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_第1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_第2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_第3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_第4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篇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著录说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著录说明 1.适用范围 本著录说明适用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的编制。其他不可移动文物记录档案的编制可参照执行。 2.主要依据及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XX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XX 年第八次常务会议。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国务院,XX 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试行) ,国家文物局,1991 年。GB/T 11822-XX 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GB/T 970588 文书档案案卷格式。 GB/T 2260XX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1821-XX 照片档案管理规范。 GB/T 18894XX 电子文档归档与管理规范。 GB/T CAD 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 第一部分 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 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试行规范 ,国家文物局,XX年。 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指标体系规范 (报审稿) ,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课题组,XX 年。 3.卷盒封面、卷盒脊背、案卷封面、专用纸、卷内备考表 卷盒封面 内容包括:标题、图案、案卷题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称、立卷日期、监制单位。 标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封面页眉) 。 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案卷题名 各案卷的名称。本档案分为主卷、副卷、备考卷。 主卷包括:文字卷、图纸卷、照片卷、拓片及摹本卷、保护规划及保护工程方案卷、文物调查及考古发掘卷、文物保护工程及防治监测卷、文物展示卷、电子文件卷、续补卷; 副卷包括:行政管理文件卷、法律文书卷、大事记卷、续补卷; 备考卷包括: 参考资料卷、论文卷、图书卷、续补卷。 案卷名称后填写各卷序号,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示例 1: 主卷。文字卷。02 示例 2: 副卷。行政管理文件卷。01 示例 3: 备考卷。论文卷。05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国务院公布的正式名称。立卷日期 本卷立卷工作结束的日期。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监制单位 国家文物局监制 卷盒脊背 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名称、文物保护单位代码、案卷题名 、保管期限、数量。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国务院公布的正式名称。 文物保护单位代码 根据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档号编制规则给定的文物保护单位档号全宗号。 案卷题名 各案卷的名称。本档案分为主卷、副卷、备考卷。 主卷包括:文字卷、图纸卷、照片卷、拓片及摹本卷、保护规划及保护工程方案卷、文物调查及考古发掘卷、文物保护工程及防治监测卷、文物展示卷、电子文件卷、续补卷; 副卷包括:行政管理文件卷、法律文书卷、大事记卷、续补卷; 备考卷包括: 参考资料卷、论文卷、图书卷、续补卷。 案卷名称后填写各卷序号,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示例 1: 主卷。文字卷。02 示例 2: 副卷。行政管理文件卷。01 示例 3: 备考卷。论文卷。05 保管期限 一律填写:永久。 数量 本卷盒内文件材料的总件(页)数,格式为:本案卷 件(页) 。空格处填写本卷盒内文件材料的总件(页)数,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案卷封面 内容包括:密级、档号、标题、案卷题名、文物保护单位名称、立卷单位名称(公章) 、立卷日期、监制单位。 密级 依据保密规定填写卷内文件材料的最高密级。密级由低至高分为:公开、国内、内部、秘密、机密、绝密。对已升、降、解密的文件,应著录新的密级。公开级、国内级可不著录。 示例: 绝密 档号 根据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档号编制规则编制的档案号。标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 案卷题名 各案卷的名称。本档案分为主卷、副卷、备考卷。 主卷包括:文字卷、图纸卷、照片卷、拓片及摹本卷、保护规划及保护工程方案卷、文物调查及考古发掘卷、文物保护工程及防治监测卷、文物展示卷、电子文件卷、续补卷; 副卷包括:行政管理文件卷、法律文书卷、大事记卷、续补卷; 备考卷包括: 参考资料卷、论文卷、图书卷、续补卷。 案卷名称后填写各卷序号,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示例 1: 主卷。文字卷。02 示例 2: 副卷。行政管理文件卷。01 示例 3: 备考卷。论文卷。05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国务院公布的正式名称。 立卷单位名称(公章) 立卷单位的全称,并钤盖立卷单位公章。 立卷日期 本卷立卷工作结束的日期。 监制单位 国家文物局 监制。 专用纸 内容包括:页眉、页脚。 页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档专用纸”及页眉线。 页脚 “第 页”及页脚线。页号用阿拉伯数字从 1 起依次标注。 卷内备考表 内容包括:说明、立卷人、日期、检查人、日期。 说明 说明本卷内文件材料的具体数量,以及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案卷立好以后发生或发现的问题由有关档案管理人员填写。 立卷人 责任立卷者签名。 日期 立卷者签名的年月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检查人 案卷质量检查者签名。 日期 检查者签名的年月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卷内备考表 案卷封面、卷内目录(排列在文件材料之前) 、卷内备考表(排列在文件材料之后)均不编页号。 4.主卷 主卷包括:文字、图纸、照片、拓片及摹本、保护规划及保护工程方案、文物调查及考古发掘资料、文物保护工程及防治监测、文物展示、电子文件、续补等十种案卷。主卷。文字卷 文字卷主要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记表;地理位置;自然与人文环境;历史沿革;基本状况描述;价值评估;相关研究情况;历次调查、发掘、保护工程、文物展示情况;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建设项目控制情况;保护标志情况;保护机构情况;安全保卫工作情况;附属文物登记表;重要文物藏品登记表;古树名木登记表等内容。 主卷。文字卷。目录 内容包括:序号、题名、页号、备注。 序号 文件材料在卷内目录的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从 1 起依次标注。 题名 文件材料的名称。 页号 每份文件材料在案卷内的起止页号。 备注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记表 内容包括:公布名称、其他名称、公布时代、时代研究信息、保护级别、公布批次、公布编号、公布类别、公布分类号、类别、代码、公布地址、现地址、纬度、经度、海拔高度、公布机关、公布日期、所有权、使用人、管理机构、简要说明、保存现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标志、保护机构现状、备注。 公布名称 国务院公布的正式名称。 其他名称 别名或俗名等。 公布时代 国务院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时代。 时代研究信息 对文物保护单位年代研究的信息和用自然科学手段测试获得的年代数据。 保护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布批次 国务院公布的批次: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等。 公布编号 文物保护单位在公布名单中的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公布类别 国务院公布时所属类别。 公布分类号 文物保护单位在公布名单中的分类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类别 根据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分类: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共六类。对第一至三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做适当归类,以便于编制代码。 代码 根据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档号编制规则给定的文物保护单位档号全宗号。 公布地址 国务院公布时的地址。 现地址 文物保护单位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乡镇、村的名称以及与某一参照地点(居民点或山川)的相对位置和距离。根据 GB/T 2260XX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填写。 纬度 文物保护单位所处位置的地球纬度和纬度范围。标识到“”和“” 。纬度范围之间用“”表示。 示例: 北纬 3262132656 经度 文物保护单位所处位置的地球经度和经度范围。标识到“”和“” 。经度范围之间用“”表示。 海拔高度 文物保护单位所处位置的海拔高度,标识到“米” 。包括最低高度至最高高度。最低高度至最高高度之间用“”表示。 示例: 850856 米 公布机关 国务院。 公布日期 国务院公布的日期。填写时省略“年” 、 “月” 、 “日” 字,在表示年、月的数字右下角加“。 ”号。 示例: 所有权 文物保护单位当前所属: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 使用人 当前拥有文物保护单位使用权的法人或自然人的姓名。管理机构 文物保护单位当前管理机构的全称。 简要说明 篇二:标志说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 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试行) (国家文物局 年月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 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物保护法 ,制定本工作规范。第二条 档案和分别设置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等,是国家依法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保护管理的基本措施和保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划定保护范围 第三条 保护范围是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在保护范围内不得在地面、地下及空中从事危害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活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较大或情况复杂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保护范围内划分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 第四条 保护范围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类别、规模、内容及周围环境的历史与现实情况合理划定。确定保护范围的原则是保证下列文物的完整性,并在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之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一)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窟寺等的单体、群体及附属建筑。 (二)古遗址的文化堆积和相关遗迹现象。 (三)古墓葬封土或已探明的墓葬、墓群及陵园或其他地面建筑等。 (四)石刻、碑碣及其他文物的单体、群体和相关遗迹。 第五条 根据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建设控制地带是指保护范围外需要保护环境风貌及对建设项目加以限制的区域。建设控制地带根据保护对象的格局、安全、环境和景观的需要合理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安排直接或间接从空中或地下对文物构成危害和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环境风貌的建设项目。在这一地带内修建新建筑物或构筑物时,其形式、高度、体量、色调等应与文物保护单位的气氛相协调。 第三章 树立标志说明牌 第六条 标志须标示该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名称、公布机关、公布日期、树标机关以及树立日期等。树标机关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第七条标志形式采用横匾式,自左至右书写。标志牌比例为横三竖二。标志牌最小为厘米,最大为厘米,可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比例适宜的尺度。除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可用仿宋字体或楷书、隶书等外,其余一律用仿宋字体。第八条 第九条 保护标志应采用石材等坚固耐久材料,颜色要庄重朴素、显明协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说明可书写在标志牌的背面,也可另立说明牌。说明文字为简要介绍文物保护单位名称、时代、性质、内容、价值和保护范围等,其内容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定。 第十条 民族自治地方应同时树立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标志牌和说明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围较大或文物分布点多线长的,可设置若干分 对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可视实际需要设置坚固耐久的保护界桩。 第四章 建立记录档案 第十一条 标志。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 记录档案包括对文物保护单位本身的记录和有关文献史料,内容分为科学技术资料和行政管理文件,形式有文字、摄影(照片、幻灯片、电影胶片) 、录像、绘图、拓片、摹本、计算机磁盘及其他信息载体。 第十四条 记录档案必须科学、准确、翔实。记录档案分为主卷、副卷和备考卷。主卷以记录保护管理工作和科学资料为主。副卷收载有关行政管理文件及日常工作情况。备考卷收载与该文物保护单位有关、可供参考的资料。以上各卷记录档案应不断充实,力求做到系统、完整。第十五条 主卷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记表 。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详细记述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经纬度、地理位置、周围山脉、河流、植被、土壤、居民点等情况。 历史沿革。 保存现状。 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历次维修或发掘情况。 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范围。 保护标志、说明牌和界标的位置、数量和编号。 重要文物藏品登记表,文物数量较多的可做目录索引。 有关文献,数量较多的可做摘要或目录索引。 有关文物、考古调查记录。 文物保护单位专门管理机构和群众性保护组织的基本情况。 使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非文物部门设置的专人及保护机构情况。第二部分图纸、照片、拓片、摹本等。 图纸包括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图;建筑群体和主要单体的平、立、断面图;历次重要维修的实测、设计、竣工图。遗址的发掘区遗迹平面图、典型地层剖面图、重要遗迹的平、剖面图;重要文物藏品的平、剖面图及其他必须绘制的图纸等。对其余有关图纸可做目录索引。 照片包括全景或航测照片。建筑群体和主要单体外景、内景照片及重要部位照片,重要藏品照片,建筑物历次重要维修前后照片及保护标志、说明牌、界标的照片等。对其余有关照片可做目录索引。 拓片包括石刻、碑碣等文物的主要铭刻内容。 第三部分 电影片、录像、磁盘及其他信息载体等。 电影片规格为毫米,录像带规格为,磁盘规格为英寸。第十六条 副卷包括以下内容: (一)各级政府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关于该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关保护文件、布告、通知等。 (二)有关该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奖励和惩罚情况。 (三)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与群众性保护组织签署的保护合同。 (四)文物档案建立情况,包括建档时间、参加人员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第十七条 备考卷包括以下内容: (一)有关该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出版物等。 (二)与主、副卷各项内容有关的详细资料。 (三)其他对了解该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第十八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记录档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指定机构负责管理,并制定收集、整理、借阅、利用档案制度。记录档案的主卷必须报送国家文物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各一套。保存记录档案必须有安全的场地和设施,并有专人负责。 第十九条 记录档案的装帧: 上报国家文物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主卷统一使用国家文物局印制的卷皮、登记表和专用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可自行确定其余档案资料的装帧规格。 第二十条 要及时把有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新发现、新成果或原记录档案需要变更的内容补充到档案中,并按第十八条规定及时上报,以保证各记录档案完整与一致。 第五章 建立健全保护机构 第二十一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必须区别情况分别设置专门的保护管理机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专门管理机构,如文物保护管理所(处)等或设专人管理,负责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第二十二条 是国家对该文物保护单位直接实施保护管理的事业机构。负责该项文物保护单位的调查征集、保护管理、维护修缮、藏品保管、宣传陈列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并可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保护组织。对于设有博物馆、纪念馆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需要下达有关的保护管理任务。第二十三条 对于尚不具备条件设置专门管理机构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由当地人民政府指定有关文物机构根据不同情况委托专人管理或建立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保护组织、聘请义务保护员。 上述各种保护管理形式都应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保护合同。 第二十四条 非文物部门的单位使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应指定法人代表为文物保护负责人,并与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签订保护合同。其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接受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范由国家文物局负责解释。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发布部门:国家文物局 发布日期:1991 年 03 月 25日 实施日期:1991 年 03 月 25 日 (中央法规) 篇三:文本单位保护范围工作规范(试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 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试行) (国家文物局 年月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制定本工作规范。第二条 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和分别设置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等,是国家依法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保护管理的基本措施和保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划定保护范围 第三条 保护范围是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在保护范围内不得在地面、地下及空中从事危害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活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较大或情况复杂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保护范围内划分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第四条 保护范围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类别、规模、内容及周围环境的历史与现实情况合理划定。确定保护范围的原则是保证下列文物的完整性,并在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之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一)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窟寺等的单体、群体及附属建筑。 (二)古遗址的文化堆积和相关遗迹现象。 (三)古墓葬封土或已探明的墓葬、墓群及陵园或其他地面建筑等。 (四)石刻、碑碣及其他文物的单体、群体和相关遗迹。 第五条 根据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建设控制地带是指保护范围外需要保护环境风貌及对建设项目加以限制的区域。建设控制地带根据保护对象的格局、安全、环境和景观的需要合理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安排直接或间接从空中或地下对文物构成危害和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环境风貌的建设项目。在这一地带内修建新建筑物或构筑物时,其形式、高度、体量、色调等应与文物保护单位的气氛相协调。 第三章 树立标志说明牌 第六条 标志须标示该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名称、公布机关、公布日期、树标机关以及树立日期等。树标机关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第七条 标志形式采用横匾式,自左至右书写。标志牌比例为横三竖二。标志牌最小为厘米,最大为厘米,可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比例适宜的尺度。除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可用仿宋字体或楷书、隶书等外,其余一律用仿宋字体。 第八条 保护标志应采用石材等坚固耐久材料,颜色要庄重朴素、显明协调。 第九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说明可书写在标志牌的背面,也可另立说明牌。说明文字为简要介绍文物保护单位名称、时代、性质、内容、价值和保护范围等,其内容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定。 第十条 民族自治地方应同时树立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标志牌和说明牌。 第十一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围较大或文物分布点多线长的,可设置若干分标志。第十二条 对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可视实际需要设置坚固耐久的保护界桩。 第四章 建立记录档案 第十三条 记录档案包括对文物保护单位本身的记录和有关文献史料,内容分为科学技术资料和行政管理文件,形式有文字、摄影(照片、幻灯片、电影胶片) 、录像、绘图、拓片、摹本、计算机磁盘及其他信息载体。 第十四条 记录档案必须科学、准确、翔实。记录档案分为主卷、副卷和备考卷。主卷以记录保护管理工作和科学资料为主。副卷收载有关行政管理文件及日常工作情况。备考卷收载与该文物保护单位有关、可供参考的资料。以上各卷记录档案应不断充实,力求做到系统、完整。第十五条 主卷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记表 。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详细记述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经纬度、地理位置、周围山脉、河流、植被、土壤、居民点等情况。 历史沿革。 保存现状。 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历次维修或发掘情况。 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范围。 保护标志、说明牌和界标的位置、数量和编号。 重要文物藏品登记表,文物数量较多的可做目录索引。 有关文献,数量较多的可做摘要或目录索引。 有关文物、考古调查记录。 文物保护单位专门管理机构和群众性保护组织的基本情况。 使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非文物部门设置的专人及保护机构情况。 第二部分 图纸、照片、拓片、摹本等。 图纸包括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图;建筑群体和主要单体的平、立、断面图;历次重要维修的实测、设计、竣工图。遗址的发掘区遗迹平面图、典型地层剖面图、重要遗迹的平、剖 面图;重要文物藏品的平、剖面图及其他必须绘制的图纸等。对其余有关图纸可做目录索引。照片包括全景或航测照片。建筑群体和主要单体外景、内景照片及重要部位照片,重要藏品照片,建筑物历次重要维修前后照片及保护标志、说明牌、界标的照片等。对其余有关照片可做目录索引。拓片包括石刻、碑碣等文物的主要铭刻内容。 第三部分 电影片、录像、磁盘及其他信息载体等。 电影片规格为毫米,录像带规格为,磁盘规格为英寸。第十六条 副卷包括以下内容: (一)各级政府或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关于该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关保护文件、布告、通知等。 (二)有关该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奖励和惩罚情况。 (三)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与群众性保护组织签署的保护合同。 (四)文物档案建立情况,包括建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