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背古诗词_第1页
高考必背古诗词_第2页
高考必背古诗词_第3页
高考必背古诗词_第4页
高考必背古诗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必背古诗词高考必背古诗词篇一:全国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练习 一、 论语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 来表明生活中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_,_。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_,_”来表示。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_,_。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6.论语中认为复习旧知识好处的句子: _,_。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7. 论语中孔子用“_,_”来解释“恕”的含义。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论语中“_,_”两句孔子从“贤”与“不贤”的角度来谈学习态度。8.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二、 鱼我所欲也1.孟子用“_,_”来表示面对生与义选择时做出的决定。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鱼我所欲也中“_,_”两句用孟子对俸禄的态度强调了礼义的重要性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_,_”的人能做到舍生取义。3.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尾提出了“_”的中心论点,全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_,_。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两句分析了亡国的条件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_,_”即要承担重任必须磨练心志。4.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5.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的“_,_”是从身体上磨砺于人。5.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四、 曹刿论战左传1. 曹刿论战中,曹刿在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_,_。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 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运用恰当的战略战术:彼竭我盈。3. 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具体体现的句子是:_,_。3.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 曹刿论战中,曹刿担心有埋伏而“_,_”然后才追逐败军。4.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5.曹刿论战中, “齐人三鼓”后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因为曹刿认为“三而竭” ,并且他用“_,_”来表述前两次击鼓的效果。5.一鼓作气,再而衰五、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到“_,_” ,这表明主人公邹忌是一位美男子。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面对妻子、妾、客人的赞美,邹忌没有轻易相信,看到徐公,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又“_,_”于是认真思考,从中悟出了治国之道。2.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经过仔细思考得出客人称赞他的原因是:_,_。3.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用自己亲身体验推及齐威王,认为“_,_” ,从朝臣和百姓对待齐威王的态度来说明“王之蔽甚矣” 。4.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5.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后提出“_,_” ,这样的情况可以受到“下赏”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6.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的好局面。6.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六、 前出师表诸葛亮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_”两句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诸葛亮的出师表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的结合,高考必背古诗词篇二:全国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练习 一、 论语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 来表明生活中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_,_。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_,_”来表示。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_,_。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6.论语中认为复习旧知识好处的句子: _,_。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7. 论语中孔子用“_,_”来解释“恕”的含义。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论语中“_,_”两句孔子从“贤”与“不贤”的角度来谈学习态度。8.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二、 鱼我所欲也1.孟子用“_,_”来表示面对生与义选择时做出的决定。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鱼我所欲也中“_,_”两句用孟子对俸禄的态度强调了礼义的重要性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_,_”的人能做到舍生取义。3.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尾提出了“_”的中心论点,全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_,_。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两句分析了亡国的条件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_,_”即要承担重任必须磨练心志。4.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5.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的“_,_”是从身体上磨砺于人。5.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四、 曹刿论战左传1. 曹刿论战中,曹刿在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_,_。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 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运用恰当的战略战术:彼竭我盈。3. 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具体体现的句子是:_,_。3.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 曹刿论战中,曹刿担心有埋伏而“_,_”然后才追逐败军。4.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5.曹刿论战中, “齐人三鼓”后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因为曹刿认为“三而竭” ,并且他用“_,_”来表述前两次击鼓的效果。5.一鼓作气,再而衰五、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到“_,_” ,这表明主人公邹忌是一位美男子。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面对妻子、妾、客人的赞美,邹忌没有轻易相信,看到徐公,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又“_,_”于是认真思考,从中悟出了治国之道。2.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经过仔细思考得出客人称赞他的原因是:_,_。3.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用自己亲身体验推及齐威王,认为“_,_” ,从朝臣和百姓对待齐威王的态度来说明“王之蔽甚矣” 。4.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5.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后提出“_,_” ,这样的情况可以受到“下赏”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6.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的好局面。6.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六、 前出师表诸葛亮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 ,_ ”两句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诸葛亮的出师表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的结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是:_,_。3亲贤臣,远小人4.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刘禅“_,_”即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等人治国的贤能,在接近文章结尾处,也规劝他应该自行谋划,“_,_” ,并追念先帝留下的教诲。5.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6. 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诸葛亮在出师表规劝刘禅“ , ”,以免堵塞忠臣劝谏的道路。6.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七、 桃花源记陶渊明1.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_,_。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 桃花源记中写老人和孩子神情的句子是:_,_。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桃花源记中,“_,_”点明了桃源人祖先定居桃源的原因。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现在常常用桃花源记中的“_,_”来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而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八、 三峡郦道元1.郦道元在三峡中用渔歌“_,_” 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1.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自三峡工程完成之后,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在三峡中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_,_”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 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_,_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三峡中写山高峻的句子:_,_。4.重岩叠嶂,隐天蔽日5. 郦道元三峡“_,_”两句写出春冬之时三峡水的特点。5.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九、 马说韩愈1.历代名家的坎坷经历正印证了韩愈在马说中“_,_”的说法。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马说描写千里马未被发掘而最终“不以千里称”惨遭埋没的句子是:_,_。2.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韩愈借笔下之马说充分抒发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他在结尾发出了 “_?_”的感叹。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马说中“_,_”描写食马者对千里马日常的驱使与喂养情况,与后文食马者“天下无马”的感叹对照,表现食马者浅薄愚妄。4.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十、 陋室铭刘禹锡1.陋室铭一文中“_,_”两句既是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又点明了全文主旨。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陋室铭一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陋室铭中, “_,_”两句表明室主人交往之雅。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5.作者在文中结尾说“_,_” ,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