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县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情况汇报_第1页
关于某县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情况汇报_第2页
关于某县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情况汇报_第3页
关于某县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情况汇报_第4页
关于某县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情况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某县扶贫生态移民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副主席及各位领导:自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启动以来,XX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关于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把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和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思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措施,确保了全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得到有效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惠水地处黔中腹地,毗邻省会贵阳,全县国土面积 2470 平方公里,总人口 46 万,辖 8 镇 17 乡,201 个行政村 9 个居委会。XX 县 XX 年和 XX 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规模为移民安置 700 户 3058 人,其中:XX 年项目摆金镇摆金村安置点 150 户 704 人,长安乡长腊村安置点 150 户 700 人;XX 年项目好花红乡安置点实施 200 户 821 人,芦山镇小石村安置点 200 户833 人。项目总投资 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万元,省级补助资金万元,地方自筹万元。建设内容为新建移民住房 700 套 84000 平方米,新建安置区道路 29528 平方米,铺设供水管道千米,架设输电线路千米,安装变压器 4 台,新建排水沟 7 千米,市场建设 4 个 22790 平方米、新建人行道 6800 平方米等相关设施建设。截止目前,移民房建设完工 300 套 36000 平方米,在建 400 套 48000 平方米,道路完工 21500 平方米,铺设供水管道 6 千米,架设输电线路千米,安装变压器 4 台,建成排水综合管沟千米,完成市场建设 2 个 14790 平方米等相关设施建设。目前共完成移民搬迁入住 106 户 424 人。二、主要经验和做法(一)倾注精力,解决“建得好”的问题。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基础是“建” 。 一是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各安置点乡(镇)本着自身发展定位和小城镇功能定位,结合乡镇城镇总体规划,将生态移民安置纳入小城镇建设统一盘子,选址在乡镇规划的商贸中心区、休闲旅游核心区,形成小城镇建设与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相得益彰。二是盘活资源,破解难题。在项目实施中,坚持将扶贫生态移民项目与 “5 个 100 工程” 、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小城镇建设为引领,实行镇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在确保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用地的基础上,采取招商引资,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资本置换方式,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对规划区进行商业开发和旅游开发,以土地挂牌出让抵补方式盘活土地资源,置换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安置用地和部分基础设施。从而缓解了项目乡镇征地拆迁所需资金和配套基础设施自筹资金压力,实现投资企业与扶贫生态移民互动双赢的局面。三是统一标准,突出特色。在充分尊重移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移民房的外观和设计上本着体现地方苗族、布依族特色元素,兼顾美观大方,结构紧凑,突出少数民族地方标志性民族建筑风格。四是完善配套,讲求实效。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提高移民收入为着力点,在移民安置区内均建设有市场、门面和经营摊位。同时配套绿化、亮化、供水、供电、通信管网及输电线路工程等公共设施,为移民群众享受城镇居民同等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二)积极引导,解决“能发展”的问题。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根本是“住” 。在抓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过程中,安置点乡(镇)结合移民特点和安置区自然条件,始终将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与当地民族文化旅游业、集散贸易、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商贸、旅游、劳务及农产品深加工和手工艺品制作等第三产业,引导移民多渠道就业、多途径创收、多门路致富。例如:摆金镇利用每周赶集人流量达 2 万人以上的优势,引导移民搬迁户开展个体经商,并延伸融入到附近岗度、平伐、西关、甲坝、雅水、鸭绒等乡镇市场;把摆金镇作为宁旺烟花爆竹产业园的外包装加工基地,使移民户能成为加工基地的家庭作坊户,提高移民户经济收入。好花红乡是布依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民族文化独特而底蕴深厚,田园风光优美秀丽,布依民歌(好花红调)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也是著名的“中国金钱橘之乡” 。安置点所处的新门村全村橘子种植面积由 XX 年的1500 亩增至 XX 年的 5000 亩,金钱橘种植成为生态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在此基础上,好花红乡紧紧抓住列入全省 100 个特色小城镇和全省18 个扶贫生态移民示范点的机遇,围绕打造贵州南部特色布依旅游城镇目标,以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宜居”为出发点,依托“好花红千户布依风情寨”的打造,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致富”的要求,通过发展农家乐特色餐饮、民族工艺品、特色食品的生产、加工和土特产销售等方式解决移民群众后顾之忧,让移民群众安心长期居住。(三)落实政策,解决“有保障”的问题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难点是“保” 。为切实抓好移民安置搬迁,我县采取宣传发动、党员带头、组织结对关怀、邻里互助、政策鼓励等方式,跟群众算清惠民政策、发展空间、公共服务账,加快移民搬迁入住进度。移民迁入后,兑现落实国家给予人均万元补助,分配 1 个门面或摊位帮助发展,在规定时间内搬迁的给予一定的搬家补助等政策。搬迁后仍保留农村户籍的,原享受的各种政策待遇不变;搬迁后转为城镇居民的,实行属地管理,与当地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政策。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配套基础设施方面融资有待加强。我县安置点均实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开发所需资金量较大,短期内完成配套基础设施资金筹措有一定的困难。2、整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整合各方力量参与建设,计划整合的资金因涉及不同行业部门而无法同期到位。3、移民户后续产业培育难度大。移民户搬迁前大多以传统种植为主,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缺乏资金扶持,发展后劲不足。后续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尚需加大,才能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目标。4、移民观念转变不够。扶贫生态移民是从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转移到小城镇,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发展成型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5、移民补助外建房款筹集困难依然存在。由于在项目申报中采取的是先报移民名单,后建房安置的方法,且移民房总体建价要待建成后验收才能定价,部分移民户在等待建设中因病、因事等原因可能导致不能提交补助外建房款现象仍然存在。四、下步工作打算为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圆满完成年度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建设任务,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生态移民工程顺利推进。进一步充实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完善项目乡镇建设方案和工作推进方案,做到目标任务再明确,工作措施再细化,并指导和督促施工单位倒排工期,按时序推进,为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保证。二是抓好整合配套,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切实解决好配套设施建设的问题。在做好移民住房建设的同时,超前谋划,积极筹措资金,整合廉租房、农村危房改造、乡村旅游发展、发改、住建、交通、水利、供电等涉农资金投入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缓解筹资压力,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实行捆绑整合,壮大建设规模,发挥项目整体效应。此外,为确保移民建房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各项目乡镇在整合现有项目资金的同时,积极发动鼓励移民群众自筹资金,帮助移民群众协调信用贷款,为工程建设做好资金保障。三是健全管理制度,着力强化督查工作。加大对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进度的督查力度,随时进行跟踪督查,实行每旬一调度,每月一通报,每季一小结。针对具体情况研究对策,制定切实有效措施,通力合作,严格督促检查和考核,确保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按计划有序推进。四是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保证定居群众“住得稳” 。从根本上、机制上多渠道、多途径继续深化探索移民安置点的管理方式,尽快建立完善移民安置区党组织、社区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实现移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五是加强对移民的教育引导宣传工作。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对移民开展教育、宣传、培训、引导等工作,帮助移民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自强意识,促进移民在思想观念上由被动向主动融入移民区生活,转变观念,勤劳致富。六是大力发展产业。抓好移民产业开发,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移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同时注重从培训就业入手,通过对移民进行餐饮服务、实用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使移民拥有一技之长,创收致富。五、建议1、建议提高省州扶贫生态移民资金匹配比例在 50%以上,缓解县级资金压力。2、建议帮助协调中央及省补助资金尽早下拨到位,解决县及乡镇垫资难题,促进项目有力推进。3、建议移民对象以前期调查对象为主,如移民户放弃或无力补足自筹部分建设款,建议考虑该乡镇同等区域内其它农户搬入。尊敬的副主席及各位领导:自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启动以来,XX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关于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把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和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思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措施,确保了全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得到有效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惠水地处黔中腹地,毗邻省会贵阳,全县国土面积 2470 平方公里,总人口 46 万,辖 8 镇 17 乡,201 个行政村 9 个居委会。XX 县 XX 年和 XX 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规模为移民安置 700 户 3058 人,其中:XX 年项目摆金镇摆金村安置点 150 户 704 人,长安乡长腊村安置点 150 户 700 人;XX 年项目好花红乡安置点实施 200 户 821 人,芦山镇小石村安置点 200 户833 人。项目总投资 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万元,省级补助资金万元,地方自筹万元。建设内容为新建移民住房 700 套 84000 平方米,新建安置区道路 29528 平方米,铺设供水管道千米,架设输电线路千米,安装变压器 4 台,新建排水沟 7 千米,市场建设 4 个 22790 平方米、新建人行道 6800 平方米等相关设施建设。截止目前,移民房建设完工 300 套 36000 平方米,在建 400 套 48000 平方米,道路完工 21500 平方米,铺设供水管道 6 千米,架设输电线路千米,安装变压器 4 台,建成排水综合管沟千米,完成市场建设 2 个 14790 平方米等相关设施建设。目前共完成移民搬迁入住 106 户 424 人。二、主要经验和做法(一)倾注精力,解决“建得好”的问题。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基础是“建” 。 一是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各安置点乡(镇)本着自身发展定位和小城镇功能定位,结合乡镇城镇总体规划,将生态移民安置纳入小城镇建设统一盘子,选址在乡镇规划的商贸中心区、休闲旅游核心区,形成小城镇建设与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相得益彰。二是盘活资源,破解难题。在项目实施中,坚持将扶贫生态移民项目与 “5 个 100 工程” 、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小城镇建设为引领,实行镇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在确保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用地的基础上,采取招商引资,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资本置换方式,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对规划区进行商业开发和旅游开发,以土地挂牌出让抵补方式盘活土地资源,置换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安置用地和部分基础设施。从而缓解了项目乡镇征地拆迁所需资金和配套基础设施自筹资金压力,实现投资企业与扶贫生态移民互动双赢的局面。三是统一标准,突出特色。在充分尊重移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移民房的外观和设计上本着体现地方苗族、布依族特色元素,兼顾美观大方,结构紧凑,突出少数民族地方标志性民族建筑风格。四是完善配套,讲求实效。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提高移民收入为着力点,在移民安置区内均建设有市场、门面和经营摊位。同时配套绿化、亮化、供水、供电、通信管网及输电线路工程等公共设施,为移民群众享受城镇居民同等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二)积极引导,解决“能发展”的问题。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根本是“住” 。在抓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过程中,安置点乡(镇)结合移民特点和安置区自然条件,始终将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与当地民族文化旅游业、集散贸易、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商贸、旅游、劳务及农产品深加工和手工艺品制作等第三产业,引导移民多渠道就业、多途径创收、多门路致富。例如:摆金镇利用每周赶集人流量达 2 万人以上的优势,引导移民搬迁户开展个体经商,并延伸融入到附近岗度、平伐、西关、甲坝、雅水、鸭绒等乡镇市场;把摆金镇作为宁旺烟花爆竹产业园的外包装加工基地,使移民户能成为加工基地的家庭作坊户,提高移民户经济收入。好花红乡是布依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民族文化独特而底蕴深厚,田园风光优美秀丽,布依民歌(好花红调)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也是著名的“中国金钱橘之乡” 。安置点所处的新门村全村橘子种植面积由 XX 年的1500 亩增至 XX 年的 5000 亩,金钱橘种植成为生态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在此基础上,好花红乡紧紧抓住列入全省 100 个特色小城镇和全省18 个扶贫生态移民示范点的机遇,围绕打造贵州南部特色布依旅游城镇目标,以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宜居”为出发点,依托“好花红千户布依风情寨”的打造,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致富”的要求,通过发展农家乐特色餐饮、民族工艺品、特色食品的生产、加工和土特产销售等方式解决移民群众后顾之忧,让移民群众安心长期居住。(三)落实政策,解决“有保障”的问题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难点是“保” 。为切实抓好移民安置搬迁,我县采取宣传发动、党员带头、组织结对关怀、邻里互助、政策鼓励等方式,跟群众算清惠民政策、发展空间、公共服务账,加快移民搬迁入住进度。移民迁入后,兑现落实国家给予人均万元补助,分配 1 个门面或摊位帮助发展,在规定时间内搬迁的给予一定的搬家补助等政策。搬迁后仍保留农村户籍的,原享受的各种政策待遇不变;搬迁后转为城镇居民的,实行属地管理,与当地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政策。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配套基础设施方面融资有待加强。我县安置点均实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开发所需资金量较大,短期内完成配套基础设施资金筹措有一定的困难。2、整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整合各方力量参与建设,计划整合的资金因涉及不同行业部门而无法同期到位。3、移民户后续产业培育难度大。移民户搬迁前大多以传统种植为主,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缺乏资金扶持,发展后劲不足。后续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尚需加大,才能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目标。4、移民观念转变不够。扶贫生态移民是从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转移到小城镇,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发展成型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5、移民补助外建房款筹集困难依然存在。由于在项目申报中采取的是先报移民名单,后建房安置的方法,且移民房总体建价要待建成后验收才能定价,部分移民户在等待建设中因病、因事等原因可能导致不能提交补助外建房款现象仍然存在。四、下步工作打算为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圆满完成年度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建设任务,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生态移民工程顺利推进。进一步充实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完善项目乡镇建设方案和工作推进方案,做到目标任务再明确,工作措施再细化,并指导和督促施工单位倒排工期,按时序推进,为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保证。二是抓好整合配套,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切实解决好配套设施建设的问题。在做好移民住房建设的同时,超前谋划,积极筹措资金,整合廉租房、农村危房改造、乡村旅游发展、发改、住建、交通、水利、供电等涉农资金投入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缓解筹资压力,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实行捆绑整合,壮大建设规模,发挥项目整体效应。此外,为确保移民建房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各项目乡镇在整合现有项目资金的同时,积极发动鼓励移民群众自筹资金,帮助移民群众协调信用贷款,为工程建设做好资金保障。三是健全管理制度,着力强化督查工作。加大对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进度的督查力度,随时进行跟踪督查,实行每旬一调度,每月一通报,每季一小结。针对具体情况研究对策,制定切实有效措施,通力合作,严格督促检查和考核,确保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按计划有序推进。四是继续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保证定居群众“住得稳” 。从根本上、机制上多渠道、多途径继续深化探索移民安置点的管理方式,尽快建立完善移民安置区党组织、社区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实现移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五是加强对移民的教育引导宣传工作。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对移民开展教育、宣传、培训、引导等工作,帮助移民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自强意识,促进移民在思想观念上由被动向主动融入移民区生活,转变观念,勤劳致富。六是大力发展产业。抓好移民产业开发,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移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同时注重从培训就业入手,通过对移民进行餐饮服务、实用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使移民拥有一技之长,创收致富。五、建议1、建议提高省州扶贫生态移民资金匹配比例在 50%以上,缓解县级资金压力。2、建议帮助协调中央及省补助资金尽早下拨到位,解决县及乡镇垫资难题,促进项目有力推进。3、建议移民对象以前期调查对象为主,如移民户放弃或无力补足自筹部分建设款,建议考虑该乡镇同等区域内其它农户搬入。尊敬的副主席及各位领导:自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启动以来,XX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关于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把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和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创新思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措施,确保了全县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得到有效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惠水地处黔中腹地,毗邻省会贵阳,全县国土面积 2470 平方公里,总人口 46 万,辖 8 镇 17 乡,201 个行政村 9 个居委会。XX 县 XX 年和 XX 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规模为移民安置 700 户 3058 人,其中:XX 年项目摆金镇摆金村安置点 150 户 704 人,长安乡长腊村安置点 150 户 700 人;XX 年项目好花红乡安置点实施 200 户 821 人,芦山镇小石村安置点 200 户833 人。项目总投资 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万元,省级补助资金万元,地方自筹万元。建设内容为新建移民住房 700 套 84000 平方米,新建安置区道路 29528 平方米,铺设供水管道千米,架设输电线路千米,安装变压器 4 台,新建排水沟 7 千米,市场建设 4 个 22790 平方米、新建人行道 6800 平方米等相关设施建设。截止目前,移民房建设完工 300 套 36000 平方米,在建 400 套 48000 平方米,道路完工 21500 平方米,铺设供水管道 6 千米,架设输电线路千米,安装变压器 4 台,建成排水综合管沟千米,完成市场建设 2 个 14790 平方米等相关设施建设。目前共完成移民搬迁入住 106 户 424 人。二、主要经验和做法(一)倾注精力,解决“建得好”的问题。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基础是“建” 。 一是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各安置点乡(镇)本着自身发展定位和小城镇功能定位,结合乡镇城镇总体规划,将生态移民安置纳入小城镇建设统一盘子,选址在乡镇规划的商贸中心区、休闲旅游核心区,形成小城镇建设与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相得益彰。二是盘活资源,破解难题。在项目实施中,坚持将扶贫生态移民项目与 “5 个 100 工程” 、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小城镇建设为引领,实行镇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在确保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用地的基础上,采取招商引资,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资本置换方式,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对规划区进行商业开发和旅游开发,以土地挂牌出让抵补方式盘活土地资源,置换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安置用地和部分基础设施。从而缓解了项目乡镇征地拆迁所需资金和配套基础设施自筹资金压力,实现投资企业与扶贫生态移民互动双赢的局面。三是统一标准,突出特色。在充分尊重移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移民房的外观和设计上本着体现地方苗族、布依族特色元素,兼顾美观大方,结构紧凑,突出少数民族地方标志性民族建筑风格。四是完善配套,讲求实效。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提高移民收入为着力点,在移民安置区内均建设有市场、门面和经营摊位。同时配套绿化、亮化、供水、供电、通信管网及输电线路工程等公共设施,为移民群众享受城镇居民同等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二)积极引导,解决“能发展”的问题。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根本是“住” 。在抓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过程中,安置点乡(镇)结合移民特点和安置区自然条件,始终将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与当地民族文化旅游业、集散贸易、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商贸、旅游、劳务及农产品深加工和手工艺品制作等第三产业,引导移民多渠道就业、多途径创收、多门路致富。例如:摆金镇利用每周赶集人流量达 2 万人以上的优势,引导移民搬迁户开展个体经商,并延伸融入到附近岗度、平伐、西关、甲坝、雅水、鸭绒等乡镇市场;把摆金镇作为宁旺烟花爆竹产业园的外包装加工基地,使移民户能成为加工基地的家庭作坊户,提高移民户经济收入。好花红乡是布依民歌“好花红”的发源地,民族文化独特而底蕴深厚,田园风光优美秀丽,布依民歌(好花红调)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也是著名的“中国金钱橘之乡” 。安置点所处的新门村全村橘子种植面积由 XX 年的1500 亩增至 XX 年的 5000 亩,金钱橘种植成为生态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在此基础上,好花红乡紧紧抓住列入全省 100 个特色小城镇和全省18 个扶贫生态移民示范点的机遇,围绕打造贵州南部特色布依旅游城镇目标,以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宜居”为出发点,依托“好花红千户布依风情寨”的打造,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致富”的要求,通过发展农家乐特色餐饮、民族工艺品、特色食品的生产、加工和土特产销售等方式解决移民群众后顾之忧,让移民群众安心长期居住。(三)落实政策,解决“有保障”的问题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难点是“保” 。为切实抓好移民安置搬迁,我县采取宣传发动、党员带头、组织结对关怀、邻里互助、政策鼓励等方式,跟群众算清惠民政策、发展空间、公共服务账,加快移民搬迁入住进度。移民迁入后,兑现落实国家给予人均万元补助,分配 1 个门面或摊位帮助发展,在规定时间内搬迁的给予一定的搬家补助等政策。搬迁后仍保留农村户籍的,原享受的各种政策待遇不变;搬迁后转为城镇居民的,实行属地管理,与当地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政策。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配套基础设施方面融资有待加强。我县安置点均实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开发所需资金量较大,短期内完成配套基础设施资金筹措有一定的困难。2、整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整合各方力量参与建设,计划整合的资金因涉及不同行业部门而无法同期到位。3、移民户后续产业培育难度大。移民户搬迁前大多以传统种植为主,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缺乏资金扶持,发展后劲不足。后续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尚需加大,才能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的目标。4、移民观念转变不够。扶贫生态移民是从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转移到小城镇,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发展成型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过程。5、移民补助外建房款筹集困难依然存在。由于在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