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PPT课件_第1页
痹证PPT课件_第2页
痹证PPT课件_第3页
痹证PPT课件_第4页
痹证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肢体经络病证 1 经络 v 组成 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经别:十二经别 络脉:十五络脉 经筋:十二经筋 皮部:十二皮部 2 v 标本根结 v 气街 v 功能: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气血运行的通路 病理状态下:受邪的途径, 穴位 -针刺治疗 3 v 素问 .皮部论 曰: “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 ,脉络满则注入经脉,经脉满则入 舍于腑脏 也 。 v 五脏皆有合 ,病久而不去者 ,内舍于 其合。 v 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 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 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 。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 。 v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故善治者治其肤,其次治筋 脉,其次治六腑 4 痹证 5 v 了解痹证的概念,历代医家论述。 v 熟练掌握各型的辨证施治,针刺治疗方法。 v 掌握其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 6 概述 u何谓痹证 中藏经 释痹 闭 临床表现 痛、僵、酸、麻等 部位:内脏痹:心、胸、喉、食管等(广义) 肢体痹:关节、肌肉、筋骨、经脉(狭义) 痹 关节炎 7 v 痹证是由于 风、寒、湿、热 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 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 疼 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 肿大、变形 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 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概述 定义 8 肌肉 筋骨 关 节 酸痛 麻木 重着 屈伸不利 关节肿大变形 9 特点: 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 不论男女老少均可发病。 有季节性,与天气变化关系密切。 如潮湿、寒冷、气候变化急剧的地 区发病率高。 10 本病轻重不一,较轻者仅关节疼痛、 酸楚、麻木、重着;较重者出现关节变形 ,活动障碍;严重者影响到心,出现心脉 之胸痹。 11 v 内经 不仅提出了痹之病名,而且对其病 因病机、证候分类以及转归、预后等均作了 较详细的论述。 如: 素问 痹论 指出: “风、寒、湿三气 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 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 “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者疼久,其留连皮 肤者易已。 ” 源流 12 (一) 内经 有专篇讨论 1.病因: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 “所谓痹者 ,各以其时 ,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 2.分类: ( 1)按病因分类 风气盛者为 行痹 , 寒气盛者为 痛痹 , 湿气盛者为 着痹 。 ( 2)按病位分类 五体痹 骨、筋、脉、肌、皮痹。 五脏痹 心、肝、脾、肺、肾痹。 13 传遍规律: “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 舍于其合也。 预后: “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者疼久,其 留连皮肤者易已。 ” 14 (二) 金匮要略 提出证治方药。 本病在 金匮 称为 “ 湿痹 ” 和 “ 历节 ” 、 “ 中 风历节 ” ,有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剂,均为 治疗痹证的常用方。 (三) 诸病源候论 详论病因病证。 有 “风痹 ”、 “风湿痹 ”、 “历节风 ”等名称。 (四) 医宗必读 提出治则 治则 : 祛风、除湿、散寒。综合治疗 配伍:行痹参以补血;痛痹参以补火;着痹参以补 脾补气。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 15 v 本病的临床表现多与西医学的结缔组织病、 骨与关节等疾病相关,常见疾病如风湿性关 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肌 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它如增生 性骨关节炎等出现痹证的临床表现时,均可 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范围 16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外因 1.风寒湿邪 2.风湿热邪 17 一、病因 (二)内因 ( 1)饮食药物失当 脾胃受损,湿 热痰浊内生,痹阻经脉气血 痛风 肥胖 18 一、病因 (二)内因 ( 2)跌扑损伤 损及肢体筋脉,气血运 行失畅,痹阻经脉气血 19 一、病因 (二)内因 ( 3)老年久病 气血亏虚,肝肾不足 肢体筋脉关节失养 增龄 是原发性骨关节炎最危险因素 30-39岁 患病率 11% 40-49岁 患病率 27% 50-59岁 患病率 62% 20 二、病机 (一)基本病机 : 外邪 痹阻肢体、经络 ,气血运行失畅 风邪 偏胜 行痹 疼痛游走不定,痛位偏上 寒邪 偏胜 痛痹 疼痛剧烈而有定处,经脉拘急挛缩, 感寒则甚,得温则减 湿邪 偏胜 着痹 肿胀、重着、酸楚疼痛,病多偏于下 风湿热 痹阻 热痹 关节红肿热痛 21 二、病机 (二)病初以邪实为主 ,病久可致虚实夹杂 病初 风寒湿热痹阻 邪实 -邪留伤正 (三)日久可见痰瘀互结 (四)病邪可由表入里,内舍于脏 心痹 心悸气喘 痹证日久 ,复感于邪 由经及脏 脾痹 肢软肌瘦 肾痹 腰背偻曲 22 风寒湿 邪侵袭素体阴虚 素体阳虚 邪闭气滞 留于经络 风湿热痹 风寒湿痹 (热痹) (行痹、痛痹、着痹) 痰瘀交阻于骨节 ( 顽痹) 23 痹证的不同表现与哪些因素相关 : 外邪性质 人的体质(内因是基础) 风寒湿邪 气虚阳虚 风寒湿痹 (皮色不变 ,或 热邪寒化 白或紫 ,扪之冷 ,得寒痛增 ,剧痛 ) 淤久化热 寒邪热化 风湿热邪 阴虚阳盛 风湿热痹 (局部皮色红 ,扪 之热 ,发热口渴 ,心烦 ) 24 演变与转归: 痰浊、瘀血、水湿在疾病的发 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病邪与症状的演变 : 血停为瘀 痰瘀阻络 关节肿大 皮色紫暗 湿凝为痰 皮下结节 关节僵硬 面白 乏力 短气 耗伤正气 损伤内脏 肌肉削瘦 心悸 喘促 水肿 虚劳 悬饮 25 v 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 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是痹证的基本病机。 v 正虚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证发 生的外在条件 。 病因病机 其他 外因 内因 感受风湿热邪 感受风寒湿邪 劳逸不当久病体虚 26 v 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 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 、强硬、变形。 v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 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 的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v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 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诊查要点诊断依据 27 相关检查 v (一)病变相关部位的骨关节 X 线和 CT等影像学检查常有助于 本病的诊断和了解骨关节疾病 的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 28 v 骨关节 X线和 CT等影像学检查 v 抗溶血性链球菌 “0”、红细胞沉降率、 C一反 应蛋白、黏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类风湿 因子、狼疮细胞等实验室检查 v 心电图、有关血清酶及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 等检查可提示痹证是否内舍入心 相关检查 29 病种 痿证 痹证 疼痛 躯干与肢体无痛 肌肉与关节疼痛 性质 痿软无力 酸痛、麻木、重着 功能 不能随意活动 屈伸不利 肌肉 病因病 机 萎缩 外邪闭阻经络 后期可有 精血亏虚,经脉失养 痹证与痿证的鉴别 30 v 行痹,属风邪盛;痛痹,属寒邪盛;为着痹 ,属湿邪盛;热痹,属热邪盛。 v 一般,痹证新发,风、寒、湿、热之邪明显 者为实;痹证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脏腑, 肝肾不足为虚;病程缠绵,日久不愈,常为 痰瘀互结,肝肾亏虚之虚实夹杂证。 辩证论治辩证要点 一辨邪气偏盛,二辨虚实。 31 v 祛风、散寒、除湿、清热、通络 v 痹证的治疗,还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 “治风先治 血,血行风自灭 ”; v 治寒宜结合温阳补火,即所谓 “阳气并则阴凝散 ”; v 治湿宜结合健脾益气,即所谓 “脾旺能胜湿,气足无 顽麻 ”。 v 久痹正虚者,应重视扶正,补肝肾、益气血是常用 之法。 治疗原则 32 治疗 (Treatment) 1、 针灸 (Acumox) 治则: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以督脉、局部穴为主。 取穴特点: 分部取穴(近部 +循经) 病因取穴 33 肩部: 肩髎、肩髃、 臑俞。 34 肘臂: 曲池、合谷、 天井、外关、尺泽。 天井 曲池 35 腕部: 阳池、外关、阳溪、 腕骨。 外关 36 髀部: 环跳、居髎、悬钟 。 居髎 37 膝部: 犊鼻、梁丘、 阳陵泉、膝阳关。 38 踝部: 申脉、照海、昆仑 、 丘墟、解溪。 39 脊背: 水沟、身柱、腰阳关 。 40 随证取穴 (Selection of Acupoints) : v 行痹:风门 风池 膈俞 血海 v 痛痹:肾俞 关元 命门 v 着痹:脾俞 足三里 阴陵泉 商丘 v 热痹:大椎 曲池 阴陵泉 v 久痹:足三里 肝俞 肾俞 脾俞 三阴交 大杼 阳陵泉 悬钟 41 行痹、热痹 浅刺泻法, 皮肤针叩刺。 痛痹 深刺留针加灸。 着痹 针后加灸,温针灸,梅花针 刺络拔罐。 刺灸方法: 42 v 贺氏三通法 毫针、三棱针、火针 小针刀 : 挑治: 隔姜灸 43 蜂针疗法 :局部消 毒后,用镊子轻轻 夹住蜜蜂的头部, 使其腹部末端接触 皮肤,让蜜蜂弯曲 腹部伸出尾部的钩 针刺入。每天一次 , 3050次为一疗 程,适用类风湿性 关节炎。 44 封闭疗法: 强的松龙 2.5ml加 2%普鲁卡因 1.5ml局部痛点封闭。 扳机点针刺 45 其他疗法 耳针 :对应部位,肾上腺、神门 穴位注射 :当归针,维生素类,野木瓜,局 部取穴(注意勿注入关节腔) 刺络拔罐 : 用三棱针散刺 1015 次或皮肤针 重叩后拔罐。 火针疗法 : 火针点刺,隔日一次, 10次为一 疗程。适用于风寒性关节炎。 46 皮肤针 : 常用于肿胀为主的关节炎。叩 刺局部肿胀处,或在患病关节周围叩刺 ,另在脊柱两侧相应的节段部位,每隔 3 日叩刺 1次。 小针刀 : 主要适用于关节骨性关节炎。 挑治: 主要适用于强直性脊椎炎。 隔姜灸 : 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 。 47 v 1风寒湿痹 v (1)行痹 v 主证: 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 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 游走性 ,初起可见有恶风 、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v 证机概要: 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v 治法: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v 代表方 :防风汤加减。本方有发散风寒、祛湿通络 作用,适用于痹证风邪偏盛,游走性关节疼痛。 v 常用药及加减 证治分类 48 v (2)痛痹 v 主证: 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 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 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v 证机概要: 寒邪兼夹风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v 代表方: 乌头汤加减。本方重在温经散寒止痛,适 用于痹证寒邪偏盛,关节疼痛明显。 v 常用药及加减 49 v (3)着痹 v 主证: 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 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 白腻,脉濡缓。 v 证机概要: 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v 治法: 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代表方:薏苡仁汤加 减。本方有健脾祛湿,发散风寒的作用,适用于痹 证湿邪偏盛,关节疼痛肿胀重着。 v 常用药及加减 50 v 2风湿热痹 v 主证: 游走性关节疼痛,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 ,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 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 状。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v 证机概要: 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 v 治法: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v 代表方: 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前方以清热 宣痹为主,适用于风湿热痹,热象明显者;后方重 在清热利湿,宣痹通络,适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疼 痛明显者。 v 常用药及加减 51 v 3痰瘀痹阻证 v 主证: 痹证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 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 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面色 黯黧,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舌苔白腻,脉弦涩。 v 证机概要: 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 v 治法: 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v 代表方: 双合汤加减。本方有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作用,适用于痰瘀痹阻筋脉,关节重着疼痛者。 v 常用药及加减 52 v 4肝肾两虚证 v 主证: 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 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 ,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 弱或细数。 v 证机概要: 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温煦。 v 治法: 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v 代表方: 补血荣筋丸加减。本方有滋补肝。肾,祛 风湿,舒筋通络止痛作用,用于久痹之肝肾不足, 筋脉失养证。 v 常用药及加减 53 虫类药的使用及有毒中药的特殊用法 54 v 本病发生多与气候和生活环境有关,平素应 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暑湿之地。 v 痹证初发,应积极治疗,防止病邪传变。 预防调护 55 v 本病预后与感邪的轻重、患者体质的强弱、治疗是 否及时以及病后颐养等因素密切相关。 v 一般来说,痹证初发,正气尚未大虚,病邪轻浅, 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多可痊愈。 v 若虽初发而感邪深重,或痹证反复发作,或失治、 误治等,往往可使病邪深人,由肌肤而渐至筋骨脉 络,甚至损及脏腑,病情缠绵难愈,预后较差。 转归预后 56 v 1肢节痹病是指 之邪侵袭肢体经络,导致 , 引起 、 、 等处发生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