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超欠压”扶杨油层压裂技术_第1页
临江“超欠压”扶杨油层压裂技术_第2页
临江“超欠压”扶杨油层压裂技术_第3页
临江“超欠压”扶杨油层压裂技术_第4页
临江“超欠压”扶杨油层压裂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江“超欠压”扶杨油层 压裂技术 1 引 言 扶杨油层 是大庆油田外围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具有低孔、低渗透特点,只有经过压裂改造才能获得工业开采价值。 临江地区 扶杨油层除低孔、低渗外,还具有“异常低压”的地质特征,增产改造难度大。 通过对油藏特征、以往压裂实践的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 “增能助排”低伤害压裂技术,包括 热增能压裂液体系 、 压裂温度场模拟技术 和压裂参数优化技术 ,在临江地区进行了 7口井的现场试验,测试资料表明,施工后,储层温度恢快,降低了储层“冷伤害” ,平均返排率达到 60%,实现了预期的增产目标。 2 临江扶杨油层地质特征 储层基本特征 砂岩分布总体由南到北、由西向东呈由厚变薄趋势, 表现出明显的岩性油藏的特点。产油层主要分布在扶余杨一组油层,有效厚度在 1 9 临江地区扶杨油层粘土矿物组成百分含量图蒙脱石0%伊利石42%高领石20%伊蒙混层6%绿泥石32%粘土矿物主要以伊利石 、 绿泥石 、高岭石 为主 , 平均值分别为 42%、32%和 20%, 蒙脱石 含量小于 1%,伊蒙混层 占到 6%左右 。 粘土矿物与胶结物 临江地区扶杨油层砂岩碎屑组份中 石英 含量 25 31%, 长石 含量 29 36%, 岩屑 含量 23 40%, 泥质 含量 5 13%,多数为 含泥长石岩屑粉砂、细砂岩 ,以泥质胶结为主。 储层岩矿特征 储层物性特征 临江地区扶杨油层各井层间差异较大,从孔隙度、渗透率频率分布看, 有效孔隙度 集中在 9 21%, 空气渗透率 集中在 10, 为 低孔低渗透储层 。 最小 最小 最小 最小 最小 最小 最小最大 最大 最大 最大 最大 最大 5 413 0 地层水性质地层原油密度(t/ 度( s)凝 固 点( )含 蜡 量(%)含 胶 量(%)氯离子含量 (mg/l)总 矿 化 度(mg/l)水型平均 平均 平均 平均 平均 平均 平均4 固点高,s 。凝固点平均值为 ,地层水属 矿化度平均含量 t。 油气水分布特征 临江地区扶杨油层在长春岭背斜带的构造高部位地区主要为上油下水,在油田边缘在油层之上有气顶存在 。 油层温度特征 测 试 深 度 (m) 井号 地层温度 测试深度 温度梯度三 403 61 01 05 05 04 60 04 76 04 50 05 54 05 05 0 3 78 3 4 4 79 4 5 5 73 6 70 6 01 1 0- 2 60 地层温度在 ,平均地温梯度 ,属较高地温梯度。 井号 地层压力 测试深度 压力系数三5 层压力特征 临江探区扶杨油层有9口井 11层压力资料,测深在 层压力在 力梯度在 00m,00m,属 异常地压储层 。 异常低压 储层异常低压 特低渗透储层 原油粘度高、凝固点高 压后返排 增产效果 重质成分析出 3 “ 增能助排 ” 低伤害压裂技术 增能压裂液体系研究 界面张力由 m;达到超低的界面张力,减小了压裂液返排阻力。 高效增能助排性能研究 ( 1)压裂液体系研究 r 采用强制闭合技术,在借助储层能量的同时,利用发泡剂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增加压裂液返排能量,通过调整催化剂浓度,控制其产气速率,使之在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持续产生气体,增加压裂液回流能量,提高压裂液返排率。 降低冷伤害性能研究 利用发泡剂热分解产生的气体时 , 会释放热能的条件 , 使井底温度比原始地层温度高 10 20 , 通过持续的放热作用 , 弥补储层温度的降低 , 降低压裂液对地层造成的 “ 冷却效应 ” 伤害 。 双 31井施工结束时各部分压裂液温度分布 压裂液体系还具有良好的降滤失性能,10裂液中的气体能降低液体滤失,同时,也能减少压裂液中水相成分与储层岩石的接触面积,因而,还能进一步减少粘土膨胀损害。 针对临江探区储层特点,进行压裂模拟计算,经过优化,平均砂比控制在 35%左右,改造强度为 m,前置液比例为 比以往下降了 低了进入地层的总液量。 均砂比% 改造强度m 3 / 2)压裂参数优化研究 通过降低前置液量,改善裂缝支撑剖面,提高裂缝导流能力。 优化结果表明,前置液大幅度降低后,增加了裂缝的有效支撑和裂缝导流能力,预测产量增加 20%。 考虑压裂施工的风险性,结合不同施工工艺特点,模拟出不同规模、不同排量以及不同加砂程序下的施工参数,确定施工方案,以实现预期的增产目标。 4 现场实施 为了保证大庆油田的产量接替,寻找高产、高丰度区目标,近几年来,临江区块逐步成为“九五”至“十五”期间勘探的主攻目标。现场试验井位于双城县松花江江心岛中,必须在封江期完成试油、压裂工作。 降低“冷伤害” 效果 双 31井是临江探区的一口产能评价井,为了验证热增能压裂液体系的有效性,采用井下电子压力,实时监测了该井试油、压裂的全过程的压力与温度变化。 提高返排率效果 应用 “增能助排”低伤害高效压裂技术,进行了 7口井压裂施工,压后压裂液返排一次放喷比例超过了 40%,平均返排率达到 60%以上。 井次 井号 层位 / 层号 挤入量 ( 返排量 ( 返排率 (%) 一次放喷量 ( 一 次 放 喷 率 (%) 1 五 205 Y 1 2 、 Y 未 2 、 F 5 I I 、 2 五 213 3 双 38 4 双 26 F 4 7 I I 5 双 24 6 双 3 0 1 F 38 - F 40 7 双 31 26 平均 增产效果 井次 井号 层位 / 层号 压后产油 ( t / d ) Y 1 2 、 Y 未 2 干层 F 5 I I 、 F 5 I 1 五 205 5 . 6 9 0 2 五 213 3 . 2 2 3 F 3 5 F 4 2 F 4 7 I I 3 双 26 F 2 1 1 . 2 4 1 4 双 3 0 1 F 38 - F 40 3 3 . 2 1 0 5 双 31 F 2 3 - 26 1 5 . 1 1 5 除二口物性下限层的评价井外, 5口井平均产能达到 d ,其中双 d,五 205和五 213老井复查,采用“增能助排”低伤害压裂技术重获工业油流。 以往 2003 一次放喷 最终 产量 m3/d 2003年返排率 % 落实和扩大含油面积提供了有利的依据,提高了勘探效果和效益。 5 结论与认识 临江区块属低孔低渗异常低压储层 , 压裂液研究以提高返排率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