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习题_第1页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习题_第2页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习题_第3页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习题_第4页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习题3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 zz,雌家蚕为 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与油质透明基因是位于 Z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与白色茧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 对 t,G 对 g 为显性。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TGGZ´;W,F1 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F2 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雄性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列基因型的雌、雄亲本:GGZW、GgZtW、ggTW、GGTW、GG272t、ggZIzt、ggZZGgT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区别的特点,从 F1 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用于生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遗传图解的表达能力。知识方面考口 zw 型性别决定方式。ggTZTGGTW 杂交组合中,子代的基因型有 GgTz 和 GgZrW 两种,且比例为 1:1,所以 Fl 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1/2,F2 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1/4,结天然绿色茧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3/4,因此 F2 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1/43/4-3/16。由于幼蚕无法立即体现将来蚕茧颜色,因此要通过杂交实验间接辨别。根据 F1 体色性状判断性别,所以杂交后代个体不能全为体色正常或全为油质透明,由此判定选取的亲本性染色体组成为 z´;zt 或 z´;w,此组合符合后代雌性幼蚕个体体色全为油质透明,雄性幼蚕个体全为体色正常的要求。进而用排除法确定雄性亲本基因型为 ggZZ或 GgZZ,雌性亲本基因型为 GG7W。从孵化出的 F1 幼蚕中,淘汰体色油质透明的雌家蚕,保留体色正常的雄家蚕用于生产4以下为某家族甲病和乙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I1的基因型是_。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III2 与一男性为双亲,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B 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转录时,首先与 B 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_。B 基因刚转录出来的 RNA 全长有 4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是由 107 个氦氢酸组成,说明_。翻译是,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 秒钟,实际上合成 100 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 1分钟,其原因是_。若 B 基因中编码第 105 位精氨酸的CCT 突变成 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 上的_为终止密码了。本题考查对遗传方式的判断。只要掌握住判断方法,做起来难度不大。对该遗传家系图进行分析:由于;患甲病,且其父亲与母亲均表现正常,所以可知该病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若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其父亲的基因型应为 XbY,表现型应为患病,而其父表现型正常,所以甲病的遗传方式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1、3 患乙病,且其父母对于乙病均表现正常,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1、3 的基因型应为 dd,可推知 II1 的基因型为 Dd,由于题中所给信息1 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所以假设不成立,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通过对遗传家系图的分析,I2 的基因型为 bbXY,112 的基因型为 bbXDX,II3 的基因型为 BbXDY,可推知 I1 的基因型为 BbXDX_。:与其丈夫所生女孩患乙病,该女孩基因型为 XdXd。综合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 XDXd、XY。转录开始时,RNA 聚合酶识别启动子并与之结合。一个密码子由 mRNA 上 3 个相邻碱基构成,则瘦素蛋白对应的碱基数目为 1673=501 个,而刚转录出来的 RNA 全长为 4500 个碱基,远远大于 501,则说明真核生物的基因是不连续的,中间存在内含子,转录出mRMA 后,经加工剪接后才能进行翻译;翻译过程中若一个mRNA 结合一个核糖体,那么合成 100 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时间为 100X4 秒=400 秒,实际所需时间约为 1 分钟,说明在翻译时,一个 mRNA 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所以短时间内就可以合成出多个蛋白质分子。B 基因中编码105 位精氨酸对应的碱基为 GCT,则对应的密码子为 CGA,突变为 ACT 后对应的密码子变为 UGA,翻译就此终止,由此可知 UGA 为终止密码子。RNA 聚合酶转录出来的 RNA 需要加工才能翻译一条mRNA 上有多个核糖体同时转录 UGA复习策略遗传方式的判断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之一,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难点、重点,一定要掌握。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解不同伴性遗传类型的特点,掌握判断遗传系谱图的方法,并将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等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以强化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概率计算能力。5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 A、a 和 B、b 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根据 F2 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F1 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 和 F2 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图中 F2 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 F 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分别由基因 A、B 突变形成,基因 A、B 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导致生物进化。现有 3 包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和 aaBB 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实验步骤:_;_;_。结果预测:I 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 AABB;II 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 AaBB;如果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 aaBB。【解析】由题意可知:荠菜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又因为 F1 只有三角形果实,所以三角形是显性性状,基因型为 A-B-,卵圆形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 aabb。从 F2的表现型来看,F2 的表现型比例接近 15:1,是9:3:3:1 的变形,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符合这一规律的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有两种,分别是 AABBaabb 和AAbbaaBB。F1 的基因型为 AaB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 1:1:1:1,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由解可知,F2 中的三角形果实有八种基因型,其中的AABB、AAbb、aaBB、AaBB 和 AABb,连续自交的后代都不会出现卵圆形,共占 F2 总数的 7/16,占三角形果实的7/15,而自交后出现性状分离的有 AaBb、Aabb 和 aaB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 A、B 可以突变成 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这是通过定向的自然选择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来实现的。采用先测交再自交或连续测交两次的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AABB 与 aabb 测交,后代是 AaBb,其自交后代都会出现性状分离;AaBB 与 aabb 测交,后代是两种:AaBb 和aaBb,前者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后者没有;aaBB 与aabb 测交,后代只有 aaBb,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答案】AABB 和 aabb 自由组合三角形:卵圆形=3:1AAbb 和aaBB7/15AaBb、AaBb 和 aaBb不定向性定向改变用 3 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 F1 种子F1 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 F2 种子F2 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I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15:1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27:5III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3:1用 3 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 F1 种子Fl 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 F2 种子F2 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I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3:1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5:3III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1:1复习策略遗传中的实验设计题包括个体基因型的推断、显隐性的判断、设计杂交实验,通过子代的性状判断个体的性别、设计杂交实验判断基因所在的位置等。对于遗传实验设计题的复习,要掌握住常用的方法,比如杂交、自交、测交,注意它们的应用范围。多做题、多总结,做到举一反三,才能够实现这部分的高分突破。总之,遗传与变异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而且大多作为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载体,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热点不变,但在考查形式上推陈出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