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省建设局建设工作会议典型材料近年来,在省建设厅和 XX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工程项目日趋增多、投资额日趋增大、管理任务日趋繁重的新形势,我市建设系统牢固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全面推进”的方针,把“抓质量、保安全”当做一项重要任务,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以争创优质工程、提高工程质量,杜绝重大安全事故、降低一般性事故为重点,健全机制,夯实基础,强化管理,消除隐患,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稳中有升,稳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XX 年,全市创建安全文明工地 339 个,杜绝了死亡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竣工工程质量合格率 100%,优良率 58%,创泰山杯工程 9 个,北海路被评为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坚持三个“到位” ,夯实管理基础;强化三项“管理” ,消除事故隐患;建立三项“机制” ,完善监管体系。一、 坚持三个“到位” ,夯实管理基础一是宣传教育到位。质量和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抓好质量安全工作的首要问题是认识问题,提高认识的关键在于宣传教育。我们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形式,大造声势,广泛宣传,得到了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增强了全行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先后摄制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专题资料片,在电视台长时间滚动播出;在潍坊日报开辟质量安全大如天专栏,专门对质量安全生产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广泛发行图文并茂的“安全在您心中”知识画册,把安全知识形象地灌输到人们的心中;在职工亲人、家属中开展了“我盼亲人归”活动,在施工现场开展以“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为主题的“三不伤害”活动。同时,我们结合“质量月” 、 “安全月”活动,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主题晚会、应急救援演练、工程质量用户回访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过程中,形成了“工程建设、安全先行、质量至上”的共识,时时绷紧质量安全弦,做到时时讲质量安全,事事重质量安全,真正把质量安全抓到手上,落到实处。二是规章制度到位。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质量安全制度的建设尤为重要。近几年,我们从完善制度建设这个基础性环节入手,先后建立了工程质量安全巡查、警示、约谈等制度,制定了建筑工程安全文明管理、优质结构工程评选、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管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涵盖了从行政审批、招标投标、建设执法、评先树优到现场管理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有效地规范了各级管理部门、各方责任主体和从业人员行为。同时我们重点抓好制度落实,要求各方人员严格遵守制度,坚决按制度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化,不搞下不为例,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从而使我们的质量安全管理步入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三是责任落实到位。实行严格的责任目标管理和落实责任制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每年都与各县市区签订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 ,各县市区再把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辖区内的施工企业,直至项目部、班组及个人,并且实行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和保证措施,与行政责任和经济利益挂钩,做到了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到位。对完不成责任目标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二、强化三项“管理” ,消除事故隐患一是实行“一卡通”制度。正本必须清源,履行法定建设程序是保证质量安全的源头。为此,我们以集中行政审批、推行“一站式”服务为切入点,科学制定并实行了建设项目“一卡通”制度,严格办理施工图审、质量监督、安全报监、施工许可等建设手续。每到一个环节,由承办人员按照“前事未完、后事不办”的原则,严格验证和把关,前一手续不全,后一手续就无法办理,进一步增强了工程项目程序办理的法规性、严肃性,有效克服了随意性,避免了人为性,堵塞了程序履行中引发质量安全问题的漏洞。二是强化培训教育管理。近年来,大量农村劳力涌入城市,成为建筑施工的主要劳动力,他们往往是“放下锄头,拿起瓦刀” ,缺乏必要的质量安全技能培训,极易诱发各种质量安全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了对建筑工人的培训力度。XX 年,举办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培训班三期,培训电工1158 人;结合塔吊专项治理,举办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培训班五期,培训塔吊司机、信号指挥工、起重机械操作工 1861 人;另外还组织了质检员、资料员、架子工等人员的短期培训。去年全市总计培训各类人员 5000 多人,进一步提高了一线作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自我防范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加强信用体系管理。我们按照部、厅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完善了以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平台,把工程项目、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等各类信息录入管理系统,强化诚信监督。对于企业和从业人员,职能部门一旦发现其违法违规行为,立即在网上曝光。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进入行政处罚程序,处罚结果在网上公示。根据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年度综合表现,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分别对应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次。评定等次直接与招投标、企业资质、个人资格和评先树优挂钩。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和从业人员的违规成本大幅增加,普遍感到“守信受益,失信受损” ,自觉增强自律意识,有效地规范了质量安全行为。三、深化三项“机制” ,完善管理体系一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为更好地调动施工企业抓好质量安全的积极性,我们实行了“三挂钩”激励制约机制:一与招投标挂钩。对创出省、市级安全文明工地、 “泰山杯”工程、XX 市“鸢都杯”、XX 市优质结构工程、市代表工程的企业,在工程招投标时对等加分;二与企业资质和个人从业资格挂钩。把企业和个人质量安全管理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对质量业绩差、安全生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和人员,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及时向有权部门反映,该降级的降级,该吊销资质的吊销资质,该吊销资格的坚决吊销资格;三与评先树优挂钩。对出现质量安全事故或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其参加先进评选的资格。二是完善保障机制。健全机构、充实力量、落实费用是搞好质量安全工作的前提。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机构要设立、人员要充实、资金要到位三个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级监督机构,调整充实了执法队伍,督促落实了安全保障经费。我市12 个县市区、3 个开发区都成立了安全监督机构,每个施工企业都设立了专职安全处室,配备了专职安全员。目前,我市有安全管理机构 543 个,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7000 余名,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市的安全管理网络,进一步拓展了质量安全的监管覆盖面,各类开发园区、城乡结合部和村镇工程等薄弱环节得到更加有效的监管。为保障安全文明施工费用的落实,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大监督检查,定期组织招投标、安监、造价等职能部门,重点对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的合同签定、支付计划和使用进行专项检查。XX 年,共检查在建工程 460 个,督促甲乙双方补签该项费用合同 67 个,落实费用 820 万元,有 13 个工程项目因费用不到位被停工,有 8个工程项目因施工企业未按规定使用费用被停工,对保障施工从业人员的作业条件和生活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三是完善监管机制。我们坚持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在日常检查的基础上,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拉网式大检查。每次检查都由局领导带队,抽调专业人员,分区分片进行。重点检查各种质量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并通过新闻媒体广造声势,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压力。在具体检查中,突出“三个随机”:随机定路线、随机定项目、随机定人员,使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发现隐患及时责令整改。 我们还十分注重依靠科学仪器、科技手段提高检查水平,每年都投资几十万元购置各类检测仪器,增强了检查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XX 年,我市共查出事故隐患 3000多条,下达整改通知书 560 余份,对近百家建筑工地进行了封停处理。其中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26 个项目罚款 160 余万元,起到了“罚一儆百”的震慑作用。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三个体系”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内控机制,把责任量化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做到整改复查抓落实,处罚公示不手软。对于当查不查、当罚不罚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在适当范围内予以公布,防止了失职渎职行为的发生。近年来,在省建设厅和 XX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工程项目日趋增多、投资额日趋增大、管理任务日趋繁重的新形势,我市建设系统牢固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全面推进”的方针,把“抓质量、保安全”当做一项重要任务,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以争创优质工程、提高工程质量,杜绝重大安全事故、降低一般性事故为重点,健全机制,夯实基础,强化管理,消除隐患,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稳中有升,稳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XX 年,全市创建安全文明工地 339 个,杜绝了死亡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竣工工程质量合格率 100%,优良率 58%,创泰山杯工程 9 个,北海路被评为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坚持三个“到位” ,夯实管理基础;强化三项“管理” ,消除事故隐患;建立三项“机制” ,完善监管体系。一、 坚持三个“到位” ,夯实管理基础一是宣传教育到位。质量和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抓好质量安全工作的首要问题是认识问题,提高认识的关键在于宣传教育。我们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形式,大造声势,广泛宣传,得到了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增强了全行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先后摄制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专题资料片,在电视台长时间滚动播出;在潍坊日报开辟质量安全大如天专栏,专门对质量安全生产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广泛发行图文并茂的“安全在您心中”知识画册,把安全知识形象地灌输到人们的心中;在职工亲人、家属中开展了“我盼亲人归”活动,在施工现场开展以“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为主题的“三不伤害”活动。同时,我们结合“质量月” 、 “安全月”活动,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主题晚会、应急救援演练、工程质量用户回访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过程中,形成了“工程建设、安全先行、质量至上”的共识,时时绷紧质量安全弦,做到时时讲质量安全,事事重质量安全,真正把质量安全抓到手上,落到实处。二是规章制度到位。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质量安全制度的建设尤为重要。近几年,我们从完善制度建设这个基础性环节入手,先后建立了工程质量安全巡查、警示、约谈等制度,制定了建筑工程安全文明管理、优质结构工程评选、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管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涵盖了从行政审批、招标投标、建设执法、评先树优到现场管理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有效地规范了各级管理部门、各方责任主体和从业人员行为。同时我们重点抓好制度落实,要求各方人员严格遵守制度,坚决按制度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化,不搞下不为例,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从而使我们的质量安全管理步入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三是责任落实到位。实行严格的责任目标管理和落实责任制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每年都与各县市区签订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 ,各县市区再把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辖区内的施工企业,直至项目部、班组及个人,并且实行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和保证措施,与行政责任和经济利益挂钩,做到了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到位。对完不成责任目标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二、强化三项“管理” ,消除事故隐患一是实行“一卡通”制度。正本必须清源,履行法定建设程序是保证质量安全的源头。为此,我们以集中行政审批、推行“一站式”服务为切入点,科学制定并实行了建设项目“一卡通”制度,严格办理施工图审、质量监督、安全报监、施工许可等建设手续。每到一个环节,由承办人员按照“前事未完、后事不办”的原则,严格验证和把关,前一手续不全,后一手续就无法办理,进一步增强了工程项目程序办理的法规性、严肃性,有效克服了随意性,避免了人为性,堵塞了程序履行中引发质量安全问题的漏洞。二是强化培训教育管理。近年来,大量农村劳力涌入城市,成为建筑施工的主要劳动力,他们往往是“放下锄头,拿起瓦刀” ,缺乏必要的质量安全技能培训,极易诱发各种质量安全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了对建筑工人的培训力度。XX 年,举办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培训班三期,培训电工1158 人;结合塔吊专项治理,举办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培训班五期,培训塔吊司机、信号指挥工、起重机械操作工 1861 人;另外还组织了质检员、资料员、架子工等人员的短期培训。去年全市总计培训各类人员 5000 多人,进一步提高了一线作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自我防范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加强信用体系管理。我们按照部、厅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完善了以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平台,把工程项目、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等各类信息录入管理系统,强化诚信监督。对于企业和从业人员,职能部门一旦发现其违法违规行为,立即在网上曝光。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进入行政处罚程序,处罚结果在网上公示。根据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年度综合表现,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分别对应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次。评定等次直接与招投标、企业资质、个人资格和评先树优挂钩。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和从业人员的违规成本大幅增加,普遍感到“守信受益,失信受损” ,自觉增强自律意识,有效地规范了质量安全行为。三、深化三项“机制” ,完善管理体系一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为更好地调动施工企业抓好质量安全的积极性,我们实行了“三挂钩”激励制约机制:一与招投标挂钩。对创出省、市级安全文明工地、 “泰山杯”工程、XX 市“鸢都杯”、XX 市优质结构工程、市代表工程的企业,在工程招投标时对等加分;二与企业资质和个人从业资格挂钩。把企业和个人质量安全管理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对质量业绩差、安全生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和人员,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及时向有权部门反映,该降级的降级,该吊销资质的吊销资质,该吊销资格的坚决吊销资格;三与评先树优挂钩。对出现质量安全事故或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其参加先进评选的资格。二是完善保障机制。健全机构、充实力量、落实费用是搞好质量安全工作的前提。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机构要设立、人员要充实、资金要到位三个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级监督机构,调整充实了执法队伍,督促落实了安全保障经费。我市12 个县市区、3 个开发区都成立了安全监督机构,每个施工企业都设立了专职安全处室,配备了专职安全员。目前,我市有安全管理机构 543 个,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7000 余名,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市的安全管理网络,进一步拓展了质量安全的监管覆盖面,各类开发园区、城乡结合部和村镇工程等薄弱环节得到更加有效的监管。为保障安全文明施工费用的落实,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大监督检查,定期组织招投标、安监、造价等职能部门,重点对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的合同签定、支付计划和使用进行专项检查。XX 年,共检查在建工程 460 个,督促甲乙双方补签该项费用合同 67 个,落实费用 820 万元,有 13 个工程项目因费用不到位被停工,有 8个工程项目因施工企业未按规定使用费用被停工,对保障施工从业人员的作业条件和生活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三是完善监管机制。我们坚持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在日常检查的基础上,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拉网式大检查。每次检查都由局领导带队,抽调专业人员,分区分片进行。重点检查各种质量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并通过新闻媒体广造声势,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压力。在具体检查中,突出“三个随机”:随机定路线、随机定项目、随机定人员,使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发现隐患及时责令整改。 我们还十分注重依靠科学仪器、科技手段提高检查水平,每年都投资几十万元购置各类检测仪器,增强了检查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XX 年,我市共查出事故隐患 3000多条,下达整改通知书 560 余份,对近百家建筑工地进行了封停处理。其中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26 个项目罚款 160 余万元,起到了“罚一儆百”的震慑作用。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三个体系”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内控机制,把责任量化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做到整改复查抓落实,处罚公示不手软。对于当查不查、当罚不罚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在适当范围内予以公布,防止了失职渎职行为的发生。近年来,在省建设厅和 XX 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工程项目日趋增多、投资额日趋增大、管理任务日趋繁重的新形势,我市建设系统牢固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全面推进”的方针,把“抓质量、保安全”当做一项重要任务,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以争创优质工程、提高工程质量,杜绝重大安全事故、降低一般性事故为重点,健全机制,夯实基础,强化管理,消除隐患,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稳中有升,稳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XX 年,全市创建安全文明工地 339 个,杜绝了死亡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竣工工程质量合格率 100%,优良率 58%,创泰山杯工程 9 个,北海路被评为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坚持三个“到位” ,夯实管理基础;强化三项“管理” ,消除事故隐患;建立三项“机制” ,完善监管体系。一、 坚持三个“到位” ,夯实管理基础一是宣传教育到位。质量和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抓好质量安全工作的首要问题是认识问题,提高认识的关键在于宣传教育。我们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形式,大造声势,广泛宣传,得到了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增强了全行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先后摄制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专题资料片,在电视台长时间滚动播出;在潍坊日报开辟质量安全大如天专栏,专门对质量安全生产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广泛发行图文并茂的“安全在您心中”知识画册,把安全知识形象地灌输到人们的心中;在职工亲人、家属中开展了“我盼亲人归”活动,在施工现场开展以“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为主题的“三不伤害”活动。同时,我们结合“质量月” 、 “安全月”活动,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主题晚会、应急救援演练、工程质量用户回访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过程中,形成了“工程建设、安全先行、质量至上”的共识,时时绷紧质量安全弦,做到时时讲质量安全,事事重质量安全,真正把质量安全抓到手上,落到实处。二是规章制度到位。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质量安全制度的建设尤为重要。近几年,我们从完善制度建设这个基础性环节入手,先后建立了工程质量安全巡查、警示、约谈等制度,制定了建筑工程安全文明管理、优质结构工程评选、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管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涵盖了从行政审批、招标投标、建设执法、评先树优到现场管理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有效地规范了各级管理部门、各方责任主体和从业人员行为。同时我们重点抓好制度落实,要求各方人员严格遵守制度,坚决按制度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化,不搞下不为例,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从而使我们的质量安全管理步入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三是责任落实到位。实行严格的责任目标管理和落实责任制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每年都与各县市区签订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 ,各县市区再把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辖区内的施工企业,直至项目部、班组及个人,并且实行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和保证措施,与行政责任和经济利益挂钩,做到了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考核到位。对完不成责任目标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二、强化三项“管理” ,消除事故隐患一是实行“一卡通”制度。正本必须清源,履行法定建设程序是保证质量安全的源头。为此,我们以集中行政审批、推行“一站式”服务为切入点,科学制定并实行了建设项目“一卡通”制度,严格办理施工图审、质量监督、安全报监、施工许可等建设手续。每到一个环节,由承办人员按照“前事未完、后事不办”的原则,严格验证和把关,前一手续不全,后一手续就无法办理,进一步增强了工程项目程序办理的法规性、严肃性,有效克服了随意性,避免了人为性,堵塞了程序履行中引发质量安全问题的漏洞。二是强化培训教育管理。近年来,大量农村劳力涌入城市,成为建筑施工的主要劳动力,他们往往是“放下锄头,拿起瓦刀” ,缺乏必要的质量安全技能培训,极易诱发各种质量安全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了对建筑工人的培训力度。XX 年,举办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培训班三期,培训电工1158 人;结合塔吊专项治理,举办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培训班五期,培训塔吊司机、信号指挥工、起重机械操作工 1861 人;另外还组织了质检员、资料员、架子工等人员的短期培训。去年全市总计培训各类人员 5000 多人,进一步提高了一线作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自我防范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加强信用体系管理。我们按照部、厅关于诚信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完善了以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平台,把工程项目、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等各类信息录入管理系统,强化诚信监督。对于企业和从业人员,职能部门一旦发现其违法违规行为,立即在网上曝光。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进入行政处罚程序,处罚结果在网上公示。根据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年度综合表现,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分别对应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次。评定等次直接与招投标、企业资质、个人资格和评先树优挂钩。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和从业人员的违规成本大幅增加,普遍感到“守信受益,失信受损” ,自觉增强自律意识,有效地规范了质量安全行为。三、深化三项“机制” ,完善管理体系一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为更好地调动施工企业抓好质量安全的积极性,我们实行了“三挂钩”激励制约机制:一与招投标挂钩。对创出省、市级安全文明工地、 “泰山杯”工程、XX 市“鸢都杯”、XX 市优质结构工程、市代表工程的企业,在工程招投标时对等加分;二与企业资质和个人从业资格挂钩。把企业和个人质量安全管理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对质量业绩差、安全生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和人员,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及时向有权部门反映,该降级的降级,该吊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3.2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2025-2026学年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 创新联合体建设合同
- 第7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 2025年氢能重卡在长途货运中的应用现状与技术创新分析报告
- 8.7 澳大利亚说课稿-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 2025年保险行业数字化理赔服务在雇主责任险中的员工权益保护报告
- 蒸汽锅炉施工方案
- 3.1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电子竞技俱乐部电竞赛事版权运营与品牌价值研究报告
- 平坝区急诊楼施工方案
- 造林质量管理办法
- 高中考试中的数学解题技巧
- 学校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商务大数据分析导论》全套教学课件
- 《淞沪会战》课件
- 国庆节课件下载
- 画家徐悲鸿简介
- 幼儿园中班彩虹泡泡龙课件
- 大量输血课件教学课件
- 妈妈课堂系列医生讲课文档
- 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NECPS)四年级组测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