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年度基层民政事务的工作总结_第1页
乡镇年度基层民政事务的工作总结_第2页
乡镇年度基层民政事务的工作总结_第3页
乡镇年度基层民政事务的工作总结_第4页
乡镇年度基层民政事务的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镇年度基层民政事务工作总结XX 年,我镇民政工作以党的群众路线为统领,以服务大局为根本,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抓管理、强服务、创品牌、出亮点,以强化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为职能,坚持把落实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作为我镇民政工作的重要目标和核心内容,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高民政服务管理水平。现将 XX 年民政工作总结如下:一、全面落实惠民政策,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效能(一)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严格低保规范管理。一是认真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规范申报程序,严格听证审批,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救助面,今年我镇实行了年内四次(一季度一次)的低保受理审批和镇政府集中听证评议制度,截至目前,共上报审批新 XX 市低保对象 79 户、137 人,确保了困难群众救助的及时性和低保听证评议的公平、公正性。二是本着“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原则,切实规范了低保动态管理,今年累计退保 60 户、88 人,提标 7 户、降标 67 户。三是对城市低保台卡进行了信息核对和及时运转,完善了低保电子信息台账。四是对全镇城市低保对象进行了信息系统的录入,完成了省、市、县安排的低保信息系统录入工作任务。五是认真开展了城市低保有效期管理工作。对差额低保对象通过入户调查、听证评议、公开公示等程序,确认了拟退保及降标家庭,止目前拟上报退保对象共 28 户,降标 2 户。(二)严格落实临时救助机制和办法。贯彻落实XX 县城乡居民临时救助暂行办法, 按照“政策公开、程序规范、制度健全、结果透明”的目标,规范临时救助制度,优化审批程序,认真开展临时救助活动,切实提高救助效率和效益,截至目前,我镇共审批临时救助 111 户,发放救助资金万元。(三)扎实推进医疗救助工作。贯彻落实甘肃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严格界定医疗救助对象,大力宣传相关政策,全面开展入户调查工作,确保重点救助对象应救尽救,今年以来,共救助 127 人次,发放救助资金万元,有效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穷”的现状。(四)全面落实租赁住房补贴政策。今年以来,我镇对低保家庭中的无房户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至目前,对符合条件的 246 户、352 人发放了租赁住房补贴,共计 XX50 元。(五)进一步完善救灾救济制度,提高救助能力。制定和完善了救灾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响应程序,认真落实了救灾工作分级负责,24 小时灾情快报制度,使灾情核查全面、及时准确,无一疏漏,有效杜绝了重大事件的发生,切实提高了对因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救助能力。(六)扎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加大巡查和救助力度,特别是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中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员救助和安置工作。严格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依法救助”的原则,密切关注流浪乞讨人员的安危,组织社区对各辖区内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摸底筛查,确保了流浪乞讨人员能安全过冬。( 七)全面做好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保障工作。对镇区 “三无人员” 、留守儿童、孤儿、空巢老人、孤寡智障人员等特殊困难人群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走访了解和安全排查,及时掌握特殊人群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确保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二、深入开展双拥创建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深入贯彻军人优待抚恤条例 ,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政策。今年,我镇对 XX年年满 60 岁的农村籍退役军人摸底上报 1 人,全镇现有重点优抚对象共 85 人(其中参战的 21 人,原 8023 及其它涉核人员 8 人,在乡老复员军人 3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1 人,60 岁农村退役军人20 人,铀矿开采退役军人 13 人,因战伤残的 3 人,因公伤残的 13 人,因公牺牲的 2 人,病故军人遗属 1 人) ,月发放抚恤补助金及门诊补助费 48161元。同时,配合民政局对优抚对象信息进行了采集认证,及时上报重点优抚对象每月的动态,切实规范了优抚对象的管理和抚恤补助金的发放。三、完善老年优待保障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全面贯彻落实老年法和省、市县优待老人的规定,将敬老、养老、助老道德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与我镇各项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心老年人和老龄事业,在全社会树立了尊老、敬老、助老、爱老的良好风尚。一是对残疾、困难老人进行了逐一摸底调查,截止目前,共为 100 名 60-79 岁残疾老人和 825 名 60-79岁的困难老人发放特殊补助资金万元。二是有效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组建了以老龄办、司法所及相关站所为成员的老年维权站,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并加大了涉老案件的查处力度,今年以来,共接待老年人来信来访 19 人次,已全部处理答复,全镇未发生老年人非正常死亡事件,切实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大助老帮困力度。进一步完善“三无人员”的社会救助制度,对 4 名“三无老人”实行了集中供养,对生活困难和高龄老年人实行定期不定期的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四、强化民主管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推进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完善各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加大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切实保障了广大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公众参与意识。五、推进政策落实,规范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一)推进殡葬改革,全面落实殡葬惠民政策。一是加大了殡葬改革的动员宣传力度,倡导绿色环保、生态节地、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二是认真落实惠民殡葬政策,今年,我镇共上报审批了特殊困难群众殡葬免费服务 10 户,救助金额 7800 元。三是加大对北大桥公墓的监督管理及绿化工作,严格杜绝了乱埋滥葬现象发生。(二)认真做好街路牌设置与地名普查工作。 一是开展了城区街路巷门牌及住宅楼楼牌设置工作。对城区街路巷门牌及住宅楼楼牌进行了全面安装,完善补充更换了不规范门牌及楼牌,规范制作城区街路巷门牌及住宅楼楼牌编码表分发镇区各部门单位,现已正式启用。二是收集资料,认真调查,全面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中的地名普查目录、地名信息普查中的地名含义、历史来源、地名实体描述及 gps 定位登记及录入工作,切实提高了地名公共服务能力。六、加大民政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一是成立了以民政、社保、综治、计生等服务为民的综合服务大厅,为群众的来访办事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由县民政局统一配备了民政信息专网,初步实现了民政网络信息化,进一步规范了低保管理。三是结合基层民政工作实际,对民政办工作职能、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工作准则,以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各项民政业务流程进行了规范,制定了民政办工作流程 、 社会救助工作来信来访制度 ,使民政工作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七、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监督管理机制本着“求实、创新、民主、公开”的管理机制,我镇把城市低保清理规范工作和弱势群体救助紧密结合起来,利用镇城市低保听证会和入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低保、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的政策及审批程序的广泛宣传。 一年来,制作宣传标语 12 条,宣传栏 4 块,电子屏宣传标语 78 条,印发宣传资料 XX 余份,有效提高了群众对城市低保及相关救助的政策知晓率。八、存在的问题1. 低保家庭财产和收入难以界定,特别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只能通过个人申报、入户调查、信函索证、民主评议、公示、社会监督等方法来核定,还存在无法消除瞒报、少报或者不报个人及家庭收入的情况,影响了救助工作的公平合理性。2.针对 XX 年实施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居民大病救助由先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医疗救助的程序进行,给居民申请大病救助增加了过多的环节,影响了救助工作的及时性。截至目前,部分急需救助的患者仍停留在大病保险报销环节,给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3.低保系统网络运行缓慢,程序繁多,加大了民政工作人员工作量,影响了其他救助工作的进程。九、下一步工作打算1. 加大低保家庭经济信息核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城市低保管理,严格把关,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2. 加大社会救助、双拥、老龄、等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 98%以上的群众都知晓相关政策。3.进一步规范低保申请、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审批程序,坚持实行阳光操作,加大入户核查力度,有效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4.加大“老年法”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养老、敬老活动,营造关爱老人、共建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对 60 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信息数据的采集摸底,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夯实基础。5.大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全力落实好优抚对象的各项优待抚恤补助政策。XX 年,我镇民政工作以党的群众路线为统领,以服务大局为根本,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抓管理、强服务、创品牌、出亮点,以强化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为职能,坚持把落实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作为我镇民政工作的重要目标和核心内容,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高民政服务管理水平。现将 XX 年民政工作总结如下:一、全面落实惠民政策,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效能(一)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严格低保规范管理。一是认真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规范申报程序,严格听证审批,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救助面,今年我镇实行了年内四次(一季度一次)的低保受理审批和镇政府集中听证评议制度,截至目前,共上报审批新 XX 市低保对象 79 户、137 人,确保了困难群众救助的及时性和低保听证评议的公平、公正性。二是本着“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原则,切实规范了低保动态管理,今年累计退保 60 户、88 人,提标 7 户、降标 67 户。三是对城市低保台卡进行了信息核对和及时运转,完善了低保电子信息台账。四是对全镇城市低保对象进行了信息系统的录入,完成了省、市、县安排的低保信息系统录入工作任务。五是认真开展了城市低保有效期管理工作。对差额低保对象通过入户调查、听证评议、公开公示等程序,确认了拟退保及降标家庭,止目前拟上报退保对象共 28 户,降标 2 户。(二)严格落实临时救助机制和办法。贯彻落实XX 县城乡居民临时救助暂行办法, 按照“政策公开、程序规范、制度健全、结果透明”的目标,规范临时救助制度,优化审批程序,认真开展临时救助活动,切实提高救助效率和效益,截至目前,我镇共审批临时救助 111 户,发放救助资金万元。(三)扎实推进医疗救助工作。贯彻落实甘肃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严格界定医疗救助对象,大力宣传相关政策,全面开展入户调查工作,确保重点救助对象应救尽救,今年以来,共救助 127 人次,发放救助资金万元,有效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穷”的现状。(四)全面落实租赁住房补贴政策。今年以来,我镇对低保家庭中的无房户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至目前,对符合条件的 246 户、352 人发放了租赁住房补贴,共计 XX50 元。(五)进一步完善救灾救济制度,提高救助能力。制定和完善了救灾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响应程序,认真落实了救灾工作分级负责,24 小时灾情快报制度,使灾情核查全面、及时准确,无一疏漏,有效杜绝了重大事件的发生,切实提高了对因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救助能力。(六)扎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加大巡查和救助力度,特别是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中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员救助和安置工作。严格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依法救助”的原则,密切关注流浪乞讨人员的安危,组织社区对各辖区内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摸底筛查,确保了流浪乞讨人员能安全过冬。( 七)全面做好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保障工作。对镇区 “三无人员” 、留守儿童、孤儿、空巢老人、孤寡智障人员等特殊困难人群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走访了解和安全排查,及时掌握特殊人群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确保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二、深入开展双拥创建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深入贯彻军人优待抚恤条例 ,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政策。今年,我镇对 XX年年满 60 岁的农村籍退役军人摸底上报 1 人,全镇现有重点优抚对象共 85 人(其中参战的 21 人,原 8023 及其它涉核人员 8 人,在乡老复员军人 3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1 人,60 岁农村退役军人20 人,铀矿开采退役军人 13 人,因战伤残的 3 人,因公伤残的 13 人,因公牺牲的 2 人,病故军人遗属 1 人) ,月发放抚恤补助金及门诊补助费 48161元。同时,配合民政局对优抚对象信息进行了采集认证,及时上报重点优抚对象每月的动态,切实规范了优抚对象的管理和抚恤补助金的发放。三、完善老年优待保障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全面贯彻落实老年法和省、市县优待老人的规定,将敬老、养老、助老道德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与我镇各项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心老年人和老龄事业,在全社会树立了尊老、敬老、助老、爱老的良好风尚。一是对残疾、困难老人进行了逐一摸底调查,截止目前,共为 100 名 60-79 岁残疾老人和 825 名 60-79岁的困难老人发放特殊补助资金万元。二是有效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组建了以老龄办、司法所及相关站所为成员的老年维权站,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并加大了涉老案件的查处力度,今年以来,共接待老年人来信来访 19 人次,已全部处理答复,全镇未发生老年人非正常死亡事件,切实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大助老帮困力度。进一步完善“三无人员”的社会救助制度,对 4 名“三无老人”实行了集中供养,对生活困难和高龄老年人实行定期不定期的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四、强化民主管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推进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完善各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加大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切实保障了广大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公众参与意识。五、推进政策落实,规范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一)推进殡葬改革,全面落实殡葬惠民政策。一是加大了殡葬改革的动员宣传力度,倡导绿色环保、生态节地、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二是认真落实惠民殡葬政策,今年,我镇共上报审批了特殊困难群众殡葬免费服务 10 户,救助金额 7800 元。三是加大对北大桥公墓的监督管理及绿化工作,严格杜绝了乱埋滥葬现象发生。(二)认真做好街路牌设置与地名普查工作。 一是开展了城区街路巷门牌及住宅楼楼牌设置工作。对城区街路巷门牌及住宅楼楼牌进行了全面安装,完善补充更换了不规范门牌及楼牌,规范制作城区街路巷门牌及住宅楼楼牌编码表分发镇区各部门单位,现已正式启用。二是收集资料,认真调查,全面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中的地名普查目录、地名信息普查中的地名含义、历史来源、地名实体描述及 gps 定位登记及录入工作,切实提高了地名公共服务能力。六、加大民政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一是成立了以民政、社保、综治、计生等服务为民的综合服务大厅,为群众的来访办事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由县民政局统一配备了民政信息专网,初步实现了民政网络信息化,进一步规范了低保管理。三是结合基层民政工作实际,对民政办工作职能、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工作准则,以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各项民政业务流程进行了规范,制定了民政办工作流程 、 社会救助工作来信来访制度 ,使民政工作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七、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监督管理机制本着“求实、创新、民主、公开”的管理机制,我镇把城市低保清理规范工作和弱势群体救助紧密结合起来,利用镇城市低保听证会和入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低保、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的政策及审批程序的广泛宣传。 一年来,制作宣传标语 12 条,宣传栏 4 块,电子屏宣传标语 78 条,印发宣传资料 XX 余份,有效提高了群众对城市低保及相关救助的政策知晓率。八、存在的问题1. 低保家庭财产和收入难以界定,特别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只能通过个人申报、入户调查、信函索证、民主评议、公示、社会监督等方法来核定,还存在无法消除瞒报、少报或者不报个人及家庭收入的情况,影响了救助工作的公平合理性。2.针对 XX 年实施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居民大病救助由先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医疗救助的程序进行,给居民申请大病救助增加了过多的环节,影响了救助工作的及时性。截至目前,部分急需救助的患者仍停留在大病保险报销环节,给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3.低保系统网络运行缓慢,程序繁多,加大了民政工作人员工作量,影响了其他救助工作的进程。九、下一步工作打算1. 加大低保家庭经济信息核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城市低保管理,严格把关,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2. 加大社会救助、双拥、老龄、等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 98%以上的群众都知晓相关政策。3.进一步规范低保申请、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审批程序,坚持实行阳光操作,加大入户核查力度,有效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4.加大“老年法”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养老、敬老活动,营造关爱老人、共建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对 60 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信息数据的采集摸底,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夯实基础。5.大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全力落实好优抚对象的各项优待抚恤补助政策。XX 年,我镇民政工作以党的群众路线为统领,以服务大局为根本,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抓管理、强服务、创品牌、出亮点,以强化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为职能,坚持把落实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作为我镇民政工作的重要目标和核心内容,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高民政服务管理水平。现将 XX 年民政工作总结如下:一、全面落实惠民政策,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效能(一)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严格低保规范管理。一是认真落实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规范申报程序,严格听证审批,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救助面,今年我镇实行了年内四次(一季度一次)的低保受理审批和镇政府集中听证评议制度,截至目前,共上报审批新 XX 市低保对象 79 户、137 人,确保了困难群众救助的及时性和低保听证评议的公平、公正性。二是本着“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原则,切实规范了低保动态管理,今年累计退保 60 户、88 人,提标 7 户、降标 67 户。三是对城市低保台卡进行了信息核对和及时运转,完善了低保电子信息台账。四是对全镇城市低保对象进行了信息系统的录入,完成了省、市、县安排的低保信息系统录入工作任务。五是认真开展了城市低保有效期管理工作。对差额低保对象通过入户调查、听证评议、公开公示等程序,确认了拟退保及降标家庭,止目前拟上报退保对象共 28 户,降标 2 户。(二)严格落实临时救助机制和办法。贯彻落实XX 县城乡居民临时救助暂行办法, 按照“政策公开、程序规范、制度健全、结果透明”的目标,规范临时救助制度,优化审批程序,认真开展临时救助活动,切实提高救助效率和效益,截至目前,我镇共审批临时救助 111 户,发放救助资金万元。(三)扎实推进医疗救助工作。贯彻落实甘肃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严格界定医疗救助对象,大力宣传相关政策,全面开展入户调查工作,确保重点救助对象应救尽救,今年以来,共救助 127 人次,发放救助资金万元,有效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穷”的现状。(四)全面落实租赁住房补贴政策。今年以来,我镇对低保家庭中的无房户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至目前,对符合条件的 246 户、352 人发放了租赁住房补贴,共计 XX50 元。(五)进一步完善救灾救济制度,提高救助能力。制定和完善了救灾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响应程序,认真落实了救灾工作分级负责,24 小时灾情快报制度,使灾情核查全面、及时准确,无一疏漏,有效杜绝了重大事件的发生,切实提高了对因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救助能力。(六)扎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加大巡查和救助力度,特别是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中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员救助和安置工作。严格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依法救助”的原则,密切关注流浪乞讨人员的安危,组织社区对各辖区内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摸底筛查,确保了流浪乞讨人员能安全过冬。( 七)全面做好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保障工作。对镇区 “三无人员” 、留守儿童、孤儿、空巢老人、孤寡智障人员等特殊困难人群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走访了解和安全排查,及时掌握特殊人群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确保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二、深入开展双拥创建工作,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深入贯彻军人优待抚恤条例 ,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政策。今年,我镇对 XX年年满 60 岁的农村籍退役军人摸底上报 1 人,全镇现有重点优抚对象共 85 人(其中参战的 21 人,原 8023 及其它涉核人员 8 人,在乡老复员军人 3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1 人,60 岁农村退役军人20 人,铀矿开采退役军人 13 人,因战伤残的 3 人,因公伤残的 13 人,因公牺牲的 2 人,病故军人遗属 1 人) ,月发放抚恤补助金及门诊补助费 48161元。同时,配合民政局对优抚对象信息进行了采集认证,及时上报重点优抚对象每月的动态,切实规范了优抚对象的管理和抚恤补助金的发放。三、完善老年优待保障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全面贯彻落实老年法和省、市县优待老人的规定,将敬老、养老、助老道德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与我镇各项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心老年人和老龄事业,在全社会树立了尊老、敬老、助老、爱老的良好风尚。一是对残疾、困难老人进行了逐一摸底调查,截止目前,共为 100 名 60-79 岁残疾老人和 825 名 60-79岁的困难老人发放特殊补助资金万元。二是有效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组建了以老龄办、司法所及相关站所为成员的老年维权站,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并加大了涉老案件的查处力度,今年以来,共接待老年人来信来访 19 人次,已全部处理答复,全镇未发生老年人非正常死亡事件,切实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大助老帮困力度。进一步完善“三无人员”的社会救助制度,对 4 名“三无老人”实行了集中供养,对生活困难和高龄老年人实行定期不定期的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四、强化民主管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推进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完善各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加大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检查力度,提高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切实保障了广大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公众参与意识。五、推进政策落实,规范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一)推进殡葬改革,全面落实殡葬惠民政策。一是加大了殡葬改革的动员宣传力度,倡导绿色环保、生态节地、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二是认真落实惠民殡葬政策,今年,我镇共上报审批了特殊困难群众殡葬免费服务 10 户,救助金额 7800 元。三是加大对北大桥公墓的监督管理及绿化工作,严格杜绝了乱埋滥葬现象发生。(二)认真做好街路牌设置与地名普查工作。 一是开展了城区街路巷门牌及住宅楼楼牌设置工作。对城区街路巷门牌及住宅楼楼牌进行了全面安装,完善补充更换了不规范门牌及楼牌,规范制作城区街路巷门牌及住宅楼楼牌编码表分发镇区各部门单位,现已正式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