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ppt课件_第1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ppt课件_第2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ppt课件_第3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ppt课件_第4页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1 l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概论 早期干预的基本思想 早期干预的内容 早期干预的主要途径 l各类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智障儿童早期干预 听障儿童早期干预 视障儿童早期干预 2 第一讲第一讲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概论概论 3 早期干预的基本思想早期干预的基本思想 1、什么是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 是对幼小年龄的发展偏离 正常和可能偏离正常的儿童所采用的一种 特殊教育、训练的手段,以便使这些儿童 的智力(能力)有所提高并获得一定的生 活能力和技能。(茅于燕, 1990) 4 l 在特殊教育领域 , (早期干预 ) 主要指对学 龄前缺陷儿童所提供的治疗和教育服务 。通过帮助儿童在社会、情绪、身体和 认知方面的充分发展 ,使其能进入正常的 教育系统或尽可能少地接受特殊教育。 ” (朴永馨主编 ,1996) 。 5 l 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对 5- 6 岁以前的小儿所采取的预防、鉴别、治 疗和教育、训练措施的总称 ,它用于发展 偏离正常和可能偏离正常的小儿。 ” (王 雁 ,2000) 6 早期干预定义的内涵要素早期干预定义的内涵要素 l 年龄 生命早期,七岁以前 l 对象 环境不利儿童、所有残障儿童 l 症状特征 出现偏离或可能偏离 l 目的 补偿、康复,提高技能 7 早期干预的对象: l 智力障碍婴幼儿、听力障碍婴幼儿、视 力障碍婴幼儿、自闭症婴幼儿、运动障 碍婴幼儿、脑性瘫痪婴幼儿、感统失调 婴幼儿、多动症婴幼儿、颜面损伤婴幼 儿、多重障碍婴幼儿。 l 在医学上,注重对低体重儿、早产儿以 及高危儿的早期干预。 8 2、早期干预的主要工作 l预防 : 能有效防止残障的发生和减小残 障的程度。 包括出生前的预防和诞生后的预防 9 预防又分为三级 一级预防 : 面向全体人群,防止残障的发 生 二级预防 : 面向高危人群,包括一系列损 伤和疾病发生后的发现、治疗、教育和训练 。 三级预防 : 面向初期残障人群,防止早期 残疾发展成严重残疾。(康复训练、功能补 偿、自理能力训练) 10 l鉴别与筛查: 把早期干预的对象从大量 的背景对象中挑选出来。 l治疗与康复 :从医学的角度采取措施, 有效控制残障程度的发展。 l教育与训练 :是早期干预的主要措施 11 3、早期干预的意义 降低残障儿童的出生率 减轻残障儿童的程度 补偿残障儿童的功能缺陷 为回归社会提供能力上的准备 12 l 据调查我国 0 14岁智力低下发生率为 1.2, 全国约有 300多万智力低下儿,引起智力低下 原因中约有 20 %是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和围产高 危因素造成。经系统研究结果证明,从新生儿 期开始早期教育可促进正常儿智力发育,预防 因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智力低下,更可促进窒 息儿,早产儿等围产高危儿的智力发育,有效 防治因围产高危因素造成的智力低下。早期干 预经济、可行,是一种投入少产出大的适宜技 术,如能得到推广,将对提高人口素质产生不 可估量的作用。 13 l 尤其在妊娠分娩过程大脑受损的婴儿, 如早产儿、围产期窒息、颅内出血等, 早期干预愈早愈好,因为此时大脑的可 塑性最强,功能代偿最好。在这时进行 早期干预对防治伤残均易收到良好的效 果。 14 4、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 l早期干预的生物理论依据 1、器官的用进废退说和功能代偿说 ; 2、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 ; 3、器官发育的敏感期。 15 l早期干预的心理理论依据 1、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 用理论; 2、关键期理论 ; 16 17 个体发展的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 一、 4 6个月是吞咽咀嚼关键期; 二、 8 9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三、 7 10个月是爬的关键期; 四、 10 12个月是站走的关键期; 五、 2 2.5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 关键期; 六、 2.5 3岁是立规矩的关键期; 七、 3 3.5岁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 八、 3.5 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的关键期; 九、 4 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和绘画的关键期; 十、 5 5.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 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十一、 5.5 7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 十二、 7岁后进入正规教育时期。 18 l 个体学习有最佳期,在这个最佳期阶段 必须提供给个体某种刺激或某种特殊经 验,否则这种反应就不能形成,或者反 应虽然形成,但不如关键期那么好。 19 智力的发育智力的发育 l 假如人的智力是 100,那么 l 04岁: 50% l 8岁: 80% l 17岁: 100% 20 l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 力遵循着一条递减规律,他认为生下来 具有 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 就给予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 100分 能力的人;若从 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 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 80分能力的 人;若从 10岁才开始教育,只能成为具 有 60分能力的人 . l 婴儿早期隔离实验 21 l实践方面 一系列对残疾儿童早期训练、早期教 育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业已证明,越早对 残疾儿童进行教育干预和训练,效果就 越好,并可使原已损伤的大脑结构和功 能产生代偿性的改变。 22 l 美国报道了 935名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干预 的效果 ,早期干预组智商在 3岁时明显高于 对照组。 l 鲍秀兰报道对 62名正常新生儿进行早期 教育,另 116名正常新生儿按常规育儿方 式进行教育。 2岁时早期教育组智能发育 指数比常规育儿组高 8.7分。 23 l 对聋儿的早期干预今年来取得了最为显著 的效果。 l 我国每年出生的由于遗传、孕产、疾病及 药物使用不慎导致的听力残疾儿童约 3万 余名,另外还有后天致聋的聋儿占 65%- 70%,若不实施早期干预,将影响这些儿 童的听力语言发育,延迟了他们语言、认 知、心理的正常发展而成为聋哑人 . 24 早期干预的内容早期干预的内容 l 从教育康复的角度来讲,特殊儿童的早 期干预应注重对其感觉运动能力、语言 交流能力、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5 感觉运动能力感觉运动能力 l 感觉能力 视觉刺激 听觉刺激 触觉刺激 运动觉刺激 平衡觉刺激 嗅觉和味觉刺激 26 l运动能力 大肌肉运动(体能、动作、平衡、协调) 各种基本动作、户外体育运动、大型器械 活动 小肌肉运动 (口部和手部运动)手工活动、绘画与 涂色、吹、吸、叩齿、伸舌等口腔操。 27 语言与交流能力语言与交流能力 l语言能力 语言的理解( 倾听 ) 语言的表达( 发音与发声、词汇积累 ) 非口语交流( 手势、表情、动作;图片、符号、沟通 附具 ) 28 l 交流意愿的促进 良好关系的建立 注重交流信号、及时给予反馈 提供机会、鼓励交流 29 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 想象力训练观察力训练 记忆力训练 思维能力训练 注意力训练 问题解决能力训练 认知训练 30 l 1、认识日常用品,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 的日用品的功能与作用; 2、认识常见的 蔬菜、水果,并知道一些常吃的水果的 味道; 3、学习认识五官及身体部分的名 称; 4、学习配对与分类; 5、建立初步 数前概念,如:大小、多少、长短等等 ; 6、学习唱数 100以内的数及 10以内数 的点数; 7、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基本 形状等等。 31 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l 社会认知 l 游戏能力 32 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l 进食 l 穿衣 l 洗漱 l 入厕 采用任务分析法 33 早期干预的主要途径早期干预的主要途径 l 1、中心式模式 l 2、家庭干预模式 l 3、混合模式 l 4、日间治疗 34 1、中心式模式、中心式模式 中心式的早期干预模式有明显的优点: 1、中心集中了有经验的老师和有各种技能的 专家,在一个精心安排的环境中进行教学。 2、中心有齐全的设备供特殊儿童使用。 3、有集体的学习气氛,有可以模仿的同伴, 这有利于特殊儿童的学习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35 4、儿童生活在托儿所式的日托中心,可以解 放父母相当大部分的劳动力,使父母能够正常 的工作。 5、家长利用接孩子的机会见面交谈,互相交 流。 36 缺点缺点 l 中心式的干预形式也有其缺点,这种方 式的缺点是: 1、每天接送特殊儿童,给家长带来很多困 难,尤其是远距离接送,费用高,责任大,儿 童的安全也受影响。 2、中心式的教学大大限制了家长直接与教 学和亲子关系的强化。 37 3、进入中心学习,一个学期需要支付一定数 额的保教费、伙食费等。对家庭困难家庭造成 比较大的压力。 4、建立一个中心要有经济投入,不适于贫 困地区。这种形式也不适于居住分散的农村及 交通不便的地区。 38 家庭式早期干预模式家庭式早期干预模式 优点 : 1、特殊儿童在家庭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学习和 训练,比较轻松,可以使儿童学会适应自己所 处的独特环境。 2、家长是儿童最好的老师,父母最了解孩子 的优缺点。密切的亲子关系及对自己孩子的期 望,使得他们一旦掌握了必要的指导孩子的方 法,就能有效地训练孩子学习,改变自己孩子 那些不适当的行为。 39 3、教学在家里进行,不需要特殊的场地,而 且全体家庭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 4、由于教学在家里进行,家长和儿童都不必 受交通困难挤车之苦。 40 缺点:缺点: 1、家庭干预比较松散,儿童的家长互不见面 ,这很不利于家长互相交流。 2、特殊儿童长年仅与家庭成员接触,体会不 到集体的气氛,不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不 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41 3、由于没有参照对比,儿童的进步幅度和发 展速度不容易被家长及时发现。 4、家长的育儿态度不同,干预效果也就不同 。另外,家庭成员的态度如果统一,就会影响 干预效果。 42 家庭、中心兼用的早期干预模式家庭、中心兼用的早期干预模式 l 优点: 1、家长直接介入了中心干预的过程。家长通 过在中心的观摩,详细、直观地理解了自己孩 子的干预方法和计划,学会了做孩子的老师, 可以大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 2、课堂教学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家长与专 业技术人员的紧密联系,可以提高两者干预的 一致性,有利于学习速度的提高。 43 缺点:缺点: l 如果家庭因为孩子进步缓慢而没有信心 ,不能坚持家庭教育,不很好地执行个 别化教育计划,就会影响干预效果。 44 日间治疗日间治疗 l 一周 3-5次,每次 1小时左右 l 人为设置的环境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教 学、治疗 l 不影响儿童的家庭、学校生活 l 因材施教,有利于儿童发展 45 第二讲第二讲 三类特殊儿童三类特殊儿童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 46 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 一、智力障碍定义 l 美国智力落后学会 1921年第 1次提出智力落后的诊断和 分类系统,又分别在 1933, 1941, 1957, 1959, 1961 , 1973, 1983, 1992,和 2002 年先后 9次修订。 l 2002年的定义 :智力落后是一种障碍,其特征 是在智力功能以及适应行为两个方面有显著的 限制,表现在概念、社会和实践适应技能方面 。障碍发生在 18岁以前。 47 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一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一 l 一般智力功能显著低于平均水平。 l 其内涵是智商低于平均智力商数的两个标准差 。如果采用韦氏智力测验量表,该量表的平均 智商为 100分,一个标准差为 15分,因此,低 于两个标准差就是低于 70分以下。 48 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二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二 l 同时伴随着适应性行为方面的明显障碍 。 l 1992年 Grossman提出的适应性行为。它包括 8 个方面:( 1)感觉 运动能力;( 2)交往能 力;( 3)自助技能;( 4)社会化;( 5)学 习能力;( 6)推理判断能力;( 7)社会技能 ;( 8)职业和社会责任感等。 49 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三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三 l 第三,智力障碍是否表现在 18周岁之前 。 l 以上三条标准构成了智力障碍的基本内容,也 是智力障碍的诊断标准。 50 与智力有关的因素与智力有关的因素 l 遗传: 宝宝的智商在一定程度上受父母遗传因素的 影响。此外,也与代谢性疾病与染色体及基因异常有 关。 l 环境: 良好的生活环境、教养条件是促进智力发育 的重要因素。 l 营养: 0 2岁是脑发育的关键期,此期严重的营养 不良可使脑发育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智力。 l 疾病: 出生时缺氧窒息、颅内出血、低血糖、高胆 红素血症,均可严重损害脑的发育和功能。生后神经 系统的损伤和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外伤等有时 会使脑的功能受到损害,对智能的影响较大。 51 哪些宝宝要进行智力检查哪些宝宝要进行智力检查 l 一般在宝宝 6个月 12 个月的时候,在一级 预防保健机构,如街道的儿童保健医师会对宝 宝进行 DDST的检查,以筛查出发育落后的宝 宝,为及时进行干预提供依据。 l 有的宝宝可能会出现语言发育落后,或动作发 育落后,这时为了全面评估宝宝的发育水平, 就要到三级医院进行诊断性的智力检查。 52 l 有些患有疾病的宝宝,为了了解疾病对宝宝智 能发育的影响,也需要做智能测验,如出生时 有窒息抢救史的、有较严重的头颅外伤史的、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代谢系统疾病的。 l 有的宝宝到了入学年龄后,发现学习跟不上同 龄宝宝的水平,此时也需要进行诊断性的智力 检查以评估宝宝的智能水平。 53 哪些地方可以做智力检查哪些地方可以做智力检查 l 筛查性的智力检查在一级或二级预防的 保健机构,即街道社区或区妇幼保健所 的儿童保健科都能进行。 l 诊断性的智力检查必须在三级医院的儿 童保健科进行,检查的医生必须经过专 门的、严格的培训和考核。 54 筛查性智力测验量表筛查性智力测验量表 l 丹佛婴儿发育量表(简称 DDST) 该量表 包括小儿的个人 -社会适应、精细动作、语言和 大运动 4方面的能力,共有 104个项目,适宜于 新生儿至 6岁宝宝。 l DDST是筛选性测验,并非测定智商,对婴幼 儿目前和将来的适应能力和智力高低无预言作 用,只是筛选出可能的智商落后者。此外, DDST只能得出儿童是否有问题的初步结论, 但不能提示问题的性质和原因,因此不能代替 诊断性评价或体格检查。 55 l 上海曾对 DDST进行修订和标准化,将题 目简化到只有 12项,只需 5 7分钟便可 完成,具有实用意义。 l 北京市儿童保健所也曾修订 DDST,完全 保留了原 DDST的项目(只去掉一项 “会 用复数 ”),在保健系统应用广泛。 56 7 l 绘人试验:适宜于 5 9岁宝宝。 l 图片词汇测验:是一本画有 120张图的测 验本,每张图中有 4幅画组成,其中有一 幅代表一个词汇。可测定小儿对词汇的 理解能力。适宜于 4 9岁宝宝。 57 智力障碍诊断工具智力障碍诊断工具 l 筛查出有问题者,可进行诊断性的测验 ,经诊断性测验后可得出智商或发育商 。 l 常用诊断性测验有 Gesell婴儿发育量表、 Bayley婴儿发育量表、斯坦福 -比奈量表 、韦克斯勒学前儿童量表和韦克斯勒学 龄儿童量表等等。 58 智力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智力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 l 大运动 指姿势或全身的活动,如俯 卧 抬头、坐、爬、站、走、跑等。按正 常的生长发育规律。如果一价值。一个 10个月的儿童如果还不会对指捏,就有 智力落后的危险。 59 l 语言 指面部表情、出声、说出字、称呼 、说句子等。这些行为的出现也有一定的时间 和顺序。如果比同龄儿童晚四五个月以上出现 ,也可预示有发展落后的危险。许多落后儿童 也是从这儿被发现的。在进行早期干预时,语 言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且训练的困难较大, 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60 l 适应性行为或认知能力(一般小年龄用前谓, 大年龄用后者) 指视、听、摆弄物体、手 眼协调、使用简单工具、解决问题等。适应性 行为是后来 “智力 ”的基础,往往与精细动作连 在一起,对评价儿童的智力水平很有重要的价 值。三四岁以上儿童认识能力正是从适应性行 为发展来的。 l 个人社会行为 指儿童与他人的交往和自理 生活的能力。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方式的社 会行为,小婴儿用动作与人交往,大一点就用 语言了。 61 动作技能的训练动作技能的训练 l (一)粗大动作能力训练 l 1、爬行 l 2、行走 虽然一般智障和孤独症儿童在 2岁时已能行 走,但有的用脚尖,有的用脚跟行走,或走直 线、协调行走有困难,特别是大部分智障儿童 有协调问题,这受心理紧张和技能缺乏多方面 的影响,需加强训练和鼓励。 训练项目 :上下斜坡、走障碍 、平衡木 62 l 3、跑 训练项目:持物慢跑、障碍跑、直线追逐跑 l 4、跳 跳跃不仅是重要的运动和生活技能,也是与语言学 习和注意稳定有密切关系的技能,因此应从多角度安 排跳跃训练活动。 训练项目:跳蹦床 63 l 5、球类运动 球类运动与四肢协调发展、知觉力、注意力、模仿 力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也是日常娱乐不可缺少的内容 ,应在教学活动中大量安排、实施。 训练项目:接抛球、拍球 64 l (二)精细动作能力训练 l 1、抓放能力 l 训练举例:捡豆儿 训练用品:颜色不同的两个小碟、两种不同的豆子 训练环境:室内桌上 训练过程:事先放好两个不同颜色的小碟,一个标注 “开 始 ”,里面放着两中不同的豆子,要求学生捡出其中的 一种并迅速放到另外一个碟中。 一定事先要规定好时间,这样既可以加快速度 ,又可以促进时间知觉的形成。 65 l 训练项目:挤牙膏或挤其他东西 66 l 2 腕部旋转 腕部旋转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吃饭、写 字、系扣、拧东西都直接需要此能力,应随时随地进 行训练。 l 训练项目:拧门把手开门、拧水龙头、拧螺丝、拧瓶 盖和拧干湿毛巾 67 l 3 双手协调 双手协调能力的发展可反应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 ,从神经心理学研究可知双手协调可促进智力发展, 特别在智障早期教育中更应加强。 l 训练项目:串珠、解系绳扣儿、开锁练习、撕开纸 袋等。 68 听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听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 l 听力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可概括为 “三早 ”:即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早期 验配助听器;早期进行听觉言语训练。 69 听力残疾的早期发现听力残疾的早期发现 l 观察婴儿的听觉言语行为 听觉功能正常的新 生儿可对突然出现的 6 0分贝声压水平环境声产生非 条件反射,如 眨眼或全身抖动 (Moro氏反射 )等, 随着月龄增加 ,这些反射的刺激阈降低,至 4 6个月 时阈值可低至 40 50分贝声压水平。 9个月时,开始学 说爸爸妈妈, 1岁时能说 2 3个词, 1岁 3个月能说 4 5 个词, 1岁 6个月能使用 5 10个词。 2岁时可把 2 3个 词组合起来使用, 3岁时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简单意愿 , 4岁时会说语法正确的句子。 70 l 婴幼儿简易测听法 用声响玩具在受试儿耳侧突 然发声,如听力正常即可引出眼睑反射、 Moro反射或在 睡眠时的觉醒反射,也可出现呼吸反射、吸吮反射甚或 哭叫等,多用于在家中为婴儿进行听力筛查,适用于 3个 月以内的婴儿。 71 早期验配助听器 早期验配助听器 l 一旦发现婴儿确有听力损失,应当从速 验配助听器。 l 早期验配应限定在 2 周岁以内, 2 3岁配 助听器也能达到较好的听力言语康复效 果,大于 7岁的孩子,即使配戴了助听器 ,其听觉言语康复的效果也大受影响。 72 早期听力言语训练早期听力言语训练 l 听力训练 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采用简单 的音响玩具及音乐、图片 、模型或实物与不 同声音相结合,使聋儿感知不同种类的声音并 分辨不同的声音。 73 l 发音训练 可帮助聋儿掌握发音要领及技巧 ,培养正确的发音习惯。 包括呼吸训练、舌 运动训练、口唇运动训练、鼻音训练、声带振 动训练、音素训练、拼音训练及四声训练。 74 l 言语训练 包括词汇训练 (词汇的选择、词汇 训练的次序、基本词汇的 积累及词汇的综合 与归类 ),句子的训练 (词组、简单句、陈述句 、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 、复合句及整段 言语的训练:采用儿歌和小故事等 )。 75 视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视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 l 视力残疾患儿由于视感觉的减弱或丧失 ,其活动 的范围及种类受到限制 ,其感觉及运动功能得不 到有效锻炼 ,势必影响儿童的各项发展 ,甚至造 成智力低下。 l 国内外研究一致表明 , 视障儿童如能得到适宜的早期教 育 , 可以增进身体素质、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行 为能力以及自理技巧的发展可以避免由于缺乏早期经 验而导致的智力发展迟缓或一些不当行为的产生减少 社会性的依赖及机构的收容减少特殊教育的成本。 76 视力障碍的早期筛查视力障碍的早期筛查 l 由于婴幼儿视觉能力是不断发展的 , 想要 确切鉴定他们的视力也是比较困难的。 通常对 2岁以下的儿童仅做盲与非盲的判 定。 l 如眼部外观及反应正常 , 能追随测试的目标 , 则 属非盲如眼睛不能追随目标 , 或同时有眼部外 观及反应异常 , 则定为盲。 77 视力障碍的早期发现视力障碍的早期发现 ( 1)用手电筒射出一束光线,在黑暗的屋子里婴儿无反 应; ( 2)父母带一个色彩鲜艳的面具靠近他,他无反应; ( 3)一个玩具放在他眼前,他不知道爬过来玩,特别是 8个月以上的婴儿; ( 4)在爬行中,遇到障碍物,不知道绕过去,而是冲过 去; ( 5)在 1012 个月时,喜欢一只眼看或贴近物体看,教 他手势,他不会模仿; ( 6)不追逐光源或人及物体或表现迟钝; ( 7)目光呆滞,表情呆板; ( 8)会走路时,出现不稳或经常碰撞; ( 9)带到屋外走路很恐惧,走路很慢,不喜欢看图画书 。 78 视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视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内容 l 对视力障碍儿童而言 ,早期干预的内容主 要包括 : 运动技能训练、感知觉训练、语 言训练、面部表情和常用姿态训练、生 活自理训练 ,还有一项特殊的训练时定向 行走能力的训练 ,即帮助视力障碍儿童学 会辨别方向和独立行走。 79 早期干预内容早期干预内容 l感知觉训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