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如何区分写人记叙文和记事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一种文体。我们小学生写记叙文常会出现这样问题,不知道怎样区 别写人和叙事,处好文章里写人和叙事的关系。 确实,这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人和事是不能分离的,写人离不开记事,记事离不开写人。 人物性格品质通过事才能体现,离开了事,人物就是空的;而事情的发生、发展又是和人的活动紧 密联系的,离开了人,也就没有了事。 那么如何区分这两者呢? 首先,要明确,这两种类型的作文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这是它们的本质区别。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 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特点。这里的事例是为人而选,为写人服务的。写人类记叙文重点在 于人,而非事,最终由事及人,旨在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特点。 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事情的描写,来揭示事情的实质及其对人、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 叙述事情一般要点明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特别强调把事件的 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写到人,因为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好也必须借助人物, 只有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的细致描述才能把事情的整个经过表达好,从中传达出 中心意旨来。但人物描写只能围绕着事,服从于事或依附于事。记事类记叙文侧重点在于事,而非 人,由人及事,旨在揭示事情的思想意义。 比如:课文再见了,亲人,便属于写事记叙文。文章记叙了志愿军战士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与 阿妈妮、大嫂、小金花等人话别的情景。写和阿妈妮话别时,追述了三件事:一是大娘几夜没合眼, 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 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她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写和小金花话别,叙述 了这样一件事:为了救侦察员老王,小金花随着妈妈冒着危险混进了敌占区,老王被救出来了,妈 妈却牺牲了。写和大嫂话别,也讲了一件事: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吃到蔬菜,上山去挖野菜,后山的 野菜挖光了,又跑到前沿阵地上最危险的地方挖,结果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成了残废。文中虽然写到 了好几个人物,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事而不是人。阿妈妮、大嫂和小金花是朝鲜老年人、成年人和 青少年的代表,文章正是通过写她们的这些具体事例,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歌颂了中 朝两国人民血肉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小珊迪,则是写人记叙文了。文章写了一个靠 卖火柴生活的男孩,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地死去的故事。小珊迪是故事的中心人物。文章 通过写他受了重伤躺在病床上还派弟弟小利比给“我”送找回的零钱,以及临死前还挂念弟弟今后 生活无人照顾等细节,表现了他诚实、善良的品质。这篇文章叙事写人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 质,所以它是写人的作品。 要区别写事记叙文和写人记叙文这两类文章,有时可以从题目上去找特征。一般来说,以人物名字 命题的文章大多是写人的文章,如黄继光江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也有用与人物密 切相关的事物来命题的,如爸爸的白发难忘的目光光荣榜等,这些题目涉及的事物与 表现人物品质密切相关,所以也是写人的。而写事文章的题目往往以事情、活动的名称及意义来命 题,如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的时候记一次运动会集体的温暖等。 总之,在写这两类记叙文时,必须明确各自的写作目 的,选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来。 . . 一、写人 要想在写作中突出人物个性,首先要学会细致观察.观察就是看、听、想、感四个方面. 看:看人物的外貌、动作和神情;听:听人物的语言和说话的语气;想:联想人物的相关经历、行 为和别人的评论;感:抒发自己的感受或评价,还可以揣摩人物的心理.其次,人物个性还可以通过肖 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段来完成.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展开细腻的描写 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描写要符合生活真实.我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必须是真实可信的 .所以,应辩证地描写人物的优点和 缺点,不能以偏赅全 ,故意拔高或贬低 . 2.描写要细腻.可以典型的外貌特征描写出人物的文化修养、思想性格以及风度、气质和神韵 .如阿 累在一面中写鲁迅先生的外貌: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 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 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 眼, 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到鲁迅先生的瘦, 看到他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 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作者以小见大, 于细微之处让我们看到鲁迅如何把自己奉献给革命事业.写 动作,应精选动词 ,对行动过程进行生动的描摹 .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写蔡芸芝老师有两句话: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 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 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 笑了,她也笑了 .一个动词敲 ,一个动词笑,写出了蔡老师爱学生、并没有存心要打学生的心理 ,刻画出了 一个温柔、慈爱的蔡老师.写语言, 应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态,让个性化的语言充分展示人物的性 格特征;写心理,应善于运用细腻的内心独白、梦境或幻境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二、记事 写记事作文,同学们普遍感到三个问题不好解决:一是事从何来,二是怎样选事,三是 怎样叙事.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为了解决无事可写的问题,要培养同学们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天长日久,他 们就会积累大量作文素材.有了事, 还要加以选择.首先, 选事要切合题意.如难忘的一件事,就不能 写两件事;发生在学校的事,就不能写家里或社会的事.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真实感人.记事 类作文应做到以下几点: 1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事作文应以事 件为核心,以事件贯穿全文, 围绕事件的发展及时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与事件有关的人物及其活动.介 绍的过程可以是直白式,也可以是含蓄的暗示. 还要注意选择记叙的顺序,确定叙述的重点. 2注意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要增加可读性 ,就要避免平铺直叙.怎样才能将 文章写得有波澜呢?就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叙述方式.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又称直叙,是按 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的时间为序.采用顺叙的写法,要剪裁得当,切勿记流水账. 倒叙,就是把事情的 先后顺序颠倒一下,先写事件的结局, 然后再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经过.采用倒叙方 法, 除了应注意前后照应外, 还应交代清楚倒叙部分的起止点.插叙, 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 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 插进相关的其他内容.对全文来讲, 插叙往往只是一个片段,插叙 结束后,文章仍回到对中心事件的叙述上来. 3安排好线索. 线索清楚 ,文章的眉目才能清晰.侧重写事的记叙文,往往以物为线索.当然,这物一定 与事件有密切关系. 三、文章要以情感人 1直抒胸臆. 这是一种直接抒情的方式 ,它往往是把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直接表达出来 ,其特点是 感情袒露,热烈奔放 .魏巍在 我的老师一文中,为了抒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向老师发出了真情告白: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 ,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这一句话浓缩了学生对老 师深深的热爱和依恋. . . 2寓情于事. 寓情于事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抒发情感.对往事的回忆和叙说, 往往会引起情感的波澜,让 人因事动情.邹韬奋在 我的母亲中有一段叙述: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背不出来的时候他 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 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 但 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 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 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 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 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母亲见儿子被打, 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母亲对子女的无限怜惜和疼爱之 情尽显其中. 3寓情于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中融入内心的真情实感 ,也是一种巧妙的抒情方法.一 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 也是蓝的. 中学生怎样写人记事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 有步骤 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 一部分学 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 心观察。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 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 丰富的营养。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中学生天真活 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在卸任方面,学生可以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 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 )、 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 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 处,才能 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 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 的细微之 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 有性格化的特征。所 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 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 现出来 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 物形象跃然纸上 。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体会。 二、写熟悉的人和事 写人记事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 感受深切 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 量 。 . .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 想品质等 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怎样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具体做法是: 第一, 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 并非要全 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 必须要写,而且还要 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 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 的动作, 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 职业、习惯等,否 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 让人物自我表演。 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自己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 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 ,才 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写熟悉的事,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 个阶段的特点, 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 意义。 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 情况下,才可以省略 其中的一两个。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 突,即使 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 得以妥善解决的。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 乎情理之中的结局, 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例如一个同学的作文一字之争,就写得很好。他在作文中写道:他爸爸让他背诵唐代贺知章 的诗 回乡偶书。当他背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他爸爸严肃地批评他,为什么把“衰”字读 成“”了。 罗飞雪听了,很委屈地说:“爸,是您错了,(衰)字在这里就读()。” 他本以为父子之间又得来一 场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而他爸爸却搬出几本字典、词典,与他一同查 找,结果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没 有查到。罗飞雪就不耐烦地说:“爸,算了吧,就听您的念 ()吧。 ”他爸爸听后,反而更加严厉 地对他说:“什么叫算了,做学问,就要老老实 实,认认真真,有错必改!”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查找。两个 小时过去了,他爸爸忽然捧着古代 汉语高兴地叫起来,说这里就是读(), “爸爸错怪你了,向你 认错!”作文最后写道:“爸爸是个工程师,知识渊博,竟然向我认了错, 可在认真二字上,我却输给了 爸爸。”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把矛盾冲突表现得合情 合理,结局出人意料,作文的主题也突出了。 . .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学生可以写些片断,以 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二者交叉进行, 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写好片断对 写好整篇 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断呢?要求做到四点: 第一,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内容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不能脱离生活,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写小片断,学生自己确定中心,自己选材、费时不多,自由灵活,能提高观察能力,有话可说, 又为写大作文积累了材料,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 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 删去,毫 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 己觉得拗口的,就增 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 学生写完作文,往往一遍也不检 查,一字也不修改,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主要是写作 态度不端正。但是,学生不会修改文章,也 是个实际问题。 就修改文章而言,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学生写作能力很有限,要自己修改文章,就更加困难 了。所以,必须要掌握一些方法。 第一,是朗读。让学生明白只有读,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 学生写作文后,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有时,还让他们录音,然后放录音,听听是否有词句 的错误。听到有问 题的地方,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介绍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 1、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如:“我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还是头 一次到世界 公园。”头一次到世界公园,当然以前没到过。因此,“从没到过世界公园,这一次”, 都应该删掉。 2、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如:“他拉开门,拿出一听可乐。 ”拉开什么门 呢?不明确。“门”前面应该增加“冰箱”两个字。再如:“老师生气了,看着我。 ”在“看着我”前应加上 “瞪着眼”三个字,就能生动地表现出“老师生气”的样子。 3、调。调整语序,使表达合乎逻辑。如:“我生日那天,姑姑送给我很漂亮的一件毛衣”。 ”“很漂亮” 这个短语,是修饰毛衣的,而不是修饰“一件”的,应调到“毛衣”的前面,才合情 理。 . . 4、换。换个词或句子,使表达更严密。如:“对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我们争吵得很 激烈。”对 严肃问题发表看法,用“争吵”来表达是不妥当的,应换成“争论”或“争辩”。 5、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应认真对待,予以改正。 以上是给学生所讲的五种修改方法,所举例句,都是学生自己用我讲的方法修改的。在修改中, 我要求学 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修改符号,予以改正。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改。两人或 几人一组,相互评论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至于对作文的选材、立意、结构等进行修改,由于初一学生水平的限制,暂没有提出更高的要 求。我只要 求学生写作之前,列出提纲,确定好中心,选好材料,安排好结构,然后按提纲作文。 怎样指导学生写描写人物的文章 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比较空洞,没血没肉,只有主干,没有添枝加叶的成分。写出来的人物 往往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如: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笑就有两酒窝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 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就是说,人都是具有个性的。学生在写文章 时,要准确地表现出人的个性特点。那么怎样将人物的个性鲜明地表现出来呢? 在写作的过程中,就要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展开深入细致的描写。 一、怎样写人物外貌 写人物的外貌是指对人物容貌、姿态、神情、衣饰等特征的描写。写好人物的外貌,要注意两点: (1)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外貌描写不能从头到脚,面面俱到,不分主次地全面描述,像照相一 样全部收摄在内;也不能搬用套话,千篇一律,千人千面,像写小孩,都写成“浓眉毛、大眼睛、 一笑两酒窝”。这样就不会写出动人的形象来。 写人物外貌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然后着力去表现这些特征。比如在学过课文少年闰土一文 中,作者就是紧紧抓住闰土的特征写他的外貌的:“头戴一顶小毡帽,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 向那匹猹尽力地刺去。”这个外貌描写,由于把闰土的特征表现得极为突出,便给人们留下了终身 的印象。 给学生安排了一组小练习:1、你和同学们天天生活在一起,上课、下课、搞活动、做游戏可 以说是最接近,最熟悉的了。然而你想过没有,怎样准确地写出你最要好的或最佩服的同学的外貌 呢?想一想,写同学的外貌一般都写哪些内容?一般男孩和女孩的外貌特征是什么?如何突出这些 特点。 二、怎样写人物的语言 人物的语言是和他的身份、经历、思想感情密切相关的,因此,写好人物的语言是写好人的重要 手段之一。 1、人物语言必须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 2、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即什么样的人讲什么样的话。退休老爷爷爱坐在公园、 茶馆里聊天,他们对眼前的事忘得快,对过去的事记得牢,常爱说:“嘿,我年轻的时候”“从 前哪”声调比较平缓,充满了对往昔的感慨。老奶奶说起话来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小孙子要出 门,她要叮咛半天:“小心车子,别撞着!”“放学早点回来”小孩子好奇心大,求知欲强,老 是追着大人问个没完:“小鸟为什么停在树上?”“为什么它妈妈不接它回家?”抓住不同人物的 . . 特点,写出符合他(她)的身份、年龄、性别的语言来,才会让人们感到真实可信,具有强烈的生 活气息。 3、写好人物的语言还要注意取舍,不能像个录音机,把凡是听到的,一概记录下来,那就会 繁琐冗长。我们必须取那些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言,让整个对话无废话,干净利落富有表现力。 三、怎样写人物的动作 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要尽可能地使主人公多行动,少说话”。这意思是说, 描写人物一定要写人物的动作,应用主人公自己的行动来说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是描写人物的 主要手段。 怎样写好人物的行动呢? 1、写行动一定要着力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写人物还要注意写出人物的习惯动作。人们常常会表现出各自特有的习惯动作。例如小弟 弟不爱清洁,不带手帕,流鼻涕了,常会用手背一抹;戴眼镜的人,镜架宽了,老是滑到鼻尖上来, 日子长了,就会有用中指或食指把眼镜往上一推一推的习惯动作。作文时把人物的这些特有习惯 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一下册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软骨症治疗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护理进修
- 美的售后年终工作总结
- 2025至2030中国微创手术(MIS)设备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血栓前体蛋白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离婚后子女户口迁移及父母监护权划分合同
- 生产运营分析部门工作总结
- 离婚协议书中的共同子女监护权共享与探望权协议
- 离婚房产分割及共同债权债务处理协议
- 消防水系统资料
- 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手册
- 微生物学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
- YS/T 226.12-2009硒化学分析方法第12部分:硒量的测定硫代硫酸钠容量法
- 雪落在中国土地上
- GB/T 29114-2012燃气轮机液体燃料
- GB/T 18690.1-2009农业灌溉设备微灌用过滤器第1部分:术语、定义和分类
- FCI测试试题附答案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1-8单元课文思维导图
- 耳部解剖及急慢性中耳炎课件
- 【成都】麓湖生态城地产视角分析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