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鉴赏专题教案_第1页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教案_第2页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教案_第3页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教案_第4页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教案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 考点解读:诗歌鉴赏常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又通过意象来表达。所以我们今天来梳理一下通过什么什么意象,表达了什么什么感情的答题方式。二诗歌鉴赏中常见的“形象”分类:一个是人物形象,二是景物意象。今年的高考题, 九日和韩魏公就是分析人物形象所体现的思想感情。那么,一般会出现的有哪些形象呢? 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形象如今年的高考题九日和韩魏公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破阵子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五方法总结: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3答案构成:什么形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文段开头要注意“盖帽” ,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 ,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九日和韩魏公苏 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_(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 分)_13 (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4 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 “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4 分)【诗歌赏析】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首联从十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富。时苏洵已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说“晚岁登门” 。雷简夫称苏洵为“王佐才” “帝王师” ,苏洵实际也是以此自居的,而这里却自称“不才”且冠“最”字,并以自己的“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看似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五年来的虚度光阴。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 ,以“延东阁”承“金罍” ,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有牢骚。 下句,诗人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曲台指太常寺。苏洵在嘉祐六年(1061)被命于太常寺修纂礼书,至赴宴时,刚完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费时五年。苏洵以自己能辅助帝王的才能来做这种白首穷经的工作,深感虚度年华,用非所长,这集中表现在“闲” “老”二字上。颈联尤为历代评论家所称赏。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洵却在愁里度过。 “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久”字更有丰富的内容。苏洵在二十七岁以前“游荡不学” ,未必怎么“愁” 。但从二十七岁开始,他发奋苦读,希望有用于世,却连科不第。后来,虽然名动京师,却沉沦下僚,无法一展抱负。这个“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十年的不得志。 “偶傍” ,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醉中” ,说明未醉时已清醒感到壮志难酬。但“傍” “来”二字仍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尾联以暮间归来,反复吟咏韩琦新诗作结,戛然而止,余味无穷。韩琦乙巳重阳说:“苦厌繁机少适怀,欣逢重九启宾罍。招贤敢并翘材馆,乐事难追戏马台。藓布乱钱乘雨出,雁飞新阵拂云来。何时得遇樽前菊,此日花随月令开。 ”韩琦诗那种久居高位、宾朋满座的富贵气,使苏洵更感到自己“闲伴诸儒”的穷窘;韩琦志满意得之余的淡淡闲愁,更激起了苏洵壮志不酬的深沉哀怨。这恐怕就是他越读韩琦新诗就越发难以入睡的原因。暮、雨、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 ,“百遍开”更活画出这位“萧萧华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这首诗在内容上堪称“精深有味,语不徒发” ,深刻反映了宋代失意文人的精神苦闷;艺术风格上也是“婉而不迫,哀而不伤” ,含蓄蕴藉,耐人寻味。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 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 、 “关河梦断” 、 “身老沧州” ,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2分析诗中“蓑笠翁”形象。江 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解析】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古典诗歌中的景物出题的方面为:物象的特点、蕴涵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塑造的方法、语言特点等。诸如松、竹、梅、菊花一类事物被人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馋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说到“明月” ,就与思乡、思人相联系,说到“清秋” ,就与感伤、悲愁相联系,那么这里的“明月” “清秋” ,就成了一种具有特定意味的形象,这种含有特定意味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的意象。其他常见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1抓物象的特点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吴松道中二首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赏析“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早晨的路上,细雨潇潇,空气中有着几丝清冷,正是江南水乡黄叶翻飞的季节。“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大雁从头顶飞过,抛下几声急促的鸣叫,是啊,都已经深秋了,大雁怎会不急?可是我,远望归家的路,却遥遥不可及。“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诗人的观察由远及近,鸟儿因为船猛地退了一下而急急地躲避,鱼儿因为船桨的晃动而惊得跳散了开去。诗人触景生情,像这样颠簸流离的旅程何时才能结束呢?“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孤舟是承载着作者的所见所闻,是整首诗的线索。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最佳地点当然是张继曾经投宿过的、并留下著名诗篇的枫桥了。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 。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第二节 诗歌鉴赏之语言掌握炼字类炼句类赏析诗歌语言题的答题模式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庄重|幽默、冷静|激昂等。2、 答题模式: 炼字类:a 解释该字在诗中的具体含义,b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描摹景象,分析手法,c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炼句类:对该句进行分析,注意层次和手法;根据该句在诗中的位置,分析该句在全诗中的作用;点出它对表达主题和情感所起到的作用。 分析语言类:用一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语言特色,用诗中的具体诗句来说明这一特色;指出描写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1 炼动词:形象生动 拟人溅、惊,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2 炼形容词:形容词可以从声、光、色、形等多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故面对诗词中的形容词,我们要首先弄清它修饰了什么物,或什么景、什么人,再分析它突出物的什么特点,渲染了景的什么氛围,烘托了人的什么心情等,最后琢磨此物此景此人和主题的关系,再用文字组织答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江间作四首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潘大临(约 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