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寂寞之花”笑常开.docx_第1页
为“寂寞之花”笑常开.docx_第2页
为“寂寞之花”笑常开.docx_第3页
为“寂寞之花”笑常开.docx_第4页
为“寂寞之花”笑常开.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寂寞之花”笑常开 XX 县倾情关爱留守学生侧记 XX 县二中一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敬爱的爸爸妈妈,你 们好好计算过我们已经分开多少天了吗?我们已经分开 865 天了。在这漫长的 865 天里,你们知道我有多想你们吗? 当我孤独的时候,没有一个人陪我谈心;当我有烦恼的时 候,难得向人倾诉 这是一个“留守孩子”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唤。随着劳 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孩子”日益增多。据统计, XX 县有农村留守儿童近万名,占学生总数的 21%。由于他 们在家庭中缺少关爱,缺乏教育和监护,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道德品行偏差、心理有障碍、生活无帮助、安全无保障等 问题。为使留守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XX 县坚持以人 为本,采取多种举措,积极为“留守孩子”营造一个健康、 平等、和谐、温暖的家。 心理“诊所”让学生走出心灵的阴霾 XX 县县河中学一方姓学生因在家中受了委屈,心情一 直很忧闷。这天,他报着试试看的心理,将自己满腹的疑 虑,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学校负责网络“诊所”的教师。 没想到短短的 10 分钟,他就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心中的疑 虑顿时烟消云散。今春开学以来,县河镇中学大做“知心” 文章,在原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础上,又设立了网 上心理“诊所”,学校明确两名教师专门负责解答学生心 理难题。在这里,师生通过 QQ 聊天、电子邮件等方式,敞 开心扉、推心置腹、交心谈心。今年该中学心理“诊所” 共“接诊”200 余人次。 心理安全是目前影响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的一大隐患。 XX 县教育局针对留守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牢牢把握学校德 育主阵地,创造性的开辟了为“留守”学生巧解心结的新 途径心理辅导,努力为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通过培训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各种文娱、体育、心理健康 知识讲座等社会活动,设立心理辅导室、心理健康咨询信 箱和留守孩子倾诉信箱,开通亲情电话,建立学校、家庭 “两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设立 “家校”联系卡,安排教师家访,开展课堂开放日, 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邀请派出所、法 庭定期到校举办法制讲座等,努力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 处。 XX 县实验中学定期举行“为心灵除尘,做阳光孩子” 的心理辅导讲座,教育学生“面对现实,树立良好心态”, 要充分体谅父母打工的艰辛,学会沟通、学会忍耐、学会 生活;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等 “五自”精神,懂得保护自己,学会独立自觉地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演讲赛”、“篮 球赛”、“歌咏比赛”、“读书比赛”等丰富多采的课余 生活,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港湾 7 月 10 日,家住新洲乡潭口河村的九岁女孩小梅,穿 着新裙子,显得格外高兴。小梅爷爷奶奶逢人便说“这城 里的妈妈对小梅好啊!”二老又指着里屋堆得厚厚的 一叠书说“看看,这都是城里的妈妈买的”这是 XX 县 “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的一个缩影。 XX 县为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开展了以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该县 招募的“爱心妈妈”都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并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爱心妈妈”密切关注结队帮 扶的留守孩子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状况,经常与班主 任交流,及时帮助纠正他们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偏差。她们 还指导留守儿童每月定期以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与孩 子的监护人联系,给予留守儿童母亲般的关爱,帮助他们 健康成长。 “爱心妈妈”的关爱,使留守孩子在学习、思想、身 心及生活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帮助,让他们感到“心有人爱、 身有人护、难有人帮”,从而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成 长环境。在爱心呵护下,该县留守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有了 很大进步,很多留守学生期末获得了“进步奖”。 细心呵护铺就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之路 XX 县实验中学八班一柯姓女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 工,缺乏管教,加之自我约束能力差,我行我素。班主任 赵老师根据她文艺上的长处,学校有什么文艺活动,都推 荐她参加,在参加校团委举办的“学会感恩,共创和谐” 演讲比赛荣获二等奖后,该生在纪律上、学习上都有了很 大进步。 爱的缺失是留守学生共同的问题,也是造成留守学生 难教育的根源所在。留守学生大多在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 他们通常情感比较脆弱,心理比较褊狭。为使他们健康成 长,该县各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向留 守学生倾注爱,表达爱,用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 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通过举办讲座,多角度引导和关爱留守学生。该县各 学校诚邀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参加“科学的家教方法” 专题讲座,启发他们既要关爱儿童又要严格要求儿童,既 关心儿童生活又关心儿童思想,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儿童; 邀请派出所的同志来给学生上法制课,用法制案例教育孩 子;邀请当地英模作报告,用先进事迹感染孩子。同时, 各校充分利用广播室、校园橱窗及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 宣扬优秀学生尤其是优秀留守学生的典型事迹,从而鼓励 学生提高自控、自理、自立能力。 利用假期个别走访,建立留守学生信息卡。该县各学 校组织班主任利用周六、周日对留守学生进行不定期家访。 通过走访,详细掌握留守孩子的有关情况,专门为“留守 孩子”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走访,学生的 情况更清了,教育学生的方向更明了。 通过书信、电话沟通,让学生体味家长的爱心。该县 各学校为了便于留守孩子及时与父母沟通,专门设立了留 守孩子与家长联系的亲情电话,安排固定的时间,让留守 孩子与家人联系,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家或在校的思想动态、 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倾诉自己的思亲之情。向留守学生 家长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希望家长多关心留守在家 的子女;举行“爸爸、妈妈,我想给你说”书信大赛等活 动,让学生给父母写信,通过书信互通信息,交流内心想 法,促使家长倾心关注孩子成长。 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努力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排忧 解难。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学生免除学杂费,并通过社会救 助、师生互帮、学校减免等形式,对留守学生的生活费、 住宿费等进行补贴。仅今年上半年,县教育局资助中心联 系社会捐款就达 2 万余元,使近 400 名留守学生受益。XX 县二中高一班学生陈锐,家住偏远的向坝,母亲早逝,父 亲远在河北打工,家庭特别困难,班主任汪烈炎多次组织 年级组教师和学生为其捐款,解决其生活费问题,汪老师 还自己出钱为该生订制了一套校服,让该生也能享受到家 的温暖,使该生极不稳定的成绩变为稳中有升。该县还有 很多老师将留守儿童带回家中与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同辅 导功课。 爱心打造教育,和谐催生希望。留守学生的问题是当 前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XX 县发动学校教职工以自己的爱 心和责任,对留守学生严慈相济,使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