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篇一:必修 1 第 1课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和君主专制的演变 doc必修 1 第 1讲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和君主专制的演变 班级姓名 考点 1:了解先秦时期王朝的变迁 一、考点知识 1、公元前 2070年,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 。 3、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二、可能命题的思路 1、考察一道选择题或判断题 三、考点知识过关 1、下列是一组关于我国古代历史早期王朝变迁的历史阐述,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找出其中表 述错误的一项( ) A、约公元前 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B、公元前 103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C、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D、公元前 221年,秦王嬴政结束分裂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 2、公元前 2070年,启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家天下”的局面形成。 ( ) 考点 2: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一、考点知识 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内容: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和 分封给 、和古代帝 王的后代。其中, 是分封的主体。 3、诸侯义务:诸侯为周天子 、 、和。 4、诸侯权力:享有很大的,如、 、 。 5、影响:扩大了统治区域,但是,周朝后期,诸侯势力成为威胁周天子统治的地方割据势力。 二、可能命题的思路 1、考察分封制的基本史实。 2、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放在一起考察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史实。 三、考点知识过关 1、 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这 段材料反映了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 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 C、规定义务 D、规定贡赋 3、西周的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4、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成为“部落时代” 、 “封建时代” 、 “郡县 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5、春秋初期,楚国国君首先称王。随后,吴、越等国国君相继称王。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制度的动摇 B、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C、分封制的动摇 D、周王至尊地位动摇 考点 3: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一、考点知识 1、概念:用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政治制度。 2、核心:以 为纽带,继承制。 3、内容:分大宗和小宗,大宗统率小宗,周天子大宗地位是绝对的,诸侯等大宗地位是相对 的。 必须服从。 4、特点:形成严密的政治等级。 5、影响:保证周天子在政治上的 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可能命题的思路 1、考察宗法制的含义、基本内容和影响 2、考察嫡长子继承制 三、考点知识过关 复习资料例 3 选择题 2、4、5、6 题。 考点 4:认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考点知识 1、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与神权相结合。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 以 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二、可能命题的思路 1、考察选择题 三、考点知识过关 1、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 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治体制 C、实行神权和政权相结合的政治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考点 5: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和皇权和相权斗争的史实、趋势。 二、可能命题的思路1、考察不同朝代皇权和相权斗争的史实 三、考点知识过关 1、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的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 主要评议宰相的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皇帝和宰相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2、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 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 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 “自秦以来辅佐天子处理国政的相位,至是废去,遂成绝对 君主独裁的局面” 。对“至是废去”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仿效前代末期皇权稳固的做法 B、六部名存实亡使皇帝萌生废丞相的念头 C、殿阁大学士篡夺相位对皇帝的鼓动 D、皇帝认为宰相擅专威福,危及君主 4、吴晗曾形象的描绘道:“在宋代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 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 得跪着说话了。 ”这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地方愈来愈服从中央 B、君臣关系愈来愈融洽 C、中央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D、科举取士使大臣越来越注重礼仪 5、明朝设立内阁和清朝设立军机处,本质上都( ) A、强化了封建皇权 B、分散了宰相的权力 C、削弱了地方的权力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6 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 在阳陵。 ”将帅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后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面的“-”应是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7、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清廉,被称为“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 。 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中书门下 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尤存,它死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 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9、清人评价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这样说是因为() A、军机大臣大权独揽 B、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C、军机大臣有决策权 D、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 10、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 ,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 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 材料二:“只因宋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 这也罢了?但因宋代承袭五代之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 此而已,并不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 中国近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 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的是什么?(3 分)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变动的原因有哪些?(2 分) (3)以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1 分) 篇二:XX 届历史模拟试题分专题汇编 专题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XX 福建厦门高一期末)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 ) 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 D.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 A 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而“帝”是王的祖宗神,反映了商代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XX 广东广州高三期末)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武王克商封国,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不同于商代的邦国,开始成为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 。据此可知,分封制( ) A扩大了地方权力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巩固了西周统治 D瓦解了贵族政治体系 C 西周时期,分封王族子弟建立诸侯国,以监视商代的邦国,可见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统治,故选 C项。 3.(XX 福建“四地六校”高一联考)中国人取名很有讲究,一般而言,以字定辈者,都将这些辈分字置于姓之后,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辈分。你认为这体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 ) A等级观念 B宗法观念 C法治观念 D辈份观念 B “辈分” 指家族、亲友之间的世系次第,以此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和亲疏远近。在这种宗族观念下,一般排辈分主要体现在男丁中。 4.(XX 天津滨海新区六校联考)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 。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家国同构 B神权统治 C等级森严 D中央集权 A 在家庭或家族内,父亲地位尊,权力最大;在国内,君主的地位至尊,权力至大。宗法制导致中国出现“家国同构” ,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 , 家与国同一结构是宗法社会最鲜明的结构特征。 5.(XX 浙江嘉兴高一期末)西周实行系统完整的宗法制度。依据当时的宗法制,下列对“士”这一阶层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对于卿大夫是大宗 B士以下不再有宗法制 C士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D士一定与周王室同姓 C “士”相对于卿大夫是小宗,A 错误;宗法制首先在周天子和诸侯间实施,以后逐渐及于中、小贵族,以至士与庶民之间,具有普遍性质,B 错误;“士”包括功臣、先代贵族,不一定与周王室同姓,D 错误。宗法制的核心特点为嫡长子继承制, “士”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选 C项。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 (XX 江苏徐州高一期末)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 ) 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C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2.(XX 北京海淀区高一期末)下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分封制度 C.增加财政收入 D.增强封国势力 A 图示反映的是汉武帝采取的“推恩令” ,使王国越分越小,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 A项。 3.(XX 河北石家庄高三期末) “以一个政府之力统治全国,秦始皇是有此魄力。或亦可以说是有此公心,替天下废除封建,汉高祖却无有了。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始皇创立了郡县制 B. 汉高祖废除了封国制 C秦汉制度的本质相同 D汉制是对秦制的否定 C 郡、县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A 错误;汉高祖实现郡国并行制,没有废除封国制,B 错误;“汉承秦制” ,D错误。秦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本质都是维护其统治,故选 C项。 4.(XX 浙江嘉兴高一期末)下边两幅漫画体现了先秦到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这一演变是指( ) A郡县制向分封制转变 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转变 D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变 B 漫画一体现了分封制,漫画二体现了郡县制。秦朝废分封,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不得世袭,由皇帝直接任免,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5.(XX 安徽宣城四校高一联考)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人同伦 B 皇帝制度的核心特点是皇权至上。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XX 天津八校联考)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 。其主要依据是() 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B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C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C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定期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同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三省六部制标志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2.(XX 福建三明高一期末)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元代行省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的主要目的是() A.妥善处理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 B.分化地方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中央集权 D 题干材料与民族关系无关,A 错误;分化地方权力是手段而非主要目的,B 错误;各官员互相牵制,降低了行政效率,C 错误。由“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可知是通过分化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故选 D项。 3.(XX 四川雅安高一期末)东汉时期某人,白日耕作,夜晚苦读诗书,几次投书给当地官员与朝廷自荐都没有下文,他打算一辈子耕田终老。此人的仕宦之路主要受到当时哪一体制的掣肘()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B 东汉时期实行察举制,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到东汉中后期,察举制 4. ()(XX 广东中山七校联考)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 A秦御史大夫 B西汉刺史 C宋同平章事 D明布政使 B 汉武帝时期,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故选 B项。 5.(XX 四川德阳一诊)有学者指出,中国地方政体自秦到清经历了三个阶段,依次为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文中的“州政阶段”主要是指 ()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是推行郡县两级制,是郡政阶段;东汉末至唐宋,在郡之上设置了州,是州政阶段;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为后世所沿袭,明清是省政阶段。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XX 福建宁德高一期末)下图是中国某个朝代政府架构变化的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改制前 改制后 A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 B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C清乾隆帝建立军机处 D明永乐皇帝设立内阁制度 A 由图可以看出“改制后”皇帝之下没有丞相,这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故选 A项。 2.(XX 北京海淀区高一期末)根据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记载,万(来自: 小龙文 档网:先秦时期政治制度演变)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 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君权至上产生的问题 B.中央集权遭到了破坏 C.君主权力受到了制约 D.内阁的权力至高无上 A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君权至上、皇位世袭。正是由于君权至上,才容易导致皇帝身边的近臣、内侍或其他人干预朝政,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3.(XX 浙江杭州高一期末) “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是梁启超对中国古代某一机构的比喻。这一机构是( ) A汉朝的“中朝”B宋朝的中书门下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D 清朝“军机大臣膝跪地,上传下达传帝意” ,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4.(XX 福建宁德高一期末)下列漫画形象地展现了从两汉到明清中国古代大臣向皇帝奏事礼仪的变化,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本质特点是( ) 坐 站 跪 A封建等级不断强化 B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古代礼仪不断完善 B 古代大臣向皇帝奏事由坐站跪,体现了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故选 B项。 5.(XX 广东广州执信中学高一期末)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 ) A提高最高统治者素质 B促进国家的统一 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篇三:先秦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主要指中国秦朝以前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世袭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和分封制度。这一时期,我国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处于萌芽、雏形时期。其基本特点有: 1、行政制度的特点: 第一,各部门之间还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也不很分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商丘师范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风险管理在公司战略目标实现中的整合研究试题及答案
- 仓库与电商平台的协同整合计划
- 2024年河北省广播电视局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2025届山东省临沂市沂县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嘉兴海盐国企紧缺型专业招聘笔试真题
- 成功的法学备考策略试题及答案
- 有效的冲突管理技巧计划
- 法治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研究试题及答案
- 优化前台接待流程的实践指南计划
- 成都市2022级(2025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零诊)化学试卷(含答案)
- 老年期发育(人体发育学)
- 修理厂员工安全合同协议书
- 术后吻合口瘘
- 陕西延安通和电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1
- HYT 075-2005 海洋信息分类与代码(正式版)
- 建筑用砂石料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融于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读书分享
- 广东省广州市八区联考2024年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体质外貌鉴定
- 起重机维护保养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