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乡镇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乡镇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乡镇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乡镇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镇工作总结 双涧乡位于县境西北部,居层峦山北段,是县境西北 部的一道绿色屏障。东连脉地镇,南接上街镇,西与云龙 县团结乡和洱源县西山乡接壤,北与洱源县西山乡和炼铁 乡交界。全乡总面积 244 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 99.6% 以上。辖湾坡、荨麻箐、抱荷岭、阿家和普坪 5 个村委会 42 个村民小组 65 个自然村。总人口 4573 人,居住着彝、 白、傈僳、汉等 4 个民族,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 70.28%。乡人民政府驻地双涧村,距县城 43 千米。 双涧乡属于亚热带和温带高原季风性气候,日照充足, 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宜水稻、玉米、荞麦、 小麦、蚕豆和马铃薯等农作物生长。境内生态优越,植被 良好,牧草丰茂,百溪激荡,山峦叠翠,拥有丰富的生物 资源、水能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林地总面积 17010 公顷, 森林覆盖率高达 90%,是县内的主要林区之一;植物种类丰 富、类型多样,尤以活立木蓄积量为最。漾濞江过境 20 余 千米,全乡可开发水能 3 万千瓦以上。民风淳朴,彝族山 歌对唱、彝族唢呐调等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支柱产业为: 核桃、畜牧;当地知名产品:泡核桃、野生菌类等;自然 景观主要有:千年茶花树;人文景观主要有:县级文物保 护单位罗武墓群;民族风情主要有:彝族歌舞、风俗。 双涧乡是一个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山区农业 乡,属全省 506 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彝县成立以来,乡党 委、乡人民政府结合实际,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把 双涧建成省级生态强乡的总体目标,突出区位优势,发挥 生态功能,彰显区域特色,坚持走生态立乡、农业稳乡、 水电强乡的路子,经过全乡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的奋斗, 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 发展,基本把双涧建成了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家园和谐、 生态文化繁荣的生态文明乡。XX 年末,全乡农村经济总收 入人均 3487 元,是 1985 年的 13.15 倍;粮食总产量 233.6 万千克,是 1985 年的 3.59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 1296 元, 是 1985 年的 7.17 倍。 一、保青山绿水建生态家园 全力提升农民生态素质和文明意识。一是狠抓群众生 态观念的转变。通过大量宣传由于过去无序开发,造成破 坏生态环境的事实和依靠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发家致富的典 型,来教育引导群众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发展生态产 业的益处。二是狠抓群众文明意识的提高。通过乡干部包 村,村组干部包户,中心户带动的联动机制,使群众在自 觉参与环境建设和管理中受到教育和启迪;通过开展向典 型村社学习的活动,让基层干部群众切实感到典型就在身 边,同样的事情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应当做得到,从而增 强保护青山绿水建绿色家园的决心和信心。三是狠抓农民 发展生态产业技能的培训。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各 类大户外出参观考察,组织村民现场观摩等形式,努力提 高村民发展生态产业的技能。两年来,全乡共举办各类科 技培训班 35 期,组织林果种植大户和畜牧养殖大户到外地 参观考察 4 次,组织各类专业户到各村开展相互观摩 12 次, 全乡农户受训面达到 85以上。目前,全乡青壮劳动力每 人都掌握了 12 项发展生态产业的实用技能,全乡上下形 成了全民参与、全社会重视的生态建设局面。 加强生态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围 绕“强化管护,禁止外运”的工作思路,以荒山造林为重 点,切实加强植树造林工作。20 年来,共完成荒山造林 5.34 万亩,完成义务植树 19.82 万株。强化生态公益林管 护,强化生物防火林带建设。20 年来,共查处森林违法案 件 379 件。积极开展了节能灶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古 树名木资源保护等专项行动。XX 年,全乡森林覆盖率已达 90%,与 XX 年相比上升了 4 个百分点。 加强能源建设工作。现在,全乡已建沼气池 142 口。 据试验,1 户建造一个 8 立方米的沼气池,常年养猪 4 头, 其产生的沼气可满足 5 口之家日常生活用能需要。从节柴、 节力的角度上看,每年可节约商品燃料费 600 余元,每头 猪可增加间接收入 100 元。沼液可供 35 亩果园的全年用 肥,每亩年可减少化肥投入 200 元,用沼肥施果,增产幅 度有的高达 25%以上。在双涧,沼气池建设已得到广大干部 群众的普遍接受,承包一片山、种一片果、养一栏猪、建 一个沼气池的生态庄园在全乡已有数十个。“猪沼果” 等生态模式已成为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同时,户建一个 沼气池,年节约薪柴 0.3 万千克,相当于 57 亩薪炭林的 年生长量。142 个沼气池,相当于 1000 多亩山林的年生长 量,有效地减少了森林资源的消耗。 广泛开展了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活动。在农村“三个 文明”建设中,以能源沼气化、村头村尾林果化、家用电 器化、饮水洁净化、村务制度化和计生模范化等“六化” 为主要标准,广泛开展了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活动,取得 了明显成效,农民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文明 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开展“六化”活动,全乡 5 个村中, 抱荷岭、荨麻箐两个村被评为州级“文明示范村”、“法 制示范村”、“十星”示范村,其他各村也先后被命名为 县级“文明单位”。 二、靠粮林果畜奔致富之路 双涧乡的发展,困难在山,希望也在山。20 年来,全 乡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大念“山”字经,大作“山”文章, 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加强管护增加活立木蓄积量,规 模连片种植泡核桃,科学饲养发展畜牧业,立足良好的生 态,走循环经济之路,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奔 上了致富之路。 粮食生产自足有余。XX 年,全乡粮豆总面积 14302 亩, 总产 233.6 万千克,是 1985 年 65.15 万千克的 3.59 倍; 单产 163 千克,是 1985 年的 1.07 倍;农民人均产粮 537 千克,是 1985 年的 3.02 倍,“吃粮靠返销”的历史一去 不复返。XX 年,种植白芸豆 2500 亩,100 亩连片 1 片, 200 百亩连片 3 片,产值 120 万元;马铃薯 1200 亩,产值 50 万元。 经济果木渐成规模。双涧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区都适宜 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果木生长,是名副其实的“经济果木之 乡”。XX 年末,全乡核桃总面积已达 3.9 万亩近 40 万株; 核桃干果产量 68.31 万千克,是 1985 年的 5.06 倍;核桃 产值 370 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 35%;建成 20 亩以上 连片核桃基地 240 片,其中 50 亩以上 20 片,100 亩以上连 片 15 片。梨、杏、梅、柿子、木瓜等经济林果 9700 亩, 产值 32 万元,是 1985 年的 5.21 倍。 畜牧业不断巩固壮大。XX 年,完成牛冻精改良 150 头, 大牲畜存栏 3655 头(匹),其中黄牛存栏 3327 头;生猪存 栏 8216 头,羊存栏 10060 只。黄牛出栏 973 头,生猪出栏 5329 头,羊出栏 3351 只。肉类总产量达 66.4 万千克,畜 牧业产值 350 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22.88%,是 1985 年的 8.21 倍。 三、借生态优势上绿色工业 随着国家对中小水电站投融资体制的改革,特别是 XX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水电站发展的决定出 台后,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借生态优势上绿色工业,积极 引资开发境内小水电站,昔日宁静的“双涧”,成为今日 开发的热土,千百年来汩汩流淌的农用“涧水”,将成为 未来发展的滚滚工业财源。XX 年,总投资 228 万元,装机 容量 400 千瓦的双涧电站开工建设。XX 年,引进鑫辉有色 金属公司资金 1200 万元,对艾拉河水能资源进行开发。XX 年,引进云南锦军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资金 9000 万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