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量设计技术方案 一、 任务依据 为统一客专线轨道基准点( 测量,保证轨道精调高效高质完成,按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精调作业指南的要求,对宁杭铁路 量技术方案进行编制。 二、 任务范围及工作内容 (一) 任务范围 宁杭客专铁路 1标,正线起止里程为 长 (二) 工作内容 按照按照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和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精调作业指南的要求, 在 制网测量评估验收后和轨道板施工前,要进行 ( 1) 设 ( 2) 号 ( 3) 测量 三、 技术依据 (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12897 ( 3)工程测量规范( ( 4)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15314 2 ( 5)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精调作业指南(铁建设函( 2009) 674 号); ( 6)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 ( 7)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 2006) 158 号); ( 8)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 2007) 85 ); ( 9) 制网测量技术方案( 2010 年 4月); 四、 量实施方案 测量工作必须在轨道控制网( 评估通过后方可进行,具体内容如下。 (一) 埋设及定位锥点位的测定 1、 计算 程部长复核,分项目部总工审核,经工指、监理项目部审批后方可进行现场放样测设。(计算、复核、审核均须签字确认) 放样理论坐标应根据设计给定的每块 无砟轨道板的板端精确里程为依据进行计算。同时计算出定位锥的埋设点位。 2、 样 2、 2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测设,自由设站观测的 制点不少于 3对,全站仪宜设在线路中线附近(即待测 上),位于 3 所观测的 换测站后,相邻测站重叠观测的 制点不少于 2对。 样时,自由设站点的精度应满足表 4要求。 表 4 样自由设站精度要求 X 2Y 2H 2定向精度 3 完成自由设站后, 表 4 制点坐标不符值限差要求 X 2Y 2H 2在自由设站精度和 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利用全站仪和 设计坐标对本站的 10 至 14 个 行坐标放样。放样距离应根据天气情况确定,阴天无风时不宜大于100m ;高温、雨雾或晴天应适当控制测量距离。 3、 设 于轨道横接缝的中央、相应板端里程中心点的法线上,偏离轨道中线 轨道板 4 安置点对称分布。如图 4线地段,置于轨道中线内侧;直线地段置于线路中线右侧。在 设测钉,埋设测钉时, 5 图 4 4必须专人埋设)待底座板或支承层施工完后,开始 采用全站仪在底座板或支承层上精确的放出 位,再使用 10击钻打眼打至埋设深度 55使其孔洞尽量垂直,清除孔内杂物。安装测点前,先用快速凝固植筋胶采用压力挤入法填入钻孔底部,并灌满钻孔 5 不少于 1/2长度,再垂直塞入测点连接杆使胶挤出, 以测点连接杆边均有胶挤出为度;如测点连接杆与孔洞间还存在空隙(连接杆周边有部分未挤出的),取出测点标志,再压入植筋胶使其密实,确保稳固,待胶凝固后方可松开。 轨道安置点(定位锥)埋设方法:根据安装测点用钻孔机钻孔,孔径 20深:直线上、曲线超高 45 150线超高 45 200孔钻好后,用鼓风器将浮尘吹干净,安上锚杆并填充合成树脂胶泥, 1 2后安装上圆锥体并用翼形螺帽固定。轨道板安装后利用夹具将圆锥体从圆筒形窄缝中取出,重复使用。锚杆在砂浆灌注时作为压紧装置的螺杆使用(待轨道板精调完成后,取出定位锥体,在锚杆上套入 作隔离),砂浆灌注完成后拆除压紧装置的同时拆除锚杆,并进行封孔处理。 (二) 号 编号分左右线分别进行,沿线路里程增加方向编号,统一为七位。具体规则为: L (左线) /R (右线) +里程整公里数) +该公里段 号 ) 。 例: 示:左线、里程为 2。 现场编号方法: 应清晰、明显地设置点号标志。在靠 座板或支承层 顶面(在轨 道板外侧),采用统一规格字模,字高为 6白色油漆抹底,红色油漆 6 喷写点号。点号标牌规格为 300说明 号及“测量标志,严禁破坏”, 标记牌如下图示。 200 300 (三) 测量 维坐标的测量,采用 3个测回进行平面坐标观测和多测回精密水准观测进行。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平差后相邻 间的平面和高程相对精度应满足表 4求。 表 4 相邻 相对精度要求 平面 程 为了能够精确且迅速地在基准点上安置棱镜,可使用专用的带有可调螺旋的地面三脚架支架,如图 44了准确确定 准尺应使用具有对中功能的基准水准点高程测量适配器,如图 4 量标志,严禁破坏 7 图 4 图 4 4 图 4进行 面位置测量时,为保证相邻 测量的相对精度。原则上一个测站只用一个三脚架支架进行,并在测量前需对所使用的三脚架支架的气泡进行校正;若两同型号三脚架支架的可重复性和互换性精度能达到 则可用两三脚架支架同时进行,以提高测量效率,但同一测站同一三脚架支架每次测量点位需要固定(即每个测量点放三脚架支架时,均在支承层或底座板面上用红铅笔用“十”字标出每个支腿的位置,下一测 8 回再测时,原位放置),尽量避免不 同三脚架支架间的系统误差影响、避免仪器放置位置不同带来的测回间误差。 1、 平面坐标测量 平面坐标测量应采用精度不低于( 1、 1智能型全站仪进行。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测设,自由设站观测的 制点不少于 4对,全站仪宜设在线路中线附近,位于所观测的 换测站后,相邻测站重叠观测的 制点不少于 2对。 通过与线路两侧 4 对 制点的联测,最终确定 标,如图 4 图 4 ( 1) 平面测量方法 面测量外业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全站仪测应设在线路中线附近、两对 2) 左右线 测量,应分别设站观测。 3)设站点的三维坐标分量偏差不大于 4) 每次测站观测的 4 对,每次设站的观测距离不应大于 30m。 9 5) 面测量时应避免在气温变化剧烈、阳光直射、大风或能见度低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宜选择在阴天无风或气象条件稳定的时段进行;测距 应进行气象改正。 6)自由设站点精度应满足表 4要求。 表 4 自由设站点精度要求 X Y H 定向精度 2 备注:连续梁、特殊孔跨桥自由设站点精度可放宽至 自由设站测量完成后和精度满足要求后, 制点的坐标不符值应满足表 4要求。当 x、 一测站参与平差计算的 少于 6个。 表 4 制点坐标不符值限差要求 X 2Y 2H 2在自由设站精度和 度满足要求后,方可继续进行 面测量工作。 7)同一测站的 制点和 量,应采用全站仪正镜位进行 3个测回的观测, 制点应采用相应控制软 10 件进行自动观测, 用同一个三脚架支架依次挪动位置进行人工观测。具体观测顺序为:先观测所有 ,全标内统一按逆时针方向观测 ;再按离测站的距离由远及近观测所有 如下图示。 观测不应少于 3 个测回, 观测不应少于 4 个测回(即按先观测 观测 程序观测完本测站所有观测一遍 。测回间的坐标较差应满足下表 4要求。 表 4 面测量外业限差要求 控制网等级 横向坐标最大值最小值较差 纵向坐标最大值最小值较差 备注 轨道基准网 测回间 036301 036302 设前进方向 左线中线 右线中线 036303 036305 036307 036304 036306 036308 1 2 3 观测按逆时针方向 测站 036301 036302 设前进方向 左线中线 右线中线 036303 036305 036307 036304 036306 036308 1 2 3 观测按逆时针方向 测站 11 8)同一测站每个测回 测都应由远及近依次观测。 9)每一测站重复观测上一测站 制点不应少于 2 对,重复观测上一测站观测的 应少于 5 个。 如下图示。 1 、设站点距离最近的 约 6 ;2 、至少联测 6 个 点;3 、各组 重合 3 5 个点。6 5 m 8 5 联测 点边长不宜超过 120 米; 2 、数据处理:转换 - 剔除粗差 - 平均 - 平顺连接。10)每一测站测设 须采用同一个三脚架和棱镜,以减少测量误差。棱镜必须(垂直)正对测站。并要求每个 每次放置的支腿位置不变(即每个测量点放三脚架支架时,均在支承层或底座板面上用红铅笔用“十”字标出每个支腿的位置,下一测回再测时,原位放置),标示方法如下图示。 12 11)当本站 本站 P点(做好记录备查),在下测站和另一线的 应再次采用。 ( 2)平面数据处理方法 面测量的数据处理,应采取约束联测的 坐标和本测站搭接的第一个 格坐标的方法进行平差计算。 在同一测站,分别对三测回的 制点和三测回的各 坐标测量值取平均值,计算单测回的坐标值与其均值的差值,其 X 、 Y 方向的限差为 采用本站联测的 制点和各 标的均值作为观测值,利用本站联测的 制点的已知坐标和本测站搭接的第一个 格坐标作为起始值,采用平差的方法求解 制点两套坐标(线路独立坐标系和测站站心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再根据得到的转换参数对各 坐标均值进行转换。 利用平差后得到的转换参数,对各 的坐标均值进行坐标转换,若转换后 的坐标与原 标的差值在 2内,则所求的转换参数合格,否则应重新测量和重新平差计算求解转换参数。坐 标转换后,本站剩余两个重复 上一测站的 的 X 、 Y 方向坐标较差均应小于 站间重复观测的 采用取均值的方法进行平顺处理,确保重叠区内 面位置允许差为:横向不应大于 纵向不应大于 13 2、 高程测量 高程测量原则上应该在轨道板初铺之后(宜放置不小于 3天后)进行,以避免二期荷载对 程造成影响。 为保证 程测量的精度, 程测量应采用高精度电子水准 仪和一把配套条码水准尺施测,施测时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和中视法支水准测量路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高程测量标志采用条码水准尺配合底部对中配件进行;底部对中配件出厂时应精确测量其长度并对测量数据加以修正。 ( 1) 高程测量方法 程测量外业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水准仪设站点应尽量位于相邻两个 制点之间,每一测站要求如表 4示。 表 4 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测站前后视距差( m ) 测站前后视距累计差( m ) 视 线高度( m ) 测量模式 2 4 后前( 2) 左右线 程应分别测量。 3) 每 300m 左右应与线路同侧稳定 制点闭合一次;同一测段应进行往返测。 4) 同一测段内左线(或右线)其余 制点均作为转点,用于对高程测量成果进行检核,测段内所有 作为中视点。 5) 同一测段不需重复测量 14 6) 不同测段间重复观测的 应少于 5个。 如下图示。 红 色 联 测 的 C P I I I 点 为 约 束 点 , 绿 色 联 测 为 检 查 点重 3 5 个 点约 3 0 0 米往 、返测的单程水准测量应起闭于 制点,闭合差应按式( 4计算。 fh=a+b S (4 式中: 高程控制点的允许偏差,其值为 公里水准往返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其值为 2 程水准测量线路长度( 。 ( 2)高程数据处理方法 程数据处理往、返测分别进行。 往测水准路线闭合差满足要求后,先对作为转点的 制点进行平差 计算,得到各转点处 制点的高程,再据此计算各中视 往测高程。 返测数据处理同往测。 最后取所有 往返测高程的均值作为本测站 采用高程。 各 返测高程值与其平均值间较差不应大于 重叠区内 程较差不应大于 15 五、 仪器设备与人员组织 (一)仪器设备 1 、平面测量仪器设备 面测量采用智能型全站仪,配合 密棱镜和 密基座进行,每个测量组配置一 台全站仪,其精度要求如表 5示。 表 5 面测量全站仪精度要求 仪器类型 方向标称精度 测距仪标称精度 备注 全站仪 1 12应能自动搜索目标 每个测量组还需配备如表 5示的设备。 表 5 面测量设备及其精度要求 设备类型 精度指标 精度要求 棱镜组件 重复性和各标志点间互换性安装误差 温度计 温度测量误差 气压计 气压测量误差 50精密棱镜 至少 9 个 镜杆 至少 8 根 三脚架支架 至少 1 个 脚架 木质脚架 所使用全站仪需要有相应的检定证书,并且在检定有效期内。 16 2、 高程测量仪器设备 程测量应采用电子说准仪与配套因瓦尺进行。对于 的测量,应采用专用底部对中配件,其长度在出厂时应精密测定。 高程测量每个测量组需配置的设备如表 5示。 表 5 程测量设备及其精度指标 设备类型 精度指标 精度要求 水准仪 M 水准标尺 整体铟钢水准标尺 对中配件 至少 1 个 程杆 至少 1 个 脚架 木质脚架 ( 注:所用脚架尽量采用 1减少周围的施工作业等的振动对测量仪器产生振动影响而引起测量误差,以提高测量效率。) 所使用的电子水准仪和条码水准尺需要有相应的检定证书,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作业之前应对仪器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校准。 (二) 人员组织 1、为确保按期按质完成 指成立 小组;各分部也必须相应成立 成立 工指 组长:李桂林 17 副组长:胡金山、丁钟鸣 组员:胡永、曹达林、古乃忠、各分项目部经理、总工。 日常测量管理负责人:古乃忠 2、各分部 测量队长:各分项目部总工 测量副队长:各分项目部工程部长 队员:各分项目部根据各自管段的作业面数量(见下表)配置 个作业面设一个精测小组,每个精测小组施测人员不得少于 11 人。 本标段外业观测分为 12个精 测小组负责平面和高程测量。 六、测量进度安排 宁杭 序号 里程 所属分部 测量 设备 作业时间 备注 1 80 00 一分部 一套 20110112 00 50 二分部 一套 20110113 67 38 三分部 一套 20100104 50 67 四分部 一套 20100105 38 40 20100106 40分部 一套 20100107 22 20100108 22 00 六分部 一套 20100109 00 60 六、七分部 一套 201001110 60 70 2010011 18 11 70 69 七分部 一套 201101112 69 33 八分部 四套 201001013 33 47 201001014 4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安徽省联考高三5月三模质量检测考试
- 结构专业词汇
- 2024年中考二模 历史(全国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2024年中考二模 历史(南通卷)(考试版A3)
- 居间服务合同
- 2024年电式混动车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仪表工试题复习测试有答案
- GSP实务教程课件:药品质量管理与监督检查管理
-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 3DS MAX室内效果图制作概述
- 沸腾炉常用参数
- GB/T 819.1-2000十字槽沉头螺钉第1部分:钢4.8级
- GB/T 19355.1-2016锌覆盖层钢铁结构防腐蚀的指南和建议第1部分:设计与防腐蚀的基本原则
- GB/T 18705-2002装饰用焊接不锈钢管
- 08功能薄膜材料
-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 房产税税收政策解析课件
- 课件 京剧传统戏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 办文办会制度(县级)
- 最新结构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比
- 医院学科带头人选拔及激励机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