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docx_第1页
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docx_第2页
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docx_第3页
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docx_第4页
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镇新农村建设经验总结材料 新村位于店村镇中心地带,全村辖 9 个村民小组,490 户,1968 人,有党员 63 人,耕地面积 2498 亩,XX 年农民 人均纯收入达 3810 元,是市列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也是 市列的科学发展示范点。近年来,该村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 设“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坚持以党支部建设为抓手, 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协 调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了党建和产业发展联袂共进, 设施建设和文明程度比翼齐飞的喜人局面,取得了较为显 著的工作成效,奏出了一曲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凯歌。 一、大力发展村域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 该村始终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 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按照“三蒜兴村、养殖 富村、劳务稳村、项目强村”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 立足当地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结合生产传统,抓产业, 兴劳务,落实惠农政策,全方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加快村域经济发展,不断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一 是围绕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该村党支部以促进农 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 业,确立了“三蒜”为主的蔬菜产业和生猪养殖为主的畜 牧产业。目前,全村“三蒜”蔬菜年种植面积已达 1200 亩, 发展 XX 只以上的养鸡大户 18 户,存栏 100 头以上养猪大 户 20 户,同时,深入推进“支部+协会”的管理模式,成 立 “店村镇蔬菜协会”,注册了“店村大蒜”商标,成功 引进引进天水蔬菜种植大户创办新村蔬菜产业示范园,全 面带动了全村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新渠道, 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二是围绕发展劳务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依托村农校,利用农闲季节,采取集中办 班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富余劳动力劳 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年劳务输转剩余 劳动力达 400 人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效促进了农民 收入增加。三是围绕落实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贯 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按照县、镇工作部署,及时把 国家给予农民的各种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到户,促进了农民 收入增加。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硬化村庄道路 12 条 5.2 公里 1XX 平方米,疏通排 水渠 6 条 3600 米 ,新修水泥排洪渠 900 米 ;二是 新建卫生厕所 150 座,实施沼气一期工程 260 户,完成自 来水入户 490 户,受益人口 1969 人,受益面 100%;三是投 资 8 万元,硬化集中重建点庭院 90 户,投资 18000 元为重 建点农户修建大门 30 户。目前全村已基本实现自来水入户, 村庄道路硬化,村容美化亮化目标,村庄面貌发生显著改 变。 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一是丰富文化生活,唱响文明之歌。新村党支部把加 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 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投入,有序推进,为开展群众性文化 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搭建了坚实平台,推动了全村 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利用中央重建基金 30 万元,镇村两 级自筹资金 25 万元,于 5 月份完成了总投资 55 万元的二 层 560 平方米的集开会议事,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综 合性村级活动场所,并配置了办公设施,硬化了院落;在 县委组织部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拥有各类图书 3000 册的农家书屋;注重文化队伍建设,组建了文艺队, 经常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 群众的文化生活。二是革陋习树新风,绽放文明之花。在 广大群众中深入开展了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树新风 “三讲一树”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热爱家乡、爱 护环境,规范行为,增强环境卫生公德意识,培养文明习 惯;加强感恩教育,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教育引导群众知 恩感恩;经常开展移风易俗教育,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禁 赌协会。通过教育引导,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综 合素质,精神面貌、生活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形成了文 明礼貌、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团结友爱的村 风民风。三是开展环境整治,打造文明新村。村党支部按 照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村民素质提高的要求,把环境综 合整治作为打造生态新村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环境整治 “三到位”。净化到位:党支部先后 6 次发动全村党员群 众对村庄道路、田间道路、房前屋后、学校、商铺门前环 境卫生进行了彻底清理,集中解决了杂物、垃圾、建材乱 堆乱放问题,做到了不留死角。设施到位:在村上购置了 1 辆垃圾手推车、修建了 8 个垃圾池,聘用了 1 位保洁员, 做到了村社卫生时时有人管,生活垃圾天天有人清、有处 堆、按时处理。绿化到位:绿化村庄道路 4600 米 ,新 建绿化带 300 米 。同时,大力开展生态庭院建设活动, 引导广大群众在房前屋后种植花卉树木。通过环境综合整 治,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已成为全村群众的自觉行动,村 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观,生态文明新村初见成效。四是培 育典型树模范,争做文明之星。在全村普遍开展十星级文 明户和五好家庭评选活动,着力培育个人品德、家庭美德 和社会公德。村民参与面广,创评意识强,文明农户数量 多,质量高。截至目前,共发展“十星级文明户”340 户,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道德自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过 去“要我文明”为现在的“我要文明”,有力地促进了社 会新风尚的形成。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 近年来,新村党支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按照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扎实开展 “四大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 业又好又快发展。XX 年被列为省级党建示范点创建单位。 一是健全机制抓班子,争做创业先锋。结合创先争优活动, 按照“一好双强”的标准,通过“两推一选”和“公推直 选”的方式,配齐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同时,积极推 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了村党支部工 作职责、村委会工作职责,扩大了党内民主,村党 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二是创 新载体带队伍,争做服务先锋。努力构建农村党组织党员 作用发挥新平台,深入推行“双推”工作,不断创新工作 载体。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让党员有位而为。按照 组织设岗、党员选岗、组织审岗、党员认岗“四步走”的 设岗程序,为每位无职党员量身定做岗位,一改过去“支书 唱戏,党员看戏”为“支书唱主角、党员唱配角、大家一 台戏”现状。全村已设立 4 大类 14 个岗位。推行党支部和 党员承诺制,让党员身份亮出来。扎实推行党支部和党员 公开承诺制,使每名党员都能找到为群众服务的落脚点, 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先锋。目前,村“两委”班子和党员 共向群众承诺事项 132 项。三是维护稳定保平安,争做和 谐先锋。结合“平安村”创建活动,建立了村组干部下访 互动机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矛盾调处成功率和群众满 意率达 100%。同时,投资 3 万元,在全市农村中率先安装 监控摄像头 4 个,提高了村民的安全感。全村 18 年无一起 越级上访案件发生,15 年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新村也成 为远近闻名的平安村。XX 年新村调解委员会被省高院、省 司法厅联合授予“优秀调解委员会”称号。四是强化教育 重管理,争做科技先锋。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 同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掀起了党员群众重科技、学科 技、用科技的高潮,现已培养致富能人 220 人,实现户均 1 名科技明白人的目标。 -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宕昌县南河乡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南河乡位于宕昌县西北部,距县城 17 公里,全乡辖 12 个行政村,40 个村民小组,1628 户 7696 人。全乡耕地面 积 11340 亩,人均耕地 1.5 亩;林地 21 万亩,牧草地 9.1 万亩。XX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1860 元。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环境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 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乡情,紧紧围绕南河扶贫 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按照“一线两点”和“五区一通道” 的工作思路,结合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把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灾后重建、整村推进、产业培育、 环境整治、依法治村有机结合起来,健全了乡村两级新农 村建设领导机构,从农民群众要求最急迫、反映最强烈、 利益最直接的事情入手,分村制定了建设规划,以市级新 农村建设试点村寺卜寨村为龙头,借助外力,整合财力, 激活民力,整体推进全乡新农村建设。三年多来,累计投 入资金 1.1 亿元,组织实施了公路建设、住房建设、村道 硬化、新能源推广、特色产业、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取 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的做法是: 一、以生产发展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增 加农民收入。坚持把生产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任 务贯穿到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深入实施“产业富民”战 略,立足于发挥各村不同的自然资源、农产品资源和劳动 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产业,有效地增 加了农民收入。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全乡建成万只放养鸡 场个,扶持贫困户放养土鸡 10000 只,养蜂 3600 箱,圈 舍养猪 1400 头,圈舍养羊 2860 只,栽植核桃 1200 亩,种 植大黄 440 亩、马铃薯 600 亩、蚕豆 600 亩、当归 500 亩、 牧草 300 亩,引进养殖、加工等企业 5 个,初步建成了以 脚力铺村为主的养猪专业村,以寺卜寨、大族等村为主的 养羊专业村,以任藏、上漳湾等村为主的养鸡专业村,以 八路川、花儿坡等村为主的养蜂专业村,组建了养猪、养 蜂协会,形成了以规模养殖大户、养殖企业、养殖小区、 养殖专业村多层次发展的养殖业布局,为农民增收培植了 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产业。同时,大力实施劳务增收工程, 通过组建机构,加强技能培训,拓宽输出渠道,向外培训 输转劳务工 2250 人,输送工业移民 20 人,户均输出 1 人, 劳务收入突破 900 万元,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 道。 二、以生活宽裕为目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推动社 会和谐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着力解决农民 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心实意为农 民办实事、办好事,一系列关系民计民生的问题得到有效 解决,初步构建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 所居的和谐社会建设新体系。依托灾后重建、整村推进等 各类项目,实施完成了南河市场、兽医站、林业站、卫生 院、南川茹东小学、文化体育中心、敬老院等建设项目, 并已投入使用,建成了 10 个村卫生所、11 个农家书屋和 8 处五保家园,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使乡、村公 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备,发展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建立了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两免一补”,对农村卫生 院和重点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了农村医疗 救助体系,解决农民因大病致贫返贫的问题。 三、以乡风文明为根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 升群众素质。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了思想 道德、政策法纪和科技知识三类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群众 的思想道德水平、政策法纪意识和科技文化素质。近年来, 积极推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以及“村村通”工程,大力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成立村计 生协会 12 个,建成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 12 个;成立了南 河乡农民体育健身协会和南河乡农民民间民俗美术协会, 建立了 11 个农家书屋,连续三年举办生动活泼的农民运动 会,制作了文明公约和内容丰富多样的文明新风宣传标语、 壁画,在全乡范围内评选“十星级文明户”120 户,评选 “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留守儿童 “爱心妈妈”、致富带头人、公而忘私当家人、公益事业 热心人等 100 名,为群众装裱成形书画作品 100 幅,制作 生育健康宣传品 1628 份。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丰富农民 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淳化了示范区民风, 提高了农民文明程度,形成了邻里团结、家庭和睦、民风 淳朴、文明和谐、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新气象和人人争先 进、户户创文明的良好局面。 四、以村容整洁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 众居住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 上,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开展了南腊公路大会战,拆迁 房屋 30 户 92 间,拓宽修建南腊公路 32.6 公里,南腊公路 南河大拉梁段已全部打通;新修通村公路 14 公里,改建 村社道路 5.4 公里,硬化村内道路 22 公里,实现了村社通 路,村村硬化的目标;建成河堤工程 6 处 5260 米,护村 6 个,护地 1000 亩,增地 680 亩;新建安全饮水工程 11 处, 实现了村村都有安全饮水的目标;新建改建房屋 1508 座, 房屋建设达到了全覆盖;实施“一池三改”工程 1477 户, 推广太阳灶 1520 台,能源建设达到了全覆盖。示范区村容 村貌焕然一新,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 善。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 的基本条件,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五、以管理民主为核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让农民 当家作主。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发展基层民主,充分调动 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新农 村建设中,我们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入手,大力开展村级 班子整顿,配齐配强了村级班子,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 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人选进了村 党组织班子。同时,加强对村级“两委”换届后新任村干 部的培训教育,建立健全了村干部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 充分调动起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发挥农 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创先争优”、“联村 交友”、“结对帮扶”等活动,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 设,努力培育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型” 农村党员。全面推行以“村党组织实施决策组织权、村民 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实施决策表决权、村民委员会实施决 策执行权、村民监督委员会实施决策监督权”为主要内容 的村级组织“四权”决策机制,严格按制度要求,做到办 事公开、村务透明,保障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 理权、监督权,完善村民自治机制;认真落实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和措施,畅通 民意诉求渠道,扩大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通过完善一事 一议制度,听取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使广大农民群 众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推动了新农村建 设深入开展。 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全乡干部群众的 共同努力下,全乡基本实现了“五通”和“五覆盖”的目 标,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标杆,创出了一条成功路子。 - 抢抓机遇 统筹发展 高标准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徽县江洛镇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徽县江洛镇地处国道 316 线与省道江武公路交汇处, 历史上就是陇南北部物资集散地和徽县经济商贸重镇,素 有陇南“旱码头”之称。全镇辖 22 个行政村,1 个居委会, 86 个合作社;总户数 4681 户,人口 XX1 人,其中农业人口 18667 人,城镇居民 1010 人,外来人口 414 人。是首批全 国文明村镇,全国、全省发展改革试点镇,陇南市“十强 乡镇”。 XX 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 48537.45 万元,比上年 增长 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640 元,比上年增加 384.9 元,增长 11.8%。 一、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在新农村建设中,江洛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 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总体要求,坚持科学规划,抢抓 5.12 地震灾后重建 的机遇,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高 起点运作、高标准建设、严要求施工,重点抓了镇区、游 龙村两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龙头新村、赵湾村、刘坝村 杨山、马湾村荔店、玉石沟村马鞍山 5 个灾后集中重建点 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全镇总投资 5140 万元就,建新房 639 户 3834 间,维修房屋 3055 户 16810 间,完成 11 条通村 公路拓宽改造项目,完成镇区及 11 个村的人畜饮水工程, 6 个村能源配套建设项目,建成文化广场 3 个,文化大院 1 个,村文化室 5 个。5 个灾后集中重建点,安置群众 324 户, 5 个新建居民点全部达到“一池”,“一灶”,“五通”, “五化”的标准,彻底改善了群众的住房条件。全镇村容 村貌焕然一新,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党和国家领导 人习近平、李克强先后来到江洛镇龙头新村视察调研,对 该村给予高度评价。龙头新村被市上命名为文明新村、社 会主义文化大院和全市第三批爱国教育基地。 二、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 突出生产发展,以农业特色产业为支撑。江洛镇把发 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攻 方向,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支撑。坚持“扩基地、强龙头、 科技支撑、培育品牌”的工作思路,加大投入,分类指导, 办点示范,全面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核 桃产业,在实现全镇全覆盖的基础上,以示范园建设和高 接换优为重点,强化管理,重点抓好赵湾和玉石沟千亩核 桃示范园建设。二是加大草食畜牧产业开发力度,以金牛、 银江公司为龙头的畜牧养殖业发展迅猛,带动农民增收效 果明显,仅玉米秸秆利用每亩地为农民增收 200 元,提供 农民工就业 150 多人,青河、沿川、庄窠发展起了 500 头 以上规模养猪场。三是扶持发展专合组织,加快土地流转。 引导扶持靠矿业完成原始积累的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开发农业特色产业,创建专合组织 11 户,流转土地 2700 亩,参与流转 283 户,农民从流转土地每亩可增收 150-200 元的同时增加了劳务收入。四是特色产业成为新农村示范 点的经济支撑。金牛、银江、正兴等农业龙头企业,采用 公司+农户模式,带动龙头新村养牛、养鸡等畜牧业发展, 使龙头新村形成了畜牧养殖和劳务输转两大支柱产业。赵 湾村依托金葵专业合作社 179 户人流转弃耕地、荒山地 1272 亩栽植核桃树,土地流转户均年增收 1421 元,全村共 栽植核桃 2500 亩,达到全村覆盖,形成了核桃和劳务输转 两大支柱产业。 因地制宜建新村,示范村特色鲜明。在新村建设中, 镇党委、政府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把异地搬迁、灾后重 建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规划先行, 科学设计,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设计了具有抗 8 级地震的 主体住房,融灶房、洗浴间、厕所、沼气、铁艺围栏、花 园于一体的住宅方案图。在具体实施上采取“五统一分”, 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修建标准、统一修建时间、 统一检查验收、分户实施的措施,以设计图纸为标准,严 把工程质量关,确保了新村建房排列有序,整齐统一。龙 头新村是市列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示范村,新村 面积 60 亩,共安置赵河、黄坝、杨柳、邱张门 4 个自然村 群众 90 户 436 人;每户面积 270 平方米 ,其中主房 4 间,偏房 3 间,建筑面积共计 98 平方米 。新村建设累 计投资 1260 万元,水、电、路、沼气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巷道院落全部硬化,绿化面积达 3600 平方米 ;在新村 中心建成 6000 平方米 休闲娱乐文化广场一处。切实把 龙头新村建设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管理民 主、靓丽宜居的新型农村。江洛镇赵湾新村占地面积 43 亩, 总投资 800 万元,共安置重建户 75 户、329 人,每户占地 270 平方米 ,其中主房四间,偏房 3 间,水、电、路、渠、 沼气等配套。修建文体广场一处,占地 2400 平方米 , 修建村级活动室一座,建筑面积 250 平方米 ,完成巷道 硬化工程、河堤工程和文化广场绿化。 统筹城乡发展,小城镇建设初显成效。围绕发挥小城 镇辐射带动作用,镇党委、政府抓住江洛镇被列为全国发 展改革试点镇的契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强力推 进小城镇建设,使其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在市政建设上, 依托滨河路项目和商场扩建项目,扩建了农贸市场,已完 成投资 1843 万元,建成商住房 38 栋,住宅房 36 栋,使商 场营业面积在原基础上扩大了近一倍;投资 430 万元的江 洛农贸商场扩建项目进展顺利,争取到退市还路资金 30 万 元,已完成商用房建设 38 宗约 5000 平米;总投资 1142 万 元的滨河路及供排水工程已经立项并完成设计,投资 140 万元的上坝至下寨 XX 米 河堤已完成;投资 240 万元的 政府综合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建成江洛镇中心卫生院门诊 大楼及游龙卫生院门诊大楼。依托招商引资,引进兰州长 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投资 1500 万元,修建七层框架式结构, 建筑面积 5600 平方米 商贸大楼 1 栋。在抓好市政建设 的同时,坚持建管并重,成立了环卫队,配备垃圾车,及 时清除垃圾,保持镇区整洁,组建了综合执法大队,开展 了以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车辆乱停乱放、货物乱摆乱放 等为重点的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达到了“车入场、摊入 市、货入店”的良好效果。 整治环境卫生、建设文明长廊,村容村貌换新颜。按 照市、县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长廊建设的总体部署, 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彻底解决农村环境 卫生脏、乱、差的突出问题,集中治理“五乱”,推进 “五改”,实现“五化”,共清理粪堆 620 处、800 多吨; 整理柴草 746 处,清理生活垃圾 400 余方,疏通排水排污 渠道 20 余公里;修建垃圾池 20 座,改修建卫生侧所 310 座。美化庭院 600 多户;绿化村道 8 条,栽植风景树 8000 多株。沿国道 316 线、江武公路 11 个村,对围墙、侧所等 影响村容村貌的附属建筑物进行拆、修、改建,建成文化 长廊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