国、日本、韩国 B、中国、朝鲜、俄罗斯 C、中国、韩国、俄罗斯 D、中国、印度、俄罗斯 我的答案:D 3 资产阶级革命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 。 () 我的答案: 4 反杜林论的作者是马克思。 我的答案: 经济学百年(七) 1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于()出版。 A、1867 年 B、1876 年 C、1869 年 D、1872 年我的答案:A 2 马克思认为()的更新是资本主义走出危机的契机。 A、劳动力 B、社会制度 C、固定资本 D、生产方式 我的答案:C 3 认为“在资本主义统治最薄弱的环节可以率先建成社会主义”的是() 。 A、列宁 B、恩格斯 C、马克思 D、斯大林 我的答案:A 4 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人对人、人对物的依附,是人的依赖关系。 () 我的答案: 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一) 1 信息化、网络化战争发生于() 。 窗体顶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第四次工业革命 我的答案:C 下列关于亚当斯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他是法国的古典经济学家 B、他著有国富论 C、他著有道德情操论 D、他著有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 我的答案:A 2 马克思所研究的是相对、在当时高度发达的() 。 A、计划经济体制 B、资本主义体制 C、商品货币关系 D、市场经济 篇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978-XX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两个凡是”(实质是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文革结束后两年,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 2、内容:提出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决定加快农业发展; 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突出个人和搞个人崇拜。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任务; 提出了对外开放和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任务; 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的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1927 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2)1935 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3)1949 年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 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4)1978 大转折。 归纳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领导核心 形成标志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1935 年遵义会议开始形成,1945 年中共七大确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2 年十四大 思想成果 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 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三个代表思想(中共十六大)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2、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解放、发展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建立: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逐渐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统一,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积极作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的基本需求 消极作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生产积极性,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供应不足,给生活带来不便。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1)所有制形式单一,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2)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自主权。 (3)分配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吃“大锅饭” 。 (4)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否定市场及价值规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 (1)基本特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推动资源的流动与分配。 (2)积极作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消极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资源配置方式: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 (1)原因:历史原因:长期人民公社体制压抑农民积极性。 现实原因:a.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b.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2)方式:逐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即内容): 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按劳分配 基层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乡、镇、村 经济管理:由统购派购制度市场机制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多样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4)意义:A.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 B.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C.促进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概念阐释:土地公有制下,把土地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最先开始:安徽、四川 (3)主要特征:包产到户 (4)体制变动:乡镇政府取代人民公社、村委会取代生产大队 (5)改革深入:80 年代,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发展。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 年) (1)原因:必要性: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 可能性: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国内: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发展 南方谈话冲破思想束缚,奠定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奠定物质条件 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提出:南方谈话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中共十四大 基本框架确立:十四届三中全会 理论进一步完善:中共十五大 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21 世纪初3、特点: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化为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4、意义:推动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配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宏观调控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三次变动 1956 年 90 年代 90 年代以来 篇三: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 (下)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 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 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5 分)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0 世纪 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4 分) (1)宋代: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2 分)明代:商人数量增加,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途贩运发达。 (3 分) (2)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2 分) 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 分) (3)主要原因:计划经济体制。 (1 分) 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 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 分) 二、拓展提升(AB 层选做) 新闻的意义在于记录历史。中国每年每月每天每时都在进步,每个地区每个领域都在进步。我们需要从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进步中,找到那些影响全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92 年,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等全国十几家报纸共同组织投票选出了当年中国十大新闻,按投票数从高到低排列如下: 1邓小平 1月 19日开始巡视南方,号召进一步解放思想。 2中共“十四大”于 10月 12日至 18日在京召开。34 月 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定在长江兴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 417 家新闻单位的 18名记者组成第一个大陆记者团 9月 5日离京赴台采访,迈出海峡两岸新闻双向交流的第一步。 5中国运动员在 8月 10日结束的第 25届奥运会上共获得 16枚金牌、22 枚银牌和 16枚铜牌,创造了中国在奥运会上的最佳成绩。 6中国从 7月 23日开始施行全民所有制工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该条例规定,国营企 业享有 14项生产经营自主权。 7日本明仁天皇 10月 23日至 28日访问中国。这是中日两国交往史上日本天皇第一次访华。 88 月 24日,中国与大韩民国建立外交关系。 9中国长征火箭分别于 8月和 12月成功地发射了两颗澳大利亚通信卫星。 10中国从 4月 1日起在全国范围提高粮食统销价格,实现购销同价,以促进粮食生产,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1)邓小平南巡和中共“十四大”召开的票数为什么高居榜首?请从内容及意义方面进行阐释。 (8 分) (2)根据第 4条新闻,1992 年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缓和,除此之外,这一年两岸关系还取得了哪些成果?在此之前,中国政府还做了哪些努力?(4 分) (3)第 6条新闻涉及国有企业改革,颁布该条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第 10条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当时农村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制度?(2 分) (1) 答:内容及意义:邓小平南巡是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期进行的,他回答了要不要搞市场经济的重大问题,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问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 (4 分)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4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