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夏秋一体化”技术研究与推广_第1页
安阳市“夏秋一体化”技术研究与推广_第2页
安阳市“夏秋一体化”技术研究与推广_第3页
安阳市“夏秋一体化”技术研究与推广_第4页
安阳市“夏秋一体化”技术研究与推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安阳市“夏秋一体化” 技术研究与推广 摘 要:“ 夏秋一体化” 集成技术 是以“三夏”茬口夏收夏种一体化技术、 “三秋”茬口秋收秋种一体化技术、小麦 - 玉米全生育期水肥管护一体化技术为核 心的集成技术推广模式。主要是通过对 关键技术的组装应用,整合农业资源, 研究农机农艺农资深度融合,确立新时 期粮食生产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探 索建立适合粮食主产区生产发展要求的 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推动粮食生产现 代化进程。 中国论文网 /4/view-12805414.htm 关键词:一体化技术;研究;推 广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国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家规划建设的大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河南省重要的优质粮生产基地,被誉为 “豫北粮仓”。2017 年,全年粮食种植面 积 570.1 万亩,总产 215 万吨,粮食生 产在安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 重要地位。 一、影响安阳栽培耕作制度的主 要因素 安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区,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 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季节短,冬季 寒冷雨雪少,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干 湿交替进行,旱涝灾害多发。受光热资 源等自然条件制约,安阳市传统栽培耕 作制度以夏秋一年两熟制为主,夏秋茬 口衔接主要采用麦垄套种玉米方式,随 着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近年来麦后直 播比例有所上升。安阳粮食生产主要制 约因素如下: 1.光热资源总体不足。安阳市年 平均气温为 13.9,全年R0平均活 动积温为 5037.7,无霜期 200 天。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日照时数为 2196.1-3092.0h,平均 2525.7h。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 114.87kcal/cO,光合有效辐射量为 54-57 kcal/cO,大部分集中在作物迅 速生长期,给作物发育提供了丰富的光 合条件。受光热资源限制,安阳市普遍 采用的基本栽培耕作制度为“夏秋” 一年 两熟制和麦垄套种玉米。我市主栽小麦 品种以半冬性为主,玉米以中早熟品种 为主。 2.水资源相对匮乏。安阳市年平 均降水量为 573.5mm,年平均蒸发量为 1965.4mm。年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平均 差值为 1391.9mm,年蒸发量是降水量 的 3.4 倍,其中冬春两季为 8-9 倍。蒸 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是安阳市气候条件的 特点之一,对于安阳市土壤的形成发育 以及农作物生长具有很大影响。同时, 安阳水资源总量不足,对地下水依赖程 度较高。安阳虽然有较为完善的水利设 施,全市水浇地占总面积的 80%以上, 但由于安阳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给,近年来由于气候连续干旱,降水补 给量减少,而开采量逐年加大,地下水 位迅速下降,平原区出现多处漏斗区, 山丘地区下降更多,老旧机井报废较多, 灌溉效率下降,成本上升。水资源不足 是安阳粮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3.自然灾害发生较重。安阳市属 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风向受季风环 流控制,春季是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 冷暖气流交替频繁,温度骤升骤降,多 倒春寒。秋季太平洋高压减弱南退,蒙 古冷高压增强并向南推进,出现偏北风, 气温下降很快。我市因地形地貌和季风 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存在着明显的年际、 地域和季节性差异,导致旱涝灾害多发, 并经常交替发生。生产中常遇冬春连旱, 对小麦春季生长影响较大;夏季降水量 大,特别是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常出 现连续的强降水天气,并时常伴有局地 强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玉米中期生 产影响较大。受自然条件影响,我市粮 食要实现持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4.夏秋茬口衔接性差。安阳市传 统农事作业以人工投劳为主, “三夏” 和 “三秋”作业时间较长,有限的劳力和光 热资源导致生产中“ 重夏轻秋 ”现象严重, 夏秋茬口衔接性较差,特别是玉米单产 水平年际间起伏较大,严重影响“夏秋 双丰,全年增产” 目标的实现。随着农 机化作业程度提高, “三夏三秋 ”作业时 间缩短,原有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生 产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玉米过早套种、 小麦和玉米共生期长、玉米田间管理粗 放、玉米收获过早、秋播农机化整地作 业造成的整地质量等问题。 二、推行“ 夏秋一体化 ”技术的形 势分析 2017 年全市粮食收获面积 545 万 亩,平均单产 439 公斤,总产 239 万吨, 其中小麦面积 302.7 万亩,平均单产 389 公斤,总产 117.7 万吨;秋粮(农 技部门)面积 242.3 万亩,平均单产 502 公斤,总产 121.7 万吨。虽然我市 粮食生产总体上处于逐年增长态势,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影响和制约粮食发展的因素较为突出, 结构性问题和矛盾不断暴露,由数量型 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困难重重,科技支撑 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能力亟 待加强,粮食综合生产水平有待提高, 迫切需要全市农技系统高度重视,认真 对待,通过改革创新加以研究解决。一 是以产量为目标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急需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向深入。二是资 源要素约束困境难以摆脱,需要创新农 业资源利用方式。三是技术瓶颈短期难 以突破,需要集成技术组装配套的推广 方式。四是农村技术人才流失乐兀 粮食生产急需人才支撑。 三、推行“ 夏秋一体化 ”技术的主 要措施 1.推行“ 夏秋一体化 ”技术的总体 思路。按照现代农业的标准和要求改造 传统生产方式,以“ 三夏、三秋 ”两个茬 口的衔接配合为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 选择一批对粮食生产发展有重要意义的 先进适用技术进行试验示范,通过研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多技术间的协同集成应用,逐步构建适 应安阳生产特点和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要 求的夏秋一体化集成技术研究与推广体 系,为保障粮食增产增效提供强有力的 技术支撑。 2.推行“ 夏秋一体化 ”技术的技术 路线。按照现代农业的标准和要求,结 合安阳栽培耕作制度特点,以适应全程 机械化作业为核心,着力推动“三夏” 茬 口夏收夏种一体化技术、 “三秋” 茬口秋 收秋种一体化技术、夏秋全生育期水肥 管护一体化技术的示范推广。通过夏秋 一体化技术推广,实现良田、良种、良 法、良制等多技术组装配套和集成应用, 形成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实现节本增 效,安全绿色,增产增收。 3.“夏秋一体化 ”多技术组装配套 与集成应用。通过实施夏秋一体化栽培 技术、农业物联网与人工监测网点相结 合苗情诊断技术、农作物病虫害无害化 治理技术、土壤深松深耕与旋耕轮换耕 作技术、小麦宽幅精播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